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根据北京地区构造演化、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等新资料,认为本区南、北段新构造运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南段新构造活动较北段弱,未来地震危险性亦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甘青川交界的玛曲地区1987-2000年之间地震的活动特征以及地震记录波形特征,发现1998年以来的小震群与以前不同,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异常背景。  相似文献   

3.
白头山火山地震分为四种类型,其地震特点是频度高、强度低震源集中。活动强度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虽然白头山火山活动目前处于平静状态,仍应注意监视。  相似文献   

4.
太湖水情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静秀 《湖泊科学》1992,4(4):15-22
根据太湖湖区及环湖河道主要测站的历年水文气象资料,分析探讨了太湖的径流、水位、增减水现象和河湖流向等水情特征,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湖泊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作者几年来在唐山地区进行的地声观测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不同观测点的频谱特征;地声的方向性及其序列特征。分析表明,地声的优势频率和震中距有密切的联系,特别在震中区有高频地声存在,此外地声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特征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南缘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与阿尔金北缘冲断带的典型剖面与区域动力学分析, 揭示了两个冲断带不同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和含油气性. 西昆仑北缘冲断带以丰富的断层相关褶皱和三角带等构造类型明显不同于阿尔金北缘冲断带, 其形成过程主要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北的推挤作用有关. 阿尔金北缘冲断带的形成过程受到了阿尔金断裂系左行走滑活动的影响, 压扭作用强烈, 冲断规模较小, 构造类型相对不丰富. 与西昆仑北缘冲断带总体垂直的阿其克构造是这两个不同冲断带相互转换的产物. 西昆仑北缘冲断带的油气藏主要赋存于与断层相关的背斜圈闭之中, 阿尔金北缘冲断带的油气藏主要赋存于与古隆起有关的低背斜—断块圈闭之中. 针对这两个构造带应该采取不同的勘探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地震小区划的80个地面脉动观测点所得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地面脉动具有明显的频谱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与场地土类型密切相关,随着场地土不同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根据谱型把市区分为四个小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ArcGIS软件对河北省地震灾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河北省地震灾害评估、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河北省内历史上发生破坏性地震(MS≥4 34)193次,地震灾害在空间上遍布河北省11个地市(除承德市),主要集中在唐山、张家口、邢台3个地区,占河北省内地震灾害的58.09%;从统计结果来看,河北省各市区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具有丛集性的特点,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北唐山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区、邢台和邯郸的山前冲积平原烈度为Ⅶ度及以上地区,喷砂冒水与地裂缝具有共生现象,以河流两侧地区最为发育;从地震烈度角度分析,河北省所受的最大地震影响烈度为Ⅺ,全省168个县区有165个遭受过Ⅵ以上破坏,约占98%。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人烟稀少,昔日屡遭帝国主义份子掠夺,大量文物流失,历史资料很不完整。自1900年以来,新疆境内发生六级以上强震69次,萁中七级大震10次、八级大震3次。强震活动是我国大陆上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地面脉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泉州市区的地面脉动特征,及脉动频谱特性与场地有关参数的关系。当场地土及场地类别较好或场地覆盖层较薄时,场地脉动卓越周期相应较小,反之则较大。覆盖层厚度是影响场地脉动卓越周期的重要因素。本文还探讨了脉动卓越周期在场地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314个水震波的资料,分别计算出水震波的传播速度和T(水位最大变幅滞后时间),其结果V_(LR)=3.55~3.98公里/秒;V_(PKP)=13.61公里/秒,T的时间在5分至76分间.分析表明,山西井网内记录的水震波为面波,是由瑞雷波引起的水位振荡.震级意大、△俞小以及大陆以东来的地震,记录效果最佳.总结井网内各井孔的基本情况,以井深在300米左右、水位埋深在10米以下的灰岩井孔,记录水震波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龙羊峡震群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1996年12月14日龙羊峡震群序列跟踪及序列参数计算的基础上,对该震群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构造角度对震群的发展构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南海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客观的磁力ΔT异常,获得可信的磁力ΔZ异常、居里面成果, 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对于解决南海资源等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汇集我国历年在南海取得的磁力实测资料,重新处理、校正、整合,特别是追溯南海周边的国际地磁台的日变资料进行日变改正,形成的南海磁力ΔT异常,其资料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采用全磁纬变倾角化极技术,获得磁力ΔZ异常,其与实测证实的磁性海山、海岛有非常好的匹配关系,建立起可以直接用于反演处理解释的南海磁力ΔZ异常.选择磁力ΔZ异常的小波多尺度分解四阶逼近,采用单一磁性界面反演技术进行深度反演,获得居里面又称磁性底界面.建立了认识、解释南海的磁场基础体系,证实了南海基性岩浆岩分布区与磁力ΔZ异常的正磁异常高密切相关,区域性的磁力ΔZ异常负磁异常区可能与居里面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大震前,动物出现异常表现,早为人们所发现,我国的许多历史文献就有记载。近若干年来的多次强震资料证实,动物异常是一个不庸置疑的客观事实。目前所知的震前动物异常大约有一百多种,它们的表现形式各有所异,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极为广泛,从震中到距震中区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外围地区。但是,过去一般将动物异常仅仅作为大震前的  相似文献   

15.
滇西地热场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大量温泉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滇西地区的水热活动特征。结合大地热流和地壳、上地幔热结构的研究,揭示了该区地热场基本状况,同时阐述了某些构造单元地热场差异的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山西地区是著名的强地震活动带,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M≥7地震6次,其平均重复周期约300年左右。1695年临汾地震的灾害非常严重,死亡人数52600人。震中烈度高,极震区面积大,有感范围广。研究表明主震的震源深度大。  相似文献   

17.
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如动物行为异常、地下水和温泉变化等的性质,是根据与日本某些大地震有关的大量资料进行了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1月至1987年1月在山西运城发一次较大震群活动。本文着重讨论了这次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和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19.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九龙和新界)是华南大陆莲花山构造带的南延部分,区内的主要断裂和褶皱以北东走向占优势。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形成了约占面积90%的各类花岗岩和火成岩。新构造运动期间,香港地区表现为间歇性的升降运动,发育有多级侵蚀面。第三系吉澳组地层中,发育有走向分别为82°和310°的共轭断裂,这是香港地区最新的活动断层。香港的地震观测记录始于1921年。现有四个地震台装有短周期地震仪,还有三处设有强震仪。1979年香港地方台网建立以来,只记录到三次有感地震,震级都是1.5级。1918年南澳地震、1962年河源地震和1969年阳江地震在香港的影响烈度分别为六一七度、五度和五度。从现有的资料和研究程度来看,还不能断言香港及其邻区是否属于地震危险区,而从地质构造背景分析,香港地区仍然不能算是地壳活动的相对稳定区,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期间较大幅度的频繁的地壳升降所包含的不稳定因素,值得作为进一步监测地震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揭示盆地现今热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们对理解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塔里木盆地约470口井的地层测试温度资料和941块岩石热导率数据,本文计算了塔里木盆地38个新的大地热流数据,进而揭示了该盆地现今地热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17~32 ℃/km,平均为22.6±3.0 ℃/km;大地热流变化范围为26.2~65.4 mW/m2,平均为43.0±8.5 mW/m2.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它表现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的热状态,但仍具有与世界上典型克拉通盆地相似的地热背景.整体而言,盆地隆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坳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则偏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塔里木盆地现有的油气田区一般位于高地温梯度区域,这可能与下部热流体的向上运移和聚集有关.影响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的因素包括盆地深部结构、构造演化、岩石热物理性质、盆地基底构造形态和烃类聚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