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王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在对双王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含金角砾岩体的成因,系统地研究了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矿石碳、氢、氧同位素的组成。结果表明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富CO2、高温、中低盐度为特征,碳明显具有深源(幔源)特征,而成矿流体以典型岩浆水为主,混入有一定程度的变质水,在成矿作用晚期可能有大气降水加入到成矿系统中。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岩成矿年代资料,探讨了双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含金硅化糜棱岩(或石英脉)中石英主要分布主矿化期受韧性剪切裂隙控制的流体包裹体。2)成矿流体温度变化于230-370℃范围, 表明成矿历经多阶段构造-热液脉动作用。3)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他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成矿流体具多源性:①来自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深源流体;②再循环大气降水;③变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热流体。此外,还有前述3种成因流体派生的有机流体。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准噶尔地区出现大量不同类型金矿床,为了探讨它们的成因,为金矿床的找矿勘探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哈图、包谷图、阔尔真阔腊、科克萨依等金矿床包裹体流体中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它们成矿形式不同,规模不等,但它们的金均主要来自深源,并有地层物质参与。其中哈图金矿石英脉型矿体与蚀变岩型矿体是两种不同来源的流体叠加成矿,石英脉型矿体主要与哈图岩体岩浆流体关系密切,蚀变岩型矿体与深源流体有关。包谷图、阔尔真阔腊金矿矿、科克萨依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源,成矿过程中受到浅成流体的综合影响。矿物包裹体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主要反映了原始成矿流体来源,矿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可能较多地体现了矿床特有的后期地质作用,这在今后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山东蓬家夼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胶东地区存在3种类型的金矿床,蚀变岩型(焦家式)和石英脉型(玲珑式)已经广为重视。最近在胶莱盆地的东北缘发现了一种新型金矿床-层探型金矿床,以蓬家夼金矿床和宋家沟金矿床为代表。蓬家夼金矿床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拆离断层带中,产于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地层的构造接触部位,是在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期间在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围岩遭受了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经和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单个矿体最大长度  相似文献   

5.
广东河台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河台金矿床成矿流体具多来源的特性,即为变质热液、大气降水和岩浆热液的混合流体.高村和云西矿床不同中段石英包裹体测温等温线图表明,成矿流体是自下而上,自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的,矿液运移方向与矿体侧伏方向一致.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分析表明,成矿的环境属于中高温弱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寨上金矿床共发现金矿脉22条,金矿体19条.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出:该区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来源特征.δ34S的组成特点可能反映了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碳的来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和花岗岩岩浆热液提供.矿石稀土元素并没有完全继承围岩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以下特征: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多期次活动的流体.金矿成矿是在300Ma之后燕山晚期形成的.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硫化物配合物的形式迁移.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后.运移到裂隙发育部位,并因为流体的混合和围压突然降低,成矿流体产生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以科克萨依、康古尔、红石金矿为典型矿床,研究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成分、包裹体水的来源等,并进行了硫、铅同位素及近矿围岩碳同位素、矿体石英包裹体中CO2、CH4气体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铅为深源,暗示了本区金成矿物质的地幔来源。部分碳为有机碳,反映了本区年轻碳质沉积地层中有机碳参与了金的迁移与成矿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在本区特定的后碰撞地质背景下,在构造挤压与伸展作用中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金成矿物质源于深源,成矿流体主要是变质水。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碳质围岩地层有机碳参与成矿,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及天水等流体的不同程度的混合与叠加,形成本区特征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水金矿时空分布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地幔流体参与大水金矿床成矿的可能性。大水金矿属于川甘陕"金三角"矿集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空分布上受深大断裂、壳幔混合源岩浆岩的控制,是西秦岭地区勘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研究表明,矿石及贯穿于整个成矿过程中的方解石脉的稀土配分模式总体具相对富集轻稀土的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矿床的成矿温度范围为105℃-400℃。包裹体(方解石)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K^+为主,Na^+次之;阴离子以SO4^2-为主,Cl^-次之。矿物黄铁矿的δ^34S为-1.8‰-+4.1‰,平均值+2.4‰,反映成矿流体中硫部分来源于地幔。热液方解石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既有来自地幔的流体,也有来自岩浆岩、地层的流体,还有明显大气降水的加入。硅化灰岩矿石及硅质岩矿石的硅同位素组成具深部或岩浆热液和热水来源的特点,其氧同位素组成具火成石英来源的特点。矿石铅与矿区岩石铅(灰岩和脉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相近,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及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中,铅属壳幔混合铅。综上可知,矿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存在地幔流体活动。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桐峪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金矿带的西段。矿体多呈薄板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太古代太华群变质岩系。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文章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并开展了显微测温、流体成分及氢、氧同位素测试,模拟估算了密度、压力、深度。结果表明,第Ⅰ、Ⅱ、Ⅲ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280~360℃,3%~11%;190~330℃,3%~15%;150~290℃,1%~11%。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Ca2+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SO42-次之;气相成分以H2O、CO2和N2为主,含少量O2、CH4。流体为弱还原性。成矿温度属中(高)温,低盐度,成矿压力为78~220 MPa,成矿深度大约为3~8 km。包裹体水的δDV-SMOW值为-44.4‰~-81.8‰,δ18O值为0.01‰~6.65‰。成矿流体成矿初期为岩浆水或者混有少量变质水的混合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Au在成矿流体中主要是以Au(HS)2-的形式进行迁移,其次为Au2S(HS)22-。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研究大营子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化学热力学原理,对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计算,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为合来源,为先期深源岩浆热液叠加了后期雨水所致。  相似文献   

11.
新疆准噶尔北缘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乔夏哈拉铁铜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北缘,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岩性段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大理岩、凝灰岩、玄武岩及安山岩中。铁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或透镜状,铜金矿体产于铁矿体内及铁矿体下盘的绿帘石蚀变岩中,空间上与矿区广泛出露的闪长玢岩密切相关。对矿区闪长玢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绿帘石磁铁矿矿石、黄铜矿磁铁矿矿石中辉钼矿Re-Os年龄进行了研究,闪长玢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77.6±1.4)Ma(MSDW=0.20),4件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77.7±5.9)383.1±5.4Ma,加权平均值为(380.1±2.7)Ma(MSDW=0.66),等时线年龄为(377.4±4.3)Ma(MSDW=0.36),表明乔夏哈拉铁铜金矿成矿时代与闪长玢岩侵入时代一致,均为中泥盆世晚期,矿床的形成与闪长玢岩有成因关系。辉钼矿样品的w(Re)为383.11 928μg/g,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可能有地壳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2.
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型铜(钼)矿主要赋存在闪长玢岩中,有少量矿化产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石膏化、磁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斑岩期、剪切变形期和表生期,铜和钼矿化主要形成于斑岩期的硫化物-钾硅酸盐阶段和辉钼矿阶段。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H2O-NaCl型和H2O-CO2(±CH4/N2)-NaCl型。硫化物-钾硅酸盐阶段的成矿温度为141~500℃,主要集中在200~340℃;流体的w(NaCleq)为2.96%~14.97%;流体的密度为0.60~0.98 g/cm3。碳酸盐阶段的流体以中-低温度(140~320℃)和低盐度〔w(NaCleq)为2.74%~10.61%〕为特征。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于-4.5‰~-0.1‰,峰值为-3.5‰,表明硫来自深源岩浆。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值为9.1‰~13.2‰,δ18OH2O值为2.05‰~6.28‰,δD值为-120‰~-97‰,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有大气降水;碳酸盐阶段的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混合有岩浆水。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373.9±2.2 Ma)〕,成矿作用与闪长玢岩的侵入有关。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沸腾,同时,水-岩交换反应、流体成分的改变等在铜钼成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培  陈华勇  吴超  刘振江 《地学前缘》2018,25(5):96-118
老山口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北缘,是区域内重要的铁铜金矿床。矿区内岩浆岩发育广泛,对其中的奥陶纪玄武安山岩(约449 Ma),奥陶纪安山岩(约447 Ma),泥盆纪火山岩(393~376 Ma)、二长闪长岩(约379 Ma)、黑云母闪长岩(约379 Ma)、石英正长岩(约376 Ma)、细粒闪长岩(约370 Ma),石炭纪碱性花岗岩(约330 Ma)和粗粒闪长玢岩(约310 Ma)进行了成岩年代学的统计和测试,结果表明老山口矿床存在3期岩浆活动:450~440 Ma、约390~370 Ma以及330~310 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可知,其中450~440 Ma和390~370 Ma的岩浆活动形成于不同时期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而330~310 Ma的岩浆活动则形成于后碰撞板内伸展环境。根据铜金矿化的时代,可将矿区内的岩浆岩分为3期:成矿前、同成矿及成矿后。老山口同成矿期岩浆岩(泥盆纪火山岩、二长闪长岩、闪长玢岩和黑云母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Eu/Eu*)N、(Ce/Ce*)N和CeⅣ/CeⅢ值,分别为0.13~0.86、1.14~445.92和33.34~1 165.04,说明铁铜金矿化与高氧逸度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段,是区内典型的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也是赤峰-朝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含大量单相甲烷包裹体群的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太古宙建平群大营子组下岩段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切层断裂中,金主要产出在蚀变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和石英脉中.根据野外观察和包裹体测温结果,将柴胡栏子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划分...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床的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蒙库大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容矿岩石为石榴子石矽卡岩、变粒岩、浅粒岩和大理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矽卡岩期石榴子石以发育玻璃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为特征,晚期矽卡岩阶段矿物中发育液相包裹体,变质期矿物中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矽卡岩期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00℃,早期矽卡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93~499℃,在450℃、350℃和230℃出现峰值。中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于236~550℃,峰值为350℃。区域变质期均一温度介于132~513℃,在350℃、230℃和190℃出现峰值。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介于1.23%~60.31%,流体密度变化于0.60~1.16g/cm3。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变化于0.2‰~8.4‰,δ18OH2O介于-5.1‰~5.33‰,δD为-127‰~-81‰,表明矽卡岩期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少量大气降水;变质期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为混合变质水。方解石δ13CPDB变化于-6.1‰~-2.3‰,表明流体中碳来自深部或地幔。成矿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略晚于404~400Ma),成矿作用与矽卡岩的退化变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胶西北新城金矿成矿流体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城金矿是胶东招远-莱州成矿带内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新城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常与同时期的H2O...  相似文献   

17.
新疆索尔巴斯陶金矿床位于博格达晚古生代弧后盆地与哈尔里克古生代复合岛弧的结合部位,矿体呈脉状产于下石炭统塔克尔巴斯陶组内。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区石英内的流体包裹体以发育NaCl-H2O型气液两相包裹体为特征。测温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范围为129~236℃,平均163℃;流体盐度w(NaCleq)为0.35%~9.86%,平均值为3.01%;计算得到的流体密度为0.86~0.98 g/cm3,平均为0.93 g/cm3。这些都表明索尔巴斯陶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低温度、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其成矿压力为3.6~32.5 MPa,成矿深度小于1200 m,显示其具有浅成热液矿床的特征。同时,其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硫同位素测试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火山岩。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索尔巴斯陶金矿床应属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矿区花岗质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区花岗质岩体主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和闪长(玢)岩.对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闪长岩SiO2含量介于54.43%~55.10%,Al2O3和CaO含量分别为16.92%~17.64%和5.35% ~ 5.94%,Mg#值为(51.95 ~55.96),富碱(K2O+ Na2O =9.0% ~9.43%)和高钾(K2O/Na2O=1.32~1.74);与之相比,正长斑岩的SiO2 (59.96% ~63.60%)、Al2O3(18.15% ~ 19.13%)和Mg#(30.16 ~ 48.20)、全碱(K2O+Na2O=11.81%~13.17%)含量偏高,CaO含量(1.13% ~2.47%)和K2O/Na2O比值(1.1 ~1.53)偏低.它们属钾玄质系列岩石.所有岩石富集LREE和Rb、K、Pb、Sr和Zr,相对亏损Nb、Ta和Ti,是晚古生代准噶尔古大洋俯冲的产物.黑云母闪长岩是俯冲板片熔体和富含钾的地幔楔熔体深侵位的产物,正长斑岩为黑云母闪长岩原始岩浆经角闪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后又经钾长石堆晶和角闪石残余岩浆浅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门兰静  孙景贵  陈雷  逄伟 《矿床地质》2016,35(2):381-394
五凤-五星山金矿床是延边地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五凤金矿床、五星山金矿床位于石人火山断陷盆地的南北端,相距近3 km。五凤矿体产在金沟岭组火山岩内,为脉状,五星山矿体产在碱性花岗岩与次粗面安山岩接触带上,为网脉-浸染状。笔者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技术,对矿床中各个矿化阶段石英内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少量含CO_2三相的包裹体;2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110~440℃之间,与石英脉阶段(Ⅰ)、含硫化物-石英脉阶段(Ⅱ)、方解石石英脉阶段(Ⅲ)以及方解石-沸石阶段(Ⅳ)4个矿化蚀变阶段相对应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440~350℃、340~220℃、220~160℃、160~110℃;3盐度w(NaCleq)变化在0.53%~9.47%之间,Ⅰ、Ⅱ、Ⅲ、Ⅳ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盐度w(Na Cleq)分别为2.23%~4.63%、9.47%~2.88%、3.85%~1.21%和0.87%左右;4气体成分主要为H_2O、CO_2,少量H_2S、CH_4、N_2。上述结果和硫、碳、氢氧同位素数据,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作用研究成果,表明该矿床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为大气水,有少量岩浆水参与的中低温、低盐度,还原性流体,成矿物质源于壳幔相互作用的安山质岩浆,成矿机制为流体沸腾作用,可能伴有部分围岩的硫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樊岔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娘娘山岩体西南侧,受观音堂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超群变质岩。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脉体穿插关系,成矿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方解石±黄铁矿为标志,以中阶段矿化最为重要。热液石英发育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为C型,次为PC型及少量的W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峰值为340~360℃,盐度w(NaCleq)峰值为14.0%~16.0%。与早阶段相比,中阶段PC型、C型包裹体数量减少,W型、S型包裹体数量增多,均一温度峰值为320~340℃,盐度w(NaCleq)峰值为12.0%~14.0%。晚阶段只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80~200℃,盐度w(NaCleq)峰值为2.0%~4.0%。激光拉曼探针显示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富含CO2和CH4,中阶段包裹体中仅富含CO2,而晚阶段包裹体中不含CO2或CH4。结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樊岔金矿床成矿流体由早阶段中温、中低盐度、富含CO2和CH4的变质热液逐渐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沸腾作用和混合作用是其主要演化机制。根据沸腾包裹体计算得出早阶段和中阶段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分别介于108~295 MPa和97~261 MPa之间,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10.8 km和9.7 km。矿石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太华超群围岩而非燕山期岩浆。综合上述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樊岔金矿床应是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华北与扬子大陆碰撞造山过程挤压向伸展转变体制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