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年际变异不同配置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卫平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14,34(6):591-600
使用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海表温度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索马里急流与澳洲越赤道气流年际变异之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海表温度、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异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异存在两类关系,即多数的反位相和少数的同位相关系。当夏季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呈前者减弱、而后者增强的反位相变化时,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气异常表现为处于发展阶段的经典的东部El Nio型,造成东亚夏季风显著减弱,中国降水呈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偶极型分布;当夏季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同位相增强时,海气异常表现为处于成熟阶段的中太平洋El Nio型,东亚夏季风增强,中国降水呈长江流域降水偏少、而华北和华南沿海降水显著偏多的三极型分布。  相似文献   

2.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   总被引:66,自引:9,他引:66  
文中从夏季东亚热带、副热带环流系统特点出发 ,定义了能较好表征东亚夏季风环流年际变化的特征指数 ,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及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文中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既反映了夏季东亚大气环流风场的变化特征 ,也较好地反映了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此外 ,还探讨了东亚夏季风指数变化的先兆信号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盛夏(7、8月)南海(South China Sea, 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CEF)的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SCEF)强度指数与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盛夏SCEF偏强(弱)时,亚洲热带低压及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增强(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增强)、东撤(西伸),南海北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得南海夏季风增强(减弱)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增强)。此外,当盛夏SCEF偏强时,由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我国华南地区为东北风异常,华北地区为偏南风异常,受其影响,我国华南地区为显著的水汽辐合区,华中地区为显著的水汽辐散区,使得盛夏华南地区降水增多,华中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邱金晶  孙照渤 《大气科学》2013,37(5):1129-1142
采用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对比分析夏季垂直尺度上五层(1000 hPa、925 hPa、850 hPa、700 hPa、600 hPa)索马里越赤道气流(SMJ)的时空演变特征。指出对流层中低层SMJ存在不同的垂直结构,且具有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SMJ垂直结构主要呈现出全区一致、上下反相两种分布型(“A”型和“B”型),细分为一致增强型(“A+”型)、一致减弱型(“A-”型)、上弱下强型(“B+”型)和上强下弱型(“B-”型)。进一步分析指出,SMJ垂直结构与东亚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SMJ“A+”(“A-”)型垂直结构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强(弱),我国内蒙古东部、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少);夏季SMJ“B+”(“B-”)型垂直结构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弱(强),我国江南、日本地区降水偏少(多)。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冬、夏两季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中国160个站点同期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夏季强于冬季,索马里急流并不显著影响到总量的变化,而冬季最强通道与总量变化关系密切.夏季越赤道气流总量在195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中期有两次剧增,并与冬季一样都在1994~1995年有一次剧减.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同期降水的相关性很小,但在1970年代突变前后的相关性明显不同,原因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密切.冬季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同期南北的气温的相关随着越赤道气流与不同地区海平面气压的相关性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垂直结构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50—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哈得来中心月平均海温资料,定义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简称SMJ)垂直结构指数VS1和VS2,分别表征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全区一致、上下反相两种分布型。接着利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方法探讨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垂直结构的年代际变化,寻找可能影响其变化的环流因子和海温信号,并进一步分析垂直结构与亚洲夏季风活动的年代际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两个指数在年代际尺度上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十分显著,VS1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由负转正的年代际变化;VS2在7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分别发生由负转正、由正转负的年代际变化。(2)合成分析表明,VS1和VS2的年代际变化与同期大气环流联系紧密,南极涛动可能是影响VS1年代际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3)印度洋海温变化可能对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两类垂直结构的年代际变化起调控指示作用。VS1的年代际变化与夏季全印度洋海温增暖的趋势是一致的,VS2与夏季南印度洋偶极型振荡事件关系显著。(4)高VS1年代里,印度半岛至中南半岛夏季风偏弱,纬向水汽供应减少,降水偏少,东亚夏季风亦偏弱,使得华北地区纬向和经向水汽输送均偏弱,同时水汽辐合减弱,华北地区偏旱,而在江南地区由于水汽辐合,降水偏多;反之亦然。高VS2年代,东亚季风区内中国西南、华南地区夏季风减弱,使得经向和纬向水汽输送均偏弱,水汽供应减少,因此华南、西南地区偏旱,日本地区夏季风偏弱,西风水汽输送亦偏弱,降水亦偏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关系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利用 196 1~ 1999年海温和地温月平均资料 ,定义了一个海陆热力差指数 ,来表示东亚季风环流的纬向和经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变化强度 ,研究了夏季指数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场和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1)海陆热力差指数可用来表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强指数年东亚季风区低空西南夏季风气流和高层的东风气流明显偏强 ,表明这一年夏季风偏强 ,弱指数年反之。 (2 )海陆热力差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异常状况。强指数年 ,雨带偏北 ,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明显干旱 ,华南、华北降水偏多 ,弱指数年反之。这一降水异常特征可以从强弱海陆热力差指数年的环流场得到解释。 (3)海陆热力差指数所反映的东亚夏季风具有明显的准 2a和 3~ 6a周期的年际振荡 ,但其振幅和周期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异常  相似文献   

8.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越赤道气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期典型偏早(1966、1972、1996、2000、2001年)和偏晚年份(1970、1973、1987、1989、1991年),利用ECMW F再分析1-5月逐日经向风资料,计算5个通道越赤道气流和越赤道乞流总量的距平值;探讨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关系与特征。为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9.
1873~1995年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施能  朱乾根 《气象科技》2000,28(3):14-18
利用1873~1995年的海平面资料,延长和建立了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该指数与我国的冬、夏季天气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与印度季风强度呈正相关,并且能解释季风的准两年振荡。  相似文献   

10.
两种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峰  孙秀荣等 《气象科学》2001,21(2):178-185
本文利用文献^ [4]提出的一种新的反映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海陆温差指数分析了夏季风异常时我国气温、降水异常以及东亚环流状况,通过分析指出,东亚夏季风偏强,则中国东部夏季气温偏高,江淮干旱,华北多雨;夏季风偏弱则夏季气温偏低,江淮多雨,易涝,华北少雨。通过两种夏季风指数的对比,海陆温差指数能更好地反映东亚夏季环流及天气气候异常。文中还指出,海陆温差指数能更好的反映夏季风异常的原因是它的定义方法更科学,更全面的反映东亚海陆热力差异,既包含了东亚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考虑了东亚经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因素,并用地表气温和海表温度差来表示海陆热力差,好于以往用海平面气压差来反映海陆热力差。  相似文献   

11.
The 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CEF) and its concurrent relationships with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EF changes more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As the main flow channel in summer, the Somali CEF changes in a way that does not markedly influence the changes in the CEF total except for winter. The summer CEF total has two sudden increases and one sudden decrease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while the winter total has just one decrease. Long-period data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EF and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but is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1970s, which is due to CEF’s close links with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Winter CEF’s correlation with concurrent winter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varie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F and sea-level pressure in different areas.  相似文献   

12.
跨赤道气流作为季风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一直被气象工作者所重视。Findlater(1969)第一次证实了夏半年索马里急流的存在,陈于湘得出夏季季风区有105°E和150°E两支跨赤道气流,冯颖竹等人确定出索马里急流、印度尼西亚气流、青藏高原所在经度上的中低空向南气流以及印度尼西亚高空向南气流的存在,李曾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许多结论是一致的,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局限于夏半年以及某些层次上,而对季风系统全年的季节变化以及  相似文献   

13.
华北5月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采用华北5月降水资料,NCEP资料以及COADS海温资料,借助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北5月降水的总体分布特征,并从总体上探讨了其与海温、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华北5月降水存在年际变化特征,降水量偏少年份多于偏多的年份,降水偏少年降水量与平均值相差较小,而降水偏多年降水量与平均值相差较大;华北5月降水与(25~50°N,110~145°E)一带大气环流(200 hPa)的年际变化及前期低纬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纬度西传Rossby波列与低纬赤道印度洋海温的变化是引起华北5月降水年际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海陆气压差定义的夏季风强度指数为依据,讨论了东亚夏季风年际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发现东亚夏季风强时,中国夏季降水可能多也可能少,但以少雨为主,季风弱时,中国降水也是或多或少,但以多雨为主,依此可以将季风与降水的异常关系分成强季风强降水(A),强季风弱降水(B),弱季风强降水(C),弱季风弱降水(D)四种关系,其中(A)型和(D)型,(B)型和(C)型的降水呈反相似性分布,主要特殊性反映在东北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降水年际变化的随机动力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个具有门限的非线性随机动力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江淮流域的降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门限域中,降水对外部强迫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模式能较好地拟合降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dex of land-sea thermal difference(ILSTD)that describes its zonal andmeridional strength responsible for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to study its relation to the East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on an interannual basis.Results are asfollows:(1)ILSTD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such away that the strong(weak)ILSTD years are associated with strong(weak)summer monsooncirculation.(2)The index also reflects well summer rainfall anomaly over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In the strong index years,rain belt is mainly located over the northern China,and serious droughtemerges in the Jianghuai valleys and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along with increaseof rainfall in North and South China,but in the weak years it is contrary.(3)Besides,the index hasobvious QBO and quasi 4-year oscillations,but the periods and amplitudes have significant changes onan interdecadal basis.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61~2002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探讨了上述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建立该地区高温及强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石家庄、南京、福州等12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观测结果表明,石家庄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干热和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不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小;南京和福州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大。近年来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强盛并持续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控制是我国东部地区高温日数和强高温过程偏多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建立月气候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夏季月高温日数,预测误差不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无锡市气温变化特征和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利用无锡市1959~2003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和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无锡气温和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针对气温异常的冬季和夏季,给出了典型距平场。经过分析认为,形势场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气温演变。在分析气温变化原因时,着重比较了城市化和观测环境恶化对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