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届东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与气候国际会议于1992年9月7~10日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的气象专家80余人出席会议.我国到会的有29位大陆学者和24位台湾学者.会议交流的论文内容包括:台风、暴雨、气候变化、季风、中尺度气象、遥感、新技术应用等.国家气象局邹竞蒙局长以专家身  相似文献   

2.
许鑑明 《气象学报》1935,11(4):193-194
世界各国气象代表机关作定期之集合,由来已久。本年九月五日至十二日第八次国际气象会议举行於波兰之华沙。事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曾接到请柬,邀派代表与会。但所中职员为职务所牵制不能出席,仅以书面对於各提案提出意见而已。兹将国际气象会议遇去历  相似文献   

3.
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国家气象局联合召开的“第5次WMO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理科学会议”,于5月8日——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美国气象学会(AMS)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参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的200多位学者,报告和交流了他们在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  相似文献   

4.
由澳大利亚气象学会与海洋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和美国气象学会联合王办的热带气象国际会议于1988年7月4—8日在澳大利亚滨海城市布里斯班举行。除主办国学者外,还有英国、西德、法国、苏联、日本、印度、印尼、泰国、新西兰、加拿大、乌干达等国的代表参加,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学者与会。会议共收到论文200余篇。有176篇论文提要收入“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我国共有14名学者赴会,有8人次在  相似文献   

5.
每四年定期举行一次的国际辐射会议(International Radiation Symposium,简称 IRS)于8月1824日在法国Lille召开。IRS是国际气象和大气物理协会的重要聚会之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持的“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讨会”于卫996年8月12~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海峡两岸气象专家、学者和气象工作者共60.\。会议主要议题为:审议、修改试...  相似文献   

7.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8.
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区域(亚洲)协会第六次会议于1975年9月8日至18日在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举行。以中央气象局负责人邹竞蒙为首席代表的我国气象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其它21席的代表团和三个非本区协会会员以及六个国际组织的观察员近80人。这是恢复我国在世界气象组织合法国会后,我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的区协会议,也是这个区协有史以来出席国家最多和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位议讨论了本区基本气象台站网的设置、调整,区域气象通讯线路的安排、组成和计划,技术合作问题和  相似文献   

9.
美国第八次山地气象会议于1998年8月3~7日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Flagstaf举行。在我国山地气象"常称为高原气象"。约120名与会者主要来自美国,余者来自欧洲及中国等10多个国家,中国只去了我和一位台湾学者。会议共交流了论文119篇,其中口头...  相似文献   

10.
1985年8月5日至16日,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科学工作者聚会美国旅游胜地夏威夷州的火奴鲁鲁参加“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与国际海洋和物理科学协会联合会议”(下简称IAMAP/IAPSO会议),共同讨论气象和海洋方面的学术问题,我国以叶笃正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气象学界和海洋学界的知名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中美中尺度气象会议于1990年9月19—21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召开。国家气象局、中科院大气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市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共12名代表与会。该研讨会按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协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在两国交替举行,它的首届会议于1988年9月5—7日在北京举行,美方以当时的 NCAR 主任 Anthes 为团长的12人代表团参加了首届会议,成员也是来自NCAR、NOAA 和一些大学。会议主要有两个任务:相互交流中尺度气象研究、应用、业务方面的最新成果;回  相似文献   

12.
一次空前规模的国际暴雨洪涝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5~9日在我国黄山市举行.这是气象、水文学界首次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促成这次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1991年我国江淮地区发生的持续大暴雨洪涝灾害.与会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印度、盂加拉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斯里兰卡、韩国、朝鲜、澳大利亚、意大利、香港等,仅美国代表就多达20余人.由此反映出,暴雨洪涝问题的严重性已被全世界所重视.本文谨就会议反映的国外暴雨研究和预报业务动态作些概述.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东亚大气环流国际讨论会”于4月10—15日在成都气象学院召开。八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有以日本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东京大学浅井富雄教授及筑波大学吉野正敏教授为首的日本气象界知名学者一行七人,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蒂帕尔迪(Tibaldi)教授等。中国科学院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教授,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陶诗言教授增加并主持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交流并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东亚大尺度环流,它的统计特征、变化及异常规  相似文献   

14.
第21届国际山地气象学会议由瑞士气象研究所和美国气象学会合办,于1990年9月17—21日在瑞士恩格尔堡(Engelberg)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比利时、保加利亚、中国、德国、法国、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新西兰、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瑞士、美国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200多人。我们三人及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杜行远博士参加了这次会议。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G.O.P.Obasi)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由瑞士气象研究所和美国气象学会合办的第21届国际山地气象学会议(1TAM-90),于1990年9月17-21日在瑞士恩格尔堡(En-gelberg)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比利时、保加利亚、中国、德国、法国、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新西兰、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瑞士、美国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200多人。我们3人及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杜行远博士参加了这次会议。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G.O.P.Obasi)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共收到150多篇论文,代表了最近几年与会国家山地气象研究的情况,基本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5年6月25日在京隆重举行庆祝《气象学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会议由副理事长章基嘉同志主持,会上气象界新老专家、学者和各方来宾代表发言祝贺。会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RADIOPEKING)分别对国内、外宣传报导了这次会议。本文根据会议上部分发言摘录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气象学会和美国气象学会共同发起,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以及中国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CCMAP)共同赞助的“北京国际辐射会议”(BIRS)于1986年8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名誉主席是叶笃正教授(中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J·London 教授(美方),执行主席是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秀骥教授和美国犹他大学气象系廖国男教授。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国际气象组织巴黎会议上,由挪威学者海塞贝格起草了一份同际气象组织公约草案,并提议使国际气象组织变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1947年9月,在华盛顿召开了  相似文献   

19.
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全区气象工作会议,于5月18日至21日在南宁举行。各地市主管农业和气象的领导,区直有关委、办、厅局的领导,各级气象部门的领导共18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最近在京召开的全国气象工作会议精神和研究如何加速发展我区地方气象事业(包括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去年的25号文件和区政府为贯彻好这个文件而发的87号文件)。会议由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嵩生主持。  相似文献   

20.
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全区气象工作会议,于5月18日至21日在南宁举行。各地市主管农业和气象的领导,区直有关委、办、厅局的领导,各级气象部门的领导共18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最近在京召开的全国气象工作会议精神和研究如何加速发展我区地方气象事业(包括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去年的25号文件和区政府为贯彻好这个文件而发的87号文件)。会议由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嵩生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