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喀喇昆仑火烧云深成菱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和田火烧云矿床是青藏高原西部新发现的重要超大型矿床之一,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的锌(铅)矿床,同时也是全球罕见的巨型菱锌矿矿床,累计探明铅锌资源储量超过1800万吨,因其经济价值巨大,矿床成因引人注目。详实的野外地质剖面和钻孔岩芯观察证实,容矿围岩龙山组由泥晶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组成,广泛发育鸟眼构造、窗格构造和平底晶洞构造,指示沉积环境为中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滨海—潮坪的滩坝(介壳滩、鲕粒滩)高能环境。矿区已发现上、下两个含矿层,20余个矿体。下含矿层菱锌矿主矿体储量占比超过95%。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小角度穿切围岩地层。矿石矿物以菱锌矿为主,少量白铅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少量石膏。菱锌矿矿石发育交代、自形—半自形结晶结构,块状、晶洞、条带状和斑马状构造。火烧云超大型矿床形成经历了阶段Ⅰ菱锌矿(Sm1)、阶段Ⅱ菱锌矿(Sm2)—(方铅矿)和阶段菱锌矿(Sm3)—Ⅲ方铅矿(铅矾)三个连续成矿阶段,其中主成矿阶段菱锌矿(Sm1)占比80%以上。矿区灰岩及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菱锌矿基本继承了主岩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结合菱锌矿矿石交代结构特征,证实火烧云矿床属于后生热液交代成因。基于菱锌矿矿石矿相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本文首次提出并详细讨论了火烧云矿床的菱锌矿化成矿作用,即富锌少铅贫硫(S~(2-))热液通过微米级方解石溶解—菱锌矿沉淀藕合作用交代龙山组灰岩。因此,火烧云矿床既不是发生氧化的MVT锌矿床,也不是SEDEX锌碳酸盐矿床,而是一类原生深成(hypogene)热液交代锌碳酸盐矿床。  相似文献   

2.
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主要由一系列锌、铅"氧化物"组成。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可以分为表生和深成2种类型。表生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主要与表生的氧化作用有关,主要含有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等;根据成矿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交代型、围岩交代型、残余-岩溶充填型。深成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热液流体的有关,主要含有硅锌矿、菱锌矿、白铅矿等;根据形成的不同方式被分为构造控制型矿床与层状矿床。深成矿床显示与表生矿床不同的C-O同位素特点。笔者主要讨论非硫化物型铅锌矿床的特征及成因机制,并介绍中国火烧云锌-铅矿床的研究进展。火烧云铅锌矿已探明锌-铅金属资源量大于1 700万t,已成为中国新的最大铅锌矿。矿床成矿矿物以菱锌矿、白铅矿、方铅矿与闪锌矿为主,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主要经历2期成矿作用:早期的铅锌碳酸盐阶段(主要)与晚期的铅锌硫化物阶段。其矿床地质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特征显示火烧云铅锌矿床为深成层状(喷流)的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  相似文献   

3.
粤东麻坑非硫化物型锌矿锌的赋存状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地质学报》2008,82(11):1547-1554
麻坑锌矿位于粤东晚古生代梅州拗陷东北部、近南北向蕉岭向斜的西翼,含矿岩石为强风化浅绿色粘土岩、黑色锰土及黑土角砾岩,未见原生金属硫化物,因此,有关锌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一直不明。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矿石样品光薄片、砂光片显微镜下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查明了锌矿物主要以异极矿形式存在,仅含极少量菱锌矿;本矿床氧化作用较为彻底,矿床成因属浅成非硫化物型锌矿的直接交代亚类。上述锌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探讨对类似矿床的认识与勘查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表生异极矿成因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金顶异极矿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中,基于对该矿床异极矿产出特征、颜色环带、不同颜色环带的成份、显微结构以及其他铅锌氧化物的分析,认为异极矿是由硅酸与锌的重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镜下异极矿集合体纤维交织结构、环带结构、毛粘状结构等显微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异极矿是表生环境下形成。扫描电镜获得异极矿清晰的单晶体、集合体和晶体间充填物的图像,晶体大小约为100μm~300μm,晶体间片状充填物约为250μm。同时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床和异极矿与其他地区铅锌矿床和异极矿产出特征进行比较认为:异极矿一般产出于铅锌矿床表生氧化带,在风化淋滤作用较强环境下产出,对矿床环境和原生铅锌矿床找矿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整合产出于下侏罗统碳酸盐岩中,矿石矿物是原生铅锌碳酸盐(即菱锌矿和白铅矿)。根据矿床、矿体宏-微观、同位素等方面的特征,推断火烧云铅锌矿属于"原生喷流-沉积铅锌碳酸盐型铅锌矿",属于SEDEX型铅锌矿床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6.
火烧云矿床是我国新发现具有超大型规模的非硫化物铅锌矿床,成因倍受关注.矿床主要由菱锌矿和白铅矿组成,形成块状及少量纹层状和角砾状矿石,构成了层状矿体.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含沉积石膏的台地相碳酸盐岩,为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典型赋矿围岩,而非喷流沉积型矿床的赋矿围岩.矿石中普遍出现被白铅矿交代的方铅矿残留,表明原生矿化为硫化物.方铅矿δ34SV-CDT值为-34‰^-18‰,显示还原硫的来源与细菌还原作用作用有关,这在MVT矿床中较为常见,而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中少见.同时,矿床也不具有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化和蚀变特征,故矿床的原生硫化物矿化应为MVT型.通过菱锌矿和白铅矿的O同位素组成,计算出形成这两种矿物的流体具有低温、低δ18O值的大气降水的特征,结合白铅矿交代方铅矿的这一现象,表明目前观察到的由菱锌矿和白铅矿构成铅锌矿体系是在表生作用下直接交代原生硫化物矿体形成.  相似文献   

7.
湘西茶田铅锌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凤凰地区茶田铅锌汞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边缘的武陵山弱变形带,区内褶皱、断裂发育,构造线方向由北北东往北东-北东东-近东西向逐步偏转,构成北东往吉首、古丈收敛,南西向黔境撒开的帚状弧形构造形态。矿床类型属于层控型低温热液矿床,具有稳定的含矿层位,铅锌汞矿资源量巨大。铅锌汞矿体的容矿岩层为寒武系中统敖溪组上段(C 2a3)细粉晶白云岩和下统清虚洞组(C 1q)灰岩白云岩。汞锌矿体或者铅锌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于容矿层间带,汞锌矿和铅锌矿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分带。蚀变类型主要为白云石化,次为硅化。两个容矿岩层分布范围较大,显示了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与见矿效果的验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的分析,筲箕湾铅锌矿床属构造、地层岩性复合控矿,矿石按其自然类型可分为氧化矿和硫化矿两种,矿石矿物以白铅矿、铅钒、菱锌矿、异极矿、水锌矿、褐铁矿、针铁矿及粘土矿物为主,并总结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凹子岗锌矿床为近年来在湘西鄂西地区发现的具有代表性铅锌矿床,锌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及岩相古地理条件限制,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二段为主要含矿层位,局限海台地潮下相有利于锌元素的原始富集,滩后斜坡或潮道中的角砾状云岩为工业锌矿体形成的必要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显示本矿床为沉积改造成因。水系沉积物锌异常、闪锌矿淋滤后在地表岩石表面所形成的暗红色锌晕等为该类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李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梅锌矿床是渔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运用地洼学说预测,经初步验证查明的大型矿床。主要组分锌>5%,铅很低。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台地边缘藻礁灰岩相中,为同生构造组合、穹窿、北北东和北西西向地洼构造所控。属多因复成矿床,地台阶段主要是矿源层经压溶作用形成构造压溶热液成矿,在地洼阶段可能是渗流热液成矿,铅锌等成矿物质来自寒武纪碳酸盐围岩,主要成于低温。  相似文献   

11.
杨勇  刘杰  杨洪  胡成军 《云南地质》2012,(3):340-342
象图铅锌多金属矿矿化带位于三合洞组(T3s)灰岩中以及顶部灰岩与挖鲁把组(T3wl)薄层状泥岩接触部位层间破碎带中,三个铁、铅、锌矿化体,属沉积改造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型铅、锌(铁)矿床。  相似文献   

12.
新疆和田火烧云Pb-Zn矿床是喀喇昆仑地区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碳酸盐型Pb-Zn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龙山组灰岩中。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主要由菱锌矿与白铅矿组成,矿石类型以纹层状、块状、角砾状及交代蚀变成因为主。矿体发育沉积超覆构造、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鲕粒结构等典型的沉积结构与构造。矿石与围岩方解石的C,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菱锌矿与围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近(其δ13CPDB主要分布在0.78%~3.72‰,δ18OSMOW主要分布在21.71‰~24.87‰),C,O来源主要为海水;白铅矿δ13CPDB=-7.28~1.19‰,δ18OSMOW=10.78‰~16.81‰,C,O来源为岩浆热液与海水混合流体。矿区菱锌矿与白铅矿的C,O同位素组成与表生氧化带中的碳酸盐型Pb-Zn矿不同。火烧云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86±6)Ma,多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火烧云一致。火烧云Pb-Zn矿床具原生层控特征,为喷流-沉积成因,是SEDEX型Pb-Zn矿床的新类型。火烧云碳酸岩型Pb-Zn矿的发现是Pb-Zn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进展,表明喀喇昆仑乃至藏北地区相应构造层位具寻找同类型铅锌矿床潜力。  相似文献   

13.
凤凰汞铅锌矿田位于湘黔汞矿带中部,寒武系敖溪组赋存多处沉积-热卤水改造型汞矿床(点)及汞锌矿床(点)。为了进一步寻找汞及汞锌矿,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结合野外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敖溪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特征,深入研究敖溪组岩性岩相与汞锌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敖溪组岩相古地理类型为斜坡相,汞矿及汞锌矿床(点)产于斜坡相并主要分布于陡坡与缓坡转折部位及两侧,侧向分布范围3~5 km;汞矿及汞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囊状大致顺层产于敖溪组上段角砾状云岩、砾屑云岩内;与汞矿及汞锌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化,次为硅化。  相似文献   

14.
这一铅锌矿床氧化带内的菱锌矿晶体形态种类较多,变化也大,是氧化带分带和形成条件的重要指示体。作者对氧化带不同部位的各种形态的菱锌矿晶体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该氧化带内有菱锌矿新的单形z{0552}和新的聚形:c{0001},e{0112},r{1011},z{0552}。此外,我们对菱锌矿的结晶习性和分带性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疆火烧云铅锌矿是2011年在新疆发现的世界级超级大型铅锌矿,为新疆和田地区首次发现碳酸盐岩沉积层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借助偏反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大型仪器,通过对岩矿石光薄片中岩矿石矿物分析,研究了矿床围岩和矿石特征,认为其围岩蚀变微弱、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简单,为原生铅锌碳酸盐(即菱锌矿和白铅矿),硫化物极少,从微观上确认其矿床成因为碳酸盐型原生喷流-沉积铅锌矿,属于SEDEX型铅锌矿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6.
新疆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是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在西昆仑发现的世界级超大型铅锌矿,是新疆"358计划"实施以来金属矿产勘查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整合产出于侏罗系碳酸盐岩地层,矿石矿物是原生铅锌碳酸盐(即菱锌矿和白铅矿),根据矿床、矿体宏-微观、同位素等方面的特征,推断火烧云铅锌矿属于"原生喷流-沉积铅锌碳酸盐型铅锌矿",属于SEDEX型铅锌矿的新类型。火烧云铅锌矿找矿突破兼具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和成矿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藏高原北缘喀喇昆仑铅锌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的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矿石矿物以菱锌矿、白铅矿、水锌矿为主,也是世界第二大非硫化物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埋藏浅,主要为褐色块状矿石,Pb+Zn平均品位近30%。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早期铅锌硫化物成矿阶段(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中期铅锌非硫化物成矿阶段(菱锌矿、锰氧化物→菱锌矿、白铅矿、石膏)与晚期表生氧化阶段(水锌矿)。硫化物阶段方铅矿的δ34S为-18.9‰~-4.2‰,非硫化物阶段热液石膏的δ34S为-20.6‰~-7.5‰,继承了硫化物阶段矿物的硫同位素特征。Pb同位素组成集中,具有地壳来源特征,二叠系—白垩系可能提供了金属成矿物质。方解石的δ18CPDB为0.6‰~3.1‰,δ18 OSMOW为15.3‰~24.6‰,菱锌矿的δ18 CPDB为-2.7‰~4.5‰,δ18 OSMOW为10.4‰~26.1‰,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白铅矿的δ18 CPDB为-7.7‰~4.3‰,δ18 OSMOW为9.3‰~24.3‰,同位素发生漂移,可能是与大气降水的混入有关。硫化物成矿阶段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3 He/4 He值为0.05~0.39 R/Ra,40 Ar/36 Ar值为296.2~428.9,方铅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 He/4 He值为0.03 R/Ra,40 Ar/36 Ar值为290.0,成矿流体可能为中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还原性壳源流体;非硫化物成矿阶段菱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 He/4 He值为0.10~0.43 R/Ra,40 Ar/36 Ar值为290.6~295.3;白铅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 He/4 He值为0.08R/Ra,40 Ar/36 Ar值为293.5,成矿流体可能为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的壳源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流体。综上所述,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是盆地边缘褶皱逆冲+构造流体+次生交代成矿系统的产物,硫化物成矿阶段为构造热液成因,非硫化物成矿阶段为围岩交代成因,后期发生叠加氧化作用,形成大量水锌矿。  相似文献   

18.
锡铁山铅锌矿床是50年代末期探明的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80年代初开始矿山建设,并计划在“七五”期间进行采选。在此期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在《锡铁山铅锌矿床类型与地质特征》课题研究中,发现有碳酸盐型锌矿石,继之青海地矿局中心实验室、长沙矿冶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西北矿冶研究院先后进行了实验研究工作,充分肯定该碳酸盐型锌矿石的矿物属Zn、Fe类质同象菱锌铁矿—菱铁锌矿系列矿物。在此基础上,笔者拟就该碳酸盐型锌矿石在矿床中的分布、产状、成分特征、成因以及工业利用问题谈些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跨越中缅边境的金腊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包括南腊和金厂两处铅锌银矿床, 大地构造上处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 勐统-耿马-西盟元古宙-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带南段.通过对容矿围岩、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和矿石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矿石硫、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结论如下: (1) 与同类岩石相比, 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普遍富集Pb、Zn、Cu、Au、Sn、W等成矿元素, 其中钾长花岗斑岩与Pb-Zn-Ag矿化关系最密切. (2) 铅同位素表明, 矽卡岩型致密块状矿石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 皆低于热液充填型角砾状矿石和似层状硅化白云岩型矿石, 意味着形成于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石相对形成于远离岩体的热液充填型角砾状矿石和似层状硅化白云岩型矿石含有更低的放射性成因铅. (3) 铅-锌-银矿化主要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矽卡岩化成矿期和中低温热液成矿期, 前者主要形成铅-锌-铜(金) 矿化, 后者主要形成铅-锌-银矿化; 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又可划分为两个成矿阶段: 中温成矿阶段(200~290℃) 和低温成矿阶段(140~200℃), 前者主要形成交代充填型硅化角砾岩矿体, 后者主要形成层间破碎带充填型硅化矿体. (4) 金腊铅锌矿床、保山-镇康地块某些铅锌矿床和昌宁-孟连火山岩带的铅锌矿床, 虽然产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却具有类似的特征, 而且矿化皆与喜马拉雅期侵位的花岗岩密切相关.这表明: 虽然上述矿床产出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但成矿皆与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活动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赤普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成矿区内,是川滇黔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将成矿期形成的石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本次选取了21件样品进行研究,对保存于石英、闪锌矿及硅化白云石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中包裹体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气液包裹体为主.Ⅰ、Ⅱ、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230℃~270℃和2.74~19.68wt%(NaCl),150℃~200℃和3.71~16.99wt%(NaCI)和180℃~220℃和0.70~16.15wt%(NaCl)三个区间.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为127℃~210℃和4.34%~22.17%(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主要在130℃~200℃和8.5%~17.0%(NaCl)之间,属于低温、中等盐度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机制可能为含金属和舍还原硫流体混合成矿.该矿床应归属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