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促进我国微束分析技术的发展,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委员会和全国控针样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微束分析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10月—17日在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冶金地质、石油化工、生物医学、能源交通、轻工建  相似文献   

2.
《岩矿测试》2008,27(2):126
为促进我国X射线光谱分析学术交流,展示国内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推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决定于2008年10月20—25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第七届全国X射线光谱学术报告会,会期5天。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和中国光谱学会主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会议期间,特邀请国内外著名X射线荧光分析专家等作专题报告。热忱欢迎广大从事X射线光谱分析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踊跃投稿和积极参加会议。征文主题:X射线光谱分析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以及新应用。包括:(1)同步辐射X射线光谱分析;(2)聚束毛细管微束X射线光谱分析技术;(3)新型能量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4)X射线光谱分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们的统计,1986年召开的有关微束分析的国际和大区学术交流会议不下10个,其中重要的大型会议至少有四个。这就是:(1)在加拿大伦敦、西安大略大学召开的“第11届国际X-射线光学及显微分析会议”(ICXOM);(2)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比开克城召开的美国微束分析学会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中日双边微束分析学术讨论会纪要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电镜学会微束分析专业委员会、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测试中心等单位和日本科学振兴会微束分析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  相似文献   

5.
第一届中日双边微束分析学术讨论会简介第一届中日双边微束分析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9月13-17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日本科学振兴会微束分析委员会(JSPS,141委员会)、中国微束分析联合委员会、国际标准化微束分析技术委员会(ISO-Tc202)...  相似文献   

6.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测和分析技术的创新。新世纪以来,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引进了一批高性能新型微束分析仪器设备,建立了一批高规格的实验室。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微束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主要进展及其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包括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大型离子探针、纳米离子探针、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激光诱导原子探针、原子探针技术、显微红外光谱、同步辐射等,这些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地球和行星演化历史及许多地质过程的理解。今后,应加快微束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的开发,特别是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引进微束分析新技术,近来发展很快。地学方面在仪器和人员的数量,以及应用的领域均有了一定的规模。为此,一九八○年十一月在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大会上,十七个地学单位的代表创议,建议在中国电镜学会之下成立地学  相似文献   

8.
本会微束分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地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于1983年11月5日至9日在广西桂林阳朔县举行全国电镜、能谱在地学应用及探针标样审定会,参加会议的有18个部、总局、科学院64个单位的代表共计116人。会议主要由冶金部地质研究所筹办。大会报告后,会议分两组进行学术交流和审定。应用组共计宣读了38篇论  相似文献   

9.
电子探针分析是微区分析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已进入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新时期。近年来我国引进的自动化电子探针,估计投资近千万美元。充分发挥这些大型精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会微束分析委员会和中国电镜学会地学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0月19日至24日在济南联合召开了全国电子探针自动化与程序交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二届微束分析交流会(含第二届微束分析在地学应用会议)于1985年9月13—18日在四川峨眉举行。来自全国工业、林业、交通运输、科研、生产、公安、国防和高等院校116个单位的17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离子探针、激光显微  相似文献   

11.
<正>原位微区微束分析技术提供了固体物质的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信息,已在地质、环境、考古和材料科学等领域获得了重要的应用。现有的原位微区微束分析技术包括电子探针,同步辐射,全反射微区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原位微区微束分析技术包括点分析和面扫描两种重要的技术,对于点的分析目前相对比较成熟,而对微束面扫描,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就地球科学中常用的三种微束(电子探针EMP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 ICP-MS和X  相似文献   

12.
全国激光显微光谱分析及其地学应用交流会于1982年9月22日到28日在南昌召开。这次学术交流会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委员会和冶金工业部分析情报网联合召开并委托华东地勘局二七○研究所主办的。到会有90个单位的121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77篇,大会宣读31篇。会前编辑出版了《论文集》,江西科协和江西省激光学会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建国以来,我国地质古生物科研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地质古生物科研工作的进步又是和地质古生物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紧密相关。为了感谢为地质古生物技术、管理事业辛勤工作多年的中、老年会员,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特隆重集会表彰从事地质古生物技术和管理工作三十年以上的会员。表彰大会于1986年12月28日下午举行,十九位被表彰的同志、中国古生物学会、江苏省古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地质系的领导同志,一些著名的古生物学者,部分从事地质古生物管理、技术工作的会员及其他同志参加了这次大会,正在参加江苏省古生物学会三届三次理事会的理事也参加了这次大会。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穆恩之研究员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一、运用聚焦的高能电子束、离子束、光子束或其他粒子束作为样品的激发源,使两者相互作用而产生信息;分辨、检测出这些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的特性及强度;主要用以进行样品微区的成份分析,作图象观察、研究微区的结构性质的技术,谓之微束分析技术。在微束分析被应用于测试地质样品之前,矿物的成份、结构形貌和图像的所有实测数据,相对于微束分析的结果看来,都是混合物的平均值,因而阐述的问题是一平均效应。微束分析引入地学以后,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因而建立了一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以来,在长春、昆明、海口、北海成功举办了四次全国火山学术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火山事业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为进一步交流我国火山研究与监测方面的成果,拟于2008年6月在浙江雁荡山召开全国第五次火山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和地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I UGG中国IAVCEI委员会和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联合主办,欢迎全国同行及地学界人士积极支持和参与。现将会议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议题:1.火山岩浆…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六年部分国际地学学术会议1.第五届地质统计学国际大会,1月,澳大利亚伍伦贡;2.国际减灾会议,1月19~22日,印度马德拉斯;3.国际微束分析联合会第一次会议,2月5~9日,澳大利亚悉尼;4.铂族元素、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地质及勘探工作会议,2月...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第49届丹佛X射线年会的概况。会议期间,痒于微束装置及其分析技术、全反射技术与应用、探测器研制、薄层分析、样品制备、半导体材料分析等,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90年 3月6日四川省地质学会第 7次基层工作会议在西昌召开,有115名代表参加。中国科协和省科协学术部负责同志到会传达了中国科协3届5次全委会精神。四川省科协还组织了13个省级学会的负责同志一起探讨如何开展基层学会工作。 我会十分重视开展基层学会工作,早在1979年就在一些单位建立了基层小组,开展活动。1984年起,理事会决定要重点抓好基层学会工作,坚持一年召开一次基层工作会议,定期召开表彰会,以推动基层工作的发展。多年的实践和这次西昌会议交流的材料都表明:基层组织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它  相似文献   

19.
张博  李诺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18,25(5):251-265
综述了热液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以及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金的赋存状态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是本质上都可分为可见金与不可见金两类。金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物理鉴定法和化学物相分析法、微束分析技术研究法、波谱学研究法。其中尤以微束分析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包括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透射电镜(TEM)、二次离子质谱(SIMS)、质子探针(SPM)、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而在实际研究中通常是多种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目前对于晶格金的赋存状态以及载金矿物中金存在的化学价态尚无定论,微束分析技术的分辨率有待提高,波谱法的解谱相对困难。随着微束分析技术、波谱技术等的提高,对金的赋存状态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21日至27日在长沙召开。到会代表180多人,煤炭系统有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陈旭教授当选为理事长,我系统甘肃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化验室李祖望同志当选为理事。会议交流了有孔虫、介形类、(竹蜓)类、轮藻、牙形石等微体古生物门类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有研究微体古生物化石指导找矿、利用微体古生物群解决地层划分方面的研究报告,也有微体古生物分类、演化的研究,微体古生物化石新种属的鉴定命名,现代有孔虫、介形虫生态环境的研究,微体化石分析研究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