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庄丽莉  侯永林 《气象》1983,9(4):22-23
1982年世界气候总的特点是:亚洲基本正常,东亚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较好,南亚大部、东南亚部份地区干旱严重;欧美气候稍差,部份地区在1981年冬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严寒暴风雪之后,1982年秋季和初冬又相继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的暴风雨、雪及偏冷、偏暖等异常天气;大洋洲和非洲气候条件最差,大部地区几乎全年干旱。  相似文献   

2.
1992年12月-1993年2月,是我区继1986年以来连续第8个暖冬.季平均气温,全疆大部分地区偏高,南疆部分地区异常偏高.降水除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州偏少外,其它地区均偏多.灾害性天气偏少,温暖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室外作业较有利,但雪多雪厚对牧业生产、交通运输有不利的影响.一、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3.
1986年哈密南部气候异常,各种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极大,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1986年不利气象条件之影响综述如下: 一、冬季的偏暖气候 1985年冬季的平均气温(1985年12月-  相似文献   

4.
雷暴和冰雹是对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天气现象,掌握其气候规律,对趋利避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宁机场(经度101&;#176;55′E,纬度36&;#176;35′N)1961—1986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西宁地区雷暴和冰雹的气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天水处于高原和平原分界线,又处在气候带分界线(秦岭)附近,气候复杂,气象灾害亦多。其中以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这是天水农业生产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天水气候特点天水的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热量充足,垂直差异大;雨热同季,降水变率大。太阳年辐射总量达5500MJ/m~2,与华北相近,略高于东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与我省河东地区的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空间上,变暖的区域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较为明显。在时间上,以冬季变暖最为突出。据有关资料分析: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7a冬季偏暖。2001年冬(2001年11月至2002年2月)是全国近40年的第二位暖冬,是黑龙江省近70年首位暖冬。五常市2001年冬季平均气温为-9.8℃,相当于吉林省四平一带的常年气温。在空间分布上温度带北移300~400km。暖冬对人类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面是暖冬对五常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供参考。1暖冬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在农业生产上暖冬…  相似文献   

7.
冰雹是临沂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一、气候概况 据1971年—1986年成灾冰雹天气资料统计,16年内全区有101个雹日(全区有一站出现即为一个雹日),因地理环境不同,各地冰雹的分布有很大差异。 1.地理分布: 本区冰雹具有从北向南递减的分布特点。位于沂沭河谷上游的沂水和莒县最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农业气候区划的目的,是为了摸清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气候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地区差异,便于生产上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和克服不利的气候因素,夺取农业丰收。本区划围绕双季稻为主的一年三熟制和发展橡胶等热作的农业气候问题,进行划区与评述,为地、县两级领导机关指挥农业生产和制订长期的农业生产规划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农业气候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概念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区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候区划是以气候形成理论或气候发生学为基础的,而农业气候区划则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 就农业气候区划来说,由于各家对农业气候区划的认识不一样,选用的区划指标也不同.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与农业生产对象有密切关系的热量、水份资源和作物的越冬条件进行分区;有人认为应以对农业地理分布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基础,用绘图方法分区;还有人认为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把气候大致相同的地区归并在一起,把气候不同的地区区别开;也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就是按照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气候要素,确定适宜或不适宜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并根据产量水平进行分区,等等.  相似文献   

10.
赤峰地区连年丰收的气候分析杨渊华,李红宇(赤峰市气象局)赤峰地区从1990年起,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90年总产由1989年的10.99亿公斤增加到16.25亿公斤,亩产由104公斤增加到150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1991年又比1990年增长6%。...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 2000年辽宁作物生长季的气候条件。对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评价 :生长季内春季水热条件较好 ,对春播生产有利 ,作物生长良好 ;夏季降水量持续偏少 ,气温持续偏高 ,雨热同步性较差。大部分地区作物遭受历史罕见旱灾。  相似文献   

12.
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要素,既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收成的丰欠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能否进行某项农业生产以及产量的高低,首先要看当地气候条件是否许可和人们对当地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陕西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指陕北、渭北高原和关中东部。其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且变率大,大风、冰雹频繁,低温、霜冻危害严重等等。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是气候的改造。使之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向变化。通过调  相似文献   

14.
提要根据1951—1990年的光能、气温、降水和风等气象资料,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这些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格尔木地区的土壤由于地形、气候、地质等原因盐碱化程度十分严重。随着生产技术改进,绿洲农业得到发展,但土壤盐渍化仍然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气候、水利、生物、农业技术等措施改变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发展格尔木绿洲农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6,(6):19-21
一、国际农业气象组织早在1912年国际气象组织内便成立了农业气象天气和气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对农业气象工作都十分重视,农业气象工作发展很快。一、国际农业气象组织早在1912年国际气象组织内便成立了农业气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4年(6—8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分析,表述了夏季气候概况和气候特点,分析了夏季主要气候事件干旱、冰雹及其影响,还有夏季气候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得出2014年夏季自然灾害少,对农业影响较轻,损失也少,夏季气候条件属较好年份,从而预测出秋季气候及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庄丽莉 《气象》1986,12(4):23-24
1985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仍属正常偏好。全球大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部分地区持续风调雨顺。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1985年世界粮食产量可达创纪录的188400万吨,比1984年增产2%以上。连续多年遭受灾难性干旱的非洲大陆气候也有转机。萨赫勒及一些深受旱灾之苦的地区和国家年内普降喜雨,旱情得以缓和。西非、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00年辽宁作物生长季的气候条件。对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评价:生长季内春季水热条件较好,对春播生产有利,作物生长良好;夏季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雨热同步性较差。大部分地区作物遭受历史罕见旱灾。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 ,分析了 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