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南印度洋深海热液区铠甲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深海热液区铠甲虾的分类研究现状,整理出铠甲虾总科下属科的形态分类检索表,并对2008年10月-2009年2月中国大洋科考第20航次在西南印度洋深海热液区获得的铠甲虾样品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分类,初步鉴定为5种,隶属于2科5属,分别是:劣柱虾科(Chirostylidae)的折尾虾(Uroptychus sp.),...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杆状病毒病”席卷了中国养虾业后,对虾养殖业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日前,笔者在胶东有关县市采访时,仍可看到许多荒废或被遗弃的虾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时隔5年后的今天中国养虾人还未找到“克敌制胜”的法宝,但他们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依然义无返颐地探索追寻着养虾业的明天。这也是笔者在采访中感触最深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葛氏米虾及其相似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象秋 《海洋与湖沼》1990,21(3):218-224
葛氏米虾Caridina gregoriana生活在云贵高原。经研究,发现它有几个近似种。喻兆琦1938年报道的葛氏米虾,作者认为是两个不同种,但都不是葛氏米虾,应是它的近似种。其一于1985年已证实是分布于滇东南的喻氏米虾Caridina yui;另一的许多重要性状都明显地不同于葛氏米虾,由于其雄性第三、四步足掌节腹缘并不膨大,故命名为狭掌米虾(新种)Caridina leptopropoda sp. nov. 1989年作者发现的是仅生活在跨四川与云南两省泸沽湖的尖肢米虾Caridina acutipoda。1983年5月采自云南楚雄的标本,其许多特征与葛氏米虾有别,认为是新种,因雄附肢周缘列生成对小刺而命名为双刺米虾Caridina bispinosa。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幼体和仔虾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于1987年5月初在山东日照市涛雒对虾育苗场采集中国对虾虾苗;成虾于1986年春、秋两季取自青岛胶州湾水域的网捕成虾。以酶学分析方法作试验。结果表明,1.虾苗酶活力结果为:类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差异,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酶活性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高,类咦蛋白酶活性比胃蛋白酶高4倍左右。淀粉酶的活性是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纤维素酶活力极微;淀粉酶活性是纤维素酶的6—13倍左右。育苗期几种消化酶的活性均远远低于成虾。2,育苗期幼虾的氨基酸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高,在各期,氨基酸总和的差别是: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  相似文献   

5.
对虾的人工养殖已成为我国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不仅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市场渠道,同时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产业。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病毒或细菌感染、水质污染、饵料变坏引起的应激反应。造成对虾大面积遭灾,有的甚至全军覆灭。 我国北方沿海一些地区,为躲避高温期的对虾流行疾病,提出早育苗、育大苗的建议。而虾苗质量的好坏,又最终会直接影响对虾的成长和产量。我国部分育苗场采用提高育苗池温度和加大抗生素用量,促使虾苗在长度上达到0.7-1cm,从而符合放养规格。日本学者Nakamura(1987)用组织学方法研究日本对虾的流行疾病时发现,仔虾在P20期以前,特别是P4-10期时,发育的淋巴器官大小的转换值较低,仔虾期抵抗力亦较低,是仔虾易发病死亡的原因,而这段时期又正是中国对虾的放养期,从育苗池到虾塘,环境的改变较大,若加上育苗场急功近利的作法,则会加速仔虾的死亡或成为孱弱的个体。 据酒井(1992)、梶田(1990)、 Kajita等(1992)、 Sakai等(1991)、 Edwards等(1988)报道,生长激素对鱼类不仅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本课题组在完成山东省“八五”攻关课题“基因工程人工合成饵料的研制”过程中,同样证实了生长激素对鲤鱼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抗病作用。但是在对虾的养殖中,有关生长激素的报道不多。本文为利用浸渍生长激素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仔虾生长和耐盐度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K系列通常称之为“维生素K_3”,但是更为正确的叫法为“甲萘醌”。 缺乏维生素K就会导致鱼的贫血症,并延缓血凝时间。饵料缺乏维生素K就导致虹鳟鱼肝指标轻微偏低和贫血症。因而甲萘醌对于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是需要的。 据报道,台湾省学者Shi-Yen Shian等对中国对虾(P.chinensis)稚虾所需最佳维生素K饵料的估算进行了12周的投喂试验。对每个水族箱18尾对虾3个重复组投喂补充含甲萘醌8种含量(0、5、10、20、50、80、160和320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仔虾对磷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在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对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体长增长率及仔虾体内含磷量的影响,探索了仔虾对磷的需要量。研究表明,添加磷酸二氢钾使饲料中磷含量为1.16%~1.37%时,仔虾的体长增长率最佳。饲料中磷含量在0.71%~1.82%的范围内,对仔虾的存活率、体内的磷含量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雌虾的心率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4月初在青岛近海捕成熟中国对虾雌虾,观察其在产卵期间的心率变化以及惊扰、温度、光照等条件对其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雌虾的心率在静态时约为38-75次/min,且与温度呈正相关;在受到惊扰时,心率急剧升至为静态水平的1.5倍,约30min后回落到静态水平,产有2-4h,雌虾心率开始逐渐升高,产卵时达到130-150次/min,约为静态心率的2-3倍,产卵后2-4h回落到静态水平,光心率  相似文献   

9.
继1993年全国对虾养殖暴发大面积虾病之后,1994年由于北方沿海提前进入高温期,刚进入6月其各地的养殖虾又相继发病。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的调查表明:截止1994年7月20日全海区(包括山东、辽宁、河北、天津)1402400亩的养殖总面积,发病558580亩,绝产232990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38%和16.61%。其中,辽宁的丹东和山东的东营等地区最为严重,其养殖虾发病面积分别占总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属于广盐、广温性虾类,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海区,产于山东、河北、辽宁及天津近海。中国对虾具有体大、壳薄和生长快等特点,是中国目前养殖最广泛、产量较高的对虾品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深受欢迎。作者旨在总结中国对虾亲虾在培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以及幼体的营养需求,为中国对虾的人工繁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95,19(5):64-65
随着我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养殖生产的发展,虾病日趋严重。1993年,由于虾病发病早、范围广、死亡率高,给我国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地理水质环境及致病因子不同,虾病及症状十分复杂。但发病范围广死亡率最高的是“头胸甲白斑,肝胰腺肿大综合症”。其特点是在头胸甲壳上出现白斑,有的体色微红,内部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有的红肿有的白浊。病理检查,从肝胰腺分离出大量弧菌,同时在血淋巴、心肌间质、整个中肠管壁和鳃上也发现大量细菌。有的从肝胰腺、胃壁和中肠细胞中发现病毒或病毒包涵体。这种…  相似文献   

12.
低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3-4月在山东日照市代家村对虾育苗场采集中国对虾仔虾,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仔虾对不同低盐度突变的幅度及速率的适应能力,并对在不同盐度突变后仍能存活的仔虾体内的18种氨基酸、14种脂肪酸及5种维生素的含量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降盐的工范围为3/d-5/d时,部分仔虾可在盐度为零的淡水中存活数天。盐度的变化对仔虾体内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集自中国东海和南海的4个真虾物种,经研究发现为中国海域的新记录物种,即凯氏鞭腕虾(Lysmata kempi Chace,1997),利普克鞭腕虾(Lysmata lipkei Okuno&Fiedler,2010);透明近绿虾(Chlorocurtis jactans(Nobili,1904))和黑斑活额虾(Rhynchocinetes conspiciocellus Okuno&Takeda,1992)。本文描述了这四个物种的形态特征,编制了检索表,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9月上旬,在江苏省水产局受农业部技术推广总站委托组织的“全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江苏宋庄示范区”验收中,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受挫的养虾业复兴有望。 江苏省赣榆县宋庄乡是全国闻名的对虾养殖乡。该乡对虾养殖场500亩虾塘被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确定为“全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5.
虾头几丁质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虾头经处理制得几丁质酶酶液,再经抽提、沉淀和精制几丁质亲和层析,纯化倍数达108倍,比活344ImU·mg^-1蛋白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度,测得分子量为44700,等电点为4.5,最适pH为5,最适温度55℃。本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赣榆县的对虾养殖业,经历了由辉煌到低谷,又从低谷逐步走向全面复产的历程。在克服虾病危害方面,该县紧紧围绕一个“防”字,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使全县对虾产量由1993年低谷时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温度下,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越冬亲虾进行人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实验,利用腹部采血和剪取游泳足进行活体取样.统计感染对虾发病及死亡情况,利用巢式PCR技术检测WSSV,统计实对虾受WSS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在对虾累计死亡率上游泳足取样的高温组(18~21 ℃)和低温组(9~12 ℃)有显著差异(P=0.041<0.05),高温组明显高于低温组;在对虾受WSSV感染程度上,高温组主要呈严重感染(91.67%),中温组(13~16 ℃)和低温组则主要呈轻度感染,且温度越低受感染程度越轻;在跟踪WSSV感染对虾进程研究上,高温组在48 h检测出WSSV,中温组和低温组则分别在72 h和96 h检测出WSSV,明显滞后于高温组.表明温度对WSSV感染对虾有一定的影响,低温(9~12 ℃)条件下WSSV也能感染对虾且导致死亡,但低温可抑制WSSV的增殖,减缓感染进程,延迟白斑综合症(W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爆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仔虾的人工感染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暴发性流行病病原——中国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在仔虾阶段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同时为建立高健康无特异病原虾系统提供检测手段,探讨改善对虾苗种培育措施,为养成提供健康苗种,作者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了暴发性流行病原人工投喂感染试验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病虾的来源 发病对虾来源于1994年山东青岛郊区患爆发性流行病虾池的对虾,并经过电镜切片观察确认为感染HHNBV。1.1.2 毒种分离 取发病的对虾头胸甲部分约200g,去掉甲壳和肝胰腺,剩余部分加入1×10-9溶液(NaCl24g/…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原产于南亚、东南亚等地,它是沼虾属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并具有咸淡水产卵孵化、淡水养成、杂食性和同类相残的特性。而且,它的营养丰富,虾肉蛋白质含量高达18.27%,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8种之多,属高档淡水水产品。 1984年山东省东平县开始引进试养罗氏沼虾,经四年的努力,在亲虾的选择、运输、培  相似文献   

20.
于1996年5月,在青岛市红岛镇后阳育苗场,采用饲养实验的方法对患肠道疾病的中国对虾仔虾的康复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仔虾的某些肠道疾病的康复与蜕 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肠道杆菌病对虾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危害极大,患病个体死亡率为100%,而患病率的仔虾幼体较高的存活率(32%),存活者多数为病症出现时已处蜕皮前期的个体,而在蜕皮间期开始患病的个体极少能发育至蜕皮变态。肠道堵塞是仔虾期纪体的幼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