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庆贺我国著名沉积学家、煤田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和《古地理学报》编委张鹏飞教授八十华诞暨沉积地质学新进展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1月 4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焦作工学院、湘潭工学院、辽宁工程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天津地质研究院以及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的张鹏飞教授的同窗、同事、学生以及他在沉积学界的朋友们 ,共 80余名代表到会祝贺。会议首先举行了张鹏飞教授八十华诞庆贺仪式 ,庆贺仪式由彭苏萍教授主持。中国…  相似文献   

2.
《古地理学报》2011,13(5):0-0
热忱地庆贺中国著名沉积学家、煤田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和古地理学报荣誉编委张鹏飞教授九十华诞暨从事地质事业66 周年。张鹏飞教授1921年10月出生于战乱频仍的旧中国。他年轻时目睹了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从而立志勤奋学习,为改变国家的面貌不懈努力。1944年至1947年6月他先后在西北工学院矿冶系、西北农学院及天津北洋大学地质学系学习,1947年8月至195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51年北京矿业学院成立之初他来校任教,后担任矿岩教研室主任,是学校地质系和煤田地质专业的奠基人之一。60年来,张鹏飞经历了中国矿业大学从天津到北京、北京到四川、四川到徐州、徐州到北京的曲折发展历程。虽经风雨沧桑,他仍矢志不渝,始终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1962年,他被评为副教授,1985年被评为教授。1986年他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鹏飞教授长期从事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煤田地质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为本科生开设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及沉积环境分析等课程,为研究生主讲沉积学原理、碳酸盐岩岩石学、砂岩岩石学、沉积环境研究方法等课程。他主编《沉积岩石学》、《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等教材,还撰写《吐哈盆地含煤沉积与煤成油》、《华北晚古生代煤系高岭岩物质组成和成矿机理研究》等专著。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在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他还承担了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任务,其科研成果曾获原煤炭部飞马奖及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张鹏飞教授还是《沉积学报》和《古地理学报》的编委,1979年被推荐为沉积学会第一届理事。张鹏飞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演化。为此,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研究课题涵盖古今地质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研究生们一起承担广西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沉积相及聚煤模式、南方石炭纪沉积环境及聚煤模式、云贵川晚二叠世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以及西北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成煤环境及沉积古地理研究等多项科研任务。在对这些地区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沉积体系、成煤模式及成煤古地理演化等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沉积学和煤田地质学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了“幕式聚煤作用”理论。他认为,煤层底板根土岩是基底暴露期间潮湿气候下的古土壤层,煤层是在基准面抬升过程中堆积而成的,煤层和根土岩之间的界面代表了一次间断面,可以作为层序地层学中的准层序界面;厚度较大、大区域分布的煤层,是主要聚煤作用幕期形成的,而厚度较小、局部分布的煤层,则是次要聚煤作用幕期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加强了对碳酸盐岩岩石学及沉积相方面的工作,出现了碳酸盐岩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高潮。陆表海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含煤岩系,引起了广大地质学者的重视。中国南方广西上二叠统合山组及贵州东南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与长兴组是典型的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经过多年研究,张鹏飞教授和他的研究生提出了包括台地总体变浅成煤、台内滩丘变浅成煤以及台地边缘浅滩变浅成煤等3种碳酸盐岩台地聚煤模式,并发现碳同位素在上二叠统的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的界线处的突然降低事件。此外,他还对湖南石炭系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最早大规模聚煤期湖南早石炭世煤层形成于障壁砂坝—潟湖—潮坪沉积体系,并对煤层形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张鹏飞教授及其研究生对中国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南缘及吉黑海西褶皱系某些有代表性煤田进行了含煤岩系的沉积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性资料。20世纪90年代初,在著名地质学家冯增昭教授主编的《中国沉积学》一书中,张鹏飞教授以滇东、黔西、淮南、黑龙江鹤岗、湘中及桂中等地区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含煤岩系为例,着重介绍了煤层和沉积体系,包括冲积扇三角洲、河流、复合型三角洲平原、湖泊、障壁砂坝和碳酸盐岩台地,并探讨了不同沉积体系下的聚煤特征和含煤性。高岭岩(土)资源理论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构成了近代固体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形成一个研究热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张鹏飞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对中国煤系高岭岩物质组成及成矿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鲁西A层高岭岩、夹矸及底板型高岭岩、木节土型软质高岭土、淮南下石盒子组B层高岭岩等4种成因模式。研究认为,生物和有机质在高岭岩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严谨求实,追求卓越”是张鹏飞教授60多年来从事地质工作的体会,而“活到老,学到老”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退休以后,他仍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关心年轻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他还继续对中国古地理学和沉积学的发展以及《古地理学报》的创建和发展辛勤工作并献计献策。几十年来,张鹏飞教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自己的肩膀托起一代代学子,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人梯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张鹏飞教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煤田地质科技人才,其中包括博士3 名、硕士18 名以及退休后协同年轻教师指导的许许多多博士和硕士。如今,张鹏飞教授早已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其中有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以及博士生导师,他们在各自工作中取得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对张先生的最好回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先生是一本书,那最精彩的篇章一定写着“园丁”二字;如果先生是一卷画,那最壮美的一幅就是一支蜡烛,始终放射出燃烧自己和照亮别人的光辉。衷心祝愿张先生健康长寿,为中国沉积学、煤田地质学、古地理学以及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期出版“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专集 ,欣逢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照理教授从教 5 0周年和70华诞 ,谨以此表示祝贺 !沈照理教授 1 95 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学系 ,同年到刚刚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任教 .1 96 1年研究生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获地质 -矿物学副博士学位 .沈照理教授 1 979- 1 987年任原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主任 ,1 988- 1 992年任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副校长 .沈照理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学科评议组成员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2 1至 2 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青海油田召开 ,会后有两天地质考察。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油田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青海油田黄立功总经理致欢迎词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杨遵仪教授致贺词 ,冯增昭教授致开幕词。会议闭幕式仍由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黄立功总经理讲话 ,杨遵仪、张鹏飞、杨式溥、何锡林和乔秀夫等老科学家对大会进行学术评议 ,刘焕杰教授宣读优秀青年论文获奖名单 ,并由会议主席团成员及老科学家向获奖人员颁奖 ,最后冯增昭教授作大会总结报告。这次会议是我国古…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陕西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袁耀庭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3年6月16日18时40分在西安逝世。袁耀庭同志1917年生于河南省获嘉县,1941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先后在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大学、西安交大以及西安矿业学院任教。1965年12月调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历任副所长、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调研员等职,1988年退休。他不仅是一位教育  相似文献   

6.
杨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煤炭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兼支社副主委(从1983年始),中国地质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杨起教授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地质系,194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至今,先后分别担任过煤田地质教研室和研究室主任及勘探系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穆克敏     
穆克敏,山东桓台县人。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系,并留校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到东北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任教,1956年晋升为讲师。后曾任长春地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教研室主任,地质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地矿  相似文献   

8.
《古地理学报》2002,4(4):109-109
第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已在 2 0 0 2年 8月 2 1— 2 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青海油田召开 ,会后还有两天地质考察。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油田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青海油田黄立功总经理致欢迎词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杨遵仪教授致贺词 ,冯增昭教授致开幕词。会议闭幕式仍由徐凤银副总地质师主持 ,黄立功总经理讲话 ,杨遵仪、张鹏飞、杨式溥、何锡林和乔秀夫等老科学家对大会进行学术评议 ,刘焕杰教授宣读青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并由会议主席团成员及老科学家向获奖人员颁奖 ,最后冯增昭教授作大会总结报告。这次会议是我…  相似文献   

9.
徐增亮男,1932年生于江苏江都,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教授,现任华东地质学院副院长,《铀矿地质》编委。1952年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肄业后,赴苏联就读于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质系,1956年毕业获地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历任华东608大队1队地质科科长、西北182队地质科科长、甘肃省207工程指挥  相似文献   

10.
正李舟波教授1955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物探系,同年进入北京石油学院师从苏联专家攻读研究生,1958年毕业后回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任教,1960年在地质系统内筹建了第一个地球物理测井专业并建立了测井教研室。1985年评为教授,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83-1991年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曾任多个杂志的编委,吉林省科委常委;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1.
莫柱孙先生 ,广东省新会县人 ,生于 1 91 6年 ,卒于 2 0 0 1年 1 0月 1 4日 ,享年 85岁。先生于 1 93 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 ,先后在江西省地质调查所 (1 940~ 1 942 )、两广地质调查所 (1 943~ 1 945)、中山大学 (1 946~ 1 947)工作。 1 947年赴美攻读硕士学位 ,1 950年学成回国 ,先后在中南区第五地质调查所 (1 950 )、中南地质调查所广州分所 (1 951 )工作。 1 952~1 954年任重工业部赣南粤北地质勘探大队总工程师 ,对大吉山、画眉坳、西华山钨矿的普查勘探做出了重要贡献。 1 955调中南地质局 (武汉 )工作。 1 956年各省地质局成…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1 2月 1 0日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在北京授予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刘本培教授第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该奖是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的最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刘本培教授 1 95 2年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 ,一直从事高等学校的地质教育与科研工作。刘本培教授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都有良好建树 ,已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百余篇 ,主编专著、文集 8部。其中 ,藏北冈瓦纳型 Eury-desma冷水动物群、侏罗—白垩纪降温事件、中国海西—印支期构造古地理、滇西古特提斯多岛洋模型和南天山构造演化等…  相似文献   

13.
应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王焰新教授邀请 ,挪威奥斯陆大学 (University of Oslo) Per Aagaard教授于 2 0 0 1年 1 1月 1 0~ 1 2日来到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奥斯陆大学是挪威最古老、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大学 ,涉及所有学科专业。该校建于 1 81 1年 ,目前有 3 2 0 0 0名学生 ,近 2 5 0 0名永久教员 ,8个学院和 70多个系 ,以及大量的门诊部、研究中心与博物馆。Per Aagaard教授于 1 97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质学博士学位 ,1 992年任奥斯陆大学地质系教授 ,主要从事低温地球化学与环境地质研究 ,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1…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岩石学家穆克敏教授,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8年3月18日在长春病逝,终年61岁。穆克敏教授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后留校任教。1952年调至东北地质学院地质系任教,历任岩石教研室主任,地质系主任等职,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乐森(王寻)教授原籍贵州省贵阳市.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34~1936年赴德国格廷根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解放前历任农商部地调所调查员、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贵州矿产地质测勘团主任、贵州省地质所所长、并曾在中山大学和贵州大学地质学系任教.解放后曾任  相似文献   

16.
许杰     
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同志原藉安徽广德。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回安徽任教,并参加大革命运动。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许杰随研究所到内地,1943年任云南大学矿冶系教授。1945年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李四光教授(1889~1971)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之一,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执教,1920年至1928年任地质学系教授,1931年至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系主任,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北京大学也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8.
王炳章     
我国著名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王炳章教授,宇斐轩,河北深县人。曾在天津北洋大学矿治科学习,后转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4年毕业后,曾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旋又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历任教员、讲师。1939年任迁至云南澂江的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并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翌年至昆明,任云南大学矿治系教授;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质》2003,36(2)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在承担国土资源部“九·五”资源攻关项目 ( 95 - 0 2 - 0 0 4 )过程中 ,在夏林圻博士指导下 ,杨合群、赵东宏等通过对北祁连山桦树沟、柳沟峡铜矿床的研究 ,首次提出“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新类型 ,有关论著发表于 :《西北地质科学》 1 999,2 0 ( 1 ) ;《西北地质》 2 0 0 1 ,34( 4 )和 2 0 0 2 ,35( 3) ;《矿床地质》 2 0 0 2 ,2 1 (增刊 )和 2 2 ( 1 ) ;中国大地出版社《北祁连山构造 -火山岩浆 -成矿动力学》第七章。该类铜矿床的特点是 ,含铜硫化物呈细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的蚀变岩中。根据铜矿…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1月13日至16日,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四川省地质学会、绵阳市地质学会、地矿部科技情报网西南分网、四川建材工业学院非金属矿系和四川省地矿局川西北地质大队联合组办的“西南地区矿物岩石学术情报及应用交流会”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长孙似洪副教授主持开幕式,学会理事长赵泽三教授致开幕词。主办单位的负责同志到会讲话,欢迎与会代表,祝会议成功。绵阳市科协朱光藻副主席到会祝贺并介绍该市工农业和科学技术事业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