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等价线性法和一维剪切波传播理论,开发了等价线性法频域计算的C++程序。为验证自编C++程序的有效性,与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SHAKE91程序就某一核电成层土地基进行算例对比,发现两种程序计算所得加速度峰值随高程的变化吻合较好,地震波时程向位移频谱转换时采用不同方法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构动力分析阻尼模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提出了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修正的Rayleigh阻尼模型和一个基于单元特性的阻尼参数方法,可用于合理确定复杂阻尼结构的阻尼参数,工程应用实例表明,阻尼参数的计算对时程响应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必须在分析结构体系振动特性的基础上慎重确定阻尼参数,以避免为为放大或滤掉主要振型,造成虚假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动力UH模型     
针对砂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应力诱导各向异性,以改进后的UH超固结土模型为基础,采用旋转硬化规则将其扩展为可考虑与砂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动本构模型。主要改进有3方面:(1)将形状固定的椭圆屈服面改变为可变屈服面,椭圆的形状由β来刻画,而β本身是椭圆旋转轴的大小,表示应力诱导各向异性程度的大小;(2)引入旋转硬化规则,使椭圆屈服面可围绕原点旋转以反映反向加载条件下的本构响应;(3)对统一硬化参数进行了修正,首先对潜在强度公式增加了一个参数α用来调节超固结应力比参数R对于潜在强度值的影响,其次针对应力诱导各向异性建立起能反映旋转硬化与等向硬化相协调的扩展统一硬化参数。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以及有限元模拟表明:提出的动力统一硬化(DUH)模型能够简单、合理的描述与砂土在动力载荷下的本构关系,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胥颐 《内陆地震》1990,4(3):264-272
将南天山地震带西段(喀什—柯坪)和西昆仑地震带作为统计单元,确定了各单元及所属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利用新疆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公式和美国西部地区的烈度、加速度衰减公式,推算了新疆地区的加速度衰减公式。根据时空非均匀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方法,计算了阿尔塔什、公格尔、下坂地三项工程场址的地震烈度和地动加速度超越概率。  相似文献   

5.
阐述近期大连理工大学抗震研究所在大坝抗震分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大坝结构静动力分析的计算精度与效率,提出多边形单元的计算技术与奇异应力场计算方法,该方法使应力计算成果较有限元法有很大的改进,且计算工作量比较节省。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烈度衰减椭圆模型及其计算方法.该模型是对Der. Kiureghian, Ang提出的断层—破裂模型的修改.基于大多数地震等烈度线都是椭圆这一事实,我们直接利用烈度的长轴向和短轴向衰减关系式进行危险性分析计算,舍弃了断层—破裂模型中的两个关系式(滑动长度—震级关系式;烈度—场地到断裂最短距离关系式).文中叙述了烈度衰减椭圆模型的思路和主要计算步骤.用该模型对河南两个场地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广州新中国大厦试验模型动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州新中国大厦动力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用计算程序(Sap)做了地震波下时程动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合理,可靠,符合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8.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动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李宏男 《地震学刊》2011,(3):299-303
地震作用在混凝土结构上会在其材料中产生较高的应变率,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率敏感性,准确模拟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需采用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为评估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模拟混凝土动力性能的能力,采用该模型对混凝土材料和构件在不同加载速度下的动态反应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下降段坡度增大,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提高,模拟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可以模拟混凝土材料和构件的主要动力特性,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采用纤维单元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对一个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截面纤维模型能以很小的计算成本达到实体单元模型的计算精度,并且和试验结果拟合较好。同时,对一个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表明,纤维单元模型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非线性问题,适合于强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动力弹塑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抽水蓄能电站建于基岩中。文中运用变形岩石显微构造分析方法和同位素年龄测定法重点分析测试了场区三个主要断层—F_(7012)、F_1和F_9中的断层岩和方解石脉。测试结果得出三条断层都有多期活动,早期活动相当强烈,并在规模较大的F_1断层上发现有古地震遗迹,后来断层活动的强度逐斩衰减。F_(7012)断层最后一次较强烈活动的时代为距今20万年前左右,活动时的差应力约120MP,具有左旋滑动的性质,断层活动的上限时间为距今15万年前左右。  相似文献   

11.
烟囱模型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囱结构的地震反应及其破坏机理是地震工程界长期讨论的问题,对高耸烟囱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是研究此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作者通过对45m和180m高大烟囱结构的动力模型试验,对烟囱结构的地震反应及其破坏机理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为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复合墙板计算模型与试点工程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均质化理论引入混凝土灌芯纤维增强石膏板(简称复合墙板)的计算。建立了复合墙板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此RVE模型进行模拟,获得其等效弹性常数,为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一复合墙板结构试点工程进行动力特性测试,测试结果与均质化的计算结果比较吻合,表明这种模型用于计算复合墙板结构的可行性。最后将复合墙板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墙板结构具有优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核环吊在地震作用下的瞬态响应机理,完成了核环吊缩尺模型的抗震实验,并采用ABAQUS时程分析法研究了缩尺模型的动力响应。首先介绍了核环吊缩尺模型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准则;其次通过与谱分析的对比分析说明了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性;最后介绍了ABAQUS中时程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ABAQUS的Slide-Plane连接单元可准确地模拟大车与小车不跳轨情况下的轮轨约束,验证了关键参数设置方法的准确性,为今后的核环吊产品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震作用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SSPSI)是桥梁抗震领域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介绍动力p-y曲线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其合理性,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其影响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动力p-y曲线分析模型可较为全面地描述SSPSI,砂土摩擦角是该模型的主要参数,自由场土体应尽可能取较大的长度,地震动强度影响土体进入非线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动力Winkler模型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inkler地基梁集中参数模型在桩一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桩一土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动力Winkler模型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指出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并对有待于深入探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进行了简要评述,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海洋工程场址地震动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从地震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场址环境噪声勘测等,详细阐述鹤岗三道林场地震台阵场址的地质条件,并参考测震台站DB/T 16—2006、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JSGC—01、地震监测台网项目地震台阵场址勘选技术指南及地震测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T 19531.2—2004等台站建设规范和标准,认为该地震台阵场址地质条件符合台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鹤岗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金学申  靳艳萍 《中国地震》1993,9(4):301-309
本文提出一种依据场址历史地震资料进行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在证明其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与相庆遥烈度值吴对数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求出β,λ和Imax并得出各场址的危险性分析结果。同时,用“逻辑树“方法对各场址的危险性结果进行不确定性校正,得到的各场址的危险发生分析的最终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对呈现过烈度异常的区域,本方法的结果列能显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土体动力本构模型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定参理想集总参数计算体系,以动力基础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广义刚度函数的概念为基础,将动力基础模型从竖向非线性振动推广至水平非线性振动、扭转非线性振动以及水平-回转二自由度耦合非线性振动和竖向-水平-回转三自由度非线性耦合振动,建立了动力基础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动力基础非线性设计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