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震史料的考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历史记载十分丰富,是研究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资料。但“历史文献记载,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原因以及史料编纂学方面的原因,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谢毓寿等,1983—1987)。因此,用这些资料编辑地震目录或编纂地震志书,就需要鉴别。 1.史料中的问题 地震历史资料大多来源于正史、国史、野史、方志、杂记、档案、报刊、碑刻及地震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关地震的史料极为丰富.书载地震的形式、文体亦多种多样,其中用诗歌记载地震是我国史料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里,就用诗记载了地震,尔后,用诗歌记载地震越来越多.历代地震诗中不仅记述了火山和构造地震的灾害,而且描述了震前出现的各种宏观异常,这不仅对确定历史地震震级、划分烈度提供了依据,而且对地震预报、防震、抗震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玮琼  李文香 《地震学报》1994,16(3):273-280
从地震史料记载最丰富、记载年限最长的华北地区入手, 根据地震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 运用一些分析与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地震资料的完整性。分析结果得到, 史料记载的黄河中下游区域Ms6地震从1291年起基本不漏, 整个华北地区(除海域、内蒙等边远区外)自1484年以来Ms4(3/4)地震基本完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各国地震最早记载及其背景性证据的分析;用时间差分序列的双对数法,进行了地震记载资料丰富程度的探讨;研究了3700年前的全球地震活跃期;给出了公元前2221年至公元1900年105个国家(地区)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查阅山西历史地震研究的相关史料和文献,简述研究现状,提出修订地震参数的建议。指出,在目前传统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要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补充完善史料记载,解决地震参数校正问题;同时,要将传统的史实考证、现场调查与GIS系统方法有机结合,建立山西省历史地震GIS系统,充分利用山西省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进一步推进山西省历史地震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的地震记载历史最长,地震史料出较完整丰富。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早的一条地震记载,是《太平御览》上记载的公元前23世纪山西永济西南蒲州地震,距今已有420O多年.公元前132年,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有史以来的第一台地震仪(后人称候风地动仪),当时此地震仪测到陇西地震,众人皆服其妙.中国地震资料最丰富,地震记载时间长.明朝全国地方志盛行以来,我国地震记载遍及于各县,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  相似文献   

8.
地震海啸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山东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地震海啸的地区。收集整理了山东沿海地区记载的7次地震海啸史料,对每次地震海啸进行了信度评级,认为仅有一次可能是海啸。根据山东沿海地区历史地震海啸、地震类型、沿海地理环境、现代地震海啸记录资料等分析,表明山东沿海未来遭受破坏性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活断层工作方法在中早期历史地震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如: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历史地震震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相当一部分地震有史料记载,但无法编入“中国强震目录”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史料地震学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本文以两个应用实例说明把活断层工作方法及现代年代学方法引入早期疑难或缺失的历史地震研究中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也是一个地震记载最早而又最详备的国家。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地震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认为,就整体而论,中国地震史的研究在中国灾害史研究中仍然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存在诸多不足。无论从史料的挖掘、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运用,还是研究内容、对象、视角和深度上,都有进一步拓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历史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我国的地震历史资料 我国历史悠久,地震活动频繁。墨子记有:“三苗欲灭时,地震泉涌”。禹征三苗,当在帝舜35年,约在公元前23世纪。当时我国尚无文字记载,故老相传未必可靠,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地震记载。殷代(公元前13—11世纪)设史官以后,不仅记载政治事件,对天文、气象、地震等自然现象都有记述。宋、元以来,盛行地方志书,地震资料的数量大为增加,内容更为详细、具体。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 ,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少震、弱震地区。根据现有的地震史料和仪器记录地震数据 ,黑龙江省及邻区确实算不上是个多震的区域。但由于本区的历史地震和火山喷发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还有待深入 ,仅依据现代地震资料和少量的地震史料来确定本区的地震活动周期及地震活动水平肯定是不全面的。黑龙江省及其邻区 ( 4 3~ 54°N、1 2 0~ 1 35°E)与我国中原地区一样 ,其历史地震活动及其文献记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地震史料发掘和历史地震研究 (吴戈等 ,1 992 ;1 994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该地区在现代地震观测仪器问世初期 ,就初步建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强烈地震等震线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 引言中国是一个地震较多的国家,历史上从很早以来就有关于地震的记载。据吕氏春秋制乐篇记“周文王立国八年(公元前1189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一次的地震记载。根据“中国地震资料年表”所  相似文献   

14.
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二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震级为8%,极震区位于山东省郯城。郯城大震是震害史料记载最为丰富的历史大震之一,随着我国对特大地震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资料丰富、史料记载最全,研究程度较高的基础上,有条件作为典型震例且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依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强震作一简要综述,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国良  王健 《地震学报》2012,34(1):118-124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对地震的文字记载较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地震史料.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地震史料收集整理和多次的地震目录编制.我国的历史地震资料有其固有的特质,历史地震研究工作也有自身的特色.例如,历史地震文献中有关地震破坏的记载其详细程度因地因时而存在较大差异,往往年代久远的记载极为简要、高度概括.传统的历史地震研究方法特别重视归纳和概括,通常是根据各场点的烈度资料,勾画出地震等震线,然后再据此确定地震的震级、震中等参数.在勾画等震线的过程中,总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删繁就简",最终给出的等震线一般都较为规整.在此过程中,专家的个人经验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另一个真实的情况,也是非常遗憾的是,除少数历史强震外,大部分的等震线绘制完成后,作为更加基础的烈度点数据并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历代志书对地震及其灾害都很重视,多有记载。我国地震事件记载时间之长、资料之丰富,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瞩目。这为我们今天的地震预测预报及预防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我国地震活动强烈的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无破坏记载但影响面积较大的地震史料是历史地震学中的宝贵资料。本文通过对甘宁陕地区明代无破坏记载的历史中强震的史料考证、实地调查及对有感范围的统计计算,采用综合分析及类比的原则和方法,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又新确定补充了10次中强地震,并给出其基本参数。为研究区内完整的地震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胶东半岛两次疑难历史地震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健  蔡克明 《中国地震》1998,14(3):43-50
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该区曾发生过1046年,495年虞丘山两次历史地震。但在确定地震参数时,由于历史原因,对史料中记载的“虞丘山”的位置说法不一,因而,对这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存在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用地震活动度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性的方法,对山西省有史料记载以来的地震资料,通过S值空间扫描计算,绘制了山西省地震活动度等值线图。定量地表达了山西省地震活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秦馨菱 《地震学报》1993,15(3):392-394
地震目录是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工程地震、地震地质、减灾与防灾等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中国拥有四千余年的地震史料记载和近百年的地震仪器记录.80年代前后,我国地震界陆续出版了近百种地震目录和地震史料汇编,其中全国性地震目录主要有5种,全球性地震目录主要有3种,区域性地震目录59种,地震史料汇编25种,但因条件所限,各有其特点与局限性.虽然全国性地震目录各版本都有较好的系统性和震级标度的均一性,但同时存在不等精度、震级取值域狭窄、地震频度分布离散等问题;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