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敬军 《江苏地质》2002,26(4):216-220
全面总结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各类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归纳为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有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地表设施、水资源、矿产资源的破坏和对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地质遗迹的影响;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采空区地面塌陷、采矿滑坡、崩塌、矿坑突水、尾矿库坝基渗漏与溃堤、泥石流和岩溶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有采矿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大气造成的污染。针对省内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慧芳  折书群 《地下水》2010,32(1):108-110
矾山磷矿是我国北方唯一的大型磷矿。西区矿坑疏干排水困难,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矿坑若大量疏干排水必将破坏整个矾山盆地地下水环境,当地旅游风景皇帝泉和蚩尤泉面临枯竭的威胁。在分析矾山盆地地下水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提出矿山预先疏干排水不可行、帷幕堵水难度大,预留顶板并注浆加固方案基本可行,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3大类。又可细分为土地资源压占、植被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煤矸石自燃、水土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种类。这些矿山环境问题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论文阐述了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John Shroder 《GeoJournal》2007,70(2-3):91-107
Afghanistan has long been backward and underdeveloped where centuries of desertification, deforestation, overgrazing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ve combined with successive invasions, violence, and terrorism to reduce the population to abject poverty. In the post 9/11 world, development of Afghanistan is seen as the only hope to revive the failed nation and reduce its threat to the external world. New assessments of natural resources offer many solutions to old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otential economic functionality through renewal of the collapsed state. Oil, gas, copper, iron, gemstones, and a number of other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a renewed transportation grid, offer a viable solution that is now underway to possibly produce a somewhat more promising future, providing that corruption, renewed violence, and environmental despoliation can be kept to a minimum.  相似文献   

5.
The proposed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Facility (NRMF) seeks to achieve poverty reduction and employment generation through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economically viable and people-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resources of waters and soils, coastal and marine resources, ecotourism, energy resources, mineral and other resources). The NRMF will have five functional divisions for technology polic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xtramural cooperation, technical facilit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t the heart of the NRMF is a state-of-the-art analytical laboratory (with ICP-AES, GC-ECD, GC-MS, etc.) in Maputo. This will be networked with five field stations which will have portable instruments for water, soil, food, etc. analysis. The NRMF will custom-design integrat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ls for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untry,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particular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s. Innovative management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ake the NRMF sustainable and largely self-financing. The NRMF will cooperate with, and assist the member countries of SADC (Southern Africa Development Community)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mutual benefit, and could, hopefully, serve as a pilot model for the countries of sub-Saharan Africa. Received: 30 September 1997 · Accepted: 3 February 1998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黑宝山-木耳气盆地的经济地理秦件,地质环境背景,阐述了盆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第一环境地质问题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与地质有关的各种问题,它是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区内主要有冻土。第二环境地质问题即由于人类各种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昀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矿井塌陷、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论述了各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地区,分析了各主要问题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危害。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多以规模小、生产条件较简陋,间断性生产瓶装矿泉水为主。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认识不够;自发集资勘查开发的多,协调和计划指导的少;厂家亏损的多,盈利的少。河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加强领导和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定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
西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特点及其重建策略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韦复才  周游游 《中国岩溶》2005,24(4):282-287
西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具有水热充沛、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地上地下双层岩溶空间结构和山高水深、地形陡峻、土壤贫瘠等两重性的特点,在人为活动的干扰影响下很容易导致生态退化,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在充分论述了西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这种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岩溶生态系统退化是脆弱的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的成因观点,以及以将人为活动限制在岩溶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允许的范围之内作为前提条件,并辅以因地制宜开发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立体化生态农业、挖掘地方经济增长潜力、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及生态移民等工程措施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实践中,以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并基于此理论初步建立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方法,构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不同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承载本底评价指标和承载状态评价指标。规范了不同尺度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流程,为有序推动全国、区域及市县尺度的自然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生态环境及相关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宏伟  朱瑾  吕东 《新疆地质》2004,22(3):308-310
近50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使乌鲁木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河流缩短、湖泊干涸、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恶化: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扩大;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草地破坏,21世纪,若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防治,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探索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新举措、新机制,丰富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2017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了“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区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 项目和工程。通过需求对接、野外调查与勘察、室内评价与编图等系列工作,初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基本查清了承德市水、土、地质遗迹、生态等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和环境本底条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林草湿地等地质问题及潜在风险; ②从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综合调查评价、全域生态文化旅游新格局打造和林果业种植结构优化等方面,探索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地质支撑服务模式; ③基本查明了地质建造对农业和生态格局的控制关系,据此提出了耕地资源和植树造林的优选区域; ④以双滦区为例,探索了地表基质层的分布特征,为宜林、宜耕、宜草提供了理论基础; ⑤提出了基岩山区矿泉水成因模型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调查评价工作方法。该工程取得的初步进展及成果为承德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撒丁岛中部Orani地区,一些赋存在古生代变质岩和花岗岩中的滑石.绿泥石.长石矿体一直处于露天开采状态。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Lasasai-Bonucoro地区的原始景观。露天开矿形成了一些水坑,里面填满了来自含水层的沿断裂渗出水,因此对该地区的重整应被视作是对自然景观的全面修复工程。在本次工作的第一阶段,作者描述了环境和水文地质学特征,以及根据不同整治措施对不同地域进行了划分。随后的工作包括详细地解释不同的整治技术措施。为了使该地区复原,首要措施包括:1)对一些地形崎岖的地点进行平整改造和重新规划。也就是根据前期规划合适的地点,将矿石开采和堆存地中过多的废石搬走并回填到山谷中。2)修复被挪走的土壤植被,并且在完成污水处理之后,通过植被重植的方法(包括:移植土壤和养分、水流播种草本植物,阶段性机械洒水)对新形成的地表进行改造。3)并通过以上重植技术,修复恰当的斜坡以及总体缺乏植被的地表。以上措施会引起地表高度和地形的微小变化。可是这些措施足以形成一个新的环境条件,可进行新的开采。特定情况下,例如在有恒定的高品质水流,并且环境宜人的乡村,以上建议很容易实施。因而,Lasasai-Boalitynucoro地区的资源的可利用性至少包括以下互不相斥的两个方面:1)休闲胜地,2)矿泉水生产基地。通过以上方法,Lasasai-Bonucoro地区的环境修复将会产生新的经济、文化、娱乐和观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它的退化和萎缩是全球面临的问题。湿地是由水、浸泡于水中之土及其中的动植物和各类矿产这三大要素构成。可划分为人工湿地、天然湿地两大类及若干亚类及小类。合理利用并加强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Geomorphically, Huzhou, which is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plains, with small hills.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both natural and those incurr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morphologic units.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most of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natural geologic-morphologic conditions, such as crustal stability, foundation of soft soil, soil waterlogging and soil erosion, have insignificant effects to the society, or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ve been adopted. But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incurred by human being's economic activit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vere, for example, water and soil pollution and land subsidence in plain areas resulting from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landslides, karst collapses and water and soil loss etc. caused by quarrying in hilly areas.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类型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经济已成为西北地区各省、区主要工业经济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受政策、管理、技术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其类型主要为资源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在西部大开发中,矿产资源开发是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否则,恶化的矿区生态环境必将阻碍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辖市好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西部大开发中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矿产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书振  胡立山 《地球科学》1999,24(4):344-350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矿产种类多、规模大、分布相对集中、供(伴)生矿多、部分大宗能源和急需矿产资源不足的特点。其中探明储量丰富,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保证程度高的矿产资源有磷矿、岩盐、石膏、石灰岩、饰面石材等;储量较多,多经济发展需求大,保证程度不高的矿产资源为铁、铜等;储量少,保证程度差,社会发展需求量大的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矿业经济已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同时,矿业活动也带来了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以其不可再生性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而备受世人关注。广西刁江流域的源头地带是著名的大厂矿区,较典型地反映了矿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关系。重点解剖刁江流域矿山及矿山开发的环境响应,探讨水环境响应。结果表明,刁江流域对上游的矿山开发存在着显著的环境响应现象,在距矿区200km以外的下游地带仍然可以观察到这种响应;刁江河水被严重污染,河床上沉积了大量尾砂。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曾造成刁江中上游河段鱼虾绝迹。河床上的尾砂沉积范围广、厚度大,重金属As、Pb、Zn、Cd含量非常高,除直接危害了水环境质量外,还造成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和洪水淹没范围的扩大,构成对沿江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地质实体。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与改造,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比较突出的矛盾。著名的佛教胜地,风景旅游区和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基地的南京栖霞山,在这方面就存在许多问题。对之应采取护岸工程,治水,治支,治坡,保护和改造地质环境,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持地下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等措施,是根治栖霞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是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勘查地球化学的全面发展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方针,真实生动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意义。自然资源时期地质工作关于资源内涵从矿产资源、国土资源到一切自然资源,关于环境内涵从地质环境、国土环境到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内的一切自然环境。本文继2008年对此有所评述后,在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之际,地质工作面临深刻转型之时,从大数据信息科学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指导的自然资源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以及针对自然资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深化地球化学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科学体系等若干值得注意的方面再次就此议题加以评论。勘查地球化学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揭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状况,实现对地球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整体保护,创造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由此,转型和升级贯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发展的全过程。地球化学将以形态和内涵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作用,以及应用实践的多目标全方位面貌出现在国家行业部门与科技领域,极大地拓展和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勘查地球化学以方法技术优势实行大调查、大数据、大应用战略,建立大环境、大生态、大地球观,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科学转变,为解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地球化学方案,将全面发展时期的勘查地球化学从大数据信息应用优势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高度提升到"大地球化学"境界。  相似文献   

20.
杜轶伦 《地质通报》2017,36(1):80-89
近年来,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政策有很大转变。在能源结构上,正在减少使用煤炭等污染较大的能源矿产,居民供暖方面未来以天然气为主。同时限制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金属制品。矿产生产方面,在中国,一些储量下降过快或产能过剩污染高的矿产,不再鼓励大量生产和对外出口,同时强调利用国外资源,满足国家需求。对矿产综合利用的重视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希望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矿产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和中亚各国的需求对接,为中国政府、企业、地勘单位进入中亚进行矿产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梳理了中国及中亚五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相关政策,从外部环境、资源互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政府、企业、地勘单位在中亚进行矿产开发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需求对接、资源整合、环境评估、基地建设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