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志军  孔祥峰 《北京测绘》2021,35(2):144-147
基于无人机航空影像摄影技术,提出单独控制点影像处理、优化POS(定位定姿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影像处理和优化POS结合控制点处理三类共计6种影像处理方案,对比分析了6种影像处理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单独控制点影像处理的效果最佳,其次为优化POS结合控制点影像处理,最差的为原始POS数据影像处理;单独控制点和多基准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G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基站优化POS数据+3控制点处理方案的精度满足1∶500比例尺精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影响处理精度,但是单独控制点需要在野外布设大量的像控点,不利于航测工作效率,在设备和环境条件允许下,推荐采用CORS基站优化POS数据+控制点方式进行影像处理。  相似文献   

2.
Photoshop软件在处理遥感影像中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涛  李新峰  李红  王蜜蜂 《东北测绘》2012,(10):121-123,126,129
影像处理专业软件Photoshop在遥感影像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通过Photoshop软件对遥感影像的批处理、色彩处理以及引进插件扩展技术,阐述Photoshop软件在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海量遥感影像分块逆映射快速坐标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海量遥感影像分块逆映射快速坐标转换算法,并针对分块窗口的形状和大小对处理过程所占内存与处理效率造成的影响作了试验与分析并得出结论。该算法使得处理过程所占内存不受原影像与处理后影像的尺寸大小所限制,并且通过与主流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比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可以完成超大幅遥感影像与分幅遥感影像的坐标转换处理,处理分幅影像时有效地避免了影像间的接缝,同时处理效率达到主流的专业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俊 《地理空间信息》2013,(5):106-107,109
海量遥感影像快速处理是当前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以高性能集群并行处理技术和大规模分布式处理技术为代表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因其能够满足遥感影像大规模快速处理任务的需求而备受关注。从计算机硬件技术、多任务处理技术、集群调度等多个方面对集群式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5.
实现海量遥感影像快速处理的重要基础是高速影像数据服务。基于影像瓦片模型、分布式并行存储体系结构,设计和实现遥感影像并行服务系统——瓦片服务系统,用于快速存储和访问以瓦片方式组织的遥感影像,为高速影像处理、实景城市等提供高吞吐数据服务。实验结果表明:瓦片服务系统具有快速存储和访问海量遥感影像的能力,在高速影像处理与影像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面向地震应急监测的遥感影像快速处理方法。通过建立影像处理函数定义影像处理方式,访问和查看影像数据时,影像函数能够快速动态地应用到处理过程,并将动态处理结果输出为一个新的临时影像文件,无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在磁盘上创建永久文件,并大大缩短遥感影像处理时间。通过新疆于田地震应用,证明该方法在地震应急情况下能大大缩短遥感影像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为例,针对标准时点核准下发影像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基于局部几何纠正的精度处理方法和基于影像融合的匀色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核准影像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处理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纪松  张永生  董杨  范大昭 《测绘学报》2022,51(3):413-425
针对智能遥感卫星系统星上处理与端到端测绘应用的轻量化全球控制信息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星载轻量化影像控制点数据制作方法。首先,在稀少/无地面控制数据条件下,通过国产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影像的区域网平差处理,生成全球影像控制点;其次,通过将影像控制点的局部影像描述至特征向量,设计星载影像控制点的轻量化表示模式,分析其存储性能和星上匹配应用策略;然后,采用哈希映射学习得到的哈希函数,将影像控制点特征向量转换至哈希码,实现星载影像控制点的深度轻量化处理;最后,采用多类型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影像控制点提取、特征向量描述、深度轻量化处理以及匹配性能分析试验,验证了轻量化影像控制点星上匹配与应用可行性,得到了全球影像控制点轻量化处理能力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9.
李红林 《东北测绘》2014,(6):134-136,139
在山西省地理国情普查实验区朔州市资源3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中,需要使用多种软件处理遥感影像数据。本研究结合多种处理流程和技术方法,通过对处理后的影像数据分析比较,找到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的最佳途径,重点分析了卫星遥感影像的纠正方法,为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提高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遥感影像流程化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承义  赵忠明 《测绘科学》2006,31(6):105-106,88
在进行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因处理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遥感影像,同时遥感影像处理流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单步操作,而是多种操作综合的结果。遥感影像类型颇多,处理流程差异较大,因此,固定的流程化操作显然不妥。本文将建立一个高效集成的处理系统,它可以方便用户定制直观的处理流程,并且提供较优的扩展功能。本系统在实际遥感影像处理应用(如数据融合等)中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正射影像(DOM)具有地物地貌表达直观形象、图像信息量大和地物表达丰富等特点,使得正射影像图在城市规划和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本文对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数字正射影像图在生产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其精度不高的原因,指出了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流程中决定最终成果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河南省永城市土地调查项目生产DOM实验流程,介绍了基于无人机和Inpho制作流程,在制作过程中对成果的质量、精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欲诊断的影像匹配结果(DEM),由左、右片影像自动生成数字正射像片对和立体正射像片对,然后用影像匹配方法自动量测其高程和高程改正值,从而自动诊断并自行改正原来影像的匹配结果,同时提供DEM、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正射像片对3种产品。  相似文献   

13.
曾宇  苏晓斌 《测绘通报》2018,(2):142-147
DOM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基础底图,但在制作ADS正射影像过程中,关键环节是如何快速有效地编辑出高精度的DEM,DEM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正射影像效果。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立体下通过人工编辑特征点、线、面,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编辑效率低、周期长,投入人力物力大。本文基于此问题,提出了在华浩超算平台上利用地理国情基础数据辅助快速编辑DSM,从而生成高精度的ADS正射影像的方法。通过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编辑DSM,从而生成符合精度要求的正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DOM数据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随着技术的发展,对DOM的制作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利用倾斜影像,进行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根据正射影像图制作理论和流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数字正射图(DOM)的精度。实验表明,加入倾斜影像生成的正射影像图(DOM)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航空物探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基于物探和摄影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飞行方式.为了研究物探飞行模式下正射影像的快速制作方法,针对物探飞行模式的摄影特点,利用摄影中心构建泰森多边形的方法确定最佳影像采样区域和接边线,并根据数字高程模型( DEM)和航空数码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自动生成测区数字正射影像(DOM),以避免人工的...  相似文献   

16.
孙浩 《东北测绘》2012,(8):203-204,207
探讨了基于PixelGrid系统下的无人机影像空三加密方法、工艺流程及正射影像图制作。  相似文献   

17.
视频拼接是图像拼接的外延,在场景监控、目标识别等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视频拼接算法多要求视频间具有较大重叠区域且特征点匹配过程中只顾及图像几何特征,当处理交通监控视频时,会因不同摄像头之间重叠区域极小或主光轴之间夹角较大而导致无法拼接或图像变形较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交通监控视频图像语义分割及其拼接方法。首先,利用边缘角度二阶差分直方图算法自动识别多视频交汇区域的正射影像,并将其作为拼接背景图像;然后,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对正射影像和视频图像进行语义分割,提取图像中的交通专题语义;最后,以交通专题语义作为约束进行特征点匹配,将各个交通监控视频匹配至背景正射影像,实现监控区域视频拼接。采用山东省某市实际视频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重叠区域较小的监控视频,本文方法可获得较好地拼接图像,同时可有效提高特征点匹配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Remote sensing represents a powerful method to study the change of several phenomena over time. However, useful input data (for example, aerial photos) can produce misleading information if an inadequate geometric correction is applied. Among mathematical models used for this type of correction, orthorectification (differential correction) seems to be the only one that guarantees accurate results. However, many authors are still basing their results on incorrectly transformed images. This phenomenon is especially due to the incidence of several user-friendly tools and interfaces for the rectification of images. This paper tests both polynomial rectification and orthorectification. Aerial photography of 1954 of the same area was acquired and polynomial rectification and orthorectification were applied, using a 1998 orthophoto as a base. An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was performed by utilising the nearest neighbour method for the resampling of images. The area occupied by each class was calculated. A multitemporal analysis was then performed, considering the overlap between the 1954 orthophoto and the 1998 orthophoto as the base of reference. An overestimate up to 21% of class area was found. When multitempor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n overestimate up to 100% of class area change was found.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入投影视差光线,在数字正射影像上制作立体辅助影像,并与原正射影像共同构建立体正射影像对,产生与实地相似的几何模型,进行立体观察与量测,可解决建筑物等细部高度的量测问题。本文介绍了利用正射影像生成立体正射影像对的基本原理,对引入投影视差光线的三种函数模型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成果精度检验及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20.
像素工厂可以快速、高效地生产卫片正射影像,而空三加密又是正射影像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本文以QuickBird-2卫星影像为例,结合实际生产,探讨了大区域卫星影像在PixelFactory软件中的空三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