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浩田  杨德彬  师江朋  许文良  王枫  谌瑛 《岩石学报》2018,34(11):3327-3340
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Pb同位素的研究为探讨鲁西地区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提供了制约。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中少量锆石和辉绿岩中锆石发育条痕状吸收,具有相对高的Th/U比值(0.11~3.12),暗示它们均为岩浆成因,辉长岩中多数为岩浆成因的捕获锆石。辉长岩和辉绿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2±3Ma和112±1Ma;辉长岩中捕获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介于2469~1752Ma之间,暗示古老地壳物质的存在。辉长岩和辉绿岩整体具有低Si O_2(49.08%~52.61%)、高MgO(4.52%~9.67%)、Na_2O含量(2.58%~3.49%)以及高Mg~#值(45~65)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贫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其(La/Yb)_N=8.98~10.2,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83~0.93)。辉长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046~0.7060之间,ε_(Nd)(t)值介于-16.71~-15.54之间,~(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初始比值分别为16.596~16.776、15.255~15.290和36.328~36.648。辉绿岩中岩浆锆石的ε_(Hf)(t)值介于-12.0~-2.5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峰期时间一致;起源于受华北克拉通古老下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古特提斯域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的研究极为薄弱,文章报道了青海东昆仑东段希望沟橄榄辉长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为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希望沟橄榄辉长岩具有低SiO2(40.91%~42.14%)、低TiO2(0.29%~0.39%)、高MgO(28.18%~30.66%)、贫碱(K2O+Na2O=1.09%~1.36%)的特征,属亚碱性系列岩石,m/f比值介于5.03~5.39,属于铁质超基性岩类。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ΣREE为28.17×10^-6~30.95×10^-6,(La/Yb)N为3.77~4.98,显示轻稀土富集的特征,δEu=0.80~0.95,具有弱的Eu负异常。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橄榄辉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64.9±1.2)Ma(n=26,MSWD=0.71),属中二叠世。锆石176Hf/177Hf比值为0.282709~0.283152,对应的εHf(t)=3.7~19.3,锆石单阶段Hf模式年龄TDM为135~753 Ma,平均为414 Ma,大于锆石U-Pb年龄。研究认为,橄榄辉长岩的岩浆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可能有早期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并经历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希望沟橄榄辉长岩是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俯冲阶段的产物,说明古特提斯洋在中二叠世已北向俯冲。  相似文献   

3.
胡培远  李才  吴彦旺  解超明  王明  李娇 《岩石学报》2016,32(4):1219-1231
本文报道了羌塘中部冈玛错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岩浆生长环带,未见继承的老核,并且锆石Th/U比值大于0.5(0.58~1.05),显示出典型岩浆成因的锆石特征。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为352.4±1.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钾长花岗岩富硅(Si O_2=74.17%~77.88%),低铝(Al2O3=10.50%~11.98%),贫镁(Mg O=0.23%~0.36%),富碱(Na_2O+K_2O=5.74%~7.24%),Na_2OK_2O,K_2O/Na_2O=0.53~0.71,A/CNK=0.87~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和U等元素,亏损Sr、Eu、P和Ti等元素,10000Ga/Al=3.12~4.14,显示出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和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变化于+4.40~+12.14和549~985Ma,显示出正的、不均一的同位素组成,可能形成于壳-幔混合作用,其中幔源端元应当是伸展环境下上涌的地幔岩浆,而壳源端元则可能是扬子板块新元古代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壳对羌北-昌都板块北向俯冲引起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魁  刘良  王超  康磊  盖永升  廖小莹  马拓  赵国军 《岩石学报》2018,34(8):2481-2500
出露于南阿尔金西段的塔什萨依辉长岩和闪长岩及其内花岗质细脉是古生代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它们构成了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的一部分,是深入探讨该地区构造演化过程的良好材料。本文通过对这些地质体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系统研究,以期确定其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为深入探讨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的演化过程提供进一步约束。本文研究表明:辉长岩和闪长岩具相对较高的SiO_2含量(50.4%~53.5%)和Mg#(57~80),低的K_2O/Na_2O比值(0.17~0.67),为钙碱性系列岩石;辉长岩的∑REE偏低(36.9×10~(-6)~83.1×10~(-6)),Eu正异常(δEu=1.17~1.85);闪长岩∑REE稍高(182×10~(-6)~190×10~(-6)),Eu负异常(δEu=0.85~0.86);二者相对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其主量元素特征、微量元素(高Nb、Zr含量,低Zr/Y比值)、锆石Hf同位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二者应为大陆板内伸展背景下软流圈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其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花岗质细脉具高的Si O2含量(72.4%~75.5%)和K_2O/Na_2O比值(2.33~2.56),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与闪长岩相比,两者微量元素蛛网图相似,但花岗质细脉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大,Eu负异常(δEu=0.55~0.61)和P、Ti的亏损更加显著。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时代约为400~420Ma;闪长岩和其内花岗质细脉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约为400Ma,并具有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Sr-Nd同位素组成,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野外产状,推测花岗质细脉为闪长岩分异的产物。结合南阿尔金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塔什萨依辉长岩和闪长岩起源于造山后伸展背景下软流圈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而闪长岩进一步分异形成花岗质细脉,并在其形成过程中可能伴随少量壳源熔融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5.
侵位于柴北缘构造带欧龙布鲁克地块西北缘达肯大坂岩群中的辉长岩脉岩石Al_2O_3、CaO含量较高,P_2O_5、TiO_2含量较低,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低(43.17×10-6~57.53×10~(-6)),LREE/HREE值为1.82~2.77,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表现为右倾型。岩石Ti亏损,具高ThN/NbN值(3.75~8.03)和低Nb/La值(0.44~0.84)特征。辉长岩锆石的~(176Hf/~(177)Hf值介于0.282813~0.282979之间,ε_(Hf)(t)值为9.25~15.11,Hf模式年龄(T_(DM))分布在378~610Ma之间,平均494Ma。综合研究认为,辉长岩岩浆源区为软流圈地幔且后期可能受到壳源富集组分的混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辉长岩脉形成于357±4Ma,即早石炭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早石炭世柴北缘仍处于后造山伸展的构造演化阶段,而辉长岩脉是后造山伸展阶段柴北缘造山带去根、软流圈地幔上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河南省洛宁县的崤山东部浅覆盖区发现了老里湾大型银铅锌矿床,该矿床与矿区内的老里湾岩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了查明老里湾岩体的形成时代、源区组成及岩石成因,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老里湾岩体4件花岗斑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3±1)Ma(MSWD=0.58)、(133±1)Ma(MSWD=1.20)、(134±1)Ma(MSWD=1.16)和(137±1)Ma(MSWD=0.45),表明老里湾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岩石具有高的w(SiO_2)(70.48%~72.75%)和w(K_2O)(5.90%~7.01%),非常高的K_2O/Na_2O比值(7.68~12.89)和较高的A/CNK值(0.97~1.25,平均1.11),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老里湾岩体的稀土元素总量介于231×10~(-6)~27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其(La/Yb)N值介于26.7~36.5之间,岩石具有中等到弱的负铕异常(Eu/Eu*值介于0.59~0.78,平均0.68)。老里湾岩体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Nb、Ta、Zr、Hf、P、Ti等高场强元素。老里湾岩体锆石的εHf(t)介于-43.0~-5.1(平均-20.0),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52~3.85 Ga(平均2.45Ga)。老里湾岩体的源区主要为中-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地壳物质,并有少量的古太古代和始太古代地壳物质,岩浆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底侵的玄武质岩浆混合是老里湾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改则格列戈阿尔辉长岩侵入于羌塘地体南缘木嘎岗日群,为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改则地区的演化提供新的强有力的约束。本文对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格列戈阿尔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2.9±1.6Ma,表明该辉长岩体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早白垩世辉长岩具有高Al_2O_3(15.39%~16.83%)、低Ti O_2(0.78%~0.92%)、贫P2O5(0.09%~0.17%)和低碱(Na_2O+K_2O=3.93%~4.41%)的特点。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63.37×10-6~73.76×10-6,平均为68.84×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La/Yb)N介于2.43~3.09之间,δEu=0.89~1.03,表现弱的负铕异常,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U等,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HFES)Nb、Ta、P、Ti等,Nb/Ta、Zr/Hf比值接近或略低于原始地幔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结果表明,该辉长岩源区为被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地幔源岩浆,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并经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格列戈阿尔辉长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构造环境下的岛弧环境,表明至少在122.9±1.6Ma期间班公—怒江洋盆正在向北俯冲。结合区域资料,研究区班公—怒江洋盆闭合时间应介于110~85Ma之间。  相似文献   

8.
鄂拉山岩浆带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最东端,为研究该地区晚三叠世的构造背景,选取索拉沟地区钾长花岗岩开展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33±1)Ma,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该岩石有很高的w(SiO_2)(75.91%~77.23%)、富K_2O和Na_2O,贫CaO、MgO、TiO_2和P_2O_5,A/CNK介于1.01~1.0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锆石饱和温度733~768℃,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9~0.25),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Th、U、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Ba、Sr及Nb、P、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176)Hf/~(177)Hf)范围为0.282 487~0.282 611,ε_(Hf)(t)介于-3.54~-0.56;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Hf)为1.16~1.33 Ga。索拉沟钾长花岗岩是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后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新生下地壳是幔源岩浆在特提斯洋俯冲阶段(242~238 Ma)底侵古老地壳形成。结合晚古生代至中生代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结束后巴颜喀拉地体与东昆仑地体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孔会磊 《地质与勘探》2017,53(5):889-902
本文对青海东昆仑东段加当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有助于丰富东昆仑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的整体认识。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加当辉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62.5±2.5Ma(n=38,MSWD=0.18),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加当辉长岩具有低TiO_2(0.79%~1.09%)、贫P_2O_5(0.06%~0.09%)、低碱(K_2O+Na_2O=1.99%~2.39%)及Na_2OK_2O的特征,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32.08×10~(-6)~46.41×10~(-6),(La/Yb)N为1.59~2.00,平均1.82,δEu=0.95~1.32,具有弱的Eu正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长岩源区为岩石圈幔源岩浆,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加当辉长岩是形成于俯冲环境的岛弧岩浆岩。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加当辉长岩是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这为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西藏松多地区早侏罗世变质辉长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东部松多地区新发现的变质辉长岩对于讨论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约束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报道了松多变质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松多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启示。结果表明,松多变质辉长岩原岩形成于195±6Ma~202±2Ma之间; Si O2含量为45. 56%~53. 69%,MgO含量较高为6. 04%~11. 75%,Mg#为66~77;高Cr(209×10-6~746×10-6)和Ni(80×10-6~234×10-6)含量。该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介于E-MORB和OIB之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低的(La/Yb)N=2. 06~4. 81、(La/Sm)N=1. 50~2. 48、(Gd/Yb)N=1. 21~1. 67和(Ce/Y)N2。锆石εHf(t)值为-1. 9~3. 9,具相对古老Hf模式年龄(988~1361Ma)。综合对区域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等资料的全面分析,认为松多早侏罗世变质辉长岩原岩的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改造的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松多古特提斯洋壳板片断离事件所引发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三江盆地富锦地区临山花岗质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与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其构造属性。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晶,震荡环带发育,Th/U比值=0.31~1.92,指示其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临山花岗闪长岩形成于~54Ma,这是目前东北地区报道的最年轻的花岗质岩浆作用。该期花岗闪长岩的SiO_2含量主要在68.71%~72.42%之间,Na_2O=3.29%~4.41%,K_2O=2.79%~3.47%,Na_2O/K_2O=0.95~1.58,A/CNK=0.99~1.12;该区花岗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21.8~34.1]。样品无明显Eu异常(δEu=0.84~1.19)。它们的(87Sr/86Sr)i=0.7068~0.7071,εNd(t)介于-2.4~-2.3之间;锆石εHf(t)值介于+1.7~+5.7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介于765~1020M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该期花岗闪长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原始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期间增生的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对三江盆地与佳木斯地块东缘已发表锆石Hf同位素资料进行总结和时空对比发现,佳木斯地块东缘和三江盆地具有相似的地壳增生历史,暗示三江盆地之下的基底物质可能仍归属于佳木斯地块范畴。另外,新生代临山岩体的识别,限制了富锦隆起的时限为始新世之后,并非前人认为的中生代。  相似文献   

12.
以赣西地区蒙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岩浆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该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六种岩石类型,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4.0±2.10 Ma(n=19,MSWD=1.9)、223.0±2.20 Ma(n=21,MSWD=2.6)、222.0±2.80 Ma(n=21,MSWD=2.7)、220.0±1.90 Ma(n=16,MSWD=1.5)、217.0±3.70 Ma(n=8,MSWD=1.8)、142.0±0.98 Ma(n=21,MSWD=1.4),表明岩体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印支期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具高硅富钾、准铝-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Th、U和稀土元素La、Ce、Sm、Nd、Y,明显亏损Rb、Ba、Sr、Ti、P;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δEu介于0.03~0.15,具强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V”型;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CaO/Na_(2) O比值<0.3、Rb/Sr>5,岩石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主体介于868~1465 Ma,为中-新元古代,εHf(t)对应的T DM2值显示,岩体物源起源于成熟地壳,后期有大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表明岩石来源于含水矿物(如白云母、绿帘石/黝帘石)的脱水反应导致成熟度高地壳物质的熔融而形成。在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投于碰撞大地构造背景上的花岗岩和造山后花岗岩类(POG)区域,锆石U-Pb年龄表明成岩时段滞后于印支运动高峰期(258~243 Ma),为受印支运动造成华南地壳加厚滞后,地壳进入伸展阶段,减压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13.
张朋  陈冬  寇林林  赵岩  杨宏智 《中国地质》2016,(6):2092-2103
东北沟钼矿是辽宁宽甸地区近些年发现的大型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床。文章首次对东北沟钼矿床赋矿围岩二长花岗岩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9.4±0.3)Ma(MSWD=0.83),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成分上,岩石具有富硅(SiO_2=62.21%~83.21%)、高钾(K_2O/Na_2O=3.35~20.27)和富碱(K_2O+Na_2O=5.82%~12.23%)的特点,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10.26~24.21),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负铕异常(δEu=0.63~1.0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Pb)和不相容元素(如Th、U)的特征,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沟钼矿二长花岗岩的ε_(Hf)(t)值为介于-12.4~-8.5,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442~1610 Ma,反映岩浆源区可能来源于中元古界古老地壳的再熔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构造背景为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之下俯冲,岩石圈减薄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灵山岛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文昊  冯涛  赵燕  翟明国  孙勇 《岩石学报》2018,34(6):1612-1640
灵山岛位于胶东半岛以南约16km处,构造上处于扬子和华北克拉通结合部位——苏鲁造山带东端。早白垩世晚期,灵山岛岩浆活动极为强烈,大量发育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不整合覆盖于底部碎屑沉积岩层之上;同时,区内广泛发育基性岩墙(辉绿玢岩),沿北东-南西向侵入于碎屑沉积岩地层之中。本文选取流纹岩和辉绿玢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具有富钾(K_2O=4.10%~4.42%)、富碱(Na_2O+K_2O=8.83%~9.06%)、贫钙(CaO=0.10%~0.46%)、低钛(TiO 2=0.08%~0.09%)、低镁(MgO=0.12%~0.15%)和铁(Fe_2O_3~T=0.79%~0.83%)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低(∑REE=109.0×10~(-6)~128.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La/Yb)N=6.42~8.09),Eu显著负异常(δEu=0.27~0.28)。辉绿玢岩SiO_2含量为(51.17%~51.97%),具有富碱(Na_2O+K_2O=5.01%~6.07%)和高Mg#值(67.6~69.4)的特征,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高(∑REE=160.6×10~(-6)~173.5×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La/Yb)N=11.1~11.6),显示弱Eu正异常(δEu=1.12~1.18),它们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图解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解上与OIB类似。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流纹岩和辉绿玢岩可能均形成于伸展减压背景下。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流纹岩和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18±2Ma和109±3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流纹岩具有负的ε_(Hf)(t)值(-31.0~-24.5),表明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辉绿玢岩的岩浆锆石具有负的ε_(Hf)(t)值(-31.2~-28.8)和正的ε_(Hf)(t)值(+7.1~+8.1),指示其来源于有深部亏损软流圈地幔物质加入的富集地幔源区。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和同时期区域构造演化推测,受伊泽奈崎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的影响,中生代期间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发生转变。早白垩世晚期,华北东部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形成了一系列与之对应的超浅成相-喷出相辉绿玢岩岩墙和流纹岩,是燕山运动在胶东地区的地质表现。  相似文献   

15.
辽宁兴城新立屯地区岩浆杂岩主要由4种不同的岩石单元组成,分别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石英闪长岩,花岗细晶岩和花岗伟晶岩,前两者分布广泛且为研究区的主要岩石单元,后两者则呈脉状侵入到前两者中。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及花岗细晶岩的年龄分别为2 496±18 Ma,2 490±19 Ma,2 479±29 Ma,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结合野外地质特征,侵位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石英闪长岩,花岗细晶岩,花岗伟晶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新立屯地区岩浆杂岩主量元素方面具高硅(SiO2=61.38%~74.99%),富碱(Na2O+K2O=6.86%~9.41%),富Mg#(56~70)特征;A/CNK=0.91~1.18,属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方面,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Eu异常(δEu=0.50~0.9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εHf(t)值为-1.12~+6.13;TDM2(Hf)介于2 594~2 937 Ma,显示该套岩浆杂岩可能为地幔物质加入新生地壳再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隋振民  陈跃军 《现代地质》2012,26(4):627-634
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吉林南部地区三棵榆树组粗面岩形成于118 Ma的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棵榆树组粗面岩的SiO2含量为65.11%~65.61%,富碱(K2O=6.29%~7.28%,Na2O=3.71%~4.21%),属于钾玄岩系列,弱过铝质(A/CNK=1.05~1.12),含镁指数Mg#=9~16;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317.72×10-6~371.3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19.50~22.80),Eu负异常较弱(δEu=0.75~0.81);微量元素富集Rb、Th、Zr、K,明显亏损Nb、Ta和Sr等,显示典型的大陆地壳特征。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 206~0.282 309之间,εHf(t)值介于-13.32~-16.97之间,Hf模式年龄(TDM2)介于2.0~2.6 Ga之间,平均为2.2 Ga。上述特征表明,吉林南部地区早白垩世粗面岩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河花岗斑岩体位于河南省崤山东部,该岩体是最近发现的中河大型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母岩。选取2件花岗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件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9±0.7)Ma(MSWD=0.78)和(131±1.5)Ma(MSWD=1.70),表明中河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河岩体具有高的w(SiO_2)和w(K_2O)、低的w(Na_2O),其A/CNK比值为1.03~1.63,Mg#值介于25~50,总体上属于过铝质-强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的w(Yb),中等-弱的铕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稀土元素分馏相对强烈,但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中河岩体有相对低的w(Sr)和w(Y),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Hf、Ti和重稀土元素。中河岩体锆石εHf(t)值为-34.4~-23.2,平均为-26.9,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2485~3182 Ma,平均为2714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表明中河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新太古代地壳物质,并有少量的中太古代地壳物质,中-新太古代增生的具有弧岩浆特征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了早白垩世的中河岩体。  相似文献   

18.
张鲲  徐德明  胡俊良  卢友月  黄皓 《地质通报》2017,36(9):1591-1600
对湘东北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31.9±1.1Ma。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为一套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U、Ta、Pb,亏损Ba、Nb、Sr、Zr、Ti等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配分模式,具有弱负Eu异常。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燕山晚期锆石ε_(Hf)(t)值为-5.9~-2.4,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558~1338Ma,表明其物质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部分熔融。749.5Ma继承锆石核的ε_(Hf)(t)值为+4.8,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355Ma,暗示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物质加入。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可能是由于中下地壳的熔融岩浆形成后,混入少量幔源物质上侵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杨锡铭  孙丰月  赵拓飞  刘金龙  彭勃 《地质通报》2018,37(10):1842-1852
东昆仑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石的研究较薄弱,缺乏对东昆仑幔源岩浆活动及岩浆演化的整体认识。对阿克楚克塞辉长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岩石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219.3±1.1Ma,MSWD=0.80);岩石SiO2含量为49.03%~57.26%,Mg#值为49~57,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εHf(t)=-1.81~3.25,锆石Hf模式年龄大于锆石结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克楚克塞辉长岩岩浆源区应为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阿克楚克塞辉长岩形成于印支期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继承了早期板片俯冲改造的地幔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20.
董汉文  许志琴  李源  刘钊 《岩石学报》2016,32(12):3624-3634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冈底斯岩浆岩带东段墨脱地区辉长岩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全岩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墨脱辉长岩形成于185.97±0.33Ma,SiO_2含量(48.19%~54.93%),MgO和Mg#变化较大(MgO=4.53%~12.76%,Mg~#=50.0~67.4)。具有高CaO(7.44%~12.11%),低碱(Na_2O=0.93%~2.36%,K_2O=0.49%~2.21%)的特征。辉长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微量元素上,样品具有富集Sr、Sc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等的特征。墨脱辉长岩ε_(Nd)(t)值介于-3.06和2.84之间,~(87)Sr/~(86)Sr(t)值为0.7059~0.7103。锆石的ε_(Hf)(t)值为-4.1~0,和相对古老的Hf模式年龄(866~1036Ma)。上述特征表明墨脱辉长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大陆地壳的混染作用。结合对区域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等资料的全面分析,笔者认为冈底斯东段在早侏罗世应处于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