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雾防霜的增温效应,根据理论计算表明,可达到增温3.0℃左右。但在不少情况下,烟雾防霜实效不理想,甚至浪费了人力和财力。为了充分发挥烟雾防霜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下面谈几点看法: 1.烟雾剂的具体用量应视霜冻天气的低温强度,降温速度与幅度,温度回升速度与幅度以及低温持续时间等灵活掌握:①低温强  相似文献   

2.
解冻速率对作物霜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霜箱研究霜冻危害.霜箱温度控制在-1—1℃,分别模拟解冻速率为0.3℃/10min和1.6℃/10min时的辐射霜夜缓慢降温过程.结果表明霜冻危害程度受作物种类、冻结温度、结冰进程和解冻速率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缓慢解冻可能使受冻组织恢复,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不能.对于不同耐霜性的作物,防霜的着眼点应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以往防霜的方法,大致上有通风复盖法,散水结冰法,燃烧法、品种选择法等。这些方法,由于各自存在着诸如人力多,防霜效果差,经济费用大等原因,不能大面积地普遍使用。从1973年起,研究成功了利用防霜风扇改变产生霜的气象条件,达到防霜的目的。由于这方法设备简单,经济效果好,没有大气污染,能够自动控制,节约大量人力,是人工改变气象条件,达到防霜的一项有益的科研成果。所以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日本普遍推广使用了这一方法——防霜风扇的装置。  相似文献   

4.
防霜弹     
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推动下,我站进行了人工烟幕防霜的试验研究,制成防霜烟幕弹八百多个,经初步试用,防霜效果良好。 人工烟幕防霜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在近地层造成象浅雾的烟幕,使地面有效辐射大大降低,达到增温减免霜冻的目的。为测定“烟弹”的防霜效应,1975年春季进行了四次小区试验,范围在50—100亩内。实测数据表明,升温系数随当时温  相似文献   

5.
防御霜冻要采取综合措施,如选育早熟高产品种,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合理施肥增强防寒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在霜冻即将来临时,需采取应急措施,为使有效辐射减少,使土壤湿润,使近地层空气乱流混合加强,从而减弱夜间冷却的程度。因而有许多直接的防霜办法,如烟雾法、灌水法、覆盖法、通风法、结冰法、加热法、扰动法以及其他方法,例如提高叶面温度的化学药剂法等。烟雾法在我省广泛应用,是目前条件下大面积防霜的重要方法。下面就谈谈烟雾防霜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物霜冻与低温强度及冰核菌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辐射型霜箱进行控制试验,研究玉米霜冻害程度与低温强度和冰核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logistic)方程只有在没有冰核菌或冰核菌密度很小的条件下才能描述霜冻与温度的关系,而理查兹(Richards)方程能够在各种冰核菌密度下很好地描述三者的关系。进而讨论了这种关系在确定霜冻指标,制作霜冻预报,选用防霜方法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气候变化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气柱内辐射,相变,对流间的平衡及地表能量平衡条件研究了由于地表状况改变,即植被退化所造成的局地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地表反射率的加大及地面热通量的变化造成中国北方降水量的减少和温度的增加。粗糙度的减少也能造成降水量减少和温度增加,这些结果与数值模拟一致。考虑平流作用以后,上述特征不变,但降水及温度改变量发生变化。在全球增暖背景下,降水减少和温度增加要更剧烈些。  相似文献   

8.
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源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通过自动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根据露、霜、结冰的成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本指标作为综合判据。选取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降水和天气状况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观测资料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初选因子和精选指标,利用多要素的组合方法,提炼出自然状态下出现露、霜、结冰现象的综合判别指标,获得了较好效果,拟合率在80%以上。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能为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烟雾气的化学组成与防霜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春和 《气象学报》1985,43(1):91-96
早霜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增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近年本省各地应用高压成型的防霜弹或松散状态的烟雾剂进行防霜试验,一般可增温0.5—0.7℃,能较好地防御轻霜危害。本文拟探讨有较高防霜效果,原料易得,便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不太高,又不致产生苯(艹并)芘等致癌物质的烟雾防霜新途径,以对抗灾增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土壤温度对出苗前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温度是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变量。通过实验观测确定棉花出苗前不同土壤温度对根和芽的生长的影响。将棉花种在长300mm,直径50mm圆柱容器内,在土壤温度为20℃、320℃、38℃三种条件下生长192h。数据表明:在32℃时棉苗的根(173mm)和芽(152mm)最长,其次是20℃时(根130mm和芽82mm),在38℃时棉苗的根(86mm)和芽(50mm)最短。在棉苗生长192h以后,在20℃和38℃条件下的根系长度比在32℃条件下的根系分别短了20%和50%。38℃下棉苗根和芽的长度及干物质量最小。在棉苗生长180h以后,在20℃和38℃条件下的芽长比在32℃条件下的芽长分别短了44%和61%。棉苗在以上3个温度下生长模式相似:开始是线性生长,接着生长速率降低或停止生长。停止生长的时间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生长速率降低越快。土壤温度≥38℃时对出苗不利,因此棉花播种应在苗床土壤温度达到这个温度前完成。此外,在种子中储存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损耗完之前,苗床应有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供给种子生长。  相似文献   

11.
侯振威 《气象》1979,5(9):39-39
为了防御霜冻灾害,保障农业丰收,实现防霜自动化,特研制了WX—1型遥控防霜机,样机已在今春防霜中试用,效果良好。 WX—1型遥控防霜机是应用无线电遥控原理设计制作的。整个设备分为四个部分:(1)发送装置;  相似文献   

12.
棉田SPAS水热传输的多层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和土壤水热耦合方程,建立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多层模式,再综合考虑作物冠层和土壤内部的水热变化,对地表与作物之间的水热传输过程进行了描述,并用棉田的实测资料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3.
钱永甫  黄媛媛 《气象科学》1990,10(3):237-247
本文用一个土壤和地表温度的计算模式,讨论了土壤物理参数、大气中的云量、大气透明度、土壤模式层厚度以及温度初值给定方法等因子对土壤和地表温度计算结果的影响。表明:土壤密度和比热、土壤导温率越大则地表和土壤内温度日变化越小;但是,土壤内的热量传输越大。云量影响也是显著的,尤其是对土壤内温度的影响,在云量增加时,温度和热量通量均减小。透明度的影响与云量的影响类似。土壤模式层厚度的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对土壤温度的日振幅影响很大。在夏季,温度初值对地表温度和热通量影响较小,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的影响阈值与中国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和作物模型,模拟了IPCC SRES A2和B2情景下未来中国粮食作物的单产变化,结合人口和经济发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温度阈值。结果表明:不考虑CO2的肥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温度阈值可能在2.0~2.5℃左右;考虑CO2的肥效,农业生产不存在温度阈值。考虑了技术和贸易因素后,忽略CO2肥效,A2情景下的基本粮食安全有可能存在问题;考虑CO2的肥效后,气候变化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地区的气候经历了明显的变暖放大.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根据CMIP6模式的三种变暖情景(SSP1-2,6,SSP2-4.5和SSP5-8.5)下,极地放大变化对各个反馈机制(包括普朗克,温度递减率,云,水蒸气,反照率反馈,CO2强迫,海洋热吸收和大气热传输)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用“辐射核”方法量化不同反馈机制对地表温度的增温贡献,北极放大(AA)强于南极放大(ANA),由温度递减率反馈主导,其次是反照率和普朗克反馈.此外,海洋的热吸收导致冬季比夏季有更强的极地变暖.在冬季,温度递减率反馈主导了AA大于ANA.AA和ANA的模式间差异随着全球变暖的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霜冻是我县小春作物的主要自然灾害。开展烧磷造雾试验,预防严重霜冻是夺取小春作物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我县于1974年1—3月先后进行了四次人工烧磷造雾防霜的试验。通过试验,初步掌握了烧磷造雾的方法和气象条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打下了基础,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组织机构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农办、科办、农技站和气象站组成防霜试验领导小组,公社、大队除领导同志外,还有农科站、技术员抓;生产队建立科技组和以民兵为骨干的防霜战斗队,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17.
九七三年,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份等相继出现了多次零下霜冻(桂西南的龙州垦区橡胶林地内低温多在-10.0℃—-2.5℃,低地达-4.0℃),也使部份橡胶死亡,胶片减产。因此,防霜是生产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烟雾防霜是一种用得最早的传统措施,是目前大面积防霜的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  相似文献   

18.
防霜烟雾弹     
我厂从一九七三年开始试验烟雾弹,在反复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掌握烟雾规律,初步研制成功了防霜烟雾弹。这种烟雾弹经防霜试验证明,具有抗潮力强,易点火,烟雾大和利于长期储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陈海山  孙照渤 《大气科学》2004,28(6):801-819
在现有陆面模式的基础上,详细考虑了地气系统中的积雪、土壤水热传输、植被及湍流边界层中的各种物理过程,发展了一个既能反映积雪变化、干旱/半干旱区地气交换过程,同时又能描述不同陆面状况物理过程的陆面模式(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简称CLSM),改善了陆面模式对全球范围内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面过程及地-气交换过程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20.
毛光伶 《气象》1986,12(5):41-43
一、前言 农田中的动力参数主要包括:零平面位移d,粗糙度高度Z_0,摩擦速度U_*以及阻力系数C_d等。在确定农田湍流交换系数、热通量、水汽通量和CO_2通量时都要用到这些参数。而这些参数在不同的层结和不同风速下都有变化,不考虑这些变化,必将给最终结果带来误差。因此,不但要计算出这些参数,还必须搞清它们的变化规律。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