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基坑支护方案的灰色模糊可变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影响基坑支护方案决策因素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特点,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基坑支护方案的灰色模糊可变决策模型。应用基于贴近度最大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用集值统计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以解决影响模型决策结果准确程度的关键问题。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采用该模型更为科学、有效,易于实现程序化。更重要的是,该方法能够提高优选决策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内支撑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工程,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能够预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效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从工程实际需求出发,将内支撑支护结构典型的变形和内力监测数据归纳为安全评价指标,以监测报警值为评价尺度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根据层次分析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风险分析方法,并依托实际工程验证了风险评估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利用PLAXIS3D软件建立有限元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了支撑拆除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取值是影响风险评价结果的关键,把桩体测斜作为主要控制指标能够起到较好的评价效果;为确保基坑处于安全状态,建议将风险度严格控制在0.6以下。  相似文献   

3.
堤防工程安全评估专家赋权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冲时  汪自力  刘成栋 《岩土力学》2006,27(12):2099-2104
针对堤防工程安全影响因素多,影响因素既有定量又有非定量指标,并且存在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的问题;利用模糊数学和模式识别理论以及动态聚类方法等,提出了堤防工程安全评估专家主观和客观赋权模型: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融合专家主观和客观权重的堤防工程安全评估专家综合赋权模型。并用实例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郭林 《地质与勘探》2024,60(1):52-62
基坑工程是地下空间建设的主要开发形式。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在对郑州市已有地质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中层基坑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5大类13个指标,其中基坑稳定性、潜水水位埋深、含水层富水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结果中适宜性好区位于京广铁路以西,适宜性中等区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东风渠以南、京广高速铁路以西的区域,适宜性差区分布在龙湖附近及京广高速铁路以东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区沿水库、南水北调工程、铁路、地下文物分布。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开发条件整体适宜性中等。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适用性较强,可为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且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地质条件类似的城市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理想点-可拓云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并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以及评价指标不相容的问题,减少单一的主客观赋权法所带来的误差,将云模型引入可拓理论中,利用可拓理论能够实现矛盾问题向相容问题转化的特点和云模型具有处理事物双重不确定性的优势并结合理想点组合赋权法对隧道围岩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数据统计的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指标组成隧道围岩评价指标体系,用理想点法赋予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构建可拓云模型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将此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并与其他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理想点-可拓云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能够减少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克服单一赋权方法的不足,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因素多、坍塌事故多发,且传统方法在多态性以及精确概率难以获取的复杂系统风险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深基坑坍塌可能性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建立的风险分析故障树来构建多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模糊数描述根节点的故障状态和发生概率,克服了不能考虑事件中间故障状态对系统的影响以及精确概率难以获取的问题。基于贝叶斯网络正向推理实现了用根节点的模糊概率和施工中实际故障状态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基坑坍塌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可以实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实时动态风险分析,而且可以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辨识关键致险因子以指导风险控制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反向推理获得各根节点的后验概率以进行故障诊断及进一步预测系统状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基坑坍塌风险并确定关键致险因子,可作为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因素多、坍塌事故多发,且传统方法在多态性以及精确概率难以获取的复杂系统风险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深基坑坍塌可能性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建立的风险分析故障树来构建多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模糊数描述根节点的故障状态和发生概率,克服了不能考虑事件中间故障状态对系统的影响以及精确概率难以获取的问题。基于贝叶斯网络正向推理实现了用根节点的模糊概率和施工中实际故障状态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基坑坍塌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可以实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实时动态风险分析,而且可以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辨识关键致险因子以指导风险控制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反向推理获得各根节点的后验概率以进行故障诊断及进一步预测系统状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基坑坍塌风险并确定关键致险因子,可作为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阮航  张勇慧  朱泽奇  王进 《岩土力学》2015,36(11):3337-3344
考虑影响公路边坡稳定性信息的不完整性、随机性和模糊性,以最大熵原理和工程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方法。该模型充分利用影响因素的信息,以广义加权距离表示待评价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从优化条件中获得相对隶属度,并依据加权平均原则对边坡样本等级进行识别。该模型应用于常吉和吉怀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模型和属性识别模型的结果以及边坡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体现了其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结果更合理。同时,该模型具有较小的信息熵值,表明其评价的不确定性小,可靠性较高,是一种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新方法,可在相关工程领域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广龙  卫敏  李娟 《岩土力学》2010,31(8):2484-2488
利用可靠度分析方法代替传统的安全系数法来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考虑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空间变异性,对土性参数进行空间折减可显著提高可靠度分析的精度。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参数均值和变异系数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分析表明,可靠度指标β对土体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地面超载q及支护桩嵌固深度hd的均值变化的敏感性较安全系数K对上述参数的敏感性强;c、φ及hd值的变异性对β值影响较大,地面超载较大时,其变异性对β影响较为显著;采用可靠度指标β评价基坑整体稳定性较安全系数K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梁发云  杨开彪  李镜培 《岩土力学》2015,36(Z1):199-203
重力式围护墙是软土地区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目前关于重力式围护墙的可靠度分析还不够完善,各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等也存在一些疑问。以收集到的上海地区重力式围护墙实际工程为例进行可靠度分析,对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稳定性分析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实际工程的设计安全水准通常高于规范规定值,其中水平滑动多为重力式围护工程稳定性验算的控制失效模式;通过提高插入比和墙体宽度可改善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基坑的抗倾覆、抗水平滑动稳定性的安全状态;对于整体稳定性,提高插入比较有效,墙体宽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卡拉水电站坝址比选问题,本文基于滑坡风险评价和模糊多属性决策两个方面,分别对坝址比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滑坡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和破坏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滑坡体造成的破坏损失评价,得出基于风险评价的坝址比选结果。同时因坝址方案比选影响因素繁多,建立了坝址方案指标评价体系,对指标进行量化,采用两两比较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进行分析得出判断结果。两种方法的比选结果均表明在三个坝址方案中以上坝址方案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层基坑开挖会对坑底土体产生严重扰动,受开挖扰动影响,坑底土体应力状态和力学性质将发生变化。因此,正确评价开挖扰动程度及扰动对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十分重要。通过对现有施工扰动评价方法的总结,以太湖隧道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开挖深度下坑底中心土体扰动度分布规律及强扰动区深度。进一步,以不排水抗剪强度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锥尖阻力的黏性土开挖扰动评价方法,并与有限元扰动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最后,采用考虑土体扰动的沉降计算方法,结合有限元扰动度计算结果,对不同基底附加应力下坑底扰动土体的沉降变形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扰动会显著增加地基沉降量,当基底附加应力从100 kPa增加至150 kPa时,考虑土体扰动的地基沉降量与不考虑土体扰动的地基沉降量比值将从1.43增加至2.24。  相似文献   

13.
选取安全可靠性、环境协调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施工难易及施工工期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组合赋权法,建立求解主观赋权法(AHP)和客观赋权法(熵权法)的最优组合权重系数的数学规划模型,运用MATLAB求解模型,可得出综合评价值进而决策治理方案。以鲁班崖滑坡综合治理工程实例进行模型运算,结果显示方案2为最佳方案。组合赋权法综合了主观赋权法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赋权法反映客观公度的特点,是一种可行、可信和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赋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钟国强  王浩  孔利  王成汤 《岩土力学》2019,(4):1569-1576
针对基坑支撑围护结构复杂、坍塌事故频发,且传统故障树分析方法的应用受概率和精确与或关系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糊故障树的地连墙+支撑支护基坑坍塌可能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数描述各底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故障状态,克服了传统故障树过度依赖精确概率以及不能考虑事件中间故障状态对系统影响的问题;同时,以T-S模糊模型替换传统的逻辑与或关系,体现了故障机制和事件联系的模糊性,降低了故障树的建立难度。该方法实现了用底事件实际故障状态和底事件模糊概率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基坑坍塌可能性,并可根据底事件重要度分析结果指导风险控制工作。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故障树更加贴合工程实际,可以更加科学、可靠地评价发生坍塌的可能性并确定关键致险因子,可作为基坑坍塌可能性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滑坡风险在水电工程进行坝址比选时量化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滑坡风险评价的坝址比选研究方法,在综合考虑滑坡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和破坏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滑坡体重要性系数、工程影响系数、距离模数、滑坡体状况系数、工况发生年概率等5个指标参数,综合考虑滑坡体客观情况与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建立以年期望值为指标的水电工程滑坡灾害评价体系。用坝址安全风险指标、堵江引起发电量损失指标、河道清淤指标、库内清淤指标、涌浪破坏损失指标、人口易损性指标和自然易损性指标等指标作为标准对坝址选择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可有效避免在安全风险指标相似情况下坝址风险确定难的问题。通过对滑坡体造成的破坏损失评价,运用安全与经济性相平衡原则,得出基于风险评价的坝址比选结果。以雅砻江卡拉水电站坝址选择为计算实例,得出同一量纲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该结果更直观可靠,为坝址比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胡发虎 《地下水》2022,(3):41-44
深大涌水基坑具有特定的地质、水文和工程支护特征。以位于临湖泊滩涂场地深大涌水基坑工程为例,借助工程有限元模拟系统,对该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涌水对工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涌水对大深基坑的工程结构稳定性影响状态,分析相应施工止控水措施。研究结果认为:深大基坑外土体形变不可避免地和水位有关,伴随水位减少,土体的降沉加速;涌水对围檩与立柱均有影响,涌水对现浇桩也有影响,但影响有限。为解决涌水破坏,可增加排水措施,适时选择双液注灌浆、沙袋背压等措施,能有效阻止渗水,避免损害继续扩大。研究结果可对同类基坑工程安全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周边地面沉降直接关系到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本文根据上海前滩地区某基坑工程的历史监测数据、施工工况和周边地层参数等多源数据对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预测。以PSO-BP神经网络为基础,通过将基于时序和基于沉降影响因素的网络模型对比发现:二者预测结果误差较小且基于时序的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更高,说明利用PSO-BP神经网络能够很好地对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进行分析与预测。为了综合考虑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在基于沉降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历史监测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层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PSO-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小的相对误差范围和更高的预测精度,在基坑周边地面沉降预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郑虹  王成华 《岩土工程师》2000,12(4):1-4,10
本文阐述了以水泥搅拌桩作支护结构的基坑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方法。建议在验算过程中充分考虑水泥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提出可认定最危险滑弧通过支护结构的墙踵位置。这一结论可以大幅度减少计算量,提高准确性。同时,本文尚对影响基坑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金锁 《探矿工程》2015,42(3):53-55
基坑隆起变形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基坑失稳形式。基坑隆起变形量监测存在一定困难,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主要是计算安全系数。目前基坑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极限分析和强度折减等方法。结合工程算例,采用上述3种算法进行基坑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对比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极限平衡传统算法忽略的工程因素较多,计算结果过于保守,通过修正可以提高适用性。极限分析与强度折减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但极限分析的破坏模式和强度折减中基坑稳定临界状态容许隆起量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浅析某基坑工程及其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世年  居延海 《江苏地质》2006,30(2):135-138
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深基坑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工程测量的方法,对基坑变形以及相邻建筑物的位移进行了监测,并根据这些监测数据对基坑失效的原因以及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基坑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