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建设用地粗放甚至闲置浪费的问题在各地各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主要表现在城镇用地规模非理性扩张过快,城市空间缺乏科学布局,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开发区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闲置率普遍偏高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途径,需要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入手,强化土地使用者的约束机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机制,改善土地市场机制,以及实行保护土地共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松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地评价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对促进城市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哈尔滨市松北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哈尔滨市松北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工业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虚高;管理绩效集约度突出。最后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通讯》2008,(15):7-2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切实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并为开发区扩区升级提供科学依据,部决定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供应愈加紧张,因此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至关重要。本文以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区域,从土地的投入、土地的产出及土地利用结构三方面构建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应用多因素评价法计算出2000~2007年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进而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趋势,并对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系统中各集约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2年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处于不集约状态,2003~2007年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处于集约状态。总体协调性比较稳定,但是在2003年和2006年土地协调度为不协调状态,分析原因发现,在2003年和2006年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过度地加大了土地的投入强度,影响了土地集约利用子系统的协调性,使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子系统出现了无序的发展。本文针对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成果为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缓解用地矛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懿文 《国土资源情报》2008,(8):I0004-I0005
集约用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保持发展活力的基础和前提。开发区的发展平台是土地,发展的空间受制于土地,土地可以说是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开发区如何在坚持高速、高效发展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这是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运用GIS技术从开发区利用成果数据中获取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基础数据,建立了图文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并基于ArcGIS平台设计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实现了开发区土地评价数据建库、自动评价、成果管理以及查询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国土资源部在推进建立节约集约用地8项制度、制定《节约集约用地规定》基础上,最近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目标和严格用地规模管控等7项重点任务,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如何加强和改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建设用地的全程监管工作,并将其作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作为现代城市工业的集中地区,在带动城市发展和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土地能否实现集约利用关系到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本文通过开展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相关对策,并对评价规程的修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地处丘陵地带,人均用地0.24公顷,远低于全国和辽宁省人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连的发展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多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把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和有自身特色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历史阶段,土地供应难以满足城市扩张用地需求和土地低效利用现象并存,凸显土地管理中对城市建设用地评价的缺失。本文借鉴国际精明增长和紧凑城市发展理念,建议开展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与空间监控预警,对于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城市理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功能区划分空间聚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寄蓉  陈先伟  杨海龙 《测绘科学》2011,36(5):65-67,6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集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土地集约评价中城市功能区划分是其研究基础.本文在城市地籍数据库的基础上,以城市宗地为基础研究单元,分析并确定国土资源部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试行)》中对功能区划分的约束条件,研究城市...  相似文献   

1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能够归集有关土地利用资料,是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本文以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基于Arc GIS软件平台,依据2014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的要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建设,总结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设的有效方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三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是近年来用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自学习能力强且精度较高。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常用方法。本文拟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对广东省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三种方法在评价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兼顾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解决城市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发展经济方式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过程中,探索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与分析功能,在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数据管理和评价分析。同时,本文通过功能图块划分、海量数据管理与历史信息回溯,优化了评价过程,并有利于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最后,本文基于ArcGIS Engine和ArcGIS Server实现了地理空间化的西宁市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评价效率、评价数据管理与成果管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综合评定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其权重、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并建立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从而验证模糊综合评定法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蕙  梁勇  燕琴  刘正军 《测绘通报》2018,(3):71-75,88
针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低、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问题,对各开发区进行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本文以武汉市的16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选取了重要程度较高,能客观反映开发区状况的10项指标,并利用熵权法对指标赋予权重;根据模糊变换原理及最大隶属度原则,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用Python构建模糊计算流程脚本,输入权重及各指标值,计算武汉市16个开发区的结果向量,并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了其对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而得出武汉市16个开发区中处于集约开发利用的有4个,处于适度开发利用的有2个,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的有1个,其余的9个均为轻度开发利用。采用ArcGIS查询统计和Voronoi图的CV值对4个集约利用的开发区进行分析,分析了这4个开发区企业、行政村、学校、医疗机构、基础服务设施的分布与利用状态。本文采用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无法进行大规模、长周期的土地动态变化监测,也无法适应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本文利用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数据,采用多种土地利用指数模型对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这些指数模型包括动态度、转移矩阵、多度、重要度等。本文通过定量分析2017-2019年老工业区各土地类型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揭示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机理,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对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内在驱动力作了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为新型城镇化政策制定提供了切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监测艾丁湖流域1990-2019年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并利用多种城市变化监测指数及雷达图方法,揭示以自然流域为研究范围的城市扩展变化过程,并探究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1990-2019年,流域内土地类型变化巨大,城市扩展明显,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3倍;②流域内城市扩展经历了中速扩张和高速扩张两个阶段;③...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人地矛盾激化,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分析并预测城市发展状态,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规划.本文以鸡西市市辖区为例,利用Logistic-CA模型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及趋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鸡西市在2005—2015年间城市处于低速扩张阶段,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城市发展较为分散;2)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