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侏罗纪红旗组下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孢粉化石26属39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与华北区、东北区及西北区同时期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能很好地对应。此外,通过孢粉化石组分研究,确定该区早侏罗世古植物主要为掌鳞杉科、松柏类、苏铁科、桫椤科、双扇蕨科等,古植被类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进而推断该期为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偏湿润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3.
选择福州马尾青州ZK32钻孔岩芯,作为该地区全新世沉积地层的代表,进行系统的孢粉研究,得出六个孢粉组合,恢复了福州马尾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探讨了福州马尾全新世地层的划分以及气候与海面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沈北煤田3个井田刻槽煤样的孢粉分析表明:(1)沈北煤田的孢粉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孢粉称为水龙骨单缝孢-杉科粉-栎粉组合;(2)煤田的古植被是暖温带至亚热带的针阔叶混交林;(3)前屯矿的湿度要大于其它两矿。 相似文献
5.
南昌地区发现的早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昌县岗上乡裴家Rk-4孔获得较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40属84种,含1新种。文中介绍了孢粉组合及其特征,讨论并阐明了含孢粉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并对该孔内地质构造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北京延庆盆地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气候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孢粉化石是通过延庆盆地杨户庄、阜高营及东龙湾地区地层剖面研究的。自上而上划分个孢粉组合带、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阶段。1.Quercus-Ranunculaceae-Graminae,针阔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偏干。2.Pinus-Polemoniaceae,森林-草原,气候温凉干爽。3.Quercus-Pinus-Graminae,针阔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干燥。4.Abies-Picea-Po 相似文献
7.
新疆且末县江尕勒萨依村杨叶组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共计37属81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与西北区、华北区同时代地层中孢粉组合可以很好的对比。通过研究孢粉组分与母本植物的亲缘关系,得出中侏罗世早期江尕勒萨依地区植被主要由真蕨类植物、石松类植物和乔木的松柏类及苏铁类组成,反映古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上海地区三个钻孔更新世沉积物的孢粉研究,首次结合最优分割、对应分析等计算机数量统计手段,划分出了九个孢粉组合带,反映了该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九个阶段;丰富了本地区的孢粉学资料,为上海地区进行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豫西宜阳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在该组中部土门段砂泥互层中发现大量的植物化石碎片和孢粉化石。文中依据孙家沟组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区域对比,厘定了土门段的地质时代,并依据孢粉化石的亲缘植物关系和信息函数,结合微量元素Sr/Cu值指标,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了宜阳地区的古气候特征。结果显示: 土门段共发现52属孢粉化石,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与华北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推测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晚二叠世长兴期。孢粉化石属种的植物亲缘关系与欧美镁灰岩统植物成分类似,表明整体上为较炎热的半干旱古气候。该成果可为华北地区晚二叠世晚期的陆相沉积环境、古植物背景以及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寿山沟组化石稀少,沉积环境不明.在内蒙古西乌旗塔宾庙林场剖面识别出了一套海相碎屑岩沉积,发育有泥岩与砂岩韵律性互层,在该剖面的16~18层暗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及泥灰岩透镜体中发育有大量的遗迹化石.这些主要遗迹属有Zoophycos,Sc olic ia,Planolites,Taenidium,Chondrites,Helminthoida,Helminthopsis.分析其形态、习性,将其划分为Zoophycos和Helminthopsis 2个遗迹化石组合,这2个组合均属Zoophycos遗迹相,反映了半深海环境的大陆斜坡沉积,为西乌旗地区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兴蒙造山带东北部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海勒斯台岩体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花岗斑岩。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海勒斯台花岗斑岩的年龄为4635±20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花岗斑岩具有富硅(7514%~7788%)、富碱(615%~792%)、低钛(015%~017%)和铝(1125%~1261‰)、贫钙(018%~125%)和镁(014%~03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强烈亏损Sr、Eu、P、Ti,中等亏损Ba、Nb、Ta等元素,10000Ga/Al值和Zr+Nb+Ce+Y含量较高,属于A2型花岗岩。花岗斑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78~899℃之间,同时具有非常低的Sr和高Yb特征,指示岩石形成于低压高温的伸展构造背景,可能为减薄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沿着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一线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引起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兴蒙造山带东北部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海勒斯台岩体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海勒斯台花岗斑岩的年龄为463.5±2.0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花岗斑岩具有富硅(75.14%~77.88%)、富碱(6.15%~7.92%)、低钛(0.15%~0.17%)和铝(11.25%~12.61%)、贫钙(0.18%~1.25%)和镁(0.14%~0.3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强烈亏损Sr、Eu、P、Ti,中等亏损Ba、Nb、Ta等元素,10000Ga/Al值和Zr+Nb+Ce+Y含量较高,属于A2型花岗岩。花岗斑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78~899℃之间,同时具有非常低的Sr和高Yb特征,指示岩石形成于低压高温的伸展构造背景,可能为减薄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沿着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一线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引起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北部二连-东乌旗地区出露早古生代火山岩,为兴蒙造山带北缘构造-岩浆岩带的组成部分,对研究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东乌旗北部早古生代中基性及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分析。定年结果显示,中基性火山岩成岩年龄为452±2Ma,酸性火山岩为430±20Ma,表明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可延续至中志留世。地球化学组成上,中基性火山岩稀土总量中等,Eu异常不明显,富集Rb、Sr、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特征类似岛弧岩浆岩;酸性火山岩富集Th、U,Eu负异常显著,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不高,Nb、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不明显,表现出板内岩浆特点。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均具有亏损的同位素组成:中基性火山岩ε_(Nd)(t)=+203~+267,ε_(Hf)(t)值介于+79~+145之间;酸性火山岩ε_(Nd)(t)=+494,ε_(Hf)(t)值为+99~+153。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基性火山岩为岛弧环境下遭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物,酸性火山岩则来源于新生基性下地壳熔融并具有板内岩浆特征,可能指示了俯冲的结束。结合前人资料,二连-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介于晚寒武-中志留世之间,形成时间及阶段性演化特征近似于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早古生代岩浆岩带,暗示两者可能具有成因联系,均为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18.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杭乌拉山以北哈日奥布日格断凹陷盆地两侧,北东向出露770km2的哑地层,前人将其划为二叠系双堡塘组,但该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石组合及层序特征,与内蒙古岩石地层所述的双堡塘组的现在定义和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完全相悖。采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方法,开展岩石组合、基本层序、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研究,划分出3个段级填图单元。根据发现的笔石化石和被晚泥盆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入的关系,将地层时代确定为早志留世,改划为志留系圆包山组。泥盆纪区域变质变形作用使其发生浅变质和片理化变形,并形成轴向北东的复式向斜构造。后期叠加构造变形,形成紧闭倒转褶皱。志留系圆包山组的确定对本区地层划分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早古生代辉长闪长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乌旗乌拉盖地区出露一套早古生代辉长闪长岩,为兴蒙造山带北缘二连-东乌旗早古生代岩浆岩带的组成部分。对该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对兴蒙造山带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 U-Pb定年显示岩体年龄为499.6±1.2 Ma,为二连-东乌旗地区出露的最古老侵入体。岩体具有中等的Si O2含量(51.60%~54.28%),富铝,贫铁、镁,全碱及钾含量较低,属钙碱性岩浆系列;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Eu正异常(δEu=1.03~1.34),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平缓的右倾型。辉长闪长岩同位素组成比较亏损,(~(87)Sr/~(86)Sr)_i=0.704 5~0.704 7,εNd(t)=+2.71~+4.17,εHf(t)相对εNd(t)明显偏高,为+10.8~+18.7,存在Nd-Hf同位素解耦现象。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Hf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乌拉盖辉长闪长岩是早古生代古亚洲洋沿苏左旗-锡林浩特一线向北俯冲的产物,岩体形成于俯冲作用的初始阶段,源区为受到俯冲物质交代的地幔楔,交代物质以板片熔体为主,流体交代为辅,无明显沉积物加入,后期由于弧后拉张、贺根山洋盆打开与主体岛弧带脱离,最终形成了与俯冲带彼此分隔的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