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蒙地区燕山期三类成矿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东蒙地区广泛发育的中生代燕山期岩体的成矿特征,将其成矿岩体分成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铜成矿岩体、铅锌成矿岩体和锡成矿岩体。通过对三种成矿岩体的岩石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认为铜成矿岩体具有明显的幔源和壳源双重特征,为燕山早期岩浆演化的结果;锡成矿岩体为燕山晚期岩浆演化的产物,具有壳源特点;铅锌成矿岩体的地质特征处于铜成矿岩体和锡成矿岩体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笔者厘定了陕南秦岭造山带侵入岩的演化序列,分析了侵入岩岩石类型、岩浆作用类型、岩体规模、成矿母岩元素含量等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在总结侵入体与矿床(体)二者空间配置关系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岩体内部成矿、岩体边缘成矿和岩体外缘成矿等侵入体的3种成矿方式。其对深入研究侵入岩的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小岩体为什么有利于成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旗 《甘肃地质》2013,22(4):1-7
2012年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系统地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现象和理论。笔者从另一个方面探讨小岩体成矿的理论问题.但是仅涉及与花岗岩有关的小岩体成矿问题,不涉及镁铁和超镁铁质小岩体成矿的问题。关于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可以从3个层面上去探讨:第一个层面是小岩体成大矿。小岩体成大矿是事实,也是特殊的事实。绝大多数小岩体不成矿,少数小岩体成小矿,个别小岩体成大矿。第二个层面是小岩浆大流体成矿,基本思想是:小岩浆无流体不成矿,小岩浆有小流体成小矿,小岩浆有大流体成大矿。因此,笔者认为成矿的根本在于流体的大小。第三个层面是流体成矿。如果不考虑岩体的因素,只要有大流体即可成大矿。文中指出,从小岩体成大矿,到小岩浆大流体成矿,到流体成矿。表明成矿的本质在流体,无流体不成矿,有流体才可能成矿。流体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温度是成矿的充分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能成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8),以及"小岩体成矿体系"(2011)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明小岩体成矿的内涵;完善了2类岩浆小岩体成矿的主要机制和10种成矿类型(基性-超基性岩深部熔离/结晶-贯入机制与中酸性岩头部气、液、矿质聚集成矿机制);指出了大型岩体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本质区别及斑岩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优越禀赋(小、广、大、高、浅(潜))。同时,提出了在新一轮岩浆矿床勘查工作中应注意小岩体成大矿的典型特征、找矿方向及重点突破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有铁、钼、铜、钨、锡、铌、钽、稀土、铍等.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在岩体含矿性地球化学评价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存在两种观点,即:①认为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高,是岩体含矿的标志;②认为岩体本身成矿元素丰度高,未必有利于成矿.本文试图以成矿地质作用为基础,运用元素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对如何根据岩浆岩中成矿元素丰度,进行岩体含矿性地球化学评价,提出几点看法. 成矿元素丰度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度,按其与非成矿岩体的区别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6.
"小岩体成大矿"是汤中立院士针对岩浆硫化物矿床提出的重要概念,已广为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理论在地质找矿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这一成矿理论体系框架、成矿机理、成矿禀赋条件等还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中。近期汤中立院士对小岩体成矿禀赋概括为"小、广、大、高、浅(潜)"的5字特征。本文在学习理解小岩体成矿禀赋条件的基础上,对甘肃省部分小岩体成矿特征进行对比,以期在小岩体成矿理论指导下,部署勘查工作,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江西铜的成矿岩体与非成矿岩体的判别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游志成 《地质论评》1988,34(1):45-53
通过对江西燕山期小型中酸性斑岩体的调查研究,发现成矿(指铜)岩体与非成矿岩体,在岩体地质、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方面,均有明显的鉴别标志。这些标志,是寻找铜矿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对成矿理论的深化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小岩体成大矿是汤中立院士通过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勘查研究提出的学术认识,在矿床勘查实践中,发现小岩体成矿是存在于与侵入岩浆作用有关的内生矿床的普遍特征,研究小岩体成矿有助于深入认识成矿作用的关键环节和指导找矿实践。在讨论小岩体成矿的概念和定义的基础上,对小岩体成矿作用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划分为岩浆不混溶和岩浆热液两大类型。岩浆不混溶类型又进一步划分为硫化物熔离和氧化物分凝两个亚类;岩浆热液类型则进一步划分为气液交代、气液充填交代和接触交代三个亚类。并对小岩体成矿的机理进行了认识总结,初步提出4种机制:深部熔离-多次贯入成矿、岩浆通道成矿、脉冲成矿和脉动与复合叠加成矿。讨论了隐伏和半隐伏小岩体识别的找矿价值和小岩体含矿性判别及其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造山带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数量多,分布集中,是我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带之一。成矿岩体多以小岩体群形式产出,由西向东分布有白鑫滩、黄山和图拉尔根3个岩体群,大型矿床主要赋存在黄山岩体群内。本文对3个岩体群内成矿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成矿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角闪石以及少量的铬尖晶石和金云母。橄榄石Al温度计计算结果表明,黄山岩体群内成矿岩体的母岩浆结晶温度介于1 143~1 257℃之间,略低于白鑫滩和图拉尔根岩体群(1 283~1 301℃)。单斜辉石压力计算表明成矿岩体的结晶压力相似,介于0.31~0.33 GPa之间。成矿岩体中均富含含水矿物,且单斜辉石结晶早于斜长石,指示成矿岩体的原始岩浆形成于富水环境。成矿岩体的单斜辉石具有较高的Al/Ti值,铬尖晶石和橄榄石具有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的矿物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东天山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体的原始岩浆是被消减板片交代过的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矿物学特征对比显示了黄山岩体群内成矿岩体更富斜方辉石和中性斜长石,且具有较低的铬尖晶石Cr~#值和橄榄石Ca含量。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地球化学数据,认为相对高的混染程度导致了黄山岩体群的母岩浆富SiO_2和Al_2O_3,同时降低了岩浆的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10.
甘肃小柳沟矿区钨钼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柳沟矿区是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主要的钨钼成矿区。钨成矿主要受岩体、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岩体是成矿的最主要因素,是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酸性侵入体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岩体在侵入过程中所提供的含矿热液对元素的活化迁移起了积极作用。千枚岩、灰岩、角闪云母片岩是成矿的主要矿源层。小柳沟隐伏岩体上升形成的断层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条件。钼成矿与岩体及岩体顶部的裂隙网脉有关。小柳沟热流体在斑状花岗岩体顶部形成构造裂隙网,上升热流体与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使钼在岩体和围岩的裂隙中成矿。小柳沟矿区有着三(多)位一体的成矿系列,岩体外接触带和地层层间裂隙形成以夕卡岩型为主的白钨矿,岩体内部及岩体顶部形成斑岩型和石英脉型钼矿。  相似文献   

11.
12.
用六氟化硫法对IAEA-S-1、I.AEA-S-2、IAEA-S-3、IAEA-SO-5、IAEA-SO-6、GBW-04414和GBW-04415的δ33S、δ34S值进行了测定.用人工配制的同位素混合物和六氟化硫法对IAEA-S-1、IAEA-S-2、IAEA-S-3和GBW-04414、GBW-04415的32S/33S、32S/34S绝对值进行了标定.其结果对IAEA硫同位素系列参考物质的定值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长江口南槽1989年12个月的实测地形图和大通站相应的水沙资料,采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技术分析了南槽的地形变化及其与河流来水来沙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槽水深与大通站各月平均流量、输沙率和含沙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河口冲淤对流域水沙变化有敏感响应;河槽的响应具有1~1.5月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4.
金矿是当前世界重视的找矿对象。如何认识金矿的形成规律,提供找矿的理论前提,是当前地学界尚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金矿床的成因,W. H. Emmons最早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对内生金矿床的成因,他在P. Niggli岩浆演化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了热液成因的重要性,指出酸性小侵入体是成矿的母岩。近二十年来,世界对金的找矿和采矿不断扩大,对金矿床成因的研究已从单一的  相似文献   

15.
The Sunda Strait is located in a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wo different modes of subduction, the Java frontal and Sumatra oblique subductions. Western Java and Sumatra are, however, geologically continuous.The Krakatau complex li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graben zones and a north-south active, shallow seismic belt, which coincides with a fracture zone along this seismic belt with fissure extrusion of alkali basaltic rocks commencing at Sukadana and continuing southward as far as the Panaitan island through Rajabasa, Sebuku and Krakatau.Paleomagnetic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island of Sumatra has been rotating clockwise relative to Java from at least 2.0 Ma to the present at a rate of 5–10h/Ma, and therefore the opening of the Sunda Strait might have started before 2 Ma (Nishimura et al. 1986).From geomorphological and seismological studies,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western part of Sumatra has been moving northward along the Semangko fault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Sunda Strait has been pulled apart.Assuming that the perpendicular component (58 mm/yr; Fitch 1972) of the oblique subduction has not changed, we can estimate that the subduction started at 7–10 Ma. Huchon and LePichon (1984) also estimated that the subduction started at 13 Ma.Recent crustal earthquakes in the Sunda Strait area are clustered into three groups: (1) beneath the Krakatau complex where they are typically of tectonic origin, (2) inside a grabe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trait, and (3) in a more diffuse zone south of Sumatra. The individual and composit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events inside the strait show an extensional regime. A stress tensor, deduced from the individual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Krakatau group shows that the tensional axis has a N 130°E orientation (Harjono et al. 1988).These studies confirm that the Sunda Strait is under a tensional tectonic regime as a result of clockwise rotation along th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northward movement of the Sumatra sliver plate along the Semangko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16.
17.
暗色岩脉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暗色岩脉与铀成矿关系在铀成矿的源—运—储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暗色岩脉对铀成矿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有利于铀沉淀富集的场所。岩脉的铀含量数倍于同类岩石是花岗岩地区暗色岩脉的特点,但不代表暗色岩脉能够为铀成矿提供铀源。根据暗色岩脉富含挥发分、所代表的岩浆活动与铀成矿作用最接近、成脉与成矿构造上的关联性以及暗色岩脉是深部岩浆浅部表现形式的成因特点,认为暗色岩脉所代表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还可以为铀从花岗岩中的活化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岩脉的侵入作用虽然对围岩具有一定的加热作用,但还不能成为铀成矿的主要热源。  相似文献   

18.
岩石破坏的机理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各种强度准则一直是解释岩石或岩体破坏机理的主要理论。此外,从流变现象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对照、理论分析、进一步对岩石破坏机理的解释进行了探讨,认为受力岩石或岩体内差异流动变形也是导致岩石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矩阵可交换的条件及可交换矩阵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矩阵理论的深入研究,给出了矩阵可交换的条件,并得到可交换矩阵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