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GIS平台分析了山东省渤海海域使用现状;基于AHP和德尔菲法构建了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从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县级行政区管理海域为基本单元,评价了山东省渤海海域15个县级行政区管理海域的承载能力水平;运用空间分析模块,给出了反映15个评价单元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山东省渤海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单元主要分布在长岛县、蓬莱市和龙口市等海域;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单元主要分布在无棣县、昌邑市和潍坊市寒亭区等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的特点。未来,应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探求增强沿海地区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可运用于地质调查、城市空间拓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安全等多个领域,为城市地质工作提供更为宏观和直观的数据支撑。通过多期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建立了胶州湾地质单元遥感解译标志,重新厘定了胶州湾区域地质图,查明了环胶州湾人工填土分布及面积,初步估算出青岛市主城区0~10、10~30、30~50、50~100 m深度地下空间资源量,提出10~50 m是青岛市地下空间拓展的主要深度。遥感技术为城市地质问题解决和城市空间扩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青岛城市地质调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青岛市最新遥感影像和海域权属数据,从海域使用率、用海类型、用海方式、海岸线开发强度和海域开发强度等方面,客观分析青岛市海洋空间开发现状及其强度,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的用海类型基本齐全,用海多样性南高北低,用海规模不均衡,用海方式以开放式为主;海洋空间开发活动集中于海岸线及其临近的海湾、滩涂和浅海区域,即墨区、市区和黄岛区的海岸线开发强度为超载,且近岸海域开发强度亦为超载或临近超载;应通过岸线分级分类管控、生态化改造和发展海洋生态牧场等方式,提升青岛市海洋综合利用效益和海洋空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SPOT5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遥感技术,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建立了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从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植被条件、水文条件、人为活动与历史灾害情况等方面,选取9个评价因子,对崂山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绘制了崂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指南(草案稿)》(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开展了天津汉沽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试点研究与示范性验证,验证了《技术指南》中指标体系、评估阈值与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根据验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建议:一是调整海洋空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因子;二是海洋环境承载状况建议以区域近10年水质达标率最大值作为可载的判断标准并增加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三是海洋生态承载状况指标建议采用游泳动物生物量指标,增加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指标并建议以区域10年平均值为基准;四是生态环境风险状态考虑赤潮面积;五是指标权重值确定建议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区域特点重新构建了天津汉沽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得出的评估结果总体上略好于《技术指南》。上述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文章采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技术方法》)开展浙江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试点研究,验证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方法》的海洋环境承载状况评价结果更多代表氮磷水平,不足以客观反映海洋环境承载状况,而适应性验证方法的评价结果总体略好;海洋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的适应性验证方法增加浮游植物参数,并以区域5年均值为基准,所得结果更为合理。针对《技术方法》的适用性问题以及业务化应用和管理的需求,建议:评价指标和具体参数的设置应考虑区位特点和自然属性,在海洋生态承载状况评价参数中增加浮游植物,并加长区域基准值的时间跨度;在集成评价时对指标设置较为合理的权重系数;加强中小尺度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的结合应用。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连市区域发展现状,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大连14个县市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大连市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旅游度假区外,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北部地区,限制开发区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该研究以期为大连市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和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连市区域发展现状,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大连14个县市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大连市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旅游度假区外,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北部地区,限制开发区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该研究以期为大连市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和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危化品风险源、涉海敏感目标和船舶交通密度3种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溢油环境风险状况。首先从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的视角,提取宁波市海域环境风险影响因子,建立海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然后依托GIS空间信息平台实现对宁波近岸海域环境风险空间布局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波慈溪市西北部和镇海区潜在的溢油环境风险极高,对石油泄漏的敏感程度也相对较高,进而表明该区域应列为重点风险管控对象;北仑区和奉化区东南部沿海区域和象山港东部海域,其溢油环境风险为一般水平,说明该区域应列为一般风险管控对象,其潜在的溢油环境风险属于中等敏感程度;而象山县东部及东南部、宁海县南部区域,该海域的潜在环境风险极低,其对溢油敏感程度较低。评价结果可为宁波市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响应措施、海域空间资源利用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圈,人类活动剧烈,其近岸区域地质环境复杂,区内灾害性地质因素广泛发育且类型多样.为了海底工程建设和维护的需要,对海底区域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可掌握不同区域的灾害程度,有针对性的选择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工程建设,绕避高风险不良地质地区,或在不良地质地区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加以防治.本文运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将珠江口近岸113°00'E~114°00'E,21°40'N~22°40'N的区域,按照2'×2 '的网格大小划分为546个评价单元,对每个单元稳定程度逐一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范围内,多数海域海床均为稳定区域,约占总评价区的58%;较不稳定区域包含该区多种地质灾害,约占研究区的25%;极不稳定区域所占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和西北2个断层附近,该区域同时存在断层、洼地和浅层气,在工程建设时需着重注意.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0月29日—11月3日,中国东部和海域地质特征及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编图研究中心、三维地质调查研究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及海岸带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等7个单位联合主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青岛市地质学会承办。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  相似文献   

13.
从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及地质资源等多角度出发,建立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效应、岸线资源等6个评价要素,15个评价因子,4个因子划分等级的多层次海岛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宁波梅山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叠加梅山岛生态红线管控区,将二级管控区划分为适宜性差区。评价结果表明:梅山岛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良好,适宜-较适宜工程建设区面积占比达75.5%,可满足近期规划建设用地需求;近深水岸线区均为适宜-较适宜,其中未开发利用长度6.1 km,可有效支撑梅山岛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建设。该评价结果可为梅山岛的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完善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大辽河地区湿地生态功能减退,促进大辽河地区的河流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本研究以盘锦和营口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大辽河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GIS技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的敏感性等级及空间分布。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地区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性;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盘山县区以及盖州东南部分地区,土地面积为2 607.4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0.38%;高度敏感区占整个研究区域的大部分,覆盖了盘锦市、大洼县、营口市、大石桥市以及盖州市大部分地区,土地面积为5 975.55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9.62%。中度敏感区要适度开发,避免生态环境破坏;高度敏感区要恢复与保护原生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莱州湾南部沿海地区地下水、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和地下水水位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范围、形成原因和相互作用等,为问题的防护、治理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海(咸)水入侵的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寿光营里镇、侯镇,寒亭固堤、萧家营镇,昌邑卜庄镇、柳疃镇一线以北区域为重度入侵区,向南依次为中度入侵区和轻度入侵区;地下水超采漏斗主要有牛头镇-寿光、留吕、潍寒及昌邑四个漏斗,这4个漏斗已发展成近东西的区域性漏斗群带;土壤盐渍化程度整体上呈由北向南减弱的趋势,盐土和强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滨海地区,中度盐渍化土壤呈斑块状,主要分布于强度盐渍化土壤区外围。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是导致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降水减少、入海河流流域水库建设和海岸带地区经济建设等是重要影响因素。莱州湾南部沿海地区的防治工作应采取多种手段,开展综合治理,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修建防潮堤、防潮闸;开展南部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降水流失;建立系统的监测网络,加强环境地质监测与预警等。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形势十分严峻。从青岛市水资源的具体问题出发,对诸如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海水入侵等问题进行具体和理论上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在水资源的评价、开源与节流、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与污水资源化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观点,为青岛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对青岛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述我国红树林资源的历史变化,以及各地区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面积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等;归纳影响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污染、过度养殖、海洋工程、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针对我国红树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红树林保护立法、环境综合整治管控、宣传教育、转产转业、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红树林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25-26日青岛市发生了一场较大暴雨,其中即墨市为特大暴雨。即墨市王村雨量站最大6 h降雨量为434.0 mm,为山东省有降水纪录以来的最大值。这次暴雨涉及范围广,强度大,局部分点地区雨量暴雨频率比较稀遇,为当地工农业生产、交通、沿岸养殖业及海岸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暴雨成因、时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本次特大暴雨的变化规律,对暴雨频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暴雨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统计,对重新认识我省暴雨区域分布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在青召开为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使地质学会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由青岛市科协与青岛市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的“城市地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于1995年12月6-8...  相似文献   

20.
利用航空遥感图像获取了青岛市绿地分布与统计信息,然后利用GIS系统进行深入的空间分析,得到了绿地面积分布特征、绿地分布的缓冲区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信息,从而进一步分析了青岛市绿地分布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为城市绿地状况的评价与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