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月31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嘉荫恐龙馆正式揭牌。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位于东北边陲,坐落在距嘉荫县城12千米处的恐龙山——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是2002年经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设的,占地4650平方米。恐龙山临江而立,长约11千米,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并经科学记载的恐龙化石发掘地。截至目前,从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已经组装成13具化石骨架。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地惊现"硅化木" 公元2008年3月,株洲新城河西天元区一建筑工地惊现"硅化木".这一发现引起了媒界的高度关注,业界的重视.发现者名叫方党生,是该建筑工地施工队的一位小工头.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2002年10月,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对嘉荫县乌拉嘎镇粮库西侧恐龙化石点进行了挖掘。在135m2的挖掘面上,共出土恐龙化石415块并对其外围区域48°20’N-48°25’25”N,130°00’E~130°12’07”E范围内进行了地质调查,测制了包括恐龙化石点在内的6条地层剖面。经过大量实际工作和近几年来对古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对乌拉嘎地区地质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来自辽宁热河群的一个轰动世界的古生物发现;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四翼恐龙.为揭开鸟类飞行起源之谜打开了扇窗户。美国著名的进化论学者,加州大学柏克力分校的帕丁教授评论说:“这发现的潜在重要性和始祖鸟一样”.英国里兹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瑞讷博士称四翼恐龙是始祖鸟之后在鸟类演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四冀恐龙是怎么发现的?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结果模拟分析单轴压力作用下含裂隙恐龙化石断裂损伤过程。在FLAC3D中采用FISH语言编写了基于体元分析的计算程序,采用弹脆性本构模型,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恐龙化石的裂纹萌生→扩展→贯通规律和裂隙化石的断裂损伤机制。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含有裂隙的恐龙化石试件的破坏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即线性变形阶段、非线性变形阶段和软化阶段,当载荷超过应变峰值强度后,化石内部将生成大量新的诱导裂隙,导致化石内部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恐龙化石峰后的强度软化过程非常不稳定,峰值附近的材料力学行为对化石试件内部缺陷的分布十分敏感。试验表明,有裂隙恐龙化石的抗压强度值比无裂隙恐龙化石的抗压强度值小30%,最终的残余抗压强度也略小,在加载应力作用下,相比不含内部裂隙的恐龙化石,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其内部裂隙会迅速大量扩展,加重了恐龙化石的风化程度和破坏速度。 相似文献
6.
7.
在恐龙化石发掘过程中不仅机械扰动会直接导致化石或围岩的破碎,应力释放也会导致化石及围岩表面裂隙的产生及扩张,这些节理裂隙又为水和空气的活动提供了通道,使风化破坏作用更加迅速。作者以分层开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化石开挖过程的数值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开挖过程中0m、11m、14m、19m四个深度的等效应力变化过程和XZ方向应力的变化过程发现:开挖前后化石表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差达到0.34MPa,围岩表面的最大等效应力差达0.3MPa;埋深越大的化石,在开挖露出地面后等效应力的回弹现象越明显,即应力释放越严重;虽然化石表面所受剪应力不大,但其对化石风化的影响比在压应力条件下要大的多,这是导致卸载裂隙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恐龙化石发掘要逐层缓慢开挖,使化石逐渐达到新的应力平衡,以便减少应力快速释放对化石造成的风化破坏,特别是要做好护坡,最大限度地防止剪应力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李春昱--写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父亲李春昱是一位地质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从事地质工作达64年之久。在他就要走到人生尽头,处于弥留之际的最后几天里,还念念不忘地牵挂着他那终生热爱的地质事业的发展,他那无法割舍的板块构造学说的未来。在即将到来的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深沉浸在对父亲无限追怀的思绪中。父亲已离开我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