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矿边角煤Ⅱ6112改造工作面以及附近永久巷道群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和UDEC二维离散元数值计算软件分别计算了该工作面回采对保护煤柱内的二水平副暗斜井、内水仓、外水仓、二水平泵房等巷道内的应力、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改造工作面的回采对巷道影响不大,采取适当加固措施后巷道能够保持稳定。研究成果对指导工程实践、丰富边角煤开采矿压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_S6.0级地震。对震中双河镇开展野外应急调查,查明了此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开展了环境噪声测试。调查发现,此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路基破坏(沉陷或隆起)、屋基沉降、地表裂缝或塌陷、粉土液化等类型,且地质灾害主要沿北西向、北东向两条断裂地表破裂带沿线分布;地震诱发斜坡场地动力效应产生的崩塌、滑坡规模较小且发育密度较低,断层活动导致地表同震破裂产生地表裂缝、塌陷及喷水冒泥砂等震害;典型灾害点的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放大系数高于一般测试场地,且以高频放大为主(10 Hz),与斜坡靠近活动断层带附近的高频振动产生共振效应导致破坏密切相关;研究区测点的南北分量(NS)放大值普遍高于东西分量(EW),具有明显的方向效应,与调查区开挖公路边坡所形成的临空方向密切相关。调查结果可为震区的灾害评估、震后救援、灾区重建和灾害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矿井下伏工作面的回采,不可避免地给上部正在使用中的巷道带来剧烈影响。以某矿六一煤柱和其上部的边界煤柱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分析了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岩层及巷道内部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为矿区今后在类似条件下的下部工作面设计、巷道加固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滑坡灾害每年会造成上百人伤亡及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在滑坡变形监测中,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测量,这对滑坡预警、灾后重建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滑坡灾害监测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提出了将地面三维扫描技术用于监测地表形变产生的滑坡灾害的方法。阐述监测工作原理、变形分析方法,探讨了此方法中点云数据处理的过程,并对比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滑坡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广东省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方面的规律。在对广东省西部地区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灾害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某地区发生的灾害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泥石流等四种类型。由此提出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条件下,以适合该地区的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等防治措施,保护某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实现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地方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目前国有资源整合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老空积水危害大的问题,为研究上覆采空区积水对其下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工作的影响,以张双楼煤矿93604工作面为例,通过对其水文地质情况及上方7~#煤层的采掘情况分析,采用井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法综合设计探测方案,对工作面上覆岩层及7~#煤采空区赋水情况进行探测。通过三维处理及分析,得出工作面内及上方区域赋水情况,分析导致其呈现低阻的原因,据此针对性的制定放水设计及安全回采方案。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准确、有效的探测工作面覆岩水害分布情况,可为资源整合矿井采空区下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地表土壤湿度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参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在过去的40年中发展迅速,在电磁波谱的很多波段(如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都可以进行地表土壤湿度的反演和估算,涌现出大量的估算方法和技术,在地表土壤湿度监测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监测和微波遥感监测方法,光学遥感具有时效快、成本低、良好的时空分辨率、动态对比性强,方法简单、数据获取和处理容易等优点。因此,对近40年来利用光学遥感反演地表土壤湿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类分析和总结,包括:地表土壤湿度反演原理和方法、发展过程、研究现状、优势和不足以及将来的研究改进方向等,以期为研究地表土壤湿度的学者和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研究区内灾害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对滑坡地质灾害诱因、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对滑坡稳定性及敏感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希望为农村建设及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发表的红树林监测研究论文为基础,从红树林面积和景观格局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环境监测、遥感监测、保护恢复成效监测、生物地球化学监测、生态效益监测、灾害灾情监测和生理生态监测9个方面对中国红树林监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中国红树林综合监测体系、监测技术标准、综合集成监测方法和技术体系、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研建以及演变全过程监测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陈杰  龚子同 《极地研究》2000,12(2):81-96
对 Si、Al、Fe、Ca、Mg、Mn、K、Na和 P等元素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三个代表性土壤剖面 (不饱和寒冻雏形土、纤维质寒冻有机土和鸟成土 )中的迁移与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本区土壤中物质移动和元素迁移现象明显 ;几种主要元素在不同类型土壤以及同一土壤不同层次中的移动行为有显著差异 ,土壤自由水状况和地表生物活动在元素迁移与富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 ,在土壤发育和土壤粘粒形成过程中 ,不同元素在不同土壤颗粒之间的再分配现象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环境地质灾害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灾害成因机理及防治为其研究内容的特点,提出环境地质灾害研究本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进而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调查研究,灾害制图,以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和模型方法等为主的定量方法,评价区划方法,以及采用监测手段,着重成因机制研究及预报模型等形式的预测方法和环境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河北省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泥石流灾害发育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发生面广、点多及突发性和毁灭性较强等特点,危害较严重。利用3S技术分析太行山区、燕山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为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由气候变暖引起的新疆山区冰川灾害事件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开展冰川灾害监测对保障下游居民安全和道路通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高分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考察资料开展公格尔九别峰北侧冰川跃动灾害监测研究,并分别对房屋受灾、地质滑坡、堰塞湖和冰川移动体积等灾害信息进行调查与评估。研究发现,无人机可实现对灾害信息的精准制图和全面调查分析。由于冰川快速向下滑移造成冰川下部快速抬升,从冰川滑落的冰石碎块造成冰川周边的16处房屋畜舍损毁和3处地质滑坡。抬升的冰川由于碰撞和挤压逐渐碎裂,在低洼的地带形成6个堰塞湖。与2007年地形图相比,九别峰北部冰川跃动区域面积7.27 km2,冰川平均抬升高度32.3 m,并且从上到下逐渐增加,最高处达97.7 m,进而研究区内冰川体积增加2.35×108m3。本次冰川跃动造成的灾害损失相对轻微,然而现阶段冰川仍处于快速跃动的形态,对下游的安全存在潜在的风险。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冰川跃动、冰崩及堰塞湖定点监测和灾害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尘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沙尘灾害及其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重视。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沙尘灾害监测研究可弥补传统研究手段时空分辨率的不足。本文对遥感在沙尘暴源地、沙尘运移路径变化、下垫面状况、沙尘天气产生的天气背景以及沙尘信息定量提取等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反映了我国沙尘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遥感监测沙尘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谢洪  钟敦伦 《山地学报》2006,24(2):255-256
就我国东部山区山地灾害的发育与研究情况,谈了对灾害的规模、损失、成因及研究等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疆果子沟区域是我国与中亚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以及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安全大通道,沿途滑坡灾害频发,威胁人类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但该区域针对滑坡灾害的研究程度较低,需借助滑坡灾害易发性分析与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指导防灾减灾。本文基于GF-1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滑坡解译,选取地层岩性、断层密度、坡度、坡向、地表高程、植被指数等6个评估因子,探讨运用GIS、RS技术及统计分析模型进行滑坡灾害易发性分析与建模。基于频率比法分析各因子敏感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灾害易发性分析,将研究区滑坡灾害风险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五个等级。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历史滑坡信息进行比较,并借助ROC Curve检验模型准确性,AUC为0.844,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因此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满足新疆果子沟区域滑坡灾害分析与评估应用,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重大线型工程保护、边坡加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杨涛  邓荣贵  刘小丽 《山地学报》2002,20(4):456-460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及滑坡非常发育,时常造成严重灾害,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类型,特征及其灾害性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就其特征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18.
<正>国土资源部消息,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显示,随着地下资源的长期开采,辽宁抚顺等我国部分煤炭开采区已出现大面积地表沉降现象,矿震、地表塌陷频繁出现。据介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了抚顺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选择矿山环境监测作为内容之一。监测人员以2010年获取的0.2米分辨率影像和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数据,结合野外作业,对采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平原地貌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黄淮海平原地貌从地表到地下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四维空间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平原地貌结构和它的发育、演化规律,为本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D-InSAR的煤矿区开采沉陷遥感监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开采沉陷监测技术现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表沉陷监测中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D-InSAR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指出:应用D-InSAR进行煤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具体目标是矿区地表沉降演变过程分析、采区地表沉陷动态监测与分析和矿区DEM数据更新;亟须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源数据获取与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地面配合措施、精度与可靠性评价、多源信息集成分析等。D-InSAR为煤矿区地表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和开采沉陷实时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作为"数字矿山"的重要内容,D-InSAR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生产、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