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兵  王水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6):693-701
应用解析和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含有闭场区、中性片和开场区的二维局域磁静力平衡日冕基态,进而在此基态下数值研究了由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在电流片长度远大于其半宽度的情况下,仍将发生具有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形成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等离子体团运动的方向取决于闭合区底部等离子体压力和磁压的比值β.当β较大时,等离子体团向下运动,引起结合不稳定性和磁岛的合并,等离子体团中的等离子体不断落入闭合磁场区两侧.当β较小时,等离子体团向上运动,导致电流片中等离子体的喷发.结果还表明,磁张力的分布是决定等离子体团运动方向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LEO中等离子体温度低,密度高,德拜长度小的特点,采用薄鞘层近似,计算了离子收集电流;根据电流平衡方程,考虑表面二次电子发射,计算了大型航天器表面在沉降电子流辐照下的充电特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解析和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含有闭场区、中性片和开场区的二维局域磁静力平衡日冕基态,进而在此基态下数值研究了由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在电流片长度远大于其半宽度的情况下,仍将发生具有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形成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等离子体团运动的方向取决于闭合区底部等离子体压力和磁压的比值β0.当β0较大时,等离子体团向下运动,引起结合不稳定性和磁岛的合并,等离子体团中的等离子体不断落入闭合磁场区两侧.当β0较小时,等离子体团向上运动,导致电流片中等离子体的喷发.结果还表明,磁张力的分布是决定等离子体团运动方向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数值研究了引力场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所引起的磁场重联,结果表明,在电流片长度L=1H、半宽度δ=H/24的情况下,电流片两端附近将出现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并形成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磁岛宽度随着时间而增长,在t≈55τ时达到饱和,最大饱和岛宽约为4δ.同时从t≈37τ开始,磁岛中心位置逐渐下降;在t=57τ时发生结合不稳定性,磁岛与底部附近的闭合磁场区合并,导致磁场湮灭和磁能的快速释放.另一方面,由于引力场和等离子体非均匀性的影响,顶部附近随时间而增长的等离子体外流速度达1.14VA∞;磁岛中等离子体向下运动的最大速度达1.41VA∞,且大于局地声速;在磁岛前方可形成快激波.这些结果可用于解释双带耀斑中后随耀斑环的形成、磁场湮灭和磁能释放、以及Doppler速度图上观测到的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5.
"嫦娥"一号、二号绕月飞行经历地球磁尾边界层区域时,分别在2007年11月26日—2008年2月5日和2010年10月3日—2011年2月28日,发现了15次月球轨道0.1~2 MeV电子急剧增加(Bursts of 0.1~2 MeV Energetic Electrons,BEE),卫星周围等离子体离子加速的现象.统计研究表明,这类现象发生在稳定太阳风和弱行星际磁场条件下,且无显著空间环境扰动事件发生时,离子的加速滞后于高能电子爆发,离子能量的变化与高能电子通量的时间演化正相关,地球磁鞘内侧或边界层过渡区域是该类现象的高发区,离子能量增加时卫星表面电位大幅下降可达负几千伏.为了研究高能电子爆发与绕月卫星表面电位变化的关系及其对月球表面电位的影响,本文用电流平衡法建立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充电模型,并假设能量电子(2eV~2 MeV)满足幂律谱的分布,模拟急剧增加的能量电子对卫星和月球表面电位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使得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电位大幅下降;能量电子总流量1011 cm-2时,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充电电位可达负上千伏;月球充电到大的负电位的时间仅为卫星充电时间的1/10.鉴于高能电子急剧增加事件的高发生率(~125次/年),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使得绕月卫星表面电位大幅下降的发生率应大于实测等离子体离子加速现象的发生率(~25次/年).  相似文献   

6.
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频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磁化磁场为恒定磁场(无定向磁力仪─-A)与10kHz交变磁场(MiniseP旋转磁力仪─-M)的两种情况下,作岩样比测时发现,后者测得的主磁化率值к较小,而且沿磁性叶理面方向f的主磁化率值кmax与кint比沿其法线方向n上的кint减少得更多.作者以涡流磁滞机构对磁性载体材料的“磁屏蔽”作用发生了各向异性的影响来解释此现象;并推测磁化率各向异性存在频散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二维三分量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模拟,数值研究由于磁力线足点在光球层的剪切运动引起日冕电流片中的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磁力线足点的剪切运动作为引起强迫磁场重联的一种触发机制,将加速磁场重联的发展和磁岛的合并过程。结合不稳定性导致等离子体急剧加速,在β=0.1的情况下其加速度达到0.34νA∞/τA,等离子体的最大下落速度可达1.90νA∞,大于纯电阻撕裂模情况。还讨论了β值对这种磁场重联过程的影响。β值越小,磁场重联和磁岛合并过程发展得越快。  相似文献   

8.
地磁扰动期间等离子体层顶结构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取2001年6月8-10日的一个亚暴事件,模拟了在这期间等离子体层的结构演化过程.选取Weimer(2001模式)电场和Tsyganenko(1996模式)磁场作为背景电磁场,基于E×B的漂移运动计算磁赤道面内的带电粒子分布,模拟磁扰期间的等离子体层变化.模拟了等离子体层顶的结构和形状,结果有羽状、肩状和通道状结构,与同一时间点的EUV/IMAGE探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宁静磁尾平衡解为初态,本文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对GEOTAIL卫星于亚暴事件中,观测到多重等离子体团与高能离子爆相对应之特征作模拟研究.数值结果表明:重复形成的等离子体团是高温、高密度区,揭示了等离子体团与高能离子爆──对应的动力学原因.本文的模拟结果还表明:大尺度等离子体团的地向运动,与X中性点的尾向迁移及地向流动增强相对应,而上述现象与驱动入流沿着边界的分布形态(即电场E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亚暴事件中磁尾多重等离子体团的数值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宁静磁尾平衡解为初态,本文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对GEOTAIL卫星于亚暴事件中,观测到多重等离子体团与高能离子爆相对应之特征作模拟研究.数值结果表明:重复形成的等离子体团是高温、高密度区,揭示了等离子体团与高能离子爆──对应的动力学原因.本文的模拟结果还表明:大尺度等离子体团的地向运动,与X中性点的尾向迁移及地向流动增强相对应,而上述现象与驱动入流沿着边界的分布形态(即电场E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木星极区(1000-6000公里)Io通量管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和低频无线电波的激发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它们的能量密度作了数值估计。指出:在Io通量管中可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不稳定性,一是电流驱导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可以激发离子声湍流,离子声湍流通过离子的非线性散射可以转化为哨声湍流。这两种湍流的能量密度大致相等,约为10-17-10-16焦耳/厘米3。另外一种不稳定性是由于高能粒子沉降引起的束流不稳定,可以激发朗缪尔湍流和迴旋频率等离子体湍流,能量密度分别为10-17焦耳/厘米3和10-14焦耳/厘米3的量级。这两种湍流可转化为低频无线电波,最大的能通量可达10-22-10-20瓦/厘米2·赫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磁尾宽频带静电噪声强谱段的一种新的激发机制。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存在着瞬时的局域性的晨昏电场。电子和离子对该电场的响应不同:在电场存在的区域内,电子作回旋漂移运动,而离子轨道在的时间尺度内可视为直线。由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等离子体是非均匀的,这就导致了电荷分离的产生,从而可激发静电不稳定性。本文通过求解含电场的Vlasov方程,计算了由此产生的不稳定波的频率和增长率,考察了波矢方向。上述计算结果均与强谱段静电噪声的观测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3.
王水 《地球物理学报》1982,25(6):483-491
本文讨论了赤道附近地球磁层中磁声重波沿重力场方向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当波动频率小于截止频率ωc时,磁声重波将在磁层中被反射。对于典型的磁层等离子体参数,ωc的极大值约为0.3秒-1。我们还讨论了磁声重波与地磁微脉动之间的关系,沿着重力场方向向下传播的磁声重波,可能直接引起赤道附近的Pc1磁脉动。  相似文献   

14.
The satellite INTERBALL-2 has an orbit with high inclination (62.8°), covering the altitude range between a few hundred and about 20000 km. The ambient plasma conditions along this orbit are highly variable,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this plasma with the spacecraft body as well as the photo-electron sheath around it are considered to be interesting topics for detailed studies. The electric potential of the spacecraft with respect to the ambient plasma that develops as a result of the current equilibrium reacts sensitively to variations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measurement and eventual control of this potential is a prerequisite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al plasma. We describe the purpose and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of an ion emitter instrument on-board INTERBALL-2 utilising ion beams at energies of several thousand electron volts in order to reduce and stabilise the positive spacecraft potential. First results of the active ion beam experiments, and other measures taken on INTERBALL-2 to reduce charging are presented. Furthermore, the approach and initial steps of modelling efforts of the sheath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NTERBALL-2 spacecraft are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some estimates on the resulting spacecraft potential, and effects on thermal ion measurem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even moderate spacecraft potentials as are commonly observed on-board INTERBALL-2 can significantly distort the measurements of 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strongly aniso-tropic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忽略太阳风中磁场对粒子流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利用了两个研究太阳风的二元流体模型的结果,计算分析并讨论了在1AU内太阳赤道面附近,考虑磁场与等离子体流耦合后,各太阳风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太阳风中磁场对等离子休流的作用在方位角向较显著;磁场使太阳风方位角速度在1AU处的值可达到1.85km/s;低速太阳风的角动量主要由其中的磁场携带,磁场能逐步将其角动量传输给等离子体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2001年2月和3月期间Cluster Ⅱ穿越磁层顶前后的观测资料,检测到13个通量传输事件(FTEs).用多颗卫星磁场测量资料的最小方差分析(MVAB)方法确定FTE的管轴方向(其中6个方向较可靠).FTE管轴方向的分布和低纬处不同,在磁顶法线坐标系LMN中对M轴有较大偏离,比较靠近L轴.deHoffmann Teller(HT)分析指出,13个FTEs都存在一个很好的HT参考系,表明它们以一个准稳的MHD结构运动.对垂直于管轴方向的运动分析表明FTEs并不一定和背景等离子体一起对流,它们可快于或慢于背景流,但FTEs的运动和背景流基本沿相同方向,其间可有一不大的夹角.在HT坐标系中,10个FTEs的等离子体速度接近零, 其他3个FTEs的等离子体速度约为局地Alfven波速的14%,都不符合Walen关系.其中北半球事件的Walen曲线为正斜率,南半球事件为负斜率,这说明等离子体沿磁力线(北半球顺着磁场,南半球逆着磁场)流向磁层.  相似文献   

17.
不均匀等离子体鞘套中电磁波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电磁波在电子密度呈双指数分布的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播,导出了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特别给出了在较高碰撞频率时的一系列数值计算结果及若干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等离子体湍流对电子加速的两种模型:(1)假定在空间中存在一个空间均匀的等离子体湍流区,当具有一定初始分布的电子束通过此湍流区时,研究湍流场对电子束的加速过程;(2)在某一封闭的区域中,存在着具有一定初始分布和空间均匀的等离子体,当某种类型的等离子体波突然传入此等离子体区,然后考察此区中电子的加速过程。在这两种模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电子消失机制。假定湍谱是幂指数形式,我们给出了不同类型湍流扩散系数的普遍形式。利用较简单的数学方法,求解了包括消失过程的一维准线性动力学方程,对于给定的初始分布,得出了分布函数的解析解,并给出了平均能量时间关系的表达式。另外,对于特定的湍谱指数,解出了当平行电场和湍流同时存在时的分布函数。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电磁波在电子密度呈正态分布的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播,导出了反射系数、透射系数的表达式,给出了具体例子及若干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