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浅谈土地信息系统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土地信息系统(LIS)建设的重要技术保证之一.目前,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正在全国广泛开展,大量的各级系统正在建设,或者准备更新原有系统,更多的系统正在考察和启动阶段.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一套全国性的土地信息标准和操作规范,用于指导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处理、建库、运行与使用.因此,研究和提供一个适应土地空间数据共享和利用的标准化方法及标准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化标准建设滞后于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局面,已是土地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土地信息化标准,是落实国土资源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建设方针的重要前提,通过土地信息化标准建设,可保证土地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土地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2.
土地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网络等多方面技术的系统工程,但在土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此,谈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元数据和质量规则的土地数据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据是土地信息系统运转的基础,实施数据检查以产生符合系统需要的数据,是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的土地信息系统工程中,数据检查过程不规范,且无法重用。本文探讨了一种通用的土地数据检查方法,在分析通常的土地数据错误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元数据库和质量规则实施数据检查的方法。在吉林地籍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建设中得到验证,为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土地综合整治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研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土地综合整治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3S技术、ArcGIS软件平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建土地综合整治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有利于提升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月记事     
柳州:土地信息系统项目再获殊荣2008年2月下旬,由国土资源部举办的2007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柳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发建设的面向网络一体化土地信息系统项目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储备是对土地资源集约优化管理的有效方式,传统基于二维平面图纸和面向抽象业务数据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对于土地储备信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本文进行的土地储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正是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重庆市主城区基础地形数据的基础上,集成高精度的DOM、DEM、控规信息和土地储备信息,完成了土地资源综合信息数据库构建,最终通过服务应用的方式实现了对土地储备信息高效、准确、对象化管理,同时拓展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招商引资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地籍信息系统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范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会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一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如空间数据的无缝组织、变比例尺空间数据融合、空间分析模型等。另一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如地籍信息空间单元、标准化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GIS技术、计算机加密技术、计算机并行技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及业务需要,设计开发规划系统和建立规划数据库,最终实现远程报批和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土地工作中,土地信息系统逐渐成为国土资源部门实现土地信息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各类信息系统软件种类较多,数据格式很难统一,如不同的地区研制出不同的软件,而不同的软件又依据目的的不同分成规划、遥感、地价评估等子系统,数据格式种类繁多,给普及土地信息系统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如何实现土地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解决土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背景下,分析了现有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数据及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提出以地籍数据为基础和宗地统一编码为索引进行不动产数据整合,以土地登记发证信息管理系统和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为基础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技术路线。对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并对平台中的不动产登记发证信息管理系统和不动产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进行功能设计,为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实现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登记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土地信息系统所处理的对象是空间数据源,包括图形信息、属性信息与声像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等。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满足有关的规程与规范的要求,以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信息成果的输出等方面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新一轮规划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形势及要求 (一)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有利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十分重视,国土资源部先后在多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的重要性。2003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省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和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指导意见》,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建设省级、地市级规划数据库,开展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并组织专家编制了相应的建设规程。  相似文献   

13.
从12月1日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信息报备系统将试运行一个月。经国土资源部门组织验收的所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必须通过网络进入该系统,包括备案项目的基本情况、规模、位置坐标、资金等。据了解,该系统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后,各地申报建设用地时必须从信息系统中耕地开垦费项目划转新增耕地,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为认真贯彻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土地登记发证微机化管理,缙云局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地籍信息系统操作实务培训。培训中,杭州网新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就我局下步要投入运行的地籍信息系统操作实务进行授课。局科室、事业单位及基层所业务人员30余人参加了培训,掌握了土地登记中常见的设定登记和变更登记操作,拓展了对地籍信息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系统阐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ArcGIS图形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平台,对已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信息数据等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城乡一体化土地登记管理子系统、地籍图形变更子系统、地籍信息系统社会化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了不动产登记中的地籍信息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2002]72号)的精神,江苏省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1个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单位之一;南京市浦口区、江明市、如东县同时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省国土资源厅领导对此极为重视,决定抓住机遇,全面开展我省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不失时机地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促进我省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将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基于空间数据库以及COM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并在昆山市土地信息系统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以GI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管理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针对闲置土地管理的需要,设计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闲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为开发具备对闲置土地认定、分类、查询、处置、监控和信息发布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做好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网络技术、"3S"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已从自由发展阶段跃升为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阶段。国土资源部把"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列为五大工作目标之一,并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设立"金土工程"。地籍信息是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的源头,没有地籍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国土规划的信息化能有效促进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的综合性战略部署,是国土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手段。本文针对省级国土规划的特点,将GIS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出建立适用于不同用户群体的省级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基于网络(B/S结构)的国土数据上报系统和基于桌面(C/S结构)的国土规划空间分析系统可以有效地集成国土信息,实现国土规划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和更新,并形成省、地/市、县/市三级结构的国土信息监测网络体系,为省级国土规划实施和相关部门管理与综合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广东省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从系统设计原则、框架设计与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等,阐述了如何将GIS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来构建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