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1︰5万地质填图及剖面测制,作者在粤北大瑶山地区的震旦-寒武纪地层中首次发现多层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火山-沉积碎屑岩类的变质凝灰质不等粒岩屑石英砂岩、变质凝灰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沉凝灰岩等,局部见变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对变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变质凝灰质砂岩用LA-ICP-MS法测定锆石U-Pb年龄,206Pb/238U年龄介于614~2869 Ma之间,年龄值较为分散,说明碎屑锆石是多来源的。火山岩年龄数据与地层时代归属矛盾,粤北大瑶山地区前泥盆纪地层的时代归属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河北滦县安各庄铁矿是前震旦系沉积变质铁矿,该铁矿为航磁所发现,后相继进行了1/万,1/5千的地面磁测和钻探普查评价。本区除局部地段有震旦系,前震旦系地层出露外,大面积被第四系所复盖。前震旦系地层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和各类混合岩,前两种岩性分布范围小而零散,后者分布广泛,并与矿体直接接触。矿区出露的震旦系地层有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石英长石砂岩和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第四系为黄色沙土,灰色沙粘土和卵石,厚度十几米到180米。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前震旦系地层产状零乱。  相似文献   

3.
一、地质概况 广西龙胜三门地区位于江南地背斜西南端的东南缘。区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前震旦系上板溪群的合桐组(Ptbh)与拱洞组(Ptb-g)、震旦系(Z)、寒武系()(图1)。 拱洞组(Ptbg):具复理石建造特征。下部是一套绢云千枚岩、板岩夹变质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和变粒岩;上部为一套绢云板岩、石英绢云板岩夹变质砂岩。复理石韵律清晰,自下而上由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石英绢云板岩及绢云板岩组成。并具各种形态的层理。厚384—793米。  相似文献   

4.
蒙花岭组是新建的岩石地层单位,指定蒙花岭剖面为正层型剖面。岩性为一套高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由变质石英细砂岩、各类片岩、绢云千枚岩夹细粒石英岩及数层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组成。在剖面的下部第8层及上部第24层含丰富的藻类化石,地质时代为寒武纪;在剖面中部第16层变质火山岩中采人工重砂样、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99±6Ma~527±48Ma,地质时代为寒武纪中晚期。故将蒙花岭组划寒武系黔东统(∈2)到芙蓉统(∈4)。  相似文献   

5.
震旦系全吉群的底部为砾岩,中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少量板岩;上部为灰岩、白云岩。从岩性看是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地层具有无变质无褶皱等特点,属台型沉积。此套地层与上覆下寒武统下欧龙布鲁克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长城系达肯大坂群下亚群为高角度不整合接触。总厚1068.6米。通过1:20万区调工作,震旦系全吉群可划分三个组:底部为麻黄沟组;中部为石英梁组;上部为红藻山组(表1)。  相似文献   

6.
为了找寻与火山岩有关的铁铜矿产资源,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们开展了陕西南部牛山一带古老变质火山岩分布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本区自一九五四年以来相继有西北地质局624队、陕西区测队、陕一队及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715队、安康专区地质队等单位进行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及1/5万普查和矿点检查评价工作,对火山岩的划分及矿产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认识,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古老变质火山岩的工作,我们绝大部分同志是初步接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有不少教训,为了逐步积累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我们将两年对工作区内火山岩的主要工作方法作如下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为辽河群顶部的盖县组广泛分布于辽南地区。本文对岫岩县黄花甸-苏子沟一带的南辽河群盖县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和变质石英砂岩进行了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其中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普遍发育核-边结构,核部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变质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基本无核-边结构,具有清晰或者略模糊的振荡环带。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振荡环带锆石微区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富集的配分曲线特征,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明显,Th/U和Zr/Hf比值较高,表明其岩浆成因。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岩浆成因锆石微区~(207)Pb/~(206)Pb谐和年龄集中于2506~1748Ma之间,且呈现~2178Ma和~1863Ma两个年龄主峰,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为同时期花岗质岩石(条痕状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变质石英砂岩岩浆成因锆石微区~(207)Pb/~(206)Pb谐和年龄集中于3546~1950Ma之间,呈现~2149Ma年龄主峰值,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为条痕状花岗岩,另有少量太古宙基底物质的加入。研究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1.86Ga的年龄峰值与辽河群其它变沉积岩明显不同,表明沉积时代一定晚于~1.86Ga,即形成于辽河群古元古代变质作用之后。综合研究区盖县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与辽河群其它变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差异,我们建议将盖县组部分变沉积岩从辽河群中解体出来。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浙川——西峡地区位于秦岭地轴东端,在河南省西部。 本区早期研究者曾世禄等,曾进行过1/30万的地质测量,将变质岩系划为秦岭系,矽质灰岩划为震旦系。其后德日进等,作过路线观察,认为结晶片岩是古生代之变质岩系,组成秦岭地轴南部。並将地轴南界划在上集——荆紫关一线上,此线以南的沉积岩分别定为志留系及震旦系。1938年李悦言在本区工作时,发现几个新的化石产地,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隔海峡与台湾相望,东濒太平洋,是大地构造的转接部位,地质构造甚为独特,中生代火山喷发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广为分布,变质岩也很特殊,这里是研究东亚与西太平洋地质构造、成矿作用及其演化历史的重要地区,其地理地质位置极为优越,对这个地区研究的重要意义,已为国内外地质学家瞩目。东南沿海变质带北起闽江口马祖岛附近,向西南经平潭、莆田、晋江、东山、南澳等入海,长达400余公里,宽度38—58公里。西部为片理化火山岩的剪切变质带,东部为变粒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等,邻海域为混合岩与片岩。这一套变质岩系,最初被认为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1962年1∶100万福州幅地质图(1965年出版)将其时代定为前震旦纪;同年刘征瑞提出其中某些岩石与中生代火山岩可以对比;1∶20万区调结果,福建省区域地质志认为它们是由中生代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岩层形成的低压型区域变质带。70年代后期通过钾氩法测得其年龄在60—202百万年间,近年来的研究获得483百万年(扬泰铭1985)和535百万年(谢窦克1986)的年龄资料。近期,施满堂、黄辉等采获了微体化石;闽东南队获得593.3百万年的年龄资料,并发现古构造遗迹。这里先作以报导,本刊将陆续刊出有关研究成果。东南沿海变质带的研究在深入进行,可望获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发生了物源突变地质事件。利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渐新统珠海组和中新统珠江组砂岩薄片镜下计点法统计技术,详细研究了碎屑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以深成的岩浆岩屑占绝对优势,长石和沉积岩屑含量也相对较高,与该期物源主要来自华南沿海近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的母岩区相一致;而珠江组砂岩中,岩屑以变质岩屑占优势,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岩浆岩屑、沉积岩屑和较多的长石,显示珠江组具有更多的物源供给区。随着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各种地质事件发生,尤其是伴随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大陆风化及侵蚀程度增强,珠江口盆地沉积物源区向华南古陆内部古老的沉积-变质岩区和青藏高原东麓扩展,碎屑组分变化应该是该期各种地质事件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0.9±1.8Ma(MSWD=0.10)和440.9±1.7Ma(MSWD=0.15),锆石Th/U比值为0.46~1.59,自形程度较好,发育有典型的岩浆锆石振荡环带结构,显示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表明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在452.0±1.3Ma~535.0±1.0Ma之间,最高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则在440.1±5.7Ma~3268.9±57.7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为440.1±5.7Ma,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另有1.0Ga、1.6Ga、1.8Ga和2.5Ga四个明显的峰值年龄。根据研究区徐尼乌苏组岩性组合与结构构造,可将该组划分为3个不同的沉积旋回。结合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测年结果、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原岩建造及区域岩浆岩资料,白乃庙弧后盆地沉积可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早期快速堆积阶段(452.3~440.9Ma),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粗碎屑岩建造,物源主要来源于白乃庙岩浆弧中的岩浆岩;中期火山喷发阶段(440.9~440.1Ma),以火山沉积作用为主,为火山碎屑岩建造夹有碳酸盐建造和少量碎屑岩建造,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时期的火山活动;晚期稳定沉积阶段(440.1Ma),形成一套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建造,为浅海相稳定沉积,此时物源广泛,分别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兴蒙造山带和白乃庙早古生代火山弧。根据徐尼乌苏组的沉积建造和火山建造特征,结合白乃庙火山弧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徐尼乌苏组形成于早古生代弧后盆地中,此时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2.
青海拉脊山下古生界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杰 《地质论评》1964,22(5):347-347
拉脊山位于青海西宁东南,地跨黄河和湟水之间,地质位置属祁连山中间隆起带(?)或祁连、秦岭和昆仑三个地槽交汇地带。由于火山岩多已变质,构造复杂,未见化石,长期以来多将此火山岩系归属震旦系;惟黄汲清于1959年曾指出这一带有存在塞武奥陶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前言本区火山岩为予西熊耳群火山岩的西延部分,1∶20万区测资料将本区划分为上熊耳群。其时代问题,多数单位认为属震旦系下统,在本区与下伏铁铜沟组石英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部与震旦系中统下部的高山河组和白玉沟组石英岩呈整合过渡关系。本区火山岩分布面积约260平方公里,1973年我们在该区部分地区进行普查找矿工作。现将工作初步成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红格地区变质岩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万区调发现,红格地区变质岩不是前震旦系区域变质岩,它与邻近的会理群变质岩特征有明显的不同,而与把关河地区震旦系上统把关河砂岩、观音崖组和灯影组在岩性组合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方面比较,则有惊人的相似。它们是震旦系的沉积岩受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作用的影响而变质的热接触变质岩。  相似文献   

15.
王治平  赖旭龙 《地球科学》2003,28(4):384-384,430
在四川九寨沟风景区隆康、塔藏一带 ,发育一套由砂岩、板岩、碳酸盐岩、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地层 ,其中夹有中基性火山岩及凝灰岩 .漳腊幅 1∶2 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四川省地质志中均将这段地层定为中三叠统 .赖旭龙等[1 ] 1 991年在进行扬子地区生态地层学研究时 ,在这段地层内采得丰富的牙形石标本 ,经杨恒书等[2 ] 研究 ,发现大量以Palmatolepismarginifera等为代表的晚泥盆世牙形石动物群 ,从而认定这段地层的时代属晚泥盆世 .近年 ,笔者等再次对这段地层进行研究时 ,于隆康一带灰岩夹层中发现保存完好的化石标本 ,经鉴定有床板珊瑚Ga…  相似文献   

16.
钟华邦 《地质论评》1979,25(1):56-57
一九七三年,我们在信阳地区工作中,发现了四里庙(3号)火山岩筒。后来,又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岩筒。一九七七年初,编写信阳地区1:5万地质报告,首次提出了信阳火山岩筒群的存在。信阳火山岩筒群,分布在信阳盆地的南部边缘,参看信阳火山岩筒分布示意图(图1)。多数火山岩筒产于震旦系片岩内的构造破碎带之中,在地貌上常  相似文献   

17.
湘南—粤北区域和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概况湘南—粤北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处于湘桂粤海西—印支凹陷带,属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范畴。区域构造线方向主要有古老基底和岩浆岩组成的东西向和南北向隆起带,另外还有北东、北西、南北向的深大断裂带。区内地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均有出露。下古生界(加里东构造层)主要为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板岩、页岩夹炭质硅质页岩,奥陶系局部有大理岩和火山岩夹层。上古生界(海西—印支构造层)在区内出  相似文献   

18.
1.地层建造组成的基本特征湘东前震旦系地层分布广泛,约占全区地层出露面积的60%,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以冷家溪群为区内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灰绿色变火山岩和以板岩为主夹变质复矿砂岩,板岩一般呈厚层状,岩性较单一,下部变基性火山岩发育,中下部为流纹质凝灰岩及凝灰质板岩。其上板溪群为一套厚约2000余m的碎屑岩建造,复理石韵律甚为明显,与下伏冷家溪群为整合至假整合接触,岩性为变质复成份砂岩、含砾  相似文献   

19.
阿勒泰组变质碎屑岩局部夹变质火山岩广泛分布于南阿尔泰的冲乎尔、克兰和麦兹盆地,其沉积时代和构造环境对于研究阿尔泰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阿勒泰组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表明,碎唐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417-383 Ma和507-445 Ma,并出现少量元古宙和太古宙碎屑锆石。少数锆石年龄为380-354 Ma,与阿勒泰组凝灰岩和流纹岩年龄一致(376~354 Ma)。综合研究认为阿勒泰组时代为中-晚泥盆世(382-354 Ma)。阿勒泰组长石石英砂岩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为近源沉积,物源岩石主要来自泥盆纪火山岩,其次是晚寒武一早奥陶世火山岩和奥陶纪花岗岩。长石石英砂岩样品具有高的La/Sc(3.9-6.3),La/Y(1.0~1.6),较低的Sc/Cr(0.2~0.4)比值,类似于大陆岛弧相关环境碎屑沉积物,结合Th-Co-Zr/10和Th-Sc-Zr/10以及La-Th-Sc判别图,认为阿勒泰组形成于与岛弧相关的构造环境(弧后盆地),为研究阿尔泰造山带泥盆纪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中部大黑山、南楼山、八道河子、官马一带广泛发育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面积860km~2。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区测队(1960)曾将该火山岩置于侏罗系上统小岭组。吉林省地质局直属专业综合大队(1970)把其归属于侏罗系上统苏密沟组。吉林省地质局吉林地质大队七分队在贺家屯、常山屯幅1/5万区调中建立了玉兴屯组和南楼山组,二者接触关系不清,前者据化石资料归属于侏罗系下统;后者据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定为侏罗系中统。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地质局合办队(1979)在双河镇幅1/5万区调中,据岩体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