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以往水文地质编图中,岩浆岩地区地下水富水性等级划分较为笼统,不利于找水定井工作。该文利用已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分析了颜庄幅、赵格庄幅相关基础数据资料,总结了地下水的富集规律,考虑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影响因素,以小流域单元为思路进行富水性划分,将岩浆岩区富水性等级划分为<10m^3/d,10~50m^3/d,50~300m^3/d,>300m^3/d 4个等级。分析了断裂型、岩脉型、不同期次岩体接触带型和复合型4种主要蓄水构造富水机理,为下一步水文地质编图及找水定井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从沉积盖层的形成、岩浆的侵入、碳酸盐岩岩溶发育过程及演化、构造运动对盖层的切割与破坏及对地形地貌的塑造等方面,分析了济南千佛山、佛慧山和以趵突泉为代表的济南四大泉群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燕山运动末期奠定了济南构造全貌,新近纪末期,千佛山、佛慧山一带基本形成了与现在相近的地貌特征,市区一带,在趵突泉、黑虎泉泉群附近形成了“天窗”。千佛山、佛慧山一带是趵突泉泉水的重要补给区,碳酸盐岩在市区隐伏于地下,是三水转化系统的重要介质,在地形低洼、构造有利的部位趵突泉腾空而出,其出流时间大约在距今1万至6000a之间。 相似文献
5.
以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为依据,阐述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状况、重要水源地的分布、开发利用潜力及地下水独特的优越性,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地下水过量开采或开采程度过低,容易引起超采漏斗区、地面塌陷、沉降、裂缝、海水倒灌以及土壤盐渍化、渍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山东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地下水利用良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