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床的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铅同位素特征等,以成矿溶液的形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在结合矿区构造特征,对矿液的运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早、中、晚三期矿液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14-417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床的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铅同位素特征等,以成矿溶液的形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在结合矿区构造特征,对矿液的运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早、中、晚三期矿液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伍铜矿床控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演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四川李伍铜矿床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中型富铜矿床,其矿床历经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和叠加。江浪穹隆体的变形变质对早期的矿源层具改造、矿液初步富集作用;构造岩性层控制了李伍铜矿床的产出与分布,S3期沿S2面理发育起来的大型平卧褶皱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形态,成穹阶段形成的滑脱剪切带是矿液运移的通道,也是找矿的有利场所,该带中次级逆冲断面及EW向挤压时期形成的S3面理挠曲是容矿空间,变形与成穹作用双重机制对该矿床构造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矿液流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丰 《矿床地质》1985,4(1):75-83,10
一、引言现在见到的矿体和矿石,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地质作用的结果。就热液矿床而言,过去认为是岩浆期后的产物,矿液是由地壳下部向上运动。这种单一成因说,把热液矿床的形成机理大大简单化了。现代研究表明,热液矿床是多类型的、多成因的、矿质和矿液是多来源的、成矿过程是多期次的、控矿构造也是多型式的,即具有“五多”的特点。成矿热液有岩浆热液、地下水热液,变质热液、混合岩化热液和复合热液等等。还须看到.成矿过程常常是脉动的(多阶段),而在某些矿床中,又有改造或叠加作用(多期)。所以,矿液的运移方式、路线和方向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构造应力场控矿原理及控矿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从成矿构造应力场入手,研究了成矿构造应力场控矿的应变能原理及矿液运移原理,认为主应力和(σ12)与主应力差(σ12)决定了应变能的大小和矿液运移势的高低,它们都体现了能量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矿床中经常出现的4种典型构造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了全息光弹模拟实验,发现应变能的分布、成矿流体的运动和集中与构造应力场密切相关,应变能的高梯度区和成矿流体运移势的低值区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文中还介绍了一些控矿实例。   相似文献   

6.
板溪锑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板溪锑矿控矿因素的分析,结合热液活动与地质构造的研究,阐明了构造运动是驱使区内成矿物质运移的主导因素,成矿构造的成生、发展不仅为含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聚积空间,而且制约了锑矿床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与规模;通过对控矿因素的认识,预测区内F1断裂与蒋家冲背斜交汇部位的2号脉带深部地段及小港背斜邹家段有锑矿床存在。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其中石炭纪藕塘底组(C2o)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茅口组(P1m)地层中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为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液分别来源于侏罗纪早世梁家单元(γJ1L)黑云母花岗岩体及白垩纪晚世五府岗独立单元(γπK2W)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含矿流体随岩浆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含矿流体不断分离、富集,逐步形成富矿热液.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富矿热液在近地表附近沿着被交代岩石的接触面或甚至脱离岩浆体系沿着有利围岩层间破碎带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矿床.结合其它控矿因素得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陶村铁矿为大型铁矿,矿体形态受容矿母岩及其内部构造、断裂所制约。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从构造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矿床的R值与矿液运移方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安徽绩溪荆州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绩溪荆州银多金属矿产于蓝田组灰岩的似层状夕卡岩中,属于远离接触带的夕卡岩型矿床。蓝田组岩石中富含银、铜、铅、锌等元素,为银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矿质来源;区域上燕山期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热源、成矿介质和部分矿源;适宜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则提供了矿液运移通道和矿质沉淀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云南巍山笔架山锑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开永 《云南地质》2007,26(2):197-206
矿区褶皱和断裂相互重叠交错,为含矿热气液的运移提供了导矿及储矿构造。微量元素测定,确定上三叠系地层为锑的矿源层,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三合洞组灰岩破碎带为含矿层位,是找矿主要标志。依据矿床产出特点及物理化学条件,确认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富集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1.
探讨矿液的流向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形成内生矿床的矿液究竟是怎样运移的?从哪里上来又流向何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很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矿石、矿体,是某一时期地质作用的结果,而它的演变过程是看不到的。因此,只能从这一过程所留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武山铜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九瑞矿集区内典型的大型铜矿床。该矿床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五通组、中石炭系黄龙组地层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南矿带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接触带,呈环带状、扁豆状,夹杂有透镜状、囊状捕虏体。前人研究表明,南矿带属接触交代成因,而对于北矿带主要有岩浆热液矿床、海底喷气沉积矿床和火山喷气-叠加改造矿床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青城子矿集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辽东裂谷带中段,矿集区内产有众多大型、中型铅锌矿床、金矿床、银矿床。为深入了解矿集区内铅锌矿床、金矿床、银矿床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及成矿热液的运移方向,在收集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于225~221 Ma,金矿床和银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于238~197 Ma;空间上,以印支期双顶沟岩体为中心依次向外产出铅锌矿床、银矿床、金矿床;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以甸南—榛子沟一带为中心,分别向东西两侧及沿断裂迁移。结合矿集区的成矿规律与野外地质调查,初步建立了青城子矿集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研究可为推动在青城子矿集区内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湖南川口三角潭黑钨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矿床特征入手,在对控矿构造进行具体分析的同时,论证了构造与成矿的时空关系,认为控矿断裂是由内接触带隆起部位的节理发展而成的;矿液致裂使含矿断裂规模进一步加大,矿液自接触带向下倒灌,因而矿化具逆向分带现象,矿体呈大脉状产出,矿床不具“五层楼”特征。  相似文献   

15.
《福建地质》2012,31(2)
大田元沙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带中北部,大田一龙岩坳陷的东北边缘,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铅锌矿床产于倒转翼林地组砾岩与楱霞组石灰岩接触带中,严格受层位和构造控制。矿区F0断裂为矿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一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16.
周志勇 《福建地质》2012,(2):115-121
大田元沙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带中北部,大田一龙岩坳陷的东北边缘,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铅锌矿床产于倒转翼林地组砾岩与楱霞组石灰岩接触带中,严格受层位和构造控制。矿区F0断裂为矿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一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17.
从长营岭矿床的物质组分、矿物包裹体测温和控矿构造特征分析,认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过程中,矿液是由北东深部向南西浅部呈多个分支向上运移的,这对揭示本区的构造控矿作用,开展深部找矿和隐伏岩体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灵  杨宏辉  石庆鹏 《贵州地质》2019,36(3):207-214
贵州热液型重晶石矿分布主要在黔东北、黔南及黔东南地区,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集中分布特点。按照构造分区、矿床式及矿床边界等原则,将贵州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划分为务川-湄潭重晶石矿集区和施秉-都匀重晶石矿集区,按矿床产出构造部位不同分为丰水岭式和顶罐坡式。前者产于黔北隆起区,矿床以萤石、重晶石共生为特征;后者产于黔南坳陷区,矿床以单一重晶石为特征。矿床主要受地层、岩相、构造和Si/Ca界面的控制。建立"矿源层-容矿层-盖层"的找矿模式,区内下寒武系牛蹄塘组(留茶坡组)黑色岩系为主矿源层;当大气降水下渗地下,受地热增温作用发生水-岩反应形成热卤水,热卤水与Ba元素混合形成含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通过深大断裂运移上升至Si/Ca界面附近发生侧向分异,导致矿液在容矿层(碳酸盐岩)断裂构造带内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9.
青海东昆仑督冷沟铜钴矿床控矿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督冷沟铜钻矿床位于近EW向东昆仑构造带东段,它形成于晚古生代岛弧环境,成矿地质作用非常复杂,绿泥绢云母千枚岩为主要赋矿地层,构造变形使矿质运移、富集.认为该矿床控矿条件为地球动力学环境、变质火山岩及构造变形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0.
南山钨钼多金属矿是皖南近年来的找矿成果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岭脚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北、南部变质接触带内的寒武系杨柳岗组和震旦系兰田组地层内。矿床的形成得益于岭脚岩体的侵入,促使钨、钼等元素大量进入热水溶液,形成含矿流体,同时伴随着北东向断裂的活动,矿液得以运移至由成分复杂的碳酸盐岩矽卡岩化形成的角岩类中富集成矿。南山钨钼矿床是岭脚岩体的侵入作用、热液蚀变作用、围岩条件、热液运移和区域构造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的接触变质-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南山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了区域上寻找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为皖南地区进一步的地质找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