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梅生 《现代地质》1999,13(2):247-248
根据辽宁大连、本溪,河北唐山,山东中部,江苏徐州及吉林白山等地区13条剖面系统研究,提出华北地台晚寒武世长山期三叶虫生物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可划分为6个三叶虫组合带和2个亚带:(1)Prochuangia Paracoosia带;(2)Chuangia...  相似文献   

2.
袁金良  李越 《地层学杂志》2000,24(4):283-289
详细介绍了我国石炭纪三叶虫属的地层分布情况 ,首次提出了我国石炭纪 9个三叶虫组合带及其与其他门类化石带的对比关系 ,并扼要地介绍了我国石炭纪 4种不同相区的三叶虫生态群落 ,对深入研究石炭系及建立全球石炭纪年代地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北上寒武统崮山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崮山阶的层型剖面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崮山镇东北的唐王寨,damesellid类三叶虫的出现标志崮山阶的开始,崮山阶包括了Damesella paronai、Blackwelderia paronai和Drepanura premesnili3个三叶虫带。  相似文献   

4.
根据辽东半岛上寒武统长山阶三叶虫的纵向分布和演化序列,划分了6个生物带和2个亚带,其中新建立生物带2个.并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长山期三叶虫包括80个种,分属50个属或亚属.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描述部分新种,地层剖面从略.  相似文献   

5.
吉南地区的寒武纪生物化石(以三叶虫为主)极其发育,前人曾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先后建立了7个阶17个化石带。但化石带的含义不甚明确,多以标准分子为代表,即标准化石带(时间带?)。笔者等于1991 ̄1993年在白山市幅(1/5万)区调填图时,以区内的青沟子剖面为例,利用前人在该剖面上连续采集的三叶虫生物化石资料,按照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对生物地层单位进行了初步清理,建立了5个正式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  相似文献   

6.
郭鸿俊  丁旋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24(2):121-134,T002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及早奥陶世地层层序连续完整,三叶虫化石丰富。本文将上寒武统凤阶划分为5个生物带,并与有关地区进行对比,讨论了寒武-奥陶系界线。三叶虫包括53个种,分属26个属。由于篇幅所限,仅描述少数属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讨论了含Tsunyiella的地层时代和这些地层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根据鄂西下寒武统高肌虫建立了2个化石带,上带Qingquanella hubeiensis带,下带Tsunyiella带,下带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亚带,分别是T.xianrenqiaocnsis亚带和T.luna huangshandongensis亚带,下亚带可与筇竹寺阶上部相对比,上亚带与滇东Yunnanaspis-Yiliangella带相当;Q.hubeiensis带则与Dvepanuvoidos带相当。并认为鄂西岩家河组和新疆玉尔吐斯组的时代相当于滇东筇竹寺阶下部无三叶虫带的时代。本文共描述了2个新属、5个新种。  相似文献   

8.
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保祥 《山东地质》1998,14(3):6-12
本文按照不同生物地层单位的含义,对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进行了厘定,共划出41个生物带,其中寒武纪有21个;奥陶纪10个,包括3个哑层间隔带;石炭纪3个;二叠纪7个。这些生物地层单位的确立,对统一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和推动今后的区调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及早奥陶世地层层序连续完整,三叶虫化石丰富。本文将上寒武统凤山阶划分为5个生物带,并与有关地区进行对比,讨论了寒武-奥陶系界线。三叶虫包括53个种,分属26个属。由于篇幅所限,仅描述少数属种。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博罗科努山寒武纪地层颇为发育,虽然发现及研究较晚,但通过1977—1983年笔者和王景斌、成守德等对本区地层以及笔者和项礼文对三叶虫动物群的研究,本区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精度,建立了一个三叶虫化石组合和九个三叶虫化石带,这是目前我国中寒武统上部至上寒武统三叶虫化石带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并可进行洲际  相似文献   

11.
羌塘盆地北部马料山侏罗纪布曲组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兵 《地质通报》2002,21(7):415-420
详细描述了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马料山侏罗系剖面,将剖面划分为雀莫错组、布曲组和夏里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其中布曲组出露齐全,化石丰富。根据沉积环境及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布曲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依据马料山剖面布曲组的生物组合及分布特征建立了1个双壳类生物组合带即Chlamystipperi-Protocardiastricklandi组合带,并细分为3个组合亚带,其时限为中侏罗世巴通期。  相似文献   

12.
江西冷水坑矿田火山-岩浆活动时限:SHRIMP锆石U-Pb年龄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冷水坑铅锌银矿是武夷山北缘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独具特色的斑岩型矿床,含矿花岗斑岩侵位于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火山岩地层中.笔者采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冷水坑矿田含矿花岗斑岩与鹅湖岭组晶屑凝灰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3个晶屑凝灰岩的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157.8±1.6) Ma、(157.2±1.5)Ma和(158.2±1.8) Ma,花岗斑岩形成于(157.6±1.3) Ma.含矿斑岩与其赋存的火山岩活动时间高度一致,是同一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与区域上其他火山盆地不同,冷水坑矿田鹅湖岭组与打鼓顶组火山岩属于侏罗系.广泛发育于武夷山北坡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火山岩,其活动时间在不同火山盆地也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统一划归为侏罗纪或白垩纪,这套地层的时代应予以重新厘定.区域上该套火山岩活动时间的差异,指示武夷山北缘火山岩浆活动具有阶段性或间隙性的演化过程,且构造背景也有很大不同.玲水坑矿田火山岩与含矿斑岩形成于中国东部陆内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史家沟组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在系统梳理山东省史家沟组地层划分沿革的基础上,对蓬莱、长岛和无棣3个地区的11个史家沟组露头剖面进行系统采样,获取了14个K-Ar年龄和2个ESR年龄,通过与前人测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在山东境内仅在无棣碣石山(0.87 Ma)和蓬莱市北沟镇迎口山(1.51 Ma)出露有第四纪更新世玄武岩,其他测试年龄均为新近纪(9.24~5.02 Ma)。蓬莱和长岛地区的玄武岩地层多属中新世晚期(蓬莱北沟镇迎口山除外)尧山组,仅有少量属第四纪史家沟组。建议将无棣大山、蓬莱北林院迎口山区域玄武岩划为第四纪,其他区域出露的第四纪史家沟组划为新近纪。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酒西盆地沉积特征及其与祁连山隆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酒西盆地普遍缺失上白垩统-始新统,在渐新世晚期开始接受沉积,并形成厚约3.9km的中下第三系一第四系河流相沉积约,不整合覆盖于下白垩统上。渐新统火烧沟组仅在盆地北部出露,往盆地南部尖灭,古流向向南,其物源区应在北部,可能和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白杨河组全盆均有分布,北祁连山中也有沉积。山中-盆内沉积相由山麓相转变为河湖相,变化明显;古流向大致向北,说明当时祁连山开始隆升,成为白杨河组的物源区。对酒西盆地中、新生界的重矿物进行了系统分析,白杨河组重矿物绝对含量的脉动增加明显,显示白杨河组沉积物源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北祁连山开始隆升,酒西盆地的沉积物源由北转向南侧的祁连山。重矿物的相对含量以及ATi,GZi和ZTR特征值也指示了白杨河组时期矿物成熟度低,构造活动强烈,可能对应着北祁连山的开始隆升。  相似文献   

15.
纵瑞文  龚一鸣 《中国地质》2019,46(6):1259-1269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分布的和布克河组已被证明是洪古勒楞组的晚出异名,本文在西准噶尔克拉赛勒克山原划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的碎屑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包括:三叶虫Phacops sp.,菊石Manticoceras sp.,腕足类Tylothyris sp.,Aulacella sp.,"Mucrospirifer"sp.,Cyrtospirifer sp.,植物Leptophloeum rhombicum,Syringodendron sp.,Knorria sp.,其时代显示为晚泥盆世。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其厘定为上泥盆统铁列克提组,而非"和布克河组"的替代名称洪古勒楞组。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证明了西准噶尔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内没有洪古勒楞组的分布,其晚泥盆世地层仅由铁列克提组组成,洪古勒楞组只分布在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两个地层小区的界线为孟布拉克北侧至谢米斯台山南坡的深大断裂。晚泥盆世两个地层小区沉积分异明显,直到早石炭世早期才进入统一的盆地演化阶段,地层小区的分区性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博格达山周缘典型露头剖面的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结合柴窝堡凹陷内的钻测井、岩芯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区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自下而上均可划分为一段、二段和三段,两个组的地层在柴窝堡凹陷内保留相对完整,而在博格达山山前剥蚀较严重,不同地区残留厚度不一;芦草沟组至红雁池组为一个湖侵到湖退的沉积过程,芦草沟组一段、二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中扇和外扇,芦草沟组三段以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红雁池组一段、二段以扇三角洲前缘、滩坝和滨浅湖沉积为主,红雁池组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  相似文献   

17.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分布一套变形较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层对比研究,发现其明显区别于典型的巴龙贡噶尔组,将该地层重新厘定为拐杖山组。该组岩石由片岩段与火山岩段组成,构造变形强烈,片岩段原岩为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与岩屑砂岩,火山岩段则以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为主,总体表现为火山-沉积建造特征。在火山岩段获得玄武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34±8.5Ma,确定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拐杖山组在南祁连地区出露较好,分布广泛。在沉积环境上,拐杖山组的物源与沉积建造均指示其具有大陆裂谷盆地特征,是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因此,拐杖山组的发现与确立为正确建立祁连陆块地层格架、研究祁连山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高骊山砂岩系1931年朱森创名。创名剖面在句容高骊山南坡。详细分层描述见于1935年李毓尧、李捷、朱森著“宁镇山脉地质”一书(209页)。1932年李四光、朱森将和州灰岩(上)和高骊山系(下)代表龙潭一带的下石炭统上部。1956年“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补编”一书中首称高骊山组。我们认为:高骊山组与高骊山系含义相似,后者为大塘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玲  关平  赵为永  王牧  张英  卢静文 《岩石学报》2013,29(8):2867-2875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由于其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并且近几年来多口探井在该层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而被研究者所关注.沉积物源分析作为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作用以及划分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方法是路乐河组研究的关键内容.前人对盆地不同区块第三系物源进行了研究但缺乏从全盆地范围整体探讨路乐河组物源的报导.本次研究通过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及重矿物稳定系数的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岩屑类型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地层进行系统分析,初步划分出昆特依-冷湖一-四号、马海-南八仙、红山、鄂博梁-碱山、油砂山-跃进、黄石-弯西等11个物源体系,基本确定了物源方向并恢复了母岩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物源区沉积物特征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昆仑山前物源搬运距离最长,阿尔金山前物源搬运距离最短,祁连山前物源搬运距离中等.上述认识为研究区沉积体系的精细划分、原型盆地恢复以及盆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川龙门山地区是中国泥盆系出露较好、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泥盆统金宝石组发育由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组成的混积沉积。本研究以平武县平驿铺剖面和北川县甘溪剖面为切入点,基于实测资料和薄片观察对金宝石组沉积相开展详细研究,认为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金宝石组发育河流、碎屑滨岸、陆棚和碳酸盐岩缓坡4种沉积相,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沉积旋回。金宝石组以相混合和原地混合2种方式形成混合沉积。相对海平面的变化、陆源碎屑的供应、碳酸盐生产速率和古气候是引起相混合的主要控制因素,波浪和风暴浪则是引起陆源碎屑和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的主要作用方式。对金宝石组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增进对龙门山地区泥盆系沉积古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