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乌素沙漠地区的暴雨特征贺勤,李茂斌(伊克昭盟气象处)1引言毛乌素沙漠(简称沙漠区)位于37°28’-40°14’N,106°20’-111°05’E,总面积7.3344万平方公里,跨内蒙古、陕西、宁夏3省(区)结合部17个旗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
用国家气象中心1992年6月10日至7月23日T42中期数值预报模式格点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度夏季垂直环流的低频振荡。发现中高纬度纬向垂直环流与热带纬向环流不同存在着20-40天的局地低频振荡,在热带季风中断时,35-45°N范围内中高纬度纬向垂直环流主要表现为120°E附近区域内下沉气流加强。初步探讨了中高纬度地区经圈环流的低频振荡,所选范围为100-120°E平均低频经向环流,热带季风中断时,下沉气流在30-40°N区域内加强。通过对中高纬度地区垂直环而的低频振荡的分析,探讨了中高纬度地区垂直环流的低频振荡与华北地区夏季干旱的可能联系。由于热带季风中断时,主要降雨带位于我国江淮一带,此时垂直环流表现为在对流层低层28°N左右范围内为上升运动区,在35-45°N区域附近内下沉气流加强,即我国华北地区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应于该地区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3.
以太原市历史上10次城市积水过程资料和2005年8月16日典型暴雨沥涝个例为基本试验数据,在37°47’-38°00’N、112°28’-112°36’E试验区域内,剖分为1×1km^2的规则网格,中心城区再一分为四,网格面积为0.25km^2,共计477个规则网格。分别把细网格雨量法、二次曲面法、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面...  相似文献   

4.
1982/1983 年季风准双周振荡的位相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82/1983年夏季(6~8月)欧洲中期预报中心850hPa、300hPa两层纬向风场的网格点资料,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讨论了准双周振荡的位相传播及振荡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①20°N以南对流层高层(300hPa)1982年振荡显著区域是印度半岛至菲律宾东部一个西西北-东东南走向的带状区域4低层(850hPa)1982年5°~15°N之间以及中国东南部及其沿海地区都是振荡的显著区域;而1983年30°N以南振荡明显比1982年弱,只有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及孟加拉湾东南、马来西亚北部是振荡的显著区域。②对流层高层(300hPa)1982年85°~90°E,30°~40°N的青藏高原是振荡的源区,其南传支波列可传到盂加拉湾北部的20°N附近;而1983年青藏高原上80°~90°E,35°~40°N区域是振荡的汇区。  相似文献   

5.
从水分平衡看河西走廊东部植树造林适生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昌毓 《气象》1985,11(12):20-23
一、前言 甘肃河西走廊东部约介于37°—39°10’N、101°40’—104°20’E之间,包括武威地区的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县市和金昌市海拔1360—2100米的平川区。除少数地区为山水(还有少量井泉水)灌溉的绿洲外,河西走廊东部属于冷温带干旱荒漠区。要想使其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必须把种草种树放在重要地位。 气候是植树造林的首要条件。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6.
枣庄市旱涝灾害的灰色系统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8—2004年枣庄市降水资料,分析近47年枣庄市降水量和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发现,年降水量在一段时期内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采用灰色预测系统GM(1,1)模型建立枣庄市旱涝预测模型,并对未来旱涝年份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7.
《山东气象》2006,26(1):F0003-F0003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端.泰沂山区西南边缘。枣庄市气象局在山东省气象局党组和枣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牢固树立“三气象”发展理念.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气象业务和科技服务取得显著成绩.气象事业实现了跨越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Visual Basic5.0编程语言研制开发了枣庄市报文自动转发软件,实现了市级台站报文的自动搜集和转发,并适合市级气象台站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了2003年枣庄市夏玉米主要生长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降水偏多、气温偏低、光照偏少是2003年夏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何国础 《气象》1978,4(9):34-34
日射观测工作中,水平面上太阳辐射强度S’是根据 S’=S·sinh公式计算,式中的h(太阳高度角)和sinh需要按真太阳时与当时的太阳倾角,在拉鲍柯夫图上查取(或按h值查函数表得出sinh)。 图上倾角斜线,从-23.5°— 23.5°间共有49条,其中在真太阳时为11—13时的时段和太阳高度较高的一段,特别密集。而倾角的小数位,还需要在两个整度间进  相似文献   

11.
南大洋海冰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73~1988年海冰资料,将南大洋划分为5个海区,即:20~88°E,90~158°E,160°E~132°W,130~62°W,60°W~18°E,按这5个海区分析了南大洋海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对气候背景的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赵淑芳 《山东气象》2005,25(3):37-37,39
根据红石榴生长的适宜气候条件,与枣庄市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枣庄地区降水、气温、光照对红石榴种植生产的适宜性,并针对当地容易出现的影响红石榴优质高产的气象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半球冬季风时期越赤道气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0—1986年格点风资料,分析了各年北半球冬季风期间(12—2月)东半球对流层低层及高空的越赤道气流通道。在该地区冬季低空具有气候意义的通道是105°E、125°E、45°E、80°E及150°E 5条,其中以100°—130°E为主要通道。高空则主要集中在80°–120°E区间。在1983—1984、1984—1985年两个冬季,45°E处出现较强的低空北风越赤道气流,这与高纬度大西洋东部上空持续的强阻塞形势有关。这支强越赤道气流与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多热带风暴也有联系。由平均经圈环流分析指出,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延安(36。36’N,109°30’E,958m)建成气象辐射三级站,在日常观测工作中,往往由于云状、云量、水汽、大气透明度等天气现象的影响导致正常数据异常变化,或由于仪器的水平、短路、断路和外场磁场干扰等所引起辐射观测仪器显示数据失真。根据20a气象辐射观测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冬季东亚中纬度西风急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2001年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东亚西风急流与我国气候的关系。首先定义了冬季东亚西风急流强度指数(区域30°~35°N,127.5°~155°E冬季200 hPa纬向风u200平均值的标准化值)和切变指数(区域15°~25°N,100°~115°E与区域30°~40°N,100°~115°E的平均u200之差的标准化值),这两个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冬季东亚西风急流的强度变化和位置的南北移动,二者相关系数为-0.48,通过99%信度检验。西风急流强度与亚洲和西太平洋大范围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而西风急流位置移动则与印度洋、中东太平洋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并分析了冬季急流强度指数和切变指数与我国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西风急流强度偏强时,西风急流位置偏北,此时在急流入口区左侧由于气流辐合造成低层气压上升,在出口区左侧则由于气流发生强烈辐散,引起低层气压下降,所以西伯利亚地区上空从对流层低层到中层高度值升高,北太平洋高度值降低,东西向气压差加大的形势,同时东亚大槽偏强,海陆气压差加大和东亚大槽偏强,导致冬季风强度偏强,引起我国从北到南的陆面降温,同时30°~40°N低层有下沉气流,使得华北、华中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当西风急流强度偏弱时,西风急流位置偏南,整个东亚地区存在南风异常,东亚冬季风较弱,在25°N附近有上升气流,此时华南和内蒙古、华北降水偏多,内蒙古地表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中国四季降水量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880年以来的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6年完整的四季降水量序列.文中给出了建立序列的方法和四季降水量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由REOF分析表明,四季的特征向量十分相似.把1880~1996年四季的降水量级别合在一起作REOF分析,得到6个降水变化集中区,为全年降水异常分析及预测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北半球七层初始方程谱模式为基本模型的有限区加密方法。这个方法利用谱模式的特点对初始场展开和时间积分中的非线性项计算增加了一些处理,使所选有限区范围内(50°—140°E,20°—60°N)的分辨率有所提高,使模式能在制作出北半球较低分辨率(5°×5°)预报的同时,还能制作出有限区较高分辨率(2.5°×2.5°)的预报。用ECMWF分析资料进行了24小时和48小时预报对比试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武炳义  章淹  宋英杰 《大气科学》1994,18(5):561-568
本文采用ECMWF 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 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 10—20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 22-32°N之间。(2) 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o]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 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 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 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 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如何组织开展“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的闫栋宋琦(晋中地区气象局030600)我们气象部门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全区共有气象职工230人,其中35岁以下职工占35%。人员虽然不多,但具有工作地点高度分散,技术规定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投资建成了大同市新荣区气象站范义(大同市气象局037004)大同市新荣区地处山西省北部,长城脚下,介于E112°52′~113°31′,N40°07′~40°25′之间。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凉城县交界,东和西分别与本省的阳高县、大同县、左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