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问必答     
4 为什么用不同的深震震相所得震源深度比较接近?[答]通常把包括短程反射的震相_PX_i和_SX_i称为深震震相,因为它们与相应的震相时差,可以用来确定震源深度.其X_i可以代表P、PP、PcP、PPP、PKP_1、PKP_2、PKIKP等.从走时表和走时曲线可以看到,深震震相与其"配对"的震相的走时曲线,对于确定的深度,它们几乎平行,而且几乎相等.应当注意,短程反射为P的和短程反射为S的两组时差不同,前者小于后者.但是,无论用哪种深震震相,所得震源深度还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2.
1999年吉林汪清Ms7.0深源地震速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 4月 8日 2 1时 10分 35秒 (北京时间 )在吉林省汪清县 (震中位于北纬 4 3 4° ,东经 130 3°)发生了Ms7 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自成都遥测地震台网建网以来首次记录到的中国大陆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达 578km ,深震震相清淅可靠。本文给出了这些深震震相的图例 ,并对由深震震相修定计算机初定的震源深度和震中位置 ,给出了一种查表作图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这对《四川地震台站典型震相图集》[1] 是一个补充 ,对在地震速报中正确识别震相和准确定位具有实际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的初步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近震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捷准确。本文对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震中1 000 km范围内不同台站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还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及该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嘉祥地震台2014—2020年记录的418个6级以上极远震震相为研究对象,基于AK135走时表,选取其中10个典型震例,分析研究区域内极远震震相记录特征,结果表明:记录震相因地震发生地区而异,主要影响因素为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等。  相似文献   

5.
选取德令哈地震台2007-2017年数字地震记录,对于国内外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典型中强地震,使用广东省地震局研发的单台分析处理软件MSDP,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波与P波震相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等方面,分析所选取地震震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区域的介质差异性及震源深度、地震波传播路径的不同,导致德令哈地震台记录的各地区地震震相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而进行的地震监测,需测定3级或更小地震事件的位置和(或)震源深度;只有很少的地震台站能经常记录到这样的地震事件, 并用常规走时方法测定它们的位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用单台三分向地震仪的信号进行定位和深度测定。用波形相关方法估算震源深度,主要依赖所用地壳模型的精度。我们用模拟退火全球搜索算法(SORVEC)变式的接收函数方法给出地壳模型。通过一系列综合模拟试验, 正试图测定该方法对震源机制、震源深度和数据频谱的灵敏度,以及在模拟近震震相时由远震接收函数产生的摸型的实用性。重要的问题是这些方法是否通过接收函数来确定,它用高入射角的远震信号作为输入,在区域范围内对模拟地震震源记录给出合理的依据。该试验描述了该地区用SORVEC提供的模型进行的综合测定,本质上类似于真实地震信号,使得SORVEC模型不像真实模型那么复杂。我们继续研究测定事件与台站方位角最合适的方法,主要用单台三分向记录到的震级在3.0和4.5之间的近震事件。因为许多这样的事件没有高信噪比的清晰震相,利用窄时间窗测定方位角始终是不可行的。我们用P与Sn的时间窗获得更加可靠的结果, 包含P和P与Sv两者之间的能量转换。当前,我们分两步测定事件与台站的方位角; 首先,我们只用水平向来测定事件与台站间180°的方位角;然后,用垂直向和旋转的水平向信号分析测定正确的方向。即使对震级较小没有突出P震相的记录,初步结果显示测定的事件与台站间的方位角误差大约为10°或更小。此外,统计分析的不确定性近似等于观测误差。  相似文献   

7.
以巴楚地震台记录到的秘鲁—巴西边境地区深震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考J-B、IASP91和AK1353种走时表,进行了震相理论到时与实际到时的对比分析,为台站分析该地区深震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秘鲁—巴西边境地区深震震相丰富,除SKS(SKSdf)、SKKS(SKKSac)、SS震相特征不明显外,其余震相均易识别。(2)相较J-B走时表,IASP91和AK135走时表能提供更多震相及较为准确的理论到时。(3)秘鲁—巴西边境地区深震初至到时与走时表给出的理论到时残差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初至P震相较易辨识、读取误差小、有效震相丰富等优点,提出联合Pg与Pn震相到时数据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11次)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较浅,这也是此次有感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之一.然后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分别计算了双层和4层地壳速度模型下的震源深度,并与双差定位所得深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较双差定位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整体上一致性较好,但前者得到的震源深度较之后者略深;对于双层与4层地壳速度模型,二者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基于可靠区域地壳速度模型下的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可以应用于震源深度的计算,并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另外,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的主震深度为7—8 km,最大余震深度为6 km,根据银川盆地的速度成像结果可知,主震和最大余震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下部;其余地震的震级偏小,多集中于3—5 km深度,主要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顶部或基底覆盖层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岷县2013年7月3个M>4.0地震震相的细致分析,认为在震中距大于250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岷县3个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0.
收集整理《江西测震台网地震观测报告》中2007年10月—2018年7月记录的31次ML≥3.0地震事件,根据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对上述地震震源深度进行sPL震相分析,得到了其中15次地震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值。通过与单纯型、LocSAT、Hyposat等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PL震相测定的近震震源深度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11.
以巴里坤台记录的兴都库什地区2004~2019年发生的138次MW≥5.0地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震相特征及sP-P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为该地区地震的震相分析和震源深度计算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 兴都库什地区地震震相以P、sP、S为主,少数震例可记录到pP、sS或ScS震相.② 兴都库什地区地震以中深源地震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用南平台模拟地震记录和数字观测记录 1 999年 4月 8日吉林东部 7级地震的不同深震震相来测定其地震深度 ,结果为南平台用地核界面波测定的震源深度与中国地震台网所测定的深度接近 ,用震中附近反射转换波定震源深度与中国地震台网所测定的深度有一定的误差。对此 ,本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两种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深度的方法:一是基于走时测定震源深度,二是基于波形测定震源深度。以海南地区4次中小地震为例,采用初至P震相联合深度震相sPL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测定其结果为11—12 km,结果一致性较好,表明两种方法适合用于测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3年1月至11月四川长宁地区M≥4.0地震震相的分析得出,在震中距大于260 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本文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长宁地区2个M≥4.0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2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均小于3 km,是较为精确的震源深度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黑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基于sPn震相,计算2005—2021年黑龙江省区域内发生的11次M≥4.0近震的震源深度。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域内,可精确识别单台震中距在3°—7°范围内的地震记录波形的sPn震相。计算多台站震源深度,发现其平均值与黑龙江地震台网采用HypoSat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基本一致,仅3个地震的误差较大。分析认为,采用sPn震相方法测定黑龙江地区近震的震源深度准确度较高,可为日常跟踪分析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帕米尔地区深震震相特征及震源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4,8(1):33-42
根据中国、塔吉克双方地震资料,研究帕米尔地区深震震相特征及震源定位。结果表明:区内深震震相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由新疆境内的数台资料,可以识别深震震相;用直达波来模拟深震源地震P、S波的传播是可行的,试算震例说明,在一定的震中距范围内(△<8°),精度完全符合使用要求;帕米尔地区速度模型,经过反复分析测算,及几十次震例计算验证,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用sPn震相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近震深度,方法以求简捷准确。为此,对我国部分地区台网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通过研制的计算sPn走时程序运算,给出华北、山西、华东、西北及四川地区的sPn-Pn走时差对应震源深(h)表和sPn-Pn求震源深度列线图。经过震例检验,该表比较适合本地区的走时特性。为应用sPn震相测准我国部分地区震源深度,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8.
单台sPL震相测定珊溪水库地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贞杰  孙侃  朱新运 《地震学报》2019,41(6):735-742
稀疏台网下的传统走时定位难以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而地震波深度震相蕴含着震源深度信息,为确定地震震源深度提供了新的途径。近震深度震相sPL和直达Pg波到时差与震源深度呈线性关系,可用以约束地震震源深度。本文以珊溪水库2014年震群事件为例,利用单台sPL震相测定了地震震源深度。结果表明:震源深度的测定结果与基于水库台网高密度台站下Pg和Sg走时定位Hyposat方法和全波形拟合CAP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高度一致,为4—6 km,与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结果相符。sPL震相的优势震中距为30—50 km,区域台网范围内sPL与Pg的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线性关系相对固定,因此利用单台sPL震相即可快速获取可靠的地震震源深度,适用于稀疏台网下的中小地震震源深度的确定,且误差可控制在1—2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北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采用CAP波形反演法,计算得到2016年6月23日河北尚义M 4.0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深度,并利用sPL震相进一步测定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采用CAP方法反演,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 km,采用sPL震相进行测定,得到震源深度为13 km,可见采用2种方法确定的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分布范围为11—13 km,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  相似文献   

20.
测震分析是地震台站的常规处理工作之一。其主要内容有:对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km)测定P波和S波到时,测定S波最大振幅,计算近震震级M_L;对远震和极远震,测定初至P波和S波到时以及与震源深度有关的后续震相到时,测定面波振幅,计算面波震级M_S,测定体波震幅,计算体波震级m_B和m_b。然后把这些数据汇集在一起,做出单台地震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