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在煤炭开采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露天煤矿开采所带来的的一系列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生态损毁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重视。科学的露天煤矿采矿权范围可从源头防治煤矿开采所带来的各类问题。本文根据露天煤矿开采的特点和干旱区地区的环境特征,从地质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三个角度,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15个指标并确定其权重,以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对应影响因子建立数字评价模型,叠加权重构建采矿权范围设置综合评价模型,并引入环境成本,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对不同采矿权设置范围进行价值估算,为露天煤矿采矿权范围设置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经验及国内各类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南京绿色城市建设的现实要求,初步构建了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转型发展、社会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选取了26项评价指标。结合南京市"十一五"城市建设的成效和"十二五"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构建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目标值,并提出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和评价步骤,为"十二五"绿色南京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颖 《西部资源》2011,(2):29-29
扎赉诺尔煤田自1902年开始开采,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一座开采40多年的露天煤矿——灵泉露天煤矿,露天煤矿采用单斗电铲采装,准轨蒸汽机车牵引自翻车运输,矿山累计产出煤炭4000多万吨,为当地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富集,露天煤矿数量多规模大,矿山企业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问题较为突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存在监管体系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部门多头监管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文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绿色城市发展评判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城市的绿色发展,根据绿色环境、绿色发展、绿色资源、绿色社会和绿色管理5个子系统构建了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熵权改造的TOPSIS模型和影响度模型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绿色城市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间福建省各地市的绿色城市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从绿色城市综合指数变化情况来看,福州、厦门和泉州属于绿色领先型,漳州、龙岩和宁德属于绿色追赶型,而莆田、三明和南平属于绿色衰退型。影响度分析表明绿色发展、绿色社会和绿色管理三大子系统发展滞后是制约各地绿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绿色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绿色社区的概念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绿色社区的内涵和评价的内容,提出了一组测评绿色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绿色社区的环境、资源及人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对未来发展的支撑,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根据P-S-R模型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兰西城市群17个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及限制因素进行测算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8年兰西城市群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兰州市、西宁市的开发区绿色发展示范引领效果明显,以兰州市为核心的开发区绿色发展高水平线状空间布局逐渐形成,开发区绿色发展压力对其状态、响应的关联影响明显,呈现出初始绿色发展压力制约效应明显向趋于减小的方向演进。限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限制兰西城市群开发区绿色发展的主导因子,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是重要的瓶颈因子。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对2005—2020年福建省九地市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与五大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验证了指标体系与模型的稳健性与科学性,探讨了高质量发展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并进一...  相似文献   

9.
引言长期以来,对于露天煤矿开采生产用地(非煤矿山露天开采、砂石黏土开采等)的管理,在内蒙古一般都是按照建设用地管理和审批的法定程序进行的。即,经过履行法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矿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以世界经合组织(OCED)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既适合遥感监测技术定量评估又能较好表征矿区生态安全信息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矿区开采地区空间地物的复杂性,提出了指标数据源遥感化的概念,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为主的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实现了多尺度目标监测与评价技术。以井陉矿区为例,进行矿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该研究可为维护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原生平衡、引导矿区资源的合理开采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现旅游地经济、社会、环境三赢,最终实现可持发展发展目标最佳方式,建立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考核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定量评价工具。在遵循构建原则和按照构建方法思路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管理、资源和环境5个控制层面构建旅游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普者黑旅游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建立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12.
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旅游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但随之而来也引起了旅游城市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评价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依据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确定了其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计算得到具有代表性的34个评价因子,试着初步构建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层次架构、指标的涵义作了具体说明,也对指标体系评价应用过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14,(4):1-1
<正>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开展了煤炭、石油、铁等22个重要矿产"三率"调查评价工作,初步建立了包含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选综合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5个指标组成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今年预计完成9个矿种的‘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研究工作,到2015年,我国重要矿种‘三率’指标体系将基本建立。"在近日举行的第三批矿产资源节约与  相似文献   

14.
湿地水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湿地水环境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建立了河流型湿地、湖泊型湿地和库塘型湿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有效方式,开展旅游业绿色发展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地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系统综述方法,通过回顾旅游业绿色发展历程,将我国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划分为2个阶段: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萌芽探索阶段、绿色发展理念下的起步发展阶段。此外,文章从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部分重要研究方法、绿色发展概念内涵辨析、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绿色发展法规标准、绿色发展模式、企业绿色发展对策等方面对旅游业绿色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指出我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并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从而构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增长、资源承载利用、减排环保、科技创新和社会保障5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方法测算了云南省2011~2015年各区域绿色发展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万人专利申请数、万人专利授权数,万人独立研究和开发机构人员数和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5个指标所占权重较大,是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昆明市绿色发展水平一直居首位,西双版纳州、德宏州、迪庆州、玉溪市、怒江州的绿色发展水平居前列。红河州、临沧市、文山州、普洱市和保山市相对绿色发展水平较低。云南省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对气候因素的影响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气候特征,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建立了基于气候特征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气候因素的影响,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区分为受气候直接影响的指标和非气候直接影响的指标,并根据气候影响碳排放的关系框架,建立了包含32项指标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效率的研究对于我国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文章构建了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2005—2017年山东省17地级市绿色发展效率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发展效率因考虑实际成本更加可靠、更贴近现实。②2005—2017年间,山东省17地市平均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峰-谷-峰-谷”的变化特征,且2005—2017年17地市平均绿色发展效率的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呈现波动变化特征。③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持对于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负向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和市场化水平等因素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大致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就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指标选取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大运河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飞  杨林生  何勋  石勇 《地理科学》2020,40(7):1114-1123
在充分考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新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4个准则层、10个因子层、22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大运河27段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显示:① 从评价结果来看:大运河27段运河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排名情况比较客观,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价大运河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较为可信,对于评价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游憩利用适宜性同样具有借鉴意义。② 从游憩利用适宜度来看:11段游憩利用适宜度较高的遗产河道全部位于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的通水、通航河段。4段游憩利用适宜度低的河道均处于大运河已断流区域。浙江、江苏、天津、北京、河北等5省市境内的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要优于安徽、河南、山东等3省境内的河道。③ 从影响游憩利用适宜性的各准则层来看:游憩利用适宜度高的遗产河道,其生态环境本底质量普遍较高。游憩利用适宜度低的遗产河道,其经济社会条件和旅游发展基础2个指标层的表现也普遍偏低。依托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要在对其不同区段游憩利用适宜性开展评价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游憩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