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滑坡崩塌体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志全  刘希林 《山地学报》2005,23(5):579-58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在现有资料和工作深度的基础上,对工程区滑坡崩塌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在整个工程区,库区内崩塌最为发育,滑坡较少;在不同的库区,岸坡的变形呈现出空间不均匀性。崩塌堆积体主要发生在碎裂(松散)岩质岸坡地段,分布于库区的崩塌堆积体中,稳定和基本稳定的占崩塌堆积体总数的25%,潜在不稳定的占崩塌堆积体总数的50%;分布于库区的滑坡堆积体中,潜在不稳定或不稳定的滑坡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2.
谭发 《西部资源》2019,(3):123-125
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第二中学后山边坡崩塌主要由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特性、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引发的降雨型牵引式浅层土质小型崩塌地质灾害。通过对崩塌区区域地质环境调查,结合崩塌体特征及变形发育特征,分析崩塌成因机制,并采用瑞典条分法计算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设计以及制定防护措施的主要依据,在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工程区地表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区地下水类型,并总结了工程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进一步在该区域进行工程建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汉源县大渡河“8.6”崩塌堵河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08-06四川省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发生大型崩塌,90余万m~3崩塌体直接冲进大渡河,形成40 m高的堰塞坝,阻断大渡河,形成库容达6 000×10~4 m~3堰塞湖,导致2人死亡,29人失踪和重大财产损失.以现场调查与观测为基础,分析灾害发育条件和成灾过程,认为高陡边坡次级断裂造成的岩体破裂是崩塌发育的基础条件,"5.12"汶川大地震、强降雨及道路工程建设造成的边坡失稳是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崩塌堵河灾害的成灾特点,提出加强山区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评价、预防、预警,科学设计、施工减少陡坡开挖,采取果断措施处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险情、灾情,及时在灾害点设置警示标志减少灾害损失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郭达山后山危岩带位于康定县城郭达街后山山腰,直接威胁康定县城近20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相应研究工作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对郭达山后山危岩带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描述;将危岩带分为崩塌Ⅰ区、崩塌Ⅱ区、崩塌Ⅲ区,分析其基本特征,并对每个区内的典型危岩体进行了崩塌类型及稳定性定性分析;采用RMR岩体分类与质量评价法对崩塌岩体进行岩体分级,属Ⅳ级,岩体质量属差岩体,表明郭达山后山危岩带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差;采用赤平投影分析得出崩塌Ⅰ区、Ⅱ区内由层面与裂隙1裂隙3切割成的楔形体在风化、降雨、地震等外力条件下极易发生崩塌;采用运动学原理分析运动特征,计算落石滚动滑动模式下落石与受灾体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崩塌Ⅰ区33.05 m/s、崩塌Ⅱ区52.15 m/s、崩塌Ⅲ区57.41 m/s;采用恢复系数法计算落石坠落碰撞弹跳模式下的弹跳高度落为16.46 m,最后对郭达山后山危岩带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分高危险性、中危险性、低危险性三个等级制作了危险性区划图。为地方的防灾减灾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芦山地震重灾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04-20 T08:02,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在芦山、宝兴、天全三个地震重灾县6651.35 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1379处崩塌(含落石)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芦山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分析了岩性、断层、地震动加速度、高程、坡度等5个因素与崩塌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崩塌滑坡数量百分比这一标准来分别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崩塌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这5个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在GIS平台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将研究区内的崩塌滑坡按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4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约2149.8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32%.  相似文献   

7.
董吉  刘华 《西部资源》2023,(3):121-122
本文以贵阳市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治理工程为例,对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在对场区不同状态下的危岩单体进行建模计算、分析评价稳定性的基础上,给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地震重灾区水土流失初步估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5·12汶川地震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堰塞湖,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基于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数据,在重灾区共解译出崩塌、滑坡点总面积2 264.53 km2.通过对重灾区内距离地震破裂带分别做5 km、10 km、30km、50 km 100 km的缓冲区,分别统计不同区段的崩塌、滑坡体的面积,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简易测量数据来确定不同区段的松散土体厚度,初步计算出重灾区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量为相当于全国一年的水土流失量.通过对重灾区34处重点堰塞湖的堰塞坝堆积方量进行计算,估算所有堰塞湖的堰塞坝水土流失量为1.87×108t.重灾区山地灾害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5.86×108t.讨论估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兴宁市黄槐中学后山边坡受强降雨作用出现土体剥落等地质灾害,通过对滑坡的区域环境和地质条件调查,结合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变形发育特征,分析了崩塌滑坡的地质成因机制。采用了直线滑动法计算评价了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芦山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境内省道S210沿线为研究区,利用高分辨率航片,对沿线地震诱发崩塌滑坡进行判识,并通过分析地形、地层岩性及震中距等因子,探讨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确定性系数和频率比例法对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的易发性进行评价,最终通过沿线崩塌滑坡易发性分析结果对道路断道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省道S210沿线芦山地震造成的坡面破坏以中小型崩塌为主,高程集中在750~1 500 m,坡度多位于30°~60°,且位于西、南西和北西坡向的崩塌滑坡较多,岩性以硬岩和软硬相间岩层为主,研究区距震中19~21 km的距离为崩塌滑坡集中分布区域.崩塌滑坡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北段,南段公路同侧也有分布,较低和低易发区位于中段宽谷路段.  相似文献   

11.
蓄水和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崩塌滑坡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三峡工程库区20处典型崩塌、滑坡体进行分类研究,分析三峡水库蓄水时和蓄水后,由于水位变动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力,以及这些作用力可能给库区的崩塌、滑坡体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库区崩塌、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预测,认为浸水和水位急剧升降是影响水库崩塌、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依此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地形条件与山地灾害的发育密切相关,是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因子.以四川省芦山县“4·20”7.0级强烈地震灾区的芦山、宝兴、天全3县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计算研究区坡度、地形位指数与地形起伏度,通过流域水文分析方法实现宝兴县子流域划分并提取沟床纵比降,分析灾区地形因子特征,结合灾后崩塌滑坡遥感解译结果,探讨次生山地灾害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3.89%,地形位指数大于0.4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5.92%,起伏度大于500 m的占87.41%,各地形因子面积比率最大的区段分别为坡度35°~40°、地形位指数0.648 ~0.666、起伏度500~1 000 m;宝兴县子流域沟床纵比降数值集中于100‰ ~ 300‰范围内.坡度30°~50°的区域为崩塌滑坡的高发地段;崩塌滑坡的优势地形位处于地形位指数0.228~0.246和0.34~0.61之间的区域;起伏度在500~1 000m的区域为崩塌滑坡的集中分布区.研究结果可为灾害评估及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山风景区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善风  王金莲  周晨峰  张俊香 《地理研究》2013,32(10):1814-1823
黄山风景区是集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三冠”于一体的海内外知名旅游风景区。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景区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景区周边的道路交通、生产生活设施和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利用边坡防范工程的相关统计方法,定量测度了黄山景区单体崩塌的稳定性;结合GIS栅格网络技术,对景区内划定的52个栅格单元内的大范围崩塌灾害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崩塌单体不稳定,危险性大;整个景区崩塌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个区间,并呈现出不同的崩塌灾害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区间提出不同的崩塌灾害防治策略,从而为黄山等类似风景区的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堰塞湖,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基于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数据,在重灾区共解译出崩塌、滑坡点总面积2264.53km^2。通过对重灾区内距离地震破裂带分别做5km、10km、30km、50km、100km的缓冲区,分别统计不同区段的崩塌、滑坡体的面积,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简易测量数据来确定不同区段的松散土体厚度,初步计算出重灾区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量为相当于全国一年的水土流失量。通过对重灾区34处重点堰塞湖的堰塞坝堆积方量进行计算,估算所有堰塞湖的堰塞坝水土流失量为1.87×10^8t。重灾区山地灾害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5.86×10^2t。讨论估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欧国强  游勇  吕娟  柳金峰 《山地学报》2006,24(5):580-583
泥石流是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的主要山地灾害之一,可能对调水工程建设与运行期间的工程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和危害。据调查,工程区分布有一定规模的有现代泥石流活动的沟111条、潜在性泥石流沟58条。主要探讨了泥石流发生规模预测中的清水流量、泥石流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流出总量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主、支流量比,分析了泥石流堵河问题及其可能堵河高度与回水长度,为评估泥石流对调水工程的影响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屏东县狮子乡为例,利用GIS探讨近年来致灾降雨事件之特性及空间分布趋势,并配合崩塌潜势与土石流(即泥石流,编者注)潜势溪流范围.首先将筛选出之地文因子,以曼一惠特尼进行崩塌相关性验证,具相关性之因子再以不安定(即不稳定)指数法计算出权重,并求得影响崩塌之主要因子;对于土石流潜势溪流之危险度并不予以评估,仅说明其集水区之地文特性;然后绘制崩塌潜感图,最后配合致灾降雨事件之日最大降雨量频率分析、特性与主要降雨空间分布进行灾害潜势分析,提供疏散避难发布决策之先后顺序.期望藉由分析坡地灾害潜势,能够达防灾、减灾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表面覆盖了大量松散堆积物,这些物源在震后的几年中易受到暴雨激发,导致大量浅层崩塌、滑坡的形成,尤其在泥石流形成区。研究泥石流形成区崩塌、滑坡特征,有助于分析滑坡向泥石流转化的特点。2010-08-13绵远河流域发生强降雨致使数十条沟暴发泥石流,在统计了研究区内20条沟泥石流形成区内的386个崩塌、滑坡后,利用野外调查及高精度遥感影像,将386个崩塌、滑坡全部解译,并利用GIS分析统计出崩塌、滑坡在坡度、坡向、高程、沟道纵坡降、地层岩性、沟壑密度因子上的分布特征,得出在海拔1 700~2 400 m范围内崩塌、滑坡密度最大;坡度是影响崩塌、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坡度的增加密度也越来越大,>70°时极易失稳;滑坡的方向垂直于发震断层明显多于平行于发震断层;纵坡降在500‰~600‰的区间内崩塌、滑坡大量分布;石炭系灰岩出露的地层容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尤其在下硬上软的岩层上面;在微度水土流失的区域,崩塌、滑坡分布集中,因此要加强该区域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ArcGIS软件,基于人机交互解译数据并结合已有成果,对贵州省纳雍县沙包镇地区内的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其孕灾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共计35处,其中发育滑坡20处,崩塌11处,泥石流1处,地裂缝2处,岩溶塌陷1处,以滑坡和崩塌为主。主要分布在纳雍县义中大河、扯瓜河及支流两岸陡斜坡地带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附近,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地质灾害点集中发育在峡谷地貌、河流切割强烈的地区,以软质岩类和硬质岩夹软质岩类分布的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19.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考虑了岩体结构面对稳定的影响,融入了变形的不连续性和时间概念,更加符合崩塌体变形破坏的复杂过程。应用DDA对贵州山区典型的软硬岩互层构造+不合理采矿形成的崩塌进行了模拟,效果非常接近真实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体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分为山体下陷,拉裂缝扩展和失稳倾倒3个阶段,山体破坏形态与张拉裂缝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是具有代表性的"拉裂-倾倒式"崩塌;根据模拟测点的数据,给出崩塌体变形破坏各阶段的变形量化参考值,可为该类崩塌体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颗粒物质中的崩塌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文波  胡林  蔡绍洪 《中国沙漠》2004,24(6):798-801
沙丘发育和前移、泥石流、雪崩、地震等诸多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都与颗粒物质的崩塌有着紧密的联系。Bak等提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简称BTW模型)、Kadanoff提出的广义LL模型(loca llimited model)、Manna提出的随机性自动元胞机模型(stochastic automaton)和Wiesenfeld等人提出的决定性元胞自动机模型(deterministic automaton)模拟沙堆崩塌现象, 各有成功之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颗粒崩塌的某些非线性特征, 然而, 都局限于一定的实验和模拟条件, 与实际结果尚有相当的差距。迄今并没有一个普适的理论概括颗粒物质的崩塌现象, 有待深入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笔者在调研和分析大量文献后, 对今后如何研究沙堆崩塌现象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