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艘横渡大西洋的汽船 1819年,美国的蒸汽动力船“萨班那”号首次从美国横渡大西洋至英国。这条船重约300吨,长约72米,以扬帆航行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3):6-6
现年56岁的美国妇女詹妮弗·菲格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梦想有一天能够游泳横渡大西洋。日前,詹妮弗花25天游泳700英里成功横渡大西洋。詹妮弗也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游过大西洋的女性。  相似文献   

3.
对手来自天上——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美国发了一大笔战争横财,而且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造船业。40年代末,一艘名为“美国”号的海上巨轮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下水,美国人为其举行了隆重的下水典礼,自命不凡的山姆大叔决心在民用造船领域一显身手。美国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952年,“美国”号旗开得胜,以比英国“玛丽王后”号创造的纪录提前10小时的绝对优势横渡大西洋,美国人以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1000多年前,“北欧海盗”维京人在没有海图、没有罗盘的情况下,仅凭自身的勇气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投身于浩淼的波涛中,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新大陆,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早500年。然而,就是这些集探险家、拓荒人和殖民者寸一身的好汉,就  相似文献   

5.
超侠 《海洋世界》2012,(4):22-25
如今,每年有600万乘客,坐车3小时,通过英法海底隧道,穿梭于巴黎和伦敦之间,几十年前,大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早在1895年,伟大的科幻作家凡尔纳就预言过,由蒸汽驱动巨型风扇的火车,以时速1600千米穿隧道;1972年,科幻小说作家哈里森也构想过横渡大西洋隧道。如果大西洋海底隧道完成,将能大大地改变我们穿梭各地的习惯,任何人都可以相当方便的在大西洋一边居住,在另外一边工作。  相似文献   

6.
舟山是我国闻名的“渔都”。为了保护近海水产资源,休养生息,舟山渔民驾驶渔轮,迈出国门,大胆开拓远洋捕捞,到世界渔场去建功立业,重创舟山渔业雄风。 1 十年探索开拓远洋渔业 1985年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就派遣4艘8101型渔轮,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航程万余海里,到达西非塞内加尔渔场,进  相似文献   

7.
海洋纵横     
12岁童创渡海峡新纪录海南少年李立达不久前收到了来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的证书:他为横渡琼州海峡而被确认获“儿童横渡海峡吉尼斯之最”。12岁的李立达,于2000年年6月1日5时45分从广东省徐闻县白沙湾下海,于15时45分在距海口市新海村海岸5千米处终止横渡琼州海峡。李立达虽没有横渡完琼州海峡全程,但因他当日累计游程达51.52千米,横渡时间12小时,已经成为世界上横渡海峡游程最长、时间最长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一叶孤舟在大西洋上航行,忽然遭到数+条鲸鱼的围攻,一场人与鲸的较量在大洋上愿开了……1988年6月11日黎明,北大西洋波涛汹涌,巨浪滚滚,天空阴云密布,一片朦胧。40岁的D.塞林斯手握舵柄,不时根据变化无常的海风,熟练敏捷地调整他那艘公米长的"海卡波"号帆船的航向。自从6天前卡尔斯伯格单人帆船横渡大西洋赛在英国普利茅斯港开始以来,他几乎就没有真  相似文献   

9.
桑红 《海洋世界》2008,(4):70-75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有多条国际航线,连接欧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国家,货运量居各大洋第一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大西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世界战略资源及国际重要水上通道最密集的地区,美国、西欧和亚洲国家所需的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过大西洋。世界许多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都在大西洋,成为西方大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因此,大西洋成为了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超级战略大洋。”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9,(4):8-8
当大西洋鲱鱼相互靠近时,它们最终会形成一个极为庞大的团体。最近,科学家利用海洋成像技术发现:一个大西洋鲱鱼的“超级团队”中有几亿个成员,而整个团队的覆盖面积可达几十平方千米。这项研究的带头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海洋学家尾古拉斯·马克里斯表示,目前,大西洋鲱鱼的数量正在减少,了解它们的群体特征将有助于人类对其进行保护。大西洋鲱鱼聚集在一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更容易找到配偶,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10,(4):5-5
刚满22周岁的凯蒂·斯波茨近日成为了年龄最小的独自划船横渡大西洋的人,而且还是唯一的美国人。斯波茨于当地时间3月14日下午抵达了南美洲东北部的圭亚那。她从西非出发,历经70天5小时22分,勇敢地完成了长达4500千米的航程。  相似文献   

12.
我,堀江谦一,日本人。我热恋大海,酷爱航海。1992年10月27日,风和日丽,年届54岁的我又一次迈上了横渡太平洋的征程。这天正值我驾驶人工动力小艇横渡太平洋30周年纪念日,因此今天的小艇与30年前的那只小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美特”号。所不同的是,今日小艇全凭人力,靠脚蹬螺旋桨推动小艇前进,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上映,世界上几乎人人皆知1912年发生在北大西洋的“冰海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落海底86年来,西方不少海洋学家一直试图让其重见天日。此次,导演卡梅伦几度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进行拍摄,成为在该沉船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乘客”。但是你知道当初海洋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沉睡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吗?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三字经     
七、古中国杭海早览世界中世纪航海业即崛起哥伦布作远航首横渡大西洋历艰险到美洲喜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非洲过“好望”至印度首开辟新航路印度洋变通途麦哲伦环球行地圆说得印证最大洋他命名无风浪称“太平”两极地最神秘探险者勇相继有南森娜威人探北极众岛群靠海冰巧引牵辟航线北极圈阿蒙森赴南极遭挫折不泄气绕冰山涉冰川登极点捷足先斯科特步后尘雪暴中蒙不幸其毅力实可钦南极史垂青名古中国航海早探海路领风骚秦赢政求不老命徐福觅仙草童男女三千整涉大海到旦本唐鉴真六东渡累失败终无悔播文化传佛经中日间交往深明郑和下西洋共七度创…  相似文献   

15.
东方鲀属主要经济鱼种繁育养殖、育种和基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鲀类是指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的一个鱼类类群。在南方,人们称它为“鸡泡鱼”、“气泡鱼”,在北方则称“河鲀”或“廷巴”。鲀类种类繁多,从太平洋至大西洋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16.
从前,人们以为洋底像锅,越往中央越深,而洋底一定是平坦的。1873年,英国海洋考查船“挑战者”号,用普通测海锤,测得大西洋中间有一带比较高的地方,好像是一座大山。1925~1927年,德国海洋考查船“流星”号,用回声探测仪,探查到了那座大山,还给它画了图像:这座大山在大西洋中部,由北向南,呈 S 状绵延,长27780千米,宽1100~1800千米,山  相似文献   

17.
下海登山     
1918年,德国一艘名为“流星”的海洋调查船在大西洋进行海底调查时,偶然从回声探测仪上发现: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海底高出两边。这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后来,通过对大西洋的全面调查,又找到了海底高地的“两极”。这座大西洋海底山脉,始于冰岛南的大洋中部,一直延伸至南极附近,曲曲弯弯长达1万多千米,平均宽度在1000千米以上,比两侧洋底平均高出2000米,与周围一些海盆相比,其相对高度在3000米~4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与大西洋的形态一致,也呈“S”型。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山系结合在一起,露出海面的顶峰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与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同,全球变暖下热带大西洋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使用地球系统模型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发现全球变暖后热带大西洋在秋季的升温类似大西洋尼诺(Atlantic Niño)的正位相,即大西洋西部增暖幅度小于东部;在夏季类似大西洋尼诺的负位相,即大西洋西部增暖幅度大于东部。利用覆盖(overriding)技术,分离了风应力、风速和CO2的直接热效应对海洋升温的作用,探讨了大西洋尼诺本身和全球变暖作用下类似大西洋尼诺正位相(下文简称“类大西洋尼诺升温”)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这两种情况下的形成机制基本相同,风应力的变化是导致大西洋东部暖异常的主要机制。但两者之间也存在区别:1)全球变暖下海表温度的季节变化振幅减小,而大西洋尼诺时变化不大;2)全球变暖下西风异常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东部,而大西洋尼诺时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中部;3)除风应力外,CO2的热效应对类尼诺升温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41年5月22日,英国海军部笼罩在一片惴惴不安的气氛中,他们一直小心翼翼地监视着的威力强大的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其僚舰“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挪威海湾神秘地失踪了。如果它们闯入大西洋,那么对已经遭到德国潜艇沉重打击的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大西洋护舰运输队来说将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那年的一月末,中国“华丰”号远洋货轮从祖国启航横渡印度洋,穿过地中海,北上大西洋,到达波罗的海沿岸前苏联拉脱维亚的里加港。50多岁的欧阳勇船长站在驾驶台上,他看到如今的道加瓦河口人为地筑起了一座雄伟而狭长的大坝,仅剩下300米宽的河口供这千军万马通过,就像一个大汉的脖子猛然被人狠命掐住,在拼命惨叫和挣扎。现在这儿的水流汹涌湍急,潮水急涨急落,浅滩变幻莫测,连当地的引水员也束手无策,见难而退。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时北冰洋一股强劲的低气压越过波罗的海,向前苏联大陆压来。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30多度,道加瓦河口大块大块的冰杂乱无章地拥挤在河口附近,致使位于河口的里加港内方圆数百里形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鬼冰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