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伊犁机场辐射雾生消的物理过程、天气形势、气候特征进行了必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生成辐射雾的概念模式,为辐射雾生成的预报提供了一种依据。第二部分选取实况资料、筛选预报因子,采用多因子相关法律立客观预报方程。结果表明,方程拟含率高于主观预报准确率。可为今后的业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义 《河南气象》2005,(1):13-14
利用1995~1998年南阳机场气象资料,分析了南阳机场冬季辐射雾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物理量指标,并建立了辐射雾生成和消散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WRF和一维雾模式的能见度集合预报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模式为一维辐射雾模式PAFOG提供扰动场,构建了一个有30个成员的辐射雾集合预报系统。对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地区一次典型辐射雾过程进行了预报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地面能见度预报及雾层垂直结构预报上均好于实际探空作为初始场的单一预报结果;模式启动时刻对预报结果有较大影响,由于辐射雾多发生在夜间,且模式需要一定时间达到稳定,本方法中一维模式在14:00启动预报效果最好,集合预报成员与实测值的标准差平均值为0.516 km,集合平均值的平均预报绝对误差为0.287 km。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元网络在辐射雾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珏 《应用气象学报》1999,10(4):511-512
云、能见度和风是影响飞行活动最经常的3个气象要素,雾的预报是飞行气象保障的重要部分.在实际预报中通常考虑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而辐射雾的形成往往没有较明显的天气系统,但与本站的气象条件有较大的联系,这就使得辐射雾预报较为困难.人工神经元网络是在近十几年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非线性学科.由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使得它具有更好的拟合能力,因此被应用到气象预报中.本文应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元网络(BP网络)建立冬季辐射雾的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报系统.1 预报因子和训练样本的选取辐射雾是在无风(风较微弱)的夜…  相似文献   

5.
高洁  刘端次  靳英燕 《气象》2005,31(4):81-84
在常规的天气分析基础上,尝试用事件概率回归方法来预报咸阳机场辐射雾的消散,以实现雾消预报的定量化。选取咸阳机场1992-2002年95个辐射雾日样本资料,进行事件概率回归分析。入型条件为:早晨06时(北京时)成阳机场有辐射雾(能见度≤700m),考虑4小时内辐射雾消散与否的概率。因子的选取根据因子间及因子与预报量间的相关系数决定,所求回归方程经F检验是显著的。预报效果经回报与试报,准确率达到78%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5~1998年南阳机场气象资料,分析了南阳机场冬季辐射雾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物理量指标,并建立了辐射雾生成和消散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气象数值产品,即气压场、高度场、温度场、涡度场、露点温度差(T—Td)等,来初步探讨分析辐射雾形成的气象条件,以便提高辐射雾的预报准确率,作好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8.
利用经验公式检验2000—2004年黔西南州气象资料,分析黔西南冬季辐射雾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物理量指标,并建立辐射雾生成和消散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当水汽条件一定时,近地面层大气降温幅度的差异,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辐射雾的淡浓程度;低空含水量充沛,相对湿度大,在弱风甚至是静风条件下,如果本地上空有强大的的逆温层,则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高湿性和高饱和性是形成辐射雾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该文使用T639、WAFS数值产品对贵阳龙洞堡机场2010年8月27日、28日两次辐射雾的生消进行预报,讨论两种产品的预报能力,并探讨提高精细化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漯河市秋冬季雾的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漯河市11月至翌年3月常出现的辐射雾、平流雾的形势特征、天气条件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漯河市11月至翌年3月常出现的辐射雾、平流雾的形势特征、天气条件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耦合模式在局地辐射雾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与三维辐射雾模式相耦合,分别对重庆和长沙地区的一次冬季辐射雾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尺度数值模式与三维辐射雾模式的单向耦合可以较好地模拟出雾的生消演变过程,以及雾的浓度、地理分布特征、形成和维持。由此可以说,利用耦合模式开展雾的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低能见度天气按对交通影响程度分4级,以各类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差异为基础,对分类型、分级别的低能见度天气下的气象要素进行考察。发现在辐射雾中,多个气象要素与能见度等级之间有一定关联,但要素范围有重叠,难用做预报依据;各等级地形雾、锋面雾的气象要素差别不太明显,且4级能见度统计效果不好。各类型低能见度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有所不同,可以作为预报依据:辐射雾和锋面雾在变温有明显区别,辐射雾为明显的负变温。三类雾都存在总体发生与否的湿度阈值,但差别并不太大。辐射雾发生时和前6小时基本无降水,而弱降水利于出现锋面雾和地形雾等。辐射雾大多发生在静风和弱风情况下,锋面雾、地形雾发生时的风速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4.
贺元鑫 《四川气象》1996,16(3):20-20,19
双流航站低能见度天气的出现,在冬季不仅与辐射雾有关,还与烟,浮尘,毛毛雨等天气现象有关。可将某时刻的低能见度预报值y看成是初始时刻的能见度值,总云量、24小时变压,相对湿度及时间变量的函数。  相似文献   

15.
为对ECMWF全球数值模式和华南中尺度数值模式能见度产品在复杂地形区域的预报性能进行客观描述,该文通过定义低能见度天气过程,提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贵州省山区典型的低能见度天气过程作为检验样本,开展两种数值预报模式的能见度预报能力检验。分析发现:在能见度等级的预报性能方面,辐射雾过程的预报准确率明显低于锋面雾过程,且华南中尺度模式明显差于ECMWF模式,预报正确的等级集中在高能见度区间;在分等级检验中发现两种模式对雾的预报技巧均偏低,其中轻雾的预报技巧较高,尤其是ECMWF模式对锋面雾过程中轻雾的预报有一定参考性,但两种模式对辐射雾的预报能力不足尤为明显;ECMWF模式在锋面雾过程中,对贵州西部高原出现雾的预报能力较强,在东部对轻雾的预报有参考性,但各预报场对贵州中部地区雾的预报效果都不好。  相似文献   

16.
WRF模式对沪宁高速公路浓雾的模拟与检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表明,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的大雾以辐射雾最多,而以平流雾形成浓雾的可能性最大。利用WRF模式3.0版本优选微物理过程和陆面过程方案,对2006年6月—2009年5月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能见度低于500 m的大雾,按照成因分为辐射雾和平流雾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检验,验证WRF模式对大雾的模拟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平流浓雾天气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预报准确率较高,但未能模拟出辐射浓雾天气。   相似文献   

17.
日本传真图FXFE782中温度预报的检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温变化对人们生活与生产有重要影响,持久的异常低温和高温常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损失。此外,气温也是决定大气状况的基本要素,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些天气现象的生消,例如最低气温与霜冻、辐射雾的形成以及最高气温与雷雨、冰雹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目前气象台做地面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是日常预报业务内容之一。为了寻找温度预报的方法,笔者对1990~1991年春季(3~5月)日本数值产品FXFE782的温度预报能力即850hPa气温24小时预报能力进行了分析检验,并以FXFE782上的沈阳温度为一个因子,对沈阳市最低气温的定量预报方法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94-2006年13a伊宁地区气象资料的分析,对伊宁地区大雾的气候学、天气学特征进行了统计;阐述了辐射雾、平流雾两种主要类型的雾的特点;同时,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辐射雾的气象要素特征和平流雾形成的高低空环流形势进行了总结描述;结果表明:伊宁地区为雾多发地区,雾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明显,影响飞行的辐射雾与平流雾出现概率相当,总结出了产生雾的几种典型天气形势,为预报员及时准确预报大雾提供参考,同时指出地形对雾的出现及范围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辐射雾发展的爆发性特征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根据1996年12月27日沪宁高速公路上雾的观测资料分析,揭示了辐射雾的双层结构和爆发性发展的特征,分析了辐射雾发展的物理过程,讨论了影响辐射雾生消过程的逆温结构和湍流混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桂林机场雾的天气统计特征分析及预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阳志松 《广西气象》2000,21(2):18-20
对1986-1995年桂林机场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桂林机场雾的分布特征及变化,并将桂林机场的雾分为辐射雾物和们随“两低”天气产生的雨雾两类,分别对其形成的天气形势、雾散时间的预报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预报和分析桂林机场低能风度天气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