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为了探究Sdf1-Cxcr4信号在斑马鱼(Danio rerio)后侧线系统(Posterior lateral line system, PLLs)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原位杂交发现斑马鱼cxcr4b在迁移的侧线原基-Ⅰ和原基-Ⅱ中表达,sdf1a在原基迁移路径上表达。进一步构建了由热激启动子控制的cxcr7b过表达转基因斑马鱼,在不同时间点过表达cxcr7b抑制Sdf1-Cxcr4信号。结果表明:相较于野生型斑马鱼,过表达cxcr7b的斑马鱼的原基-Ⅰ和原基-Ⅱ的迁移明显减慢。但体侧中线神经丘的腹部迁移、间生和针脚神经丘的形成不受过表达cxcr7b的影响。本研究为理解鱼类侧线系统发育调控和多样性产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鳜侧线管结构和行为反应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梁旭方 《海洋与湖沼》1996,27(5):457-462
于1990年8月-1992年4月在汉阳县军江渔场采集鳜标本。运用形态学和行为学实验方法研究其侧线管的形态结构和捕食行为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鳜眶上管、眶下管管腔和神经丘直径最大,部分管道未埋入骨组织中;躯干部侧线管管腔和神经丘直径最小,全部埋入鳞片中;前鳃盖下颌管、眼后管等头部侧线管管腔和神经丘神经介于前二者之间,全部埋入骨组织中。  相似文献   

3.
找找茬吧!     
《海洋世界》2009,(5):F0003-F0003
鱼的视力好吗?鱼在夜晚或者深海里游动的时候为什么能够确定正确的方向和避开障碍物呢? 答绝大部分鱼都是近视眼。鱼眼结构与人眼相似,但其晶状体是球状的,缺乏弹性,远距离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而形成的物体影像只能藩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鱼不能看清太远的事物。在昏暗的环境里,鱼对外界的感觉主要依靠身体上的“侧线”。  相似文献   

4.
六线鱼科鱼类特殊体色与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线鱼科(Hexagrammidae)隶属鲇形目(Scorpaeniformes),六线鱼亚目(Hexagrammoidei)。六线鱼属(Hexagrammos)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具有多条侧线,由于其中的斑头鱼仅仅具有一条侧线而被另外立新属,斑头鱼属(agrammus),但是更多的学者还是习惯于将斑头鱼归为六线鱼属。  相似文献   

5.
目前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引起广泛关注,但对其成因有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钻井资料,研究丘形反射的特征。研究表明北礁地区梅山组顶部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形丘体,丘间为水道,丘内为中-弱振幅的地震反射,与西南部强振幅水道砂岩形成鲜明的对比,波阻抗反演揭示丘内为低波阻抗,属泥岩范畴。梅山组塑性丘内地层发生重力扩展,在其上覆的脆性地层(强振幅砂岩和弱振幅泥岩)发育多边形断层,反推出梅山组形成于深水环境,丘为泥丘,沉积环境分析也认为北礁凹陷中中新世为半深海沉积,梅山组的丘-谷分别对应上覆地层的谷-丘,认为是底流剥蚀/沉积成因。本文的研究对南海北部丘形反射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并可降低油气探勘风险。  相似文献   

6.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摄食行为感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验室内鱼类行为学研究方法对半滑舌鳎的摄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嗅觉、味觉和侧线在半滑舌鳎的摄食中具有重要作用,视觉在摄食中的作用没有被发现。侧线在摄食中作用主要体现在头部侧线,躯干部侧线对侧面刺激有一定的攻击行为,但行为发生率与头部各部位受刺激时产生的行为发生率相比较低,且差异显著(P<0.05);躯干部对上部刺激仅发生警戒行为,没有观察到攻击行为。侧线和嗅觉在摄食中的作用大小比较差异显著(P<0.05),侧线的作用优于嗅觉。口咽腔对味道和硬度都有作用且对二者的敏感程度差异显著(P<0.05),对味道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蓝罗非鱼鳞片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蓝罗非鱼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经鳞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蓝罗非鱼体表睛属栉鳞,外形呈近圆形,分为顶区、基区和侧区三个部分;顶区边缘具细小齿状棘突,区内分布有癌状或棒状突起;基区具有清晰致密的鳞纹和放射状排列的鳞沟,年轮线处鳞纹密集排列;侧区较为平滑,无明显的鳞沟;侧线鳞具有粗壮的侧线管口。  相似文献   

8.
王倩  郇聘  刘保忠 《海洋与湖沼》2019,50(5):1091-1097
足是软体动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目前对其发育机制尚不了解。软体动物的足由神经和肌肉两部分构成,研究足部神经和肌肉系统在发育早期的的动态变化,对于了解足的形态建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电镜研究了笠贝(Lottiagoshimai)足的早期发育过程。克隆了lgo-soxb和lgo-mox基因,整装原位杂交表明这两个基因分别表达在早期笠贝幼虫的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可作为足发育过程的分子标记。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细胞在足发育的起始阶段尚未重叠,而在后续发育阶段,二者相向运动并重叠在一起。结果提示组成贝类足部的神经和肌肉细胞起源于早期胚胎不同的部位,在发育过程中逐渐互相接近并重叠,至担轮幼虫晚期共同作用形成足原基。本研究展示了足原基的早期形成过程,为深入研究软体动物足的发育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研究了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以及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性腺发育成熟的关系.结果显示,DA和5-HT免疫活性定位在脑神经节中大小2种类型的神经细胞,DA免疫活性还定位在不同发育时期神经腺上皮细胞.5-HT受体免疫活性存在于脑神经节小型神经细胞和大生长期神经腺上皮细胞.在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性腺中均检测到DA、5-HT及其受体,提示DA和5-HT可能参与调节皱瘤海鞘的性腺发育.皱瘤海鞘为雌雄同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证实,海鞘性腺能够合成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大生长期性腺中雄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含量分别为25.8±0.0、38.9±0.2和14.3±0.6pg/mg,提示性腺既是生殖组织也是内分泌组织.上述发现为证明尾索类海鞘可能像头索类文昌鱼一样,具有原始的生殖内分泌调控轴(脑神经节-神经腺-性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加蓬盆地是西非海岸盆地之一,自晚侏罗世开始成盆,下白垩统埃詹加组是一套膏盐层,局部发育多个巨厚盐丘,厚度从30~4000m不等。由于盐丘与围岩之间存在很大的速度差异,造成盐下甘巴组目的层地震反射在盐丘部位出现异常。通过地震模型正演技术对盐下地层构造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无论盐丘大小如何,盐丘都会使盐下地层产生“下拉”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尽管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的相关基因在二倍体虹鳟中已被鉴定出来,如Cyp19a1a、Foxl2、Dmrt1、Amh和Sox9,但关于三倍体雌性虹鳟独特性腺表型及其相关性别控制基因的表达规律仍未得到深入研究,尤其是早期卵巢发育阻滞导致的生殖细胞去分化特征。因此,本研究以三倍体雌性虹鳟性腺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特异候选基因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辅助性腺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分化方向的组织学证据和类固醇激素表达规律,验证了各基因间的级联调控关系。结果表明,虹鳟三倍体与二倍体卵巢的分化特征基本一致。虹鳟二倍体与三倍体性腺分别在84dpf和98dpf就已分化为卵巢。但三倍体虹鳟卵巢分化存在障碍,早期发育停滞,卵原细胞及其滤泡细胞数量有限。Foxl2和Cyp19a1a在二倍体虹鳟卵巢和精巢中均有表达,它们在卵巢中表达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在精巢中的表达量非常低;这两个基因在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中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表达量均在8月龄时期达到最大。Dmrt1、Amh和Sox9在二倍体精巢和雌性三倍体卵巢中的表达均呈不断上调趋势,这些基因上调可能与血清睾酮含量的增加相关,因为在10月龄时期这两种鱼的血清含量相对较高,而这三个基因在二倍体虹鳟卵巢中的表达却呈下调趋势。因此本研究认为,维持鱼类卵巢分化需要持续高水平的雌激素,这可能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保守特征。可以推断雌性三倍体虹鳟卵巢滞育将导致其体细胞去分化,这对于Cyp19a1a表达及雌二醇合成存在抑制作用。因为这些雌激素是用来维持它们分化和继续发育的,可能产生一个负反馈圈,之后去分化会增强。  相似文献   

13.
于2009年8月以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全同胞子一代和子二代上选10%的个体作为亲本,通过建立近交组合(F22、F33)、杂交组合(F23、F32)和设置对照组(C22、C33),研究了两个近交世代的杂交效应及近交效应,以提高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表型性状。结果表明,杂交使幼虫和稚贝的生长性状得到了部分改良,但存活性状...  相似文献   

14.
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概述浅海生态系的水层系统与底栖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有机质沉降动力学、底栖生态系统对有机质的响应、生物沉降和侧向平流、生物扰动和沉积物再悬浮研究的进展,结语中提出应予优先支持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于2014年9月—2015年6月选用同一批次的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和对照系贝苗,在广西北部湾海域进行生长对比养殖实验。将出池稚贝在海上保苗过渡,长至10mm进入中培期,长至30mm进入养成期,再投放到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养殖海域,采用网笼吊养方式养殖,对各时期的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和对照系的生长性能及在3个海域生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的各生长指标都优于同日龄对照系(P0.05)。在北海海域,选育系和对照系的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软体质量、肉柱重等各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钦州海域,选育系和对照系的以上各生长指标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233日龄除外;在防城港海域,232日龄的选育系和对照系的壳长、壳高差异显著(P0.05)。在150日龄,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的壳长、壳高表现为北海钦州防城港,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的壳宽、体质量、肉柱重表现为北海防城港钦州。水质测量结果显示,北海的盐度、温度、pH、溶解氧的变化最为稳定,钦州、防城港的水质变化较大。浮游植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藻属的种类从大到小依次为钦州北海防城港,而浮游植物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北海防城港钦州。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的生长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系,以北海生长最为突出,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发展潜力。研究结果为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在广西北部湾的推广养殖及进一步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In seven cruises on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nearshore waters(>50 m) to the west of the Taiwan Strait(23°20''-25°54''N,117°11''-119°58''E) in 1961-1964,altogether 189 stations of quantitative grabbing and 33 stations of qualitative trawling were made.
Altogether 392 species of benthic organisms have been identified.The composition was dominated by nearshore shallow water species,wit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pecies absolutely dominant.The total average of biomass was 38.0 g/m2 and average density,116.0 ind./m2.The communities of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communities namely,(1) Amphiura sp.-Acaudina molpadioides Community;(2) Protankyra asymmetrica-Arnphioplus pracstans-Murex trapa Community;(3) Modiolus meicalfei-Phyllophorus liuwutiensis-Armandia letocirris-Nephtys sinensis Community;(4) Branchiostoma belcheri-Solenr oseomaculatus-Marphysa sinensis- Onuphis eremita Community;(5) Iconomtra japonica-Barbatia decussata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7.
李为  时钟  浦祥  胡国栋 《海洋与湖沼》2017,48(4):682-694
基于ADCP走航观测得到长江河口北槽弯道附近3个横向断面(AD3、AD5和AD6)的流速资料,采用涡度方法,本文计算、分析了弯道环流与混合在垂直横向上的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3个横向断面上均存在由不规则界面分开的二层结构的横向环流。半拉格朗日余流的计算结果显示:(1)小潮期间,AD3、AD5和AD6断面呈现表层向海、底层向陆的纵向环状半拉格朗日余流;大潮期间,呈现表、底层均向海的纵向半拉格朗日余流;(2)小潮期间,AD3断面呈现表层向北导堤、底层向南导堤的横向环状半拉格朗日余流;大潮期间,AD3断面中间区域呈现表层向北导堤、底层向南导堤的、而断面两端区域则呈现表层向南导堤、底层向北导堤的横向环状半拉格朗日余流;(3)小、大潮期间,横向断面AD5和AD6均呈现表层向北导堤、底层向南导堤的横向环状半拉格朗日余流;(4)"纵向半拉格朗日余流"在–0.2—0.7m/s;横向半拉格朗日余流"在–0.15—0.2m/s;(5)纵向半拉格朗日余流在横向上有明显变化。对弯道环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1)斜压梯度、内部摩擦致混合和底部摩擦致混合这三项各自的纵向分量是驱动纵向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纵向动量的横向重新分布项"次之,离心力和地转的影响可忽略;(2)横向斜压梯度和内部摩擦致混合项是驱动横向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离心力、地转和底部摩擦致混合次之;(3)横向环流可能通过"纵向动量的横向重新分布项"减弱纵向动量,从而可能减弱纵向环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际上海洋绿藻束生刚毛藻Cladophorafascicularis与C.vagabunda的同物异名争议,本文对采集于海南岛莺歌海的束生刚毛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从55个样品的形态特征观测及分析中获得了用于其物种鉴定的主要特征为:藻体丛生,黄绿色,往往纠缠在一起,高3—23cm;基部为不规则分枝的假根状,往往多个植株的假根粘连在一起;直立部分叉状或多不规则叉状分枝,主枝可产生多个分枝或产生分级的分枝;上部枝多个密集成束,偏生于一侧,末位小枝侧生,多向内侧弯曲,略呈栉状排列,枝端钝尖;主轴细胞长宽比为3—6.5,侧枝细胞长宽比为3—5,小枝细胞长宽比为1.5—5,末位细胞长宽比为1.2—5。结合形态特征比较以及分子数据分析,本文探讨了束生刚毛藻与C. vagabunda的同物异名问题,认为束生刚毛藻可作为独立种存在。  相似文献   

19.
Four indexes of species diversity (H''), species richness (d), species evenness (J) and species dominance (D2)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se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thic faun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oft-bottom intertidal zone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Hang-zhou Bay.The results show a rather simple benthic faun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urvey area, wi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four indexes from the five transects, namly, H''=2.06, d=3.34, J=0.46 and D2=0.73.Different degrees of the seasonal and regional variations have been observed from each index per trans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