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地震局地震数据库系统(SDBS)是由重庆大学计算机及自动化系与云南省地震局技术部合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共同取得的科技成果。SDBS系统程序采用C语言写成。它由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包括地震目录、前兆数据、电报接口等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统一运行在DUAL68000的UNIX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前言     
《山西地震数据综合处理系统》1990年底先后通过了山西省科委、国家地震局的鉴定,受到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项成果的问世,标志着山西省计算机应用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计算机技术与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及防震减灾工作相结合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观测数据及实验研究资料也与日俱增、日益丰富,地震数据的科学保存与管理应用、已成为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极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震现场房屋安全鉴定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仍处于经验评估阶段。砌体结构是我国地震作用下的主要承灾体。本文基于国家标准《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 18208.2-2001)中的定性条文,结合实际震害划分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各构件类及其细部,并确定了细部量化指标震损评价系数。选取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实际震害数据,通过残差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我国西南地区、考虑各构件类不同贡献程度的多层砌体结构地震现场安全鉴定量化模型。随机选取震害实例检验了模型的鉴定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鉴定多层砌体结构的受震震损状态,结果相对科学可靠。模型消除了不同鉴定人员之间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安全鉴定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构造法,要求鉴定发震构造和划分地震构造区,在以往实践中,发震构造鉴定往往基于地表活动断裂构造,且表征为线状震源.当存在较强非随机分布的地震活动且难以找到清晰的地表活动断裂构造形迹时,地震构造法就难以合理地表现这些地震的危险性.本文以云南滇中大姚—姚安发震构造鉴定为例,探讨了在地表活动构造形迹不清,中强地震活动性较强的滇中大姚—姚安地区,采用面状发震构造来表征地震危险性的方法,讨论了在地震构造法中采用面状发震构造的必要性、鉴定思路和方法,并建议在今后的核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构造法中应充分考虑面状发震构造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吴玉荣  王强 《高原地震》2003,15(4):63-66
地震科技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地震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定期对地震科技档案鉴定有利于优化馆藏、对重点地震科技档案的保管;并对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在较强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期,对受震建筑在预定功能下的使用安全性和可居住性进行鉴定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妥善安置灾民生活、恢复社会秩序、科学有序救灾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地震现场的安全鉴定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评估。作为此项工作的参考,标准《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18208.2—2001)只给出定性条款。专家数量的限制和个人差异性制约了鉴定工作效率,导致灾区人民的实际需求无法  相似文献   

7.
1999年9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委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组成项目鉴定委员会,对《天山地区地震区划图》和《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项目进行评审鉴定。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禺页先生的主持下,鉴定委员会委员分别对两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评议,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天山地区地震区划图》和《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项目是90年代新疆地震局最重要的两个对外科技合作项目,项目的完成丰富了对天山新构造演化、地震构造活动和地球物理过程的认识。两个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不仅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而且研究成果在…  相似文献   

8.
地震监测数据是进行地震分析预测及其他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在分析原有数据特征基础上,整合地震前兆数据、测震观测数据、地震台站信息等数据,建立河北省地震监测信息综合数据库,研制基于地震信息综合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监测预报、应急救援和地震科学研究等提供及时、稳定、安全的基础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发挥地震目录数据作用,文章设计一套以地震目录数据为基础,将数据封装成js数据可视化库可用的数据对象,以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动态显示地震目录数据的B/S架构数据查询展示平台,以加强地震目录数据在地震科普宣传中的作用,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直观、清晰的数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随机噪声,本文从压缩感知的角度,给出了一种地震数据降噪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含有随机噪声地震数据通过离散余弦变换进行稀疏表示,然后选取随机高斯矩阵为测量矩阵,并计算出传感矩阵,在地震数据重构阶段,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重构;通过实验方法对比,本文方法的降噪效果在峰值信噪比、信噪比、均方误差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对地震数据中的随机非平稳噪声有较好的压制效果,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晋豫陕邻近地区地壳厚度图鉴定评审会于1984年12月25日至27日在洛阳召开.会议由三省地震联防区主持,共有24名代表及全体编图人员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推举了国家地震局物探大队、分析预报中心,地球物理所及三省地震局有关领导、专家和科技人员组成鉴定评审委员会,由孙武成高级工程师任主任委员.对提交鉴定的图件和报告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并一致通过了鉴定评审委员会的评语.本区地壳厚度编图工作,是在晋、豫、陕三省地震联防区领导同志的倡导和关怀下,在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着重指出了场址近场区断裂活动时代鉴定中控制性剖面缺失、测年数据应用不当、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方法的有效使用、钻孔探测的质量控制与孔间距、高密度电法的局限性等问题,强调应重视活动断裂活动性质、滑动速率、破裂分段和古地震事件等参数的获取;对场址范围活动断裂勘查和其他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中的若干问题也做了讨论;在发震构造判定和潜在震源划分中的一些不合理做法用实例做了论证。本文对提高今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地区采用地震勘探方法时,由于地表障碍物、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检波器不能按照观测系统设计规则布设,采集的地震数据存在道缺失,常规的浅层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由于没有采用数据重建方法,因此会影响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效果.压缩感知技术被引入到地震勘探中已经有十余年,但都是在石油地震勘探中应用,其原因是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量大,信噪比高.由于浅层地震勘探的覆盖次数小,信噪比低,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应用压缩感知技术存在一定的挑战,能否应用压缩感知技术于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尚未可知.本文对压缩感知理论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将模拟的压缩感知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以曲波变换为稀疏变换,通过构造0-范数的一种逼近函数建立稀疏反演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求解方法.模拟数据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很好的对缺失地震数据进行重建.对某地区地震活断层勘探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模拟的压缩感知采样和数据重建,并对原始数据、压缩感知采集数据和重建数据分别进行了相同的地震数据处理,偏移成像结果验证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重建方法能够获得和常规采集数据相当的处理结果.本文验证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重建技术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强震观测工作自问世五十余年以来,一直为国际地震工程界所重视,特别是近廿年内,在促进近场地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显露了巨大作用。强震观测所获取的记录数据在系统地研究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确定震源参数和余震迁移持性,计算近源地层的速度结构,进行地震危险性区划和场地地震危险性评定,验证和改进结构现有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鉴定现有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评价相应的加固方案,以及确定新结构的  相似文献   

15.
将河北省地震台网2015~2016年地震预警和测震数据从地震触发、地震速报和编目方面着手,在地震三要素及震源深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梳理三网(测震、强震、烈度)数据融合工作现状,体会地震预警系统数据作用和工作实效,发挥地震台网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上海市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服务内容,详细讨论强震、测震、空间信息、地震地质背景等4类数据的共享方式、内容以及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地震科学数据具有类型广、种类多、数据格式不一致以及年代长等特点,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在如何对这些分散的海量地震数据整合应用服务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研究并建立基于Web的地震科学数据可视化发布系统。深度挖掘并探索地震科学数据的普及性和社会应用潜力,实现了地震科学数据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地震勘探目标区域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导致采集的地震数据存在不完整或者不规则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压缩感知相关理论的支撑下,提出了基于超完备字典学习的缺失地震数据重构方法.首先利用K-SVD字典学习技术对地震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建立超完备字典对地震数据进行稀疏表示,然后引入高斯随机采样矩阵作为测量矩阵对地震数据进行采样;在数据重构阶段采用分段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现缺失地震数据的重构.通过与传统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对比,本文算法的重构效果在峰值信噪比、信噪比等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算法,证明了超完备字典学习方法能更好的根据地震数据特征进行稀疏表示,从而获得较好的重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1月20日至24日,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主持召开的“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软件系统鉴定验收会及地震数据库检查测试和鉴定会”在山东潍坊举行。山西地震综合数据处理系统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鉴定。有关专家认为该系统已达到了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代地震观测积累了大量、种类繁多的地震前兆数据和震后数据,但数据中隐含的地震规律及趋势无法用经典的算例、数学公式、物理公式进行定量解释、分析和预测,需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案例表明,大数据分析具有预测事物发展趋势、改变传统观念和发现新事物的功能,有助于从错误信息中挖掘有价值信息。本文由此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处理地震数据的新思路,对地震监测预报新思路进行探索;通过在大数据平台上基于地震目录的余震预测研究,给出大数据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的一个应用实例,验证该思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地震数据集成共享在地震监测与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针对传统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地震数据集成化共享方法集成度低、共享率差的问题,研究一种新的地震数据集成与共享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集成,包括数据抽取、清洗、归约、装载等;后建立共享平台,完成数据透明式访问,实现数据共享。结果表明:利用该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对大规模地震数据进行集成化共享,集成度达到95.68%,共享率达到87.34%,为遥测地震监测与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查询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