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中非裂谷系Bongor盆地强反转裂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强反转裂谷盆地在油气勘探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非裂谷系是强反转裂谷盆地的重要发育区。文中以Bongor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反转是Bongor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受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Bongor盆地在晚白垩世和中新世发生了两期反转,特别是发生在晚白垩世桑托期(Santonian)的反转造成盆地整体大幅度抬升,地层遭受强烈剥蚀,剥蚀量达600~1 600m,盆地剥蚀呈现出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点。反转导致残余地层发生明显的褶皱变形,并最终控制了盆地构造圈闭的成型;同时造成上成藏组合油藏的改造、破坏,使得Bongor盆地成藏模式以源内成藏为主。因此,围绕初陷期凹陷、立足下成藏组合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现。针对这一国外石油公司勘探近40年后放弃的区块,面临着如何寻找潜力区带、发现规模油气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Termit盆地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构造演化特点,分析了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种后期叠置裂谷(古近纪)的成藏模式有别于其他纯陆相单一旋回的裂谷盆地,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陆相砂岩,盖层为古近系湖相泥岩,表现为跨世代(跨二级层序)油气聚集特征。其油气成藏具有6个主控因素,即大范围海相烃源岩“控源”、叠置裂谷“控砂”、断裂与砂岩输导层“控运”、构造地貌“控势”、断层与砂体配置“控藏”、盖层与侧向封挡“控保”。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揭示了Termit盆地古近系的油气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该盆地潜力区带评价与规模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4.
含油气盆地断层封闭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断层封闭研究进展.1.“Allan”断面图是表示断层两侧岩性对接关系沿垂向和走向变化情况的图件,用于分析断层横向封闭性.2.断层活动方式不同,其封闭性也很不相同,从扭断层向道断层、正断层封闭性渐差.在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与最大水平主压应力(σ1)近垂直的断层封闭性最好,与σ1近平行时最差.3.(区域盖层沉积后和排烃期后以及近代的)断层活动强度越大,封闭性越差. 相似文献
5.
6.
7.
中非裂谷系前寒武系基岩油气成藏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裂谷系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群。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研究发现,基岩主要由前寒武系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少量副变质岩组成。根据暗色矿物含量可以将基岩划分为长英质和铁镁质岩石两大类,前者更有利于风化和裂缝的形成,储层物性较好。寒武纪-侏罗纪长期风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的球形风化壳(段),早白垩世中非剪切带的走滑拉张应力场与前寒武系刚性基岩的耦合作用在基底产生了大量高角度断层、共轭缝、微裂缝和节理等,风化淋滤、表生和热液作用控制了溶蚀、胶结和次生孔隙发育。风化壳和裂缝储层发育具有“似层状”的特征,垂向上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淋滤带、裂缝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带和致密带四个区带。中非裂谷系盆地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三期裂谷期发育了三期区域性厚层泥页岩,古近系暗色泥岩由于埋藏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不能作为有效烃源岩,上白垩统泥岩以滨浅湖相为主,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下白垩统深湖相泥岩是区域上的优质烃源岩,同时为基岩提供了良好的油源和顶盖层。根据盖层的时代,可以划分出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类成藏组合。乍得Bongor盆地基岩勘探获得极大成功,发现了一批高产稀油油田,打开了中非地区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8.
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的控制——以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下白垩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表现为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特点。基于构造作用影响裂谷盆地层序发育的观点,分析了Termit盆地下白垩统裂谷阶段内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根据裂谷作用的强弱,将早白垩世裂谷阶段划分为裂谷初始期、裂谷深陷期及裂谷萎缩期3个阶段。裂谷初始期层序断裂活动弱,构造沉降小,长轴物源体系较为发育,陡坡带为加积至退积型河流或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加积型河流或三角洲体系。裂谷深陷期层序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沉降大,陡坡带形成退积型水下扇或滑塌扇沉积,缓坡带发育退积型三角洲体系,盆地中心为泥岩充填。裂谷萎缩期层序断裂活动减弱并趋于停止,陡坡带为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进积型三角洲体系。研究表明: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构造作用为主线的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 相似文献
9.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构造样式控制了主要成藏条件:陡断面地堑式裂谷能够形成沉积范围广、厚度大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裂谷间走向调节构造属于一级调节带,控制长轴辫状河三角洲的展布;裂谷内错断的边界断裂带属于次级走向调节构造,控制中小型扇三角州的发育。倾向调节构造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为该类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以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盆地和中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为例,通过对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分布特征、生储盖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的比较,对纵向拼合式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气性作了探讨。阐明了具有相似结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同一时期处于相近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盆地,应具有相似的含油气远景;而这一切都是由近似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即:地球深部动力所诱发的远源板内应力、地幔底辟等因素所控制的,再一次证明了裂谷类型的沉积盆地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指明了在我国东部原裂谷系中开展油气普查勘探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12.
重视裂谷盆地火成岩发育区和蒸发岩层系的油气资源再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裂谷盆地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油气产地。如何在剩余的、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有效地找寻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一个焦点。裂谷盆地内火成岩发育区和蒸发岩沉积区是两个值得重视的、需要深入研究的、可以“增储上产”的区域。火成岩发育区火山矿物与油源岩和储集岩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该区的油气生成、圈闭和成藏作用产生很大变化,必须采用新的方法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蒸发岩相不仅可形成优质没源岩,而且蒸发层系中的油气生成 相似文献
13.
14.
裂谷盆地是指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演变的某个阶段经历了裂谷时期的盆地。裂谷盆地深层在中国一般是指裂谷盆地中含油气层段埋深>3 500 m的地层,国外则指埋深>4 000 m的地层。中国东部具深层油气田的裂谷盆地主要是中、新生代盆地;全球裂谷盆地深层的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其次是上古生界;深层油气藏的储层形式多样,有孔隙型、裂缝型、溶洞-裂缝型及孔隙-裂缝型等;深层油气田的油气运移方向以垂向为主,圈闭则大多以岩性或与断裂有关的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其次,盐岩体的活动对圈闭的形成亦十分重要,其类型则以复合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裂谷盆地的火山热液活动和油气生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力烃源岩中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玄武岩和辉长岩等基性火成岩,并且伴有规模不等的热液活动。火山热液活动会给烃源岩带来热量,促使有机质快速生烃和异常成熟。玄武岩活动期间的热液作用为烃源岩提供了大量矿物质和养料,使周围泥质岩富含碳酸盐和有机质,可以形成优质烃源岩;热液活动向烃源岩提供了大量过渡金属元素,作者的实验证明了过渡金属对有机质生烃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使烃源岩在较低温度下生成较多数量的油气;火成岩周围的烃源岩可以提前进入生烃门限。 相似文献
16.
17.
羌塘盆地中部隆起的演化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沉积演化的角度分析了羌塘盆地中西部“冈玛错-西雅尔岗”隆起的演化过程,隆起在晚二叠世处于雏型发育阶段,晚三叠世肖茶卡-中株罗世雀昏时期为定型阶段,白垩纪-新生代为变形改造阶段。每一阶段隆起都控制着不同形式的生储盖组合的发育。隆起周缘具半地堑结构的凹陷是良好的油气聚集带之一。近隆起带北侧的构造层变形强度不大,对油气的后期保存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8.
田在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16(2):166-167
<正> 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包括古地台或中间地块的隆起拉张和褶皱带内的沉降挤压,都是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引起的反应所形成的产物。印度大陆与中国大陆相碰撞,地球动力引起很大的反应,远距离的效应可远达广大的西北地区,如穿过塔里木、柴达木地块可 相似文献
19.
20.
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而言,裂谷盆地的断层可分为断面封闭型和生封闭型两大类;断面封闭型以以断面(或断裂带)本身作为遮挡体或通道;岩性封闭型断层依靠对盘财层遮挡或提供通道,根据断层的封闭能力,每大类还可分为完全封闭型、不完全封闭型和开启型3亚类、磊断层以断面封闭型为主;小断层大断层在浅层的分支断层都为生封闭型,但者的油气分布特所不同,一盘为基岩的断层较在盖层内的断层能力低,断层活动有利于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