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掌握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的变形规律,使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SAA)对地质灾害不稳定体进行深部位移动态监测,并同时安装了测斜仪以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建立地质本构模型和进行"降雨-变形"模型分析,优化设计了监测线和监测点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质灾害监测中,使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进行滑坡体深部位移的监测,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到滑坡体深部位移的变形情况,还能判断出滑移面具体位置。相比于测斜仪监测,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测量准确度更高,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中有更好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地面雷达是一种基于微波干涉测量的变形监测设备,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监测优势,本文讨论了地面雷达的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介绍了微变形监测系统,并进行了位移监测的对比试验,将微变形监测系统与TCA 2003、千分表的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证明:地面雷达具有高精度的位移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石门子水库副坝(土石坝)变形监测为例,介绍了其监测方法及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用G PS平面拟合高程进行水库竖向位移监测,其精度与三等水准精度相当,而且可以将平面与竖向位移同时观测,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4.
大坝工作基点实测数据结构分析及变形监测点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位移监测是水电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系到大坝安全和生产。笔者通过对赣南某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位移工作基点和水准基点的实测数据结构分析及变形监测点的建立;提出了大坝位移工作基点使用TCA1800全站仪进行监测的方法;并对"观测方法改变后,采用TCA1800全站仪测量的数据与之前采用T3经纬仪测量数据基本一致,但经过平差处理后,所得最终成果相差较大"现象进行研究;达到了全站仪进行监测的效果;解决了大坝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水准基点的实测数据结构分析及变形监测点建立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将CPⅢ(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的自由测站施测方法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其特点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任意合适的地点架设测站,避免了施工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和仪器的对中误差。介绍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原理和置平平差原理,通过自编程序完成了基坑变形监测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利用自由测站采集观测数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约束平差和置平平差均能够高精度地得到毫米级的基坑变形量,可以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6.
在深基坑变形监测中,水平位移是反映基坑变形最直接的物理量,如何及时有效地获得准确反映基坑变形的位移数据尤为重要.监测研究以安徽省节水技术推广研究中心大楼基坑变形监测为例,使用高精度徕卡0.5″全站仪,采用棱镜强制对中的方法,对该深基坑的支护顶或坡体的特定方向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同时,对监测中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布置方法、监测流程以及精度优化等进行了探讨,为后期相关工程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工程,如何科学、实时、准确地分析基坑变形是现代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某国际广场基坑工程为例,对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等项目进行监测,分析了基坑水平位移及沉降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为本地区相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GPS变形监测中垂直位移的问题。通过对误差分析,建立GPS大地高高差平差模型,以便提高GPS变形监测在垂直位移方向上的精度。从而真正的达到GPS三维监测。  相似文献   

9.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和裂缝,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基坑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基坑变形监测的设计、点位的布设、观测及观测频次、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等内容,并介绍了基坑变形监测的特点,为今后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建筑基坑施工的安全需要进行建筑深基坑位移监测,传统位移监测方法的监测效果差,监测精度低,因此设计了基于自由测站的建筑深基坑位移监测方法。首先,建立建筑深基坑位移监测有限元模型,然后布置基坑监测点,最后分析了建筑深基坑变形时空效应,实现了建筑深基坑位移监测。实例分析证明,设计方法的监测精度高,监测效果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