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河断裂带的分段特性及构造网络蕴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构造形变与蕴震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近30年的精密水准网、跨断层形变测量网复测资料,以及近年来GPS观测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构造形变与强震蕴育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① 本区现今构造形变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边界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远离则衰减.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状态随时间演变,水平运动与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② 印度板块的北推碰撞引起的青藏块体持续NE 向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是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构造形变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③ 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垂直形变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以及显著地断层形变异常,是块体运动受阻、构造应力场强化而蕴育强震的一个标志,往往伴随有6级左右及以上强震活动,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往往是应变能积累、强震蕴育发生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蕴震系统是在多种环境动力因子作用下,由多个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强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巨系统”或“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本文概述了蕴震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理论,提出并采用蕴震系统方向信息合成法研究了相应的构造微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比我国中西部成土年代相近的浅层风成黄土(不考虑地形地貌),针对不同成土环境下微观结构及其震陷性大小,初步将中西部黄土的微结构类型划分为五类:Ⅰ,近砂源快速降砂微结构;Ⅱ,强降尘弱成壤微结构;Ⅲ,冷干慢速降尘弱成壤微结构;Ⅳ,中湿成壤微结构;Ⅵ,温湿成壤微结构.微结构类型对于震陷性等工程性质分析有借鉴作用,具体体现在颗粒大小、粒径分布、排列方式,颗粒之间的胶结程度、接触方式等.通过分析黄土地区气候变化引起的地域性微观结构类型差异,区域性微观结构的气候形成机制来研究黄土的致灾特征,进一步获得黄土地区土层微结构的地域性差别导致的震陷变形强弱信息.这对于黄土建筑工程场地的设计以及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析控震构造与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马边震区和鲜水河震区的控震和发震构造进行了研究,重点从发震构造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发震构造与控震构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发震构造与控震构造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搜集了目前攀西地区的发震构造特征和历史地震研究资料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攀西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质、地震和地球物理场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新方法和新认识,对攀西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耗散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特别是临界行为中)Lyapunov指数的变化规律,介绍了Lyapunov指数的定义、理论背景与计算和估计方法,用数值方法计算Rossler吸引子与Lorenz吸引子的正指数,并以大灰厂水准资料和京津唐地区多台资料为例,计算了蕴震系统在大震前后其正Lyapunov指数值的变化,以此来分析和研究系统的临界行为及其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以期为地震预报提供一种实用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相对丰富的GPS、In SAR、强震动等同震观测数据,借助重新构建的发震断层模型开展了汶川地震同震位错分布的反演工作,分析了位错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就目前汶川同震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进行了讨论分析。首先,基于汶川余震序列重新定位数据,综合区域地质剖面、速度成像、大地电磁测深、物探剖面等资料,以地表破裂分布为断层浅部约束,通过多剖面断层解译,我们获得了相对精细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讨论共和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活动构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盆地内发生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多种地震参数,进而探讨其发震构造。认为:盆地内的F1、F2北西向隐伏断层是共和盆地的两条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地体构造划分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比,划分出闽西北、闽西南、闽东和闽东南四个性质不同的地体,并研究了各地体的之间碰撞拼贴的历史,指出它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晚元古代,闽西南地体和闽西北地体沿南平-宁化一线发生碰撞拼贴作用,同时伴随海底和陆上火山喷发活动;2、三叠纪,闽东地体沿政和-大埔一线和闽西南、闽西北地体发生碰撞拼贴作用,闽东南地体也随之拼贴在闽东地体之上;3、白垩纪,闽东南地体沿平潭一东山断裂带发生左行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2月13日23时32分、39分,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连续发生M4.9和M4.4地震;随后12月14日1时15分、38分、42分,该地又连续发生了3次M≥30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部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和藏东澜沧江断裂带所夹持的区域。基于四川及周边区域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芒康震群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5个M≥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与矩震级。根据震群序列空间展布、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附近的地质构造,初步分析认为:芒康震群序列地震展布在地表下长约16 km、宽约6 km,深度在5~20 km的区域;与震群序列空间展布方向较为一致的节面I为发震断层面,断面倾向NE,倾角约为65°,滑动角约为-34°;震源区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近EW向,与该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推测本次震群地震应是在羌塘块体物质持续E向挤入作用下,位于羌塘地块东南缘的一条NWW向次级隐伏断裂拉张运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海丰震区发育着规模宏大的 NE 向海丰——梅陇断裂及一系列与其平行的次级断裂.同时,还存在与其共轭的断续分布的 NW 向断裂.震群中的三个子群的主震的震源机制解非常类似,其中一节面为 NE,另一节面为 NW.从余震的空间分布及极震区的长轴方向来看,2月26日 ML3.3和4月9日 MLL,4.2地震的断层面为 NE 向;而3月14日 ML,3.4地震,其断层面应取 NW 向.又据137个小震的四个台的 P 波初动符号的组合特征,可划分为八个类型并作出相应的迭加震源机制解.综上所述,本区破裂过程,主震及Ⅰ、Ⅳ 类地震是岩块沿NE 及 NW 向共轭构造的粘滑;Ⅱ——Ⅴ、Ⅶ、Ⅷ 类地震是岩块在粘滑过程中对前后邻接岩块引起平行滑动方向的挤压(前)和引张(后)的转换应力场所产生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13.
邢台强震的深部三维构造背景和孕震条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家茹  祁学钟 《地震地质》1994,16(4):319-328
在邢台地震区开展了地震转换波测深工作,得出了6条深部构造剖面图,其中包括3条NW向和3条NE向剖面,同时也得出了地壳内G、C和M3个主要深部界面的埋深分布图以及地壳内波速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邢台强震发生的深部三维构造背景和深部孕震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18和19日在青海玉树相继发生了5.0、5.6和5.4级地震。本文通过玉树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及青海省地震台网监测结果分析该地震事件属于震群型地震;通过现场考察及宏观烈度区、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区域构造分析认为发震构造为乌兰乌拉湖-玉树构造带。  相似文献   

15.
恐震事件的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发生有感地震(特别是强烈有感地震)或出现地震谣言时,往往可能引起民众的恐慌,出现不同程度的恐震事件。迄今为止,对这些恐震事件还只有定性的描述,缺乏量化的指标。但是,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恐震事件又很难精确定量。解决这个难题的出路是建立一种半定量的...  相似文献   

16.
1980年10月10日阿尔及利亚的阿斯南(El ASnam)发生了Ms=7.2级地震。震后法-阿联合考察队布设了临时地震台网。其中有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为作近场研究而布设的由8个地震站组成的遥测地震台网,取得了良好的记录,较精确地确定了各项地震参数。我们试用了J.A.Mendiguren所提出的“用综合节面解寻找不同震源机制分布区域的方法”,利用上述台网所取得的部分余震资料,对该区余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发震构造条件及其与鲜水河断裂带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瑾 《地震地质》1988,10(4):35
文章在分析滇西北发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把它与鲜水河断裂带进行了对比。滇西北是一个伸展构造区,鲜水河断裂带为一平移剪切带。后者较前者断层面上正应力大、变形强烈、应变速率高。前者断层几何复杂,D?=1.56,后者断层几何简单,D?=1.08-1.2。震源深处变形环境前者者为低压中温,后为高压中温。由此造成地震活动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漳州断陷盆地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断陷盆地地震性质、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研究了漳州断陷盆地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漳州盆地北西向九江下游西溪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濮阳周边数字地震台网近十年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及3级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基于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的速度模型,采用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研究区内1级以上287次地震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同时,以Hypo2000绝对定位结果为初始位置,对濮城镇附近约25 km范围内的153个一级以上地震进行双差相对定位,获得更为准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研究区的小震震丛在震中和震源深度剖面上均呈现出两个分支:主支地震群沿聊—兰断裂分布,由少数地震组成的分支则分布于黄河断裂东侧。结合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结果,推断濮城镇小震震丛的发震构造主要以聊—兰断裂为主,西部少数地震分支的发震断层为黄河断裂带,同时小震活动亦与油田开采注水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0月10日阿尔及利亚的阿斯南(El ASnam)发生了Ms=7.2级地震。震后法-阿联合考察队布设了临时地震台网。其中有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为作近场研究而布设的由8个地震站组成的遥测地震台网,取得了良好的记录,较精确地确定了各项地震参数。我们试用了J.A.Mendiguren所提出的“用综合节面解寻找不同震源机制分布区域的方法”,利用上述台网所取得的部分余震资料,对该区余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