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志  左强 《地下水》2018,(5):42-43
随着各有关部门对地下水监测工作重视程度提高,通过建设地下水专用监测井取代利用生产井、民井开展监测已成为趋势,地下水监测井与生产、生活等取水井工程有着相似的成井工艺,但是基于使用目的的不同,在具体建设技术要点上差异较大。通过分析监测井使用的目的和意义,具体研究监测井建设工程主要技术要点,为管理和生产部门经济、合理开展地下水监测井建设项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牛玉国  张学成 《水文》2005,25(1):34-36
以黄河流域水文监测特点为例,在分析生产实际需求、传统水文监测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水文学理论,提出了建立基于水循环的水资源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4)
地下水是当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最主要来源,对其水量、水质、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意义重大。而单孔多层监测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勘察孔投资大、工期长等缺点,在当前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以新疆头道沟流域地下水监测为实例,介绍了单孔多层技术的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等内容,为以后类似的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6)
正企业简介西安欣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以西安科技大学可视化测控技术研究所为研发基地,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为方向,网络工程为先导的高新科技型企业。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生产、销售。其中"地下水自动监测测报系统"获西安市科学技术奖及实用新型专利,"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系统"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及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4,(1):F0004-F0004
西安欣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以西安科技人学可视化测控技术研究所为研发基地,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为方向,网络工程为先导的高新科技型企业。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面沉降InSAR监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现状、现有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基础上,对LglnSAR监测与传统分层动态监测、高精度水准测量、GPs测量等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时效性、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之间的差别,并以北京地铁13号线地面沉降InSAR监测为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优化北京地面沉降监测资源、全面开展线性工程地面沉降灾害监测提供参考,以助于推进首都减灾防灾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5)
<正>企业简介西安欣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以西安科技大学可视化测控技术研究所为研发基地,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为方向,网络工程为先导的高新科技型企业。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生产、销售。其中"地下水自动监测测报系统"获西安市科学技术奖及实用新型专利,"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系统"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及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8.
王风波  张帆  陈立伟 《探矿工程》2013,40(12):78-82
以郑州健康路与同乐路西北角处176号院改造工程的基坑工程为例,从基坑开挖监测的目的、监测内容、监测精度及仪器选择、监测点的布设与监测方法,以及监测报警值和监测频率等5个方面对基坑开挖变形监测进行论述。实践表明,通过监测工作及时捕捉在施工中发生的细小变化,做到信息化施工,达到了保护基坑与周边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油田企业的石油勘探、生产过程中,会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滩涂油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也有所不同。以笔架岭油田为例,滩涂油田生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地下水资源和水质的影响以及对浅海滩涂水土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针对三种地质环境影响,提出开展地下水资源监测,滩涂水土环境的监测以及拆除采油平台、微生物修复生态环境以及芦苇种植等措施。做好滩涂油田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4)
<正>企业简介西安欣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以西安科技大学可视化测控技术研究所为研发基地,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为方向,网络工程为先导的高新科技型企业。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生产、销售。其中"地下水自动监测测报系统"获西安市科学技术奖及实用新型专利,"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系统"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及实用新型专利。2007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经省部级鉴定《地下水自动监测测报系统》为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成  刘苗  徐伟伟 《安徽地质》2009,19(2):151-154
分析了煤矿信息化的现状以及构建煤矿地测数据服务体系的需求。并结合煤矿实际生产需要,根据开源软件的特点,采用WebGIS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开源环境下基于B/S(浏览器/月艮务器)模式的煤矿地测数据服务平台,提出了一种能够满足煤矿地测数据共享需求的开源webGIs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矿井探地雷达井下快速超前探测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井下条件复杂,生产进度快,探测掘进面平整度差。为了准确探测矿井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基于探地雷达反射原理,介绍探地雷达在井下工作实用探测方式,探讨了井下探地雷达数据处理和波形分析方法,结合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试验,分析探地雷达实际使用效果,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CMHMIS及其在煤矿水化学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笔者开发的煤矿水文地质管理信息系统(CMHMIS)来研究煤矿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在简要介绍CMHMIS总体设计及其各模块功能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利用CMHMIS研究张双楼矿井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的结果,并得出一种适合该矿具体情况的最佳分析方案   相似文献   

14.
煤炭智能开采是我国煤炭工业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下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由之路,地质保障技术可为煤炭智能开采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撑,且能有效探查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以减少煤矿生产灾害事故的发生。我国煤炭地质保障技术从服务于资源勘查、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到服务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从基础地质勘查工作、GIS系统到隐蔽致灾因素探查,不同时期的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了在煤炭智能开采背景下地质保障技术面临的3个难题:地质条件探测精度不足、动态地质信息监测困难与智能开采缺乏统一的地质基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向煤炭智能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体系,主要包含高精度综合探测、一体化智能在线监测、工作面地质透明化三大关键技术,通过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信息综合精准感知、动态融合、同步映射和孪生反馈,实现地质保障的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和智能化。面对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针对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发展新要求,提出了煤炭智能开采地质保障云平台、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平台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可为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5.
煤岩层对比工作贯穿于整个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的全过程,针对近距离、多煤层且构造复杂的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对比困难的问题,以贵州盘县煤田火烧铺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质勘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地面瓦斯勘查钻孔、井下地质调查、瓦斯参数测试工程从地质勘查阶段已经建立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中提取适应于矿井生产阶段的标志层;结合矿井生产过程中井筒、巷道、工作面及其两巷道、切眼等井巷工程生产揭露资料的宏/微观煤岩、煤质化验、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煤层的光学特征等资料,提炼矿井生产过程中基于开采技术条件的煤岩层对比的标志;综合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重新构建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综合对比标准体系。研究表明:地质勘查阶段构建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在矿井生产阶段岩性组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高位标志性岩层以及古生物化石层基本上失去了指导意义,而煤层结构、伪顶或低位直接顶板古生物化石层、岩性标志层仍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实践生产;矿井生产阶段大量的地层倾角数据、宏/微观煤岩组分特征、煤层夹矸岩性,尤其是可见光、热红外等光学特征,煤层瓦斯含量、压力参数,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等是煤岩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构建的煤岩层综合对比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巷道高效掘进、工作面快速回采并识别断层发育特征。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煤矿井下生产工作而且可以为构造复杂区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煤矿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ASP技术的煤矿地测信息远程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ASP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地测信息远程管理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实现。根据煤矿地测部门的实际生产与管理需要,深入探讨了ASP技术在煤矿地测信息远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相  易同生 《贵州地质》2010,27(2):111-115,132
系统收集了我省近50年来的数百份地质勘查报告,对已勘查的煤炭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动态分析,对我省的煤炭资源的有效保障能力做了较为翔实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剖析了现有生产矿井、规划矿井、小煤矿的资源保障能力。基于灰色聚类和层次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煤炭资源优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及评价体系,综合分析了贵州省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计算了贵州煤炭资源保障度。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年来大量专题科研成果和勘查工程实践.系统总结形成了适应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煤炭工业要求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支撑理论、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提出了集资源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新思路:聚煤规律研究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为当代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建立并完善了由煤炭资源遥感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快速地质钻探技术、煤炭资源信息化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构成的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14项,为构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贵州某煤矿的勘查实例,说明在沉积岩覆盖区,运用JGS-1B综合数字测井系统开展煤田地球物理测井,应用效果好,解决地质问题直观,可为矿山煤炭资源的动态管理、煤量核实、煤矿生产,提供翔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并可有效地反映煤层的物性特征,对煤层与围岩的分层、空间几何尺度(深度、厚度)计量、结构质量分析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煤矿顶板砂岩水害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河道砂体的有效识别对煤矿防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地震数据识别河道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河道砂不是煤矿勘探的目的层,研究程度低,并且在地震数据成像中河道是一种线状、孤立的地质异常体,常被忽略,因此,在煤炭地震勘探中该项技术不够成熟。以淮北地区某矿的高密度地震数据在含煤地层上覆新近系中发现的河道为基础,在抽取8条线变换为常规观测系统后,以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等观测系统参数为对象,对常规观测系统和高密度观测系统在剖面和平面图中的河道成像质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0.8倍河道埋深的最大偏移距和全方位方位角情况下对河道成像较为有利,高密度较常规观测系统对河道成像较好,特别是振幅类属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