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溪岩体是赣南地区缺少精确年龄数据的含稀土岩体之一。对赣南清溪岩体中的锆石样品进行了U-Pb法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主体年龄为229.3±0.8Ma和227.0±1.0Ma,属于印支期产物,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属于加里东期。对清溪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简要论述了其含矿性,认为清溪岩体主体为黑云母花岗岩,为过铝质钾玄岩系,轻稀土和重稀土中等分馏,负Eu异常不明显。岩石化学资料数据显示,该岩体稀土总量较高,具备成矿母岩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赣南桃山复式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产铀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桃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东段北部,区内产有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宝华山(蔡江)岩体和黄陂岩体是桃山复式岩体中面积最大的两个。前人测得宝华山岩体成岩时代为与铀矿关系更密切的印支期,但是该岩体仅发现个别铀矿床,是否具有更大的产铀潜力还有待探讨;前人测得黄陂岩体与产铀的打鼓寨岩体年龄一致,均为(154±2)Ma,与打鼓寨岩体侵入到黄陂岩体的野外地质现象存在矛盾,有必要进一步厘定其形成年龄。本文利用高精度的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重新测定了宝华山岩体和黄陂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证实宝华山岩体形成于印支期(229.98±0.98)Ma,重新厘定黄陂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160.9±2.4)Ma,略早于产铀的打鼓寨岩体,更符合打鼓寨岩体侵入于黄陂岩体的地质事实。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对桃山复式岩体的岩浆演化序列、构造背景及产铀性进行了讨论,将桃山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分为五个主要阶段:由印支期的宝华山岩体、燕山早期的黄陂岩体和打鼓寨岩体,以及燕山晚期的罗布里岩体和菜山岩体等组成,不同阶段的岩体对应不同的花岗岩成因类型;推测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形成均与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伸展拉伸环境有关;指出岩石成因类型是控制花岗岩产铀/不产铀的重要因素,桃山岩体中的S型花岗岩即打鼓寨岩体的产铀能力最强,今后应对花岗岩成因类型控制产铀性的深层原因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赣南岩浆岩分布广泛,有的岩体成岩时代明确,有的则存在争议。利用激光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技术测定了田新、路迳、水头、白鹅、高山角、韩坊、杨村、湖南洞、珠兰埠、淋洋、大富足、油山、吉埠黄沙、阳埠和万田等岩体的U-Pb年龄,表明这些岩体不全是燕山期形成的,即使是燕山期的田新、路迳、水头、白鹅、韩坊、杨村等岩体中也存在有更早期的锆石,大部分岩体经历了6~10 Ma的结晶成岩历史。通过与以往K-Ar、Rb-Sr等时线方法的初步对比,指出赣南地区花岗岩虽然在同位素年龄数据上以侏罗纪为多,但印支期的岩体面积不小,前寒武纪和加里东期的信息也不断增多,说明赣南花岗岩型地壳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相当一部分岩体不是单一成岩期形成的,而是多期次多阶段形成的。加里东期的岩体以往不被注意,认为与钨矿关系不密切,但可以成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4.
夏色岭钨矿是浙江省内已知规模最大的石英脉型钨矿,其形成与夏色岭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前人对该岩体的年代学研究方法比较局限。本研究采集了夏色岭钨矿区的新鲜花岗岩样品,从岩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出发,讨论了岩体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精度更高、结果更可靠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6.9±1.7)Ma,表明为燕山晚期早阶段(早白垩世)的产物,结合区域上的找矿成果,对本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赣南吉埠黄沙岩体的锆石铀-铅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赣南地区吉埠黄沙岩体的风化壳产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但对其年代归属缺乏准确认识。利用从黄沙岩体风化壳中挑选出的锆石,开展了U-Pb法年代学研究。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分析表明,岩体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2.5±1.8)Ma,说明吉埠黄沙岩体的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初期,而不是前任推断的燕山期。结合南岭区域发现的其他印支期岩体可知,印支运动在华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岩浆活动规模和出露面积较以往认识增大。纬度较高的黄沙岩体发生稀土矿化的事实进一步说明,1∶20万兴国幅、井冈山幅,乃至宁化幅内的印支期岩体也具有发生稀土矿化的条件,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位于南岭东段北部赣南地区兴国县境内的杨村岩体,侵入于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中,其西侧又与白垩系赣州组砂岩、砾岩断层接触,因而其地质年代难以根据接触关系准确判断,而岩体本身风化程度比较高,难以利用K-Ar法和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可靠年龄,以往将该岩体归属于加里东期。文章采用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其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5.8±1.0)Ma,从而准确地查明该岩体侵位于燕山早期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在南岭是钨多金属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开始阶段,因而杨村岩体地质年代的确定为今后的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利用LA-MC-ICPMS对陡水岩体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测试,获得206Pb/238U年龄为460.8±1.5 Ma(n=10,MSWD=0.78),属华南加里东晚期第一次岩浆活动峰期的产物。陡水花岗岩显示高硅(SiO2平均含量为78.37%),富钾(K2ONa2O)的特征,A/CNK平均值1.17,属于高硅高钾过铝质花岗岩。其稀土总量偏低(平均为90.68μg/g),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强烈的Eu负异常;明显亏损Ba、Sr、Ti、P元素。相对于已知含稀土矿的和具有寻找稀土矿潜力的加里东期岩体来说,陡水岩体可能不具备形成稀土矿的能力。通过对南岭地区已确认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资料对比分析,认为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有很大贡献,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南岭东段淋洋岩体研究程度低,成岩时代众说纷纭,其主要由中细-中粗粒斑状黑云(二云)花岗岩组成。本研究运用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对岩体进行锆石U-Pb精确测年。定年结果表明,淋洋岩体某一断层附近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33.1±1.3)Ma(MSWD=1.11),下村矿点附近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3.3±2.1)Ma(MSWD=2.3),二者均属于印支期,说明淋洋岩体形成于印支期陆陆碰撞和地壳抬升和增厚的构造环境,暗示淋洋岩体可能存在印支期或燕山期的成矿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湖南洞岩体位于湘赣交界处,侵位于淋洋岩体中。在野外系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南洞岩体进行了详细的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这些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发育环带结构,Th/U比值较高(大于0.1),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洞岩体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7.2±1.8)Ma,为晚奥陶世,反映了华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结合本次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及前人研究资料,认为湖南洞岩体的形成可能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的碰撞拼贴作用有关,从而为进一步理解华南加里东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北武夷山地区高家山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对接带萍乡-广丰深大断裂的甫侧,前人获得与成矿有关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体的K-Ar法同位素年龄为63.6 Ma、84.7 Ma.本文对与成矿有关的正长斑岩和侵入于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中的闪长玢岩分别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32.7±0.6 Ma和219.6±1.5 Ma,属印支期.通过分析矿石的氧、硫同位素和成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认为高家山铜钼矿床与印支期富碱性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因此,成矿岩体年龄间接地反映了本矿床的形成时代为印支期,提供了北武夷山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1.
阳埠岩体是赣南著名的含稀土岩体之一,但研究程度低,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文章对阳埠岩体风化壳的锆石样品进行了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1.1±1.3)Ma,说明该岩体形成于中奥陶世。区域上阳埠岩体与武功山山庄岩体(461 Ma)、赣南上犹岩体(464 Ma)、云开大山花岗岩(465~467 Ma)等为同时代岩体,属华南加里东晚期第一次岩浆活动峰期产物,暗示华南加里东期褶皱造山运动的开始。结合江西省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资料,发现多数岩体的稀土总量较高,具备成矿母岩的首要条件。今后应对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含矿性评价及找矿工作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诸广山南体是一个由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巨型复式岩体。本文采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 U-Pb法首先对位于诸广山南体东、西部结合部位的长江、赤坑、企岭和茶山等4个岩体进行精确定年,测定结果分别为160±2Ma(MSWD=1.8)、154±1Ma(MSWD=0.41)、156±2Ma(MSWD=2.5)和157±3Ma(MSWD=2.7),反映它们都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从而进一步证实中—晚侏罗世之交是南岭地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时期。结合这些岩体的岩石学特征以及相邻地区地质资料,上述燕山早期花岗岩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下,使先期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碰撞产生的薄弱构造带发生进一步伸展的背景下由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老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西南缘铁克里克地区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本文对其中布雅岩体及其暗色包体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寄主石英二长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32.6±2.5 Ma(MSWD=1.5),暗色包体结晶年龄为432.4±6.4 Ma(MSWD=0.031),二者形成时代相同,均为志留纪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布雅暗色包体应来源于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寄主岩石岩浆具有壳源岩浆的性质并经历了幔源岩浆不均匀的混合。野外及岩相学特征均显示暗色包体为铁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快速冷凝形成的,是幔源岩浆底侵下地壳形成的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它们是塔里木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晚期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海坪岩体地质学、岩石学以及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四海坪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有灰白色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灰白色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准铝质-过铝质的特点,富集Rb、Th、K、Nd等,贫Ba、Nb、Ta、La、P、Eu等,明显亏损Nb、Ta、P。稀土含量中等偏低,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高,稀土元素对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曲线呈明显的右倾分配模式,反映四海坪花岗岩形成于板内环境,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熔融。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四海坪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8.2±1.1Ma),偏晚于前人获得的胭脂坝岩体锆石U-Pb年龄,反应四海坪-胭脂坝岩体群多期次侵入,从晚三叠世到中侏罗世存在多期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5.
赣南于都万田花岗岩锆石铀-铅定年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南岭是国内外著名的钨、锡及稀土成矿带,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认为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相对地,关于加里东期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少,而实际上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出露面积在该区域仅次于中生代花岗岩,与钨、锡及稀土成矿作用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位于赣南于都万田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同时结合该区域已有的地层和花岗岩成矿元素钨、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万田花岗岩体成岩确定年龄为464.9 Ma,由加里东期到燕山期,花岗岩对成矿元素钨、锡富集程度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可能暗示该区的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6.
湘南骑田岭竹枧水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岩石学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骑田岭岩体的竹枧水花岗岩是我国南岭地区最早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花岗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获得的黑云母K—Ar年龄数据,曾用来作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印支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其结晶年龄为160±2Ma,属燕山早期。它富碱富钾,富含LILE和HFSE,具壳幔混合来源,形成于华南大陆内部后造山阶段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月山岩体开展了锆石原位U-Pb测年及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的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月山闪长岩的U-Pb年龄为(139.3 ±1.5)Ma,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早白垩世成铜岩体的年龄一致.月山闪长岩中的锆石具有均一的Hf同位素初始比值,介于0.282 430~0.282 491间.这些锆石的ε(Hf)(t)介于-9.05~-6.90间,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介于1.06~1.17 Ga间.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岩浆岩其他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月山岩体可能是在俯冲体系下由幔源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且局部伴有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8.
华南中部地区大义山、塔山等早中生代花岗岩的展布和侵入特征与这一时期褶皱构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些岩体进行精确年代学研究,可以为构造变形时代提供年代学约束。大义山岩体南部地区锆石U-Pb LA-ICP-MS年龄为东缘(171.8±1.9)Ma、西缘(169.9±1.8)Ma、中部(164.2±2.6)Ma,塔山岩体东段为(247±5.9)Ma。大义山岩体在164.2—171.8 Ma之间经历两个期次的侵入,形成了一个复式岩体,岩体形成后至125 Ma经历了快速隆升,之后以接近1°C/Ma的冷却速率抬升到地表。大义山和塔山岩体记录了华南早中生代印支和燕山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阳明山、塔山岩体等E—W向展布岩体受印支期构造带控制;大义山、骑田岭等岩体年龄限定了燕山期构造地层的变形下限时代,华南地区NNE向褶皱构造形成时代应早于(171.8±1.9)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