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韦春霞 《贵州气象》2006,30(Z1):27-28
利用2005年6月1日08时-29日08时广西89站每日08-08时(缺7日08-8日08时)共27d雨量实况,结合M icaps平台提供的实时探测资料,分析广西降水量实况分布特征及相应的大气环流形势,初步了解6月份亚洲地区大气环流季节性调整演变过程,探讨广西不同类别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1977年6月8日至11日的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区兴安县华江公社一带出现了特大暴雨,四次中尺度系统活动的总雨量达417.8毫米。其中9日20时到10日08时的雨量达371.1毫米(见图1)。而其主要的降水又产生在10日02时至05时,这三小时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7,(7):33-33
今年五月下旬,粤东沿海地区出现一次广东省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这次过程的主要特点是雨势凶猛,雨量集中,持续时间长,并伴有极其强烈的雷暴。陆丰县气象站5月27日08时起五天里过程雨量达1,169毫米,比年平均雨量的一半还多;暴雨中心位于县城  相似文献   

4.
1暴雨概况及灾情1994年7月中旬末至下旬,低值系统持续控制华南,造成广东省有4个市县出现了特大历雨,37个市县降了大暴雨。这次过程具有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9天)的特点。21日08时~25日08时,珠江口两岸为特大暴雨区,珠海、斗门、澳门、深圳、香港连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其中珠海《天雨量共806mm,为历年平均雨量1963mm的41%,斗门《天雨量为592mm,深圳4天雨量也有480mm,均占历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以上。7月22日珠海市田雨量为560.4mm占历年平均雨量的28.5%。22日6~7时雨量达102.omm。据报导,香港从7月22日清晨起连…  相似文献   

5.
杨荆安 《湖北气象》2008,27(3):287-288
2008年4月随着我国南方地区相继进入多雨期,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出现数次暴雨过程。根据全国(不包括台湾地区)国家气象站逐日08时至08时24小时雨量实况资料,将受同一天气系统影响而出现的10站或10站以上24小时雨量≥50mm的降水过程以及1站或1站以上24小时雨量≥200mm的降水过程统计为一次暴雨过程(连续出现时只统计一次1。根据上述统计标准,4月份全国各地共出现7次暴雨过程,对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99.6”江汉平原连续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6月26~29日,江汉平原各地出现了连续3天的暴雨天气.部分县(市)出现了大暴雨。该文利用850hPa、700hPa、500hPa等中低层常规天气图资料和6月25-29日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08~08时雨量实况资料。分析了“99.6”江汉平原连续暴雨的形成原因及特征。结果表明,“99.6”连续性暴雨的产生与中低层低涡切变及长江流域梅雨锋的稳定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7.
孙庆伟 《气象》1978,4(1):3-4
青海湖锢囚锋是共和地区春末夏初降水的主要系统之一,它与500毫巴低涡配合产生的降水过程,几乎每年5月都有发生,这类过程的降水量在月降水量中占的比例很大。1976年5月9日的一次过程是较典型的,这次过程在地面表现为东西两路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锢囚;在高空表现为南北两支锋区在36°N附近汇合,300毫巴上形成急流,急流区以下的500毫巴上,经历了一个高原低涡北上东移的过程。过程降水量9.5毫米,9日08时地面积雪1厘米。降雪时能见度恶劣,≤2.5公里维持6小时。8日08时—9日08时24小时变温为-6.4°C。过程后期出现短时阵雪和雷暴天气。现分析如下: 一、锢囚锋的形成和消失 1976年5月4日08时,500毫巴上在乌拉尔山附近有一南北向大槽,槽后有温度槽配合。地面上相应  相似文献   

8.
王金宝 《气象》1984,10(1):10-11
1983年4月25日16时至26日08时,我站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春季暴雨天气,降水量为74.6毫米。其中25日出现5分钟最大雨量6毫米,1小时最大雨量32.6毫米。这样的春季暴雨是我站自19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对于这次比较特殊的天气过程,我们从县站现有条件出发,在预报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暴雨前期的天气形势 从县站简易天气图上看,24日08时500毫巴上原亚洲大槽发展加深并东移到乌里亚苏台、张掖、青海湖一线,并在兰州附近出现了一片高湿区。700毫巴上在达兰、民勒,康定一线也有一槽。14时地面图上,河套地区的倒槽发展加强且略有东移;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下旬中期-10月上旬,晋西北地区出现了过程雨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致使气温持续偏低,日照寡缺,地表积水严重,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9月下旬-10月上旬的气象观测资料,从高低空形势、风场特征、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9月26日-10月10日秋季连阴雨进行初步分析发现,2007年我国北方秋季发生长时间的连阴雨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有重要关系。2007年秋季北方降水异常型表现出了典型的La Nin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降水过程讨论1.1降雨实况分析6月12日08时至17日08时广西中、北部的西江上中游地区连续下了5天暴雨到大暴雨,虽然过程最大田雨量(来宾:16日08时至17B08时,224.3mm)未达到特大暴雨标准,但各口的暴雨以上站点数颇多:12~16日,分别为19、12、20、27和28个,5天累积降雨量大于250mm的站数达到24个。过程总雨量500mm以上的强降雨中心位于融安至罗城和河地附近,极值出现在融安(597mm),参阅表亚和日1。农工回江大而以上降*还日奋而且如石的五四降*主回公布【咸田农同期北江暴雨是先从三连及阳山一带发生,继而扩展到英德和整个流…  相似文献   

11.
用WRF与MM5模拟1998年三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孙健  赵平 《气象学报》2003,61(6):692-701
使用NCAR和NOAA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和UCAR/PSU的MM5 (v3)模式 ,对 199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次强降水过程 ,即 5月的 1次华南暴雨过程 ,7月初的 1次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和 7月下旬的 1次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WRF模式能够成功模拟这几次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 ;与MM5对比 ,WRF更好地模拟了引起这几次降水过程中的主要天气系统的位置和移动过程 ,从而使WRF模拟的降水落区好于MM5。但在这几次过程中WRF模拟的降水都较MM 5为小 ,也小于实况值 ,分析可见 ,WRF模拟的垂直速度明显小于MM5的模拟结果 ,这可能是导致模拟的降水偏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降水是铁路地质灾害的重要触发因子,由于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鹰厦铁路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及气候条件,使该线成为全国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较严重的铁路之一。利用南昌铁路局2007—2012年辖区内的地质灾害资料,统计鹰厦铁路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不同降水类型造成的铁路地质灾害特点不同,进一步研究铁路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引入10 min最大降水量、当日最大小时降水量、连续降水量和前20 d累积降水量等降水量因子,运用因子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方法筛选对灾害发生贡献率较大的降水量因子,分区段建立鹰厦铁路地质灾害概率预报模型。运用该模型对2013年5月20—22日一次大暴雨过程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报准确率达86%,模型应用效果较理想,可为铁路安全气象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大陆2 400多站日降水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20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降水分布和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88个暴雨日、41次主要暴雨过程。2020年5—9月,月平均降水较常年同期平均值明显偏多,6—7月,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出现超强梅雨,月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基本偏多5成以上,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2020年4—10月我国共出现28站次特大暴雨。8月四川强降水频发,引发内涝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年内最大日降水量423.2 mm出现在8月10日的四川芦山。6月7—10日,广东龙门出现年内最大过程降水量667.9 mm。2020年共有8个台风影响我国,其中5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台风整体偏弱,但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东北地区连续遭受3个台风袭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探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分析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暖季的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及环境条件,得出乌鲁木齐市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月变化及小时雨强特征;通过分析22场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按照500 hPa影响系统分类,得出了西西伯利亚低槽、中亚低涡和西北气流3类环流形势及概念模型;统计得出临近短时强降水时段,K、SI、LI等不稳定指数的月变化差异较大,6—7月各指数集中度高,指示意义最好;5月、9月短时强降水的水汽特征量值明显小于6—8月,7月水汽量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区域雨量对比和历史区域回归试验2种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适用于山东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评估方法。运用区域雨量对比试验计算出2次稳定性降水过程增加的降水量,运用历史区域回归试验法计算了2006~2009年济宁地区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量,对2月和4月的增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效果检验方法的不同导致人工增雨的降水量增加效果差别较大,利用区域雨量对比方法对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藏高原边坡临夏地区6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和66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0—2019年5—9月逐小时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临夏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海拔地形特征,结果表明:近10 a短时强降水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短时强降水频次与西太副高脊线位置和北界位置有密切关系。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5—9月,集中时段为7月中旬到8月中旬,19:00~23:00为高发时段,属于傍晚型和夜雨型。近10 a临夏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极端性逐年增大,单站年均频次在0.2~2.6次之间,平均为0.8次,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呈西南多、东部和北部少,山区多、川区少的分布特征。临夏地区降水分布与海拔高度有明显关系,5—9月平均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不同海拔地形下短时强降水频次分布呈现两个极端:海拔较高的山地喇叭口地形区域和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是临夏地区汛期短时强降水的重点关注区域。  相似文献   

17.
吕爱民  文永仁  李英 《大气科学》2013,37(1):160-170
孟加拉湾地区是全球热带气旋频繁活动的海域之一,孟加拉湾风暴常对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孟加拉湾风暴Akash (0701) 于2007年5月15~17日引发了云南、广西等地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本文利用地面降水资料、NCEP(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Atmospheric Prediction)/NCAR(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和JMA(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卫星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研究Akash对我国西南地区这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Akash与青藏高原低槽密切配合的形势下.Akash登陆减弱期间其对流云团移上青藏高原,加强槽前云系引发强降水.受孟加拉湾风暴高层辐散影响,南亚高压加强并北上控制我国西南地区,这增强了降水区的高空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同时孟加拉湾风暴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送.降水区的水汽净流入、湿斜压性增长以及强烈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强降水产生的有利条件.研究还发现,低纬高原地形对孟加拉湾风暴偏南风的强迫抬升加剧了降水区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肖安  许爱华 《暴雨灾害》2018,27(2):124-134

2016年4月22日06时中央气象台对中国南方地区发布24 h大暴雨、暴雨预报,但实况却以小雨天气为主。本文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站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ECMWF预报资料,对这次个例空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用同一地区另一出现了暴雨的个例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东移加深,槽前西南急流发展是我国南方暴雨常见的一种天气形势,但22日08时—23日08时西南急流中低层存在辐散,且比湿值小、湿度层浅薄,没有上下一致的上升运动,水汽通量辐合高度偏低,动力和水汽条件均不利于出现较强降水;21日20时—22日08时华南地区出现一次短历时强对流天气后,K指数、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Si指数持续偏低,假相当位温(θse)等值线密集区(锋区)偏北,不稳定能量弱,能量条件不利于继续出现较强降水。数值模式对这次过程存在较大预报误差,但700 hPa以上较低相对湿度不利于出现大暴雨天气,一定程度上能对降水落区进行订正。分析对照个例表明,如果中低层存在弱辐散场,但水汽条件较好,也能出现较强降水;因此,从华南槽前类暖区暴雨环境场看,中低层较高比湿(高于平均值2~3 g·kg-1)、较好的边界层触发条件、较深厚的上升气流与更强对流不稳定都可能是我国南方春季暖区暴雨重要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川地区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2019年5~9月短时强降水事件24h累计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短时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极值分布及其与地形、海拔高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平均24h累计降雨量基本在50mm以上,盆地东北部、西南部、南部及阿坝州东部甚至超过100mm,最大值出现在广安,达175mm。四川地区短时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V”型结构的夜间峰值位相,事件持续时段多为傍晚至凌晨,时长可达10h以上,最长甚至可持续22h。在强降水事件极值的日变化上,极大值频次和降水量呈单峰结构,在03时达到最大,其后逐渐减小至15时达到谷值,而后再次增大;降水强度呈弱双峰结构,分别在04时和16时达到谷值,13时和18时达到峰值,其日变化呈“增-减-增-减”的特征。四川短时强降水事件与复杂地形有密切的关系,5~6月事件活跃区在四川盆地中部,7月在盆地西部的龙门山脉一带,8月在雅安、乐山附近,9月在盆地北部且频次明显减少;短时强降水事件的最大小时雨强可达80mm以上,出现在7~8月的盆地西部龙门山一带和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事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发生频次和日数逐渐减少,海拔2000m以上地区基本无强降水发生日出现( 峨眉山气象站例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动站观测的北京夏季降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007~2011年北京地区237个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降水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及城郊差异,结果表明:(1)北京大部分地区夏季平均有效降水时数约120~160 h,降水时数高值区主要位于北部怀柔、密云山前迎风坡一带。城、郊区间有效降水时数差异并不明显,城市化对局地降水强度有较明显影响。(2)北京夏季降水主要出现在傍晚到前半夜,凌晨到正午降水较少出现。夏季平均降水量极大值出现在17:00(北京时间),为3.2 mm/h。降水量存在较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7 d左右的周期是主周期。(3)夏季城区平均降水量多于郊区,城、郊雨量差异主要来自较强降水过程。城市效应会导致城区弱降水事件的减少,亦会导致较强降水事件的增多。(4)城、郊区间降水持续时长的差异主要由较强降水过程决定,多数情况下城区降水持续时长大于郊区,午后到前半夜发生的降水尤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