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张民力 《中国沙漠》1989,9(1):101-112
本文对内蒙乌兰察布草原农垦区沙漠化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 认为, 该区处于不稳定的半干旱气候临界地带, 人们不分地域、非适度的草原农垦造成地表风蚀, 土地生产力下降是沙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取样分析及风洞模拟实验证明, 沙漠化是以地表形态变化为标志, 以上壤肥力不断丧失为核心, 以自然一社会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终至瓦解为结果的环境渐变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由于人为活动的反复干预会加速。在对典型区土地沙漠化速率分期进行计算后认为, 如果不采取措施, 沙漠化土地面积继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将是这个地区沙漠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控制人口, 调整农业结构,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是解决沙漠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杨有林 《中国沙漠》1985,5(3):40-44
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生态条件有极限的内蒙东部半干旱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这种制约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使得内蒙东部沙漠化不断发展。1)人口大量增加,使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减少,主要表现在草原开垦和撂荒;2)伴随人口增长而盲目增加牲畜头数,使草场超负荷;3)人口的大量增加,造成能源不足,使得当地居民无控制地大量樵柴和掠夺式地砍伐各种植物。作者认为: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繁殖控制到规划的范围以内是提高环境质量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对策。除此之外,在沙漠化地区采取积极恢复环境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扩大人口载容量也是调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关系的积极途径。诸如调整农、林、牧结构扩大工、商、服务业的比重,减少对土地依附性强的农林牧比重,修建水利工程变旱作农田为灌溉农田等。  相似文献   

4.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89,9(2):23-30
乌盟后山地区位于内蒙阶状高平原南侧, 广泛发育多种风成地貌。本文分析了常见的几种风成地貌的发生条件、发育过程及其稳定性后指出: 强烈粗化是当地沙漠化的主要形式; 强烈粗化以致地表砾石化是地貌发育的最终结局。从区域地貌发展看, 这里的沙漠化可以看作是其北侧阶状高平原风蚀戈壁的扩展。因而, 亦可称风蚀戈壁化。  相似文献   

5.
杨泰运 《中国沙漠》1988,8(4):27-38
本文以商都县北部为例, 对草原农垦区风蚀、沙漠化的现状, 发生、发展及其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该区土地风蚀、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是在干旱多风的自然条件下, 过度开垦沙质草原导致强烈风蚀所致。并认为该区现代沙漠化的发生时间为60-70年, 沙漠化的发展则在近20-30年, 并且以较大面积的风蚀地(风蚀残丘、风蚀洼地)、粗化地表、灌丛沙堆和片状流沙为主要地表特征。本文提出乌盟后山草原农垦区沙漠化的整治应该是: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控制农垦, 固定基本农田, 退耕风蚀、沙漠化耕地, 还林还牧; 以农田防护林网为骨架, 进行区域性控制, 以片林堵风阻沙, 提供生物防护; 以草定畜, 防止草原过牧; 种树种草, 增加植被, 固定地表, 进行综合性治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分析了中国北方草原沙漠化动态变化趋势和发展原因。结果表明:苏尼特左旗沙漠化形势非常严峻,包括北部广阔草原地区的沙漠化和南部沙丘活化两大类型。苏尼特左旗在过去30余年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在增加,而沙漠化指数(ADI)在2000—2005年间略有减小,反映出2000—2005年间研究区沙漠化程度略有恢复。研究区两大类沙漠化土地发展变化趋势并不相同,草原沙漠化在过去30余年里一直在发展,由斑块状向片状发展;而沙丘活化则在1973—1987年间强烈发展,在1987年以后则呈现出恢复逆转的态势,沙丘活化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高的响应,揭示出苏尼特左旗南部沙漠化的发展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北部大面积的草原沙漠化与气候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主要随着人类过渡放牧活动或者大规模保护恢复活动,而发生沙漠化严重程度的加剧或减缓。苏尼特左旗的沙漠化发展状况表明,中国北方草原沙漠化发展以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且以斑块状向连片发展为主要形式,其中围绕居民点和水源的沙漠化发展最为突出。实践表明,科学管理人类活动完全可以减缓甚至恢复中国北方草原区的沙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退化已是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旨在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生态治理技术受到重视。在众多直接、间接的技术中,如何遴选最适宜的技术,目前仍缺乏系统、科学、完善的评价方法。根据对其他领域中有关技术评价理论、方法、要素等的梳理,以沙漠化治理技术涉及的多个影响因素为例,首次提出一般性生态治理技术适宜性评价概念模型——“双圈十二维”模型,包括两类十二个维度:(1)内生因素(内圈):限制性、独立性、经济性、可操作性;(2)外部因素(外圈):目标、地域、时效、政治政策制度、意识理念态度、社会经济、退化状况、机会成本。将该概念模型用于具体的生态治理技术适宜性评价时,可根据需要缩减影响因素数量,并需将影响因素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指标。此外,技术的适宜性具有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段翰晨  王涛  薛娴  郭坚  文星 《地理学报》2012,67(7):917-928
利用1975 年MSS影像, 1992 年、2006 年、2010 年TM影像和1999 年ETM +影像等5 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 提取奈曼旗35 年来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区域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旨在为科尔沁地区沙漠化治理和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35 年来, 奈曼旗沙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逆转的趋势, 沙漠化总面积减少了123.43 km2, 沙漠化土地主要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2) 景观格局呈波动性变化, 1999 年以前, 景观形状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 蔓延度和聚集度减小, 破碎化程度加强, 沙漠化程度上升, 沙漠化主导类型为中度和重度沙漠化, 1999 年以后破碎化程度变弱, 沙漠化程度明显下降, 沙漠化主导类型转变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3) 1975-2010 年间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最为明显, 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了6.35 km, 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了7.24 km。  相似文献   

9.
董玉祥 《中国沙漠》1993,13(3):39-46
定量估算了白音他拉乡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并作出了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图,分析了该系统功能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探讨了系统内沙漠化的成因,并提出了完善和提高系统功能的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初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董玉祥 《中国沙漠》1997,17(4):383-388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是沙漠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沙漠化及其危害程度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沙漠化经济损失货币估值的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技术参数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依此对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所造成的主要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可知西藏沙漠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34.5亿元。  相似文献   

11.
李鹏  朱峰 《中国沙漠》2009,29(4):641-647
以河西走廊为例研究了沙漠化地区的旅游开发对沙漠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河西走廊主要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受到了沙漠生态环境空间上的制约,因此多数的旅游产品都集中在生态环境较好的绿洲上。通过计算旅游人口的用水量发现,旅游发展对沙漠化的直接影响很小,但旅游业在沙漠化地区不同流域地段的发展会对政府的环境政策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沙漠化过程的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以土库曼斯坦国为例,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地表反照率和植被指数建立Albedo-NDVI特征空间,并对Albedo-NDVI特征空间含义进行扩展,建立沙漠化分级指数模型,提取2000-2012年间土地沙漠化动态信息,在此基础上研究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13 a来,土库曼斯坦地区土地沙漠化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沙漠化总面积减少了9 332.61 km2,但沙漠化程度加深,极重度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面积分别增加了2 173.27 km2和43 428.47 km2;(2)极重度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面积的增加主要由轻度沙漠化转化而来,非沙漠化土地在13 a间增加了9 332.61 km2,占非沙漠化土地的12.4%;(3)2000-2012年,13 a间各沙漠化土地类型的重心呈现由西北向东南迁移,再向北迁移的过程,平均向北迁移了89.55 km,其中轻度沙漠化重心迁移最为明显,为148.41 km。  相似文献   

14.
总结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规律,探讨城市人居环境的时空分异与机制。运用熵权法测算人居环境质量,以辽宁省14市为例,研究2005-2014年其人居环境的时间过程、空间格局、系统属性以及驱动机理。结果显示:(1)时间分异特征。辽宁省10年间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现为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和离散程度特征;辽宁省人居环境大致分为以沈阳和大连为主的人居环境核心区,以盘锦和鞍山为代表的人居环境过渡区,以及阜新和朝阳为代表的人居环境起步区。(2)空间分异特征。10年间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呈现出"屋脊"式空间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中部向两侧逐步递减的空间结构特征,在中部"屋脊"的南北两侧呈现出大连和沈阳两个高点;而且呈现出"双核""三元"式空间分异。(3)系统分异。10年间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有明显的系统分异;系统时间分异,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系统区域分异,支撑系统、社会系统区域之间的分异较为明显,居住系统、人口系统区域之间的分异较小,环境系统区域之间的分异最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供给侧与需求侧要素以及人居环境的主体"人"是城市人居环境时空分异、系统分异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蒙古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区段,但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蒙古国中部草原地区是主要的荒漠化新扩展区,正经历强烈的草原风蚀沙漠化过程。以戈壁苏木贝尔省首府乔伊尔市为研究区,利用自建自动气象观测站(2019年5月—2020年7月)、集沙仪观测站(2019年8月—2020年8月)及当地气象站(1990—2018年)数据,对当地风蚀沙漠化的风动力条件、风沙流输沙及其他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乔伊尔市具有强劲的风动力条件,年输沙势可达735.96 VU,合成输沙势为428.76 VU,合成输沙方向为SSW(195.06°),风向变率指数为0.58,属高风能环境、中等变率双峰风况。(2) 临界起沙风速因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的共同影响而随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与秋季居中,且相差较小。(3) 地表具有强烈的风沙活动,年风沙流输沙通量可达2.135 t·m-1·a-1,Owen最大输沙量模型适于该区风沙流模拟。研究结果对于蒙古国中部草原区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草原火灾风险评价与分区——以吉林省西部草原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草原火灾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是草原地区重要的灾害之一,对我国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进行草原火灾风险评价研究对草原火灾管理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 (AHP)在综合分析吉林省西部草原火灾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草原火灾风险指数模型 (GFDRI),对研究区草原火灾风险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将吉林省西部草原火灾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风险区。检验结果证明草原火灾风险评价和分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当地草原防火部门火灾管理和减灾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松嫩沙地沙漠化面积最大的县,他拉哈镇是该县沙漠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土地沙漠化分布在全镇各村屯,面积为109.91 km2,占全镇土地总面积22.95%,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沙漠化类型。在沙地的沙丘中普遍发育1~2层古土壤层,经14C测年为(4 197±383)a BP~(7 463±143)a BP。经孢粉分析,草本植物花粉较多,乔、灌木植物花粉较少,古土壤层属全新世大暖期时期形成。沙地沙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原因。对中度沙漠化土地(包括沙丘地)一般采取疏林、灌、草治理模式;对轻度沙漠化土地(含沙平地)采取林、果、药(草)、杂(小杂粮)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的沙产业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樊胜岳  周立华 《地理科学》2000,20(6):511-516
我国土地沙漠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与治理,目前沙漠化土面面积仍然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率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这主不要求我们对以生沙漠化的研究治理进行反思,寻找它的症结所在,现代经主要是由于人为过度经济以对资源的坡坏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压力过大,而沙漠化治理措施恰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沙产业理论,将沙漠化的防治和发展经济密切结合起来,为我国的沙漠化防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阿如旱  杨持  同丽嘎 《地理研究》2010,29(2):283-290
借助RS和GIS技术提取内蒙古多伦县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信息,运用分形理论的原理与方法,通过计算斑块周长—面积关系、分维数和稳定性等指数,揭示了不同沙漠化土地类型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内蒙古多伦县各时段的土地沙漠化类型具有分形结构,不同沙漠化土地的平均分维数在1.3988~1.5635之间,接近于随机运动值,有潜在的流动趋势。在轻度沙漠化土地、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度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等4种类型中,轻度沙漠化土地的分维数在所分析类型中总体上呈波浪式增加,说明其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趋于减弱,而重度沙漠化土地空间结构从1987年以来稳定性逐渐变好,且稳定性相对较高。通过对区域沙漠化土地空间结构分析,可以为政府治理沙漠化土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85,5(2):15-21
沙漠化专题图必须包括沙漠化土地现状、成因类型、沙漠化土地区划及沙漠化演变趋势的预测等内容。为此必须收集不同时期的航空相片、地形图、文字资料和统计资料作为编图的基础。在航片判读过程中,必须先为各项主要内容建立判读标志。沙漠化专题图的表示方法可以采用质底法、区域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等配合使用,使各类专题内容多层次地表示在地图上。根据内容的主次,可以分别采用不同色相、不同饱和度的颜色;不同形状的符号;不同粗细的线条互相组合叠置,使沙漠化地图的内容丰富而清晰,分布规律明显;图面色彩鲜艳而柔和,层次分明。在资料丰富,沙漠化专题内容研究较深入的情况下,采用系列图的形式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