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试验分析 ,河西日光温棚可充分利用晚秋、早春的气候资源 ,提高资源转换率 ,用灰色理论计算 ,温棚黄瓜生物量与棚内小气候条件有较好的关联度 ,其中影响黄瓜生长的主导因子是热量 ,其次是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几年温棚黄瓜生产过程观测资料的分析,找出了温棚黄瓜适宜生长、主要病害发生的温度、湿度及光照指标,并提出了生产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试验,在温棚中施用CO2,黄瓜长势好,品质好,成熟早,产量高,且病害减轻,投入产出比为1:16。  相似文献   

4.
经试验,在温棚中施用CO2,黄瓜长势好,品质好,成熟早,产量高,且病害减轻。投入产出比为1:16。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黄瓜小气候适宜度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瑞江  王鑫  朱慧钦 《气象》2015,41(5):630-638
为了定量评价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增加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定量化服务内涵,文章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及其综合因子对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运用黄瓜实际产量与适宜度的关系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实际应用了模型。得出黄瓜产量随综合小气候适宜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相关显著,说明所建模型用于分析温室内小气候对黄瓜的适宜程度是可靠的。通过应用,得出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对黄瓜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是5月,最不适宜的是1月;不论是气温适宜度、空气相对湿度适宜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适宜度,还是三者综合小气候适宜度,在整个观测年度,其值的变化趋势均呈不规则“V”字形,春季适宜度最高,其次是秋季,冬季最低。计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适于日光温室小气候条件的黄瓜生长模拟模型。模型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干物质分配、各器官的生长等黄瓜生理生态过程。建立富有机质施肥条件下日光温室CO2浓度模拟模型和与黄瓜生长特点相适应的干物质分配模型;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不同器官的拟合指数在0.85以上,模拟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实际值相一致;利用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给出了不同果实采摘强度下黄瓜植株生物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生态因子,特别是温度、湿度因子,对黄瓜生长发育、病害发生程度以及产量产值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采用和推广栽培实用技术,控制保护地小气候条件,创造出黄瓜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降低黄瓜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黄瓜育苗法沈素芹(南国市气象局·473005)日光温室种植的黄瓜为防止枯萎病、增加抗逆性,大多为嫁接黄瓜.黄瓜品种为长春密刺、新泰密刺,砧木为云南黑籽南瓜。1浸种催芽先在清洁的容器内加入55℃的热水,热水体积为种子的4~5倍,把种子投入后立即...  相似文献   

9.
蔡永鲜 《气象》1976,2(1):15-16
北国寒冷,冰封雪飘,草木凋零。然而,塑料温棚内却别有洞天。走进塑料温棚,春意盎然,黄瓜、蕃茄、豆角、青椒……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一派丰收景象。相隔一层薄膜,为何内外两重天?论光照,北京地区冬日阳光强度一般为3~4万勒克司,光照时间达17—9小时,仍够喜光果菜之需。看热量,阳光最弱的12月太阳辐射日总量仍有191卡/厘米~2·日。这些热量,薄膜棚可以充分接纳并积  相似文献   

10.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气象条件.因此,调节温室内气温和湿度条件,改变温室内局部小气候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可防治和控制霜霉病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东省莱芜、临淄、利津2009—2012年12—5月温室内外气象观测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构建不同天气状况、不同月份、不同时间段内的温室内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预报模型;基于小气候预报模型和黄瓜霜霉病发病概念模型,对济南冬季试验温室内黄瓜霜霉病进行气象等级预报,结果显示,预报时段内无重度霜霉病害发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夏福华  陈锋 《山东气象》1996,16(2):49-52
介绍冬暖型塑料大棚冬季的主要小气候特征,总结大棚黄瓜育苗期的栽培管理措施及适宜气象指标;统计分析瓜秧长度、叶片面积、果实体积增长与棚内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结瓜初期瓜秧长度、展开叶数、叶片面积与此后一定时期的单株结瓜总量的关系。总结了冬季大棚管理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C3作物对CO2最敏感。蔬菜属C3作物。由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环境基本上封闭,CO2浓度不足,远不能满足作物光合作用需要,使作物处于饥饿状态。在温棚中增施CO2,可使蔬菜长势旺盛,病害减轻,花期、结果期、采收期提前,产量大幅度提高。实验结果表明:9h30min ̄10h30min为最佳施用时间;定植活根后15 ̄20天、作物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化时施用效果最佳;西红柿、黄瓜和西葫芦、芹菜,CO2浓  相似文献   

14.
CO2气肥固体发生剂在温棚室蔬菜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棚室内C炒足是影响温棚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温棚人工增施CO2的方法很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根据现在温棚室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CO2发生剂--固体气肥发生剂,对比试验表明,该发生剂能使蔬菜增产25%以上,投入产比在1:6以上,并且具有无公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汤阴县由于无霜期短,不能常规进行露地菜生产,因而蔬菜品种单调,数量也无法保证.近几年,温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增添了许多色彩.但是,连阴雨(雪)天气的侵扰,直接影响温棚蔬菜的生产,特别是秋冬季,损失更严重.汤阴县连阴雨(雪)天多发生于秋冬季,影响温室秋冬茬蔬菜的后期生长和早春茬育苗.在秋冬季节为使连阴雨(雪)天气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应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棚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通过调节棚内小气候条件来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态防治方法。本文通过田间温度控制对比试验,建立病害与温度控制的相关模式,为确定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研究黄瓜生长发育对积温的需求,提高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预测能力和种植效益,本文利用多年日常管理下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和黄瓜生长的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年度不同茬口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和果实的生长规律,以及黄瓜叶片和果实生长与所需有效积温的关系,并确定黄瓜植株致死的积温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黄瓜叶片数随生育进程呈S型变化,一根黄瓜生长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不同茬口的黄瓜叶片每增加一叶所需有效积温均呈不对称“U”型,即叶片生长初期和生长中后期,每增加一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多于叶片生长中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整个生育期内平均每增加一叶所需8—40℃有效积温为33—37℃·d;一根黄瓜从坐果到采收需要15—35℃的有效积温为110—130℃·d;若温室内反复出现10℃以下、5℃以上的温度条件时,且反复过程所累积的10—5℃有效积温达8℃·d左右时,黄瓜植株即会死亡。上述积温指标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技术在蔬菜生产中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利用。为了较完整地考查它在黄瓜等蔬菜移栽以后生育期的增温保墒效应,以及生育期和产量上的差异,1987年我们在天水市北道区对黄瓜地进行了覆膜对比观测。参试品种为齐黄瓜,试验区占地234.4m~2,植株密度为4338株/亩,采用育苗起垅移栽,行向南北,普通透明超薄型地膜覆盖。对  相似文献   

19.
金石 《辽宁气象》1996,(4):53-53
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的,所以,居室内的微小气候是否有利于健康,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居室内什么样的微小气候对人体健康有利呢?当然,在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居室个体而有所不同。但就总体而吾,室内应日照良好、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安静整洁。具体说,室内的微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气流和辐射四要素。  相似文献   

20.
温棚内增施CO_2气肥促进蔬菜早熟多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棚内增施CO2气肥促进蔬菜早熟多产蒲金氵勇姚晓英贾媛娣*(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7410001引言在温棚内增施CO2,弥补作物光合作用旺盛期CO2不足,促进棚内作物增产,是近年来农业生产推广的新技术。天水市气象局农试站1995年进行该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