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的意义、普查依据与技术规定、普查对象。并对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3.
地理国情普查是国土资源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环境空间整体状况地理元素要求的国情状态调查工作.其具有很强的经济战略和国土资源战术工作意义.为此要认真落实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技术细节.本文依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1号和[2013]13号文件的精神,从技术层面分析一下GDPJ01-2013至GDPJ06-2013文件调查要求的关键点,为自治区地理国情普查顺利开展进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的意义、普查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并对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2)
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胁迫这四个方面对厦门市进行生态评估,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占最大比重,建筑用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递减。2)全市林地和园地的相对生物量密度、叶面积指数为较高水平;而草地覆盖度大多为中低水平;耕地的年均净初级生产力较高。3)厦门市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等功能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等级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其他区域较低。厦门市食物供给以同安和翔安区为主。4)厦门市岛内两区(湖里区、思明区)人类活动胁迫相对其他各区较为严重,这和岛内两区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GDP等较大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8,(5)
利用GIS、RS技术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大理市1999年~2014年共8期的城市建成区进行提取,同时引入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面积、扩展强度等指标作为衡量城市扩展的标准,并以城市扩展雷达图来分析大理市8个研究时段在不同扇区的城市规模。研究发现:1999年~2014年南、西南、西以及西北向的城区规模属于稳健扩展;东北、东以及东南向3个方向在2011年以后属于快速发展,尤其是东北向极为显著。在大理市城市扩展驱动机制与驱动力分析中,自然环境对海西和海东城市的发展分别起到了限制和引导作用,政策类因素对大理市城市扩展具有重要的驱动力作用,而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成为大理市城市扩展的主要社会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现代测绘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的,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球表面的特征点、线、面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表现状的图形和点位信息,供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对地理国情普查采用的不同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以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影像作为普查基础资料应具备的条件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正>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普查办获悉,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年度阶段性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4年9月底,工作底图制作已完成94%,地理国情信息遥感解译样本制作及外业调绘核查已完成62%,地理国情信息编辑及整理已完成37%,地理国情普查综合任务完成率达到66%。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并于2013年2月28日发布了 相似文献
11.
12.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内蒙古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内蒙古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完成试点区域呼和浩特市赛罕区1013平方公里内的资料收集、正射影像图制作、内业判读解译、外业核查等工作,正在进行相关成果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3.
承载能力是资源环境领域持续近两个世纪的经典命题,其概念与研究框架不断被更新,但始终聚焦在人地矛盾与可持续性。本文构建了人地关系分析框架,系统解析国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演化过程,通过国外趋势与国内外对比分析,提出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重点方向。研究发现:(1)国外承载能力概念根植于(新)马尔萨斯主义理论,由资源供给、环境污染、生物圈退化等矛盾扩展为人地关系系统性矛盾,经历了资源承载能力(始于19世纪)、环境承载能力(始于20世纪70年代)、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始于21世纪10年代)4个研究阶段;(2)承载能力在国外不同学科领域具有不同的概念内涵,即使在同一学科领域也可能存在不同应用场景与适用范围,且由于挂钩政治经济学理论,因技术进步、市场机制与时空有限性等产生争议,因此其概念讨论与使用需加以约束和明确;(3)当前中国承载能力研究与国外几乎同步,其优势在于人地关系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区域尺度研究,但在全球尺度、自然与社会科学理论方法融合等方面仍有对接和追赶空间。本文建议围绕学科融合与理论、尺度效应与机理、模型—数据融合与集成、不同空间单元与典型类型区... 相似文献
14.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6)
地表覆盖是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对其空间分布格局问题,提出了基于景观要素特征-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空间构型的景观健康分析与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基于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地表覆盖的景观格局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景观结构与格局健康水平较低,其原因主要是水域景观要素特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健康水平、草地景观要素特征与景观空间构型的健康水平都较低。 相似文献
15.
<正>据记者了解,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自治区普查办)按照2014年自治区普查工作计划,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做好资料收集、注重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效率、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普查宣传、严格质量监管确保成果可靠、联系实际现状做好成果应用,扎实稳步向着年底完成全部工作的目标推进。 相似文献
16.
南海及沿岸地带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海资源环境正发生快速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带来新压力。本文从地理空间信息角度,以海岸资源、海洋资源和珊瑚礁资源的地理研究为综述内容,梳理了该区域岸线遥感监测、油气资源储量及渔业资源渔获量的地理差异、珊瑚礁地貌遥感监测与珊瑚白化等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已有研究的成果及其薄弱方向,依据发展趋势探讨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综述发现,南海资源环境的地理空间研究中,主要成果表现在资源环境的大面积快速监测与地理分异性方面,但在资源分布的内在机制及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影响方面仍缺少足够的研究。未来可望获得突破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时空多尺度特征及其效应,区域间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分异和规律,多源数据融合的南海资源动态监测的精度与时效的提高,以及资源变化过程的海洋生态与环境综合效应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18.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了解到,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成的专家组对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的地理国情普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试点项目通过了验收.
专家组指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地理国情普查试点项目技术设计符合国家试点要求,采用技术路线科学合理,使用基础资料可靠,数据处理加工作业流程严谨规范,成果数据齐全完整,格式正确,符合普查试点成果要求,该项目为今后全面开展全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试点项目于2013年4月启动,试点区域1013平方千米,由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重建规划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应用需求出发,解析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承载能力应急评价难点,初步构建在灾后资源赋存、环境容量、生态安全以及灾害风险多重约束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基本范式与技术流程,并提出未来灾后承载能力评价及研究重点。研究表明:针对评价周期短、涉及内容广、决策风险高、不确定性强、数据基础不足等特点与难点,需从地域功能预估与指标体系、单项要素评价与技术准则、综合集成评价与重建分区、人口容量测算与重建模式4个方面实施灾后应急评价。未来,建议从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关键阈值与参数研究,应急评价辅助支撑体系与规划衔接技术研究,灾后承载能力演化特征与弹性机理研究,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及近邻山区等灾害高风险区的重点研究与超前应对,以及灾后应急评价及重建规划的工作协调与应用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提升未来应急评价快速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为增强国家和地方政府灾后系统应对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