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层流体中细长体波浪力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边界元法计算了层化流体中细长体受到的一阶垂荡波浪力和一阶纵摇波浪力矩,计算了近水面细长体的波浪力及力矩,与水池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细长圆柱形均匀介质在均匀外磁场中是均匀磁化,但近距离试验证明其轴向是非均匀磁化。细长体是一类较普遍存在的物体,近距离试验时其非均匀磁化特性十分重要,这方面的研究有现实意义。应用圆柱体面磁荷和体磁荷观点建立圆柱体磁化强度方程组,解方程得到其磁化强度曲线,由曲线计算得到的场强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这种得到圆柱体磁化强度曲线的结果和方法在以前文献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新型多功能干树储油半潜平台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凝析油气田开发了一型适应我国南海环境条件的深水多功能干树半潜平台,平台运动性能优良,可实现干树开采、回接水下井口、油气生产处理、凝析油存储、钻修井等功能。平台由上部组块、主船体、细长柔性连接结构、垂荡板、顶张紧式立管(TTR立管)系统、系泊系统构成,结构特点为采用细长柔性连接结构连接主船体与箱型垂荡板。垂荡板采用箱型结构,承受作业吃水压力,可实现平台与箱型垂荡板的整体拖航,平台安装简易,细长柔性连接结构可在位维修或更换。平台立柱内设置储油舱存储天然气凝析油,解决凝析油存储外输问题。平台采用成熟系统系统集成,运动性能优良,海上施工风险可控,未来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深水油气田开发平台型式。  相似文献   

4.
曹玉茹 《海洋世界》2005,(10):23-26
花点无刺鲼花点无刺鲼属鲼科,这种鱼长得很奇特,体盘呈菱形,尾细长如鞭,全身长有微小细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及中国近海。  相似文献   

5.
李丽 《海洋世界》2012,(5):54-57
被冠以"活鱼雷"的剑鱼20世纪40年代,英国一艘名为"巴尔巴拉"号的油轮在大西洋行驶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细长黑色物体往船体撞来,一声巨响之后,船裂开了一个口子,海水涌了进去。  相似文献   

6.
蛇年话海     
海蛇亦称“青环海蛇”,“斑海蛇”,爬行纲,海蛇科。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毒。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  相似文献   

7.
江泓 《海洋世界》2019,(2):58-61
鲸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不过像蓝鲸、弓头鲸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温顺的滤食性动物。在鲸类的演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巨型杀手,龙王鲸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种,其细长的体型一改我们对于鲸类的固有印象,它是瘦长的浅海恶魔。  相似文献   

8.
余红卫 《台湾海峡》2011,30(3):375-378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彩虹明樱蛤精子的超微结构.彩虹明樱蛤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项体呈弯曲的倒“V”字型,顸体物质电子密度外侧高内侧低,顶体下腔无特殊结构,内含均匀的低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细长,螺旋状,形似螺丝钉,有一浅的核前窝,没有核后窝.中段由线粒体环绕中心粒复合体和精核而成,中段横切面可见4个线粒体,而纵切面看每侧有2—4个线粒体,因此精子中段有10个以上的线粒体.尾部细长,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福建省厦门市近海水产市场采集到4尾黏裸胸鳝样品,为中国大陆近海新记录种。此前,该物种仅在澳大利亚、夏威夷等地有分布记录,并被认为是蠕纹裸胸鳝同种异名。本研究对采集的黏裸胸鳝进行详细形态特征分析,结合DNA条形码COI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关系分析。黏裸胸鳝的主要鉴别特征:体为黄棕色,头部前端淡紫色,身体布满细长、稀疏、弥散的树枝状不规则棕色斑纹,斑纹颜色靠近尾部加深加粗,形成网格状;臀鳍边缘白色,近尾部变为一列连续白色斑点;全长为体长的1.01倍,为头长的8.00~8.39倍;上颌齿每侧8~10个,下颌齿每侧14~20个,中央齿细长,均为单行;总椎骨数为117~139,平均椎骨式为6-47-130。基于COI基因分析,黏裸胸鳝与蠕纹裸胸鳝的遗传距离为0.074,大于Herbert设定的2%(0.020)作为区分不同物种最小遗传距离,表明两者应为不同的物种。形态上,两种裸胸鳝也存在差异特征,如黏裸胸鳝的斑纹较细长、稀疏、不明显,头部前端偏淡紫色,臀鳍白色边缘近尾部断裂成系列连续白色斑点;蠕纹裸胸鳝的斑纹粗大明显、颜色较深,头部前端黄白色,臀鳍白色边缘连续...  相似文献   

10.
船蛆     
船蛆,顾名思义,应是船里面的蛆;其实这个称为“蛆”的并非通常所说的蛆虫,而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中办瓣类的一种海产贝类。这种动物有一个柔软而细长、状似蛆虫的身体,且多栖息在木船内,故名为船蛆。船蛆不仅穿凿木船,而且凡是在海水中的木材设置,如木桩、网樯以及木质建  相似文献   

11.
孙静  黄冕  黄勇 《海洋与湖沼》2019,50(5):1154-1160
对首次发现于我国南海海域SabatieriaRouville,1903的三个种进行了描述。其中,弯刺萨巴线虫Sabatieria curvispiculata Gagarin.2013主要特征为:头刚毛较短(3μm),角皮具有不规则的侧装饰点,交接刺细长且双弯曲,雄体具有15个小的乳突状肛前辅器。锥尾萨巴线虫Sabatieria conicaudaVitiello,1970主要特征为:具有短的锥状尾,角皮具有侧装饰点,交接刺弯曲,前半部分较宽,中间有角质化的隔膜,后半部较窄且没有隔膜,雄体具有9个小孔状的肛前辅器。迁徙萨巴线虫Sabatieria migrans JensenGerlach 1977主要特征为:头刚毛较长(22μm),交接刺细长且弯曲,近端具有中间隔膜,雄体具有23个小的肛前辅器。  相似文献   

12.
居氏鬼居氏鬼属毒科,真正看见鬼的人并不多。它们狰狞可畏,海洋中的其他小动物遇到它都会退避三舍。这种鱼属近海底层的杂鱼,它们会从各鳍棘中向外射出毒液,其毒性甚大。它们主要分布在南海、及菲律宾、印度等海域。长丝虎鱼长丝虎鱼属虎鱼科,身体较为细长,全身被以圆鳞,但头部  相似文献   

13.
非均匀流中立管涡激振动模型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非均匀流中,张紧式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采用新的加速度耦合尾流振子模型作为预测细长海洋工程柔性结构的计算工具,将预测结果中的横向位移包络线及最大幅值与实验观测值、shear7软件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可以发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海参,原名沙沥,属棘皮动物。在它那细长的、肉乎乎的身上,长满了肉刺,颇像一根黄瓜,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海瓜”、“海黄瓜”。其貌不扬,但憨态可掬,价值昂贵,是海产珍品。海参者,乃海中之人参也,简称海参。海参是一种古老的洋溢软体动物,至少已有5000万年以上的生存史,在生物界真可谓是位“老资格”了。  相似文献   

15.
<正>很久以前,人类还没有踏足这片土地,在东方的大海边,有着这样一片天鹅湖。从天空上看,一条细长的金色沙堤,将湖与海隔开;月牙形的湖面,就像是月亮降落在辽远的沙滩上,波光粼粼的湖水如月光皎洁,后来人们给它起名叫"月湖"。当大海的那边波涛汹涌,月湖却永远水平如镜——清澈的泉水汇成条条溪流从郁郁葱葱的连绵的山  相似文献   

16.
刘云  姜国良  姜明  杨栋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00,24(11):45-48
运用电镜技术,在牙鲆肠淋巴样组织鉴定出4种无颗粒白细胞,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它们的形态均比在造血器官中多样化。巨噬细胞形态极其有规则;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较多空泡;淋巴细胞具多且细长的伪足,而浆细胞样细胞是以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为其主要特征。同时,作者对无颗粒白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海岸带管理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地处亚洲大陆东部,由细长的、呈弧形分布的群岛组成,从最北端的北海道岛(北纬45°)一直延伸到最南端的八重山群岛的冲绳县(北纬24°),纵跨纬度20度,从亚热带直到寒带。日本西隔日本海与亚洲大陆相望,东临太平洋,因此受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双重...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9,(9):29-34
杯椎鱼龙 杯椎鱼龙生活在三叠纪晚期,距今约2.4亿~2.1亿年前,是鱼龙类的早期成员,其细长的外形与今天的海豚很相似。杯椎鱼龙还没有背鳍,尾部像鳗鱼一样扁长,这种长尾巴使它们成为强有力的游泳好手,常常在深水区游弋,等待送上门的猎物。由于杯椎鱼龙无法上岸,它们应该是直接生育幼崽的卵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9.
根据历年卫星遥感资料和水深资料,对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叶瓣体演化和海底冲淤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流路形成初期河口三角洲快速堆积,淤积中心厚度14m,1984年后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变缓,河口沙咀在波浪、潮流及科氏力作用下变得细长,并逐渐南偏,莱州湾内出现大面积的淤积,1996年黄河口人工改道后,在新河口处形成淤积中心,厚度4.5m。废弃三角洲遭受冲刷,原淤积中心成为冲刷中心。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深海发现"号潜水器在深海发现了很多奇异的生物。在此次深海探索任务,"深海发现"号从夏威夷海岸附近海域下水,潜入到大约4829米深的海底,并成功发回光波信号,实况直播海底探索过程。"深海发现"号发回的图像和视频显示,尽管在数千米的洋底暗无天日,寒冷又高压,但是"深海发现"号仍然能够发现大量的海洋生物生活于这种极端环境中,如细长黏滑的海参、高茎海绵、管状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