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云南省在新世纪里所要选择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作者把非均衡理论和云南省的区域经济特点结合起来,从历史、地域差异、发展阶段、次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劳动地域分工5个方面阐释了,在现阶段甚至以后一个较长时期里,非均衡理论应该是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云南省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实施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宏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非洲"铜带"铜钴工业地域综合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忠尽 《热带地理》1998,18(1):88-93
非洲“铜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钴工业综合体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揭示了“铜带”铜钴工业的地域组合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内在联系规律;剖析了“铜带”铜钴工业地域综合体形成的主要地理条件,尤其是制约冶金工业生产布局的矿物资源、电力和交通运输条件;探讨了主导工业部门在工业地域综合形体形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联动”和“极化”作用。这对我国在矿山开发过程澡,充分发挥矿业的主导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起飞阶段 ,产业结构剧烈变动。产业结构差异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关键 ,而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该文用三轴图法描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分析其现状特征及区域差异 ,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经济目前处起飞阶段,产业结构剧烈变动,产业结构差异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关键,而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该文用三轴图法描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分析其现状特征及区域差异,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地区煤炭与水资源、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资源组合与调配等条件的系统分析和综合平衡,确定煤、电、冶、建和化等部门为长治-焦作地域工业综合体的主导工业方向;利用重点企业项目、专业化工业部门及综合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投入产出控制模型,构造综合体的结构,继尔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地域单元进行时序安排和空间部署。  相似文献   

6.
十堰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座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备、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随着十堰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十堰在鄂西北比邻地区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为此,十堰市政府制订了将十堰市打造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十堰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基于十堰市的发展现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用SWOT法对十堰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区域协作、准确定位、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地地理     
F127 200402110()中国山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模型与预测=Th印reticalmedel and trend analvsison~ntai~s~c development舫、,inChina/陈国阶.王青//地理学报一2004.59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同时亦受到区域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制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有着明显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驱动力.在探讨区域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时空等价概念模型预测中国山区经济发展趋势与人均(犯P变化特征.以模型定量研究为基础,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山区未来5年、10年、20年不同时段的经济增长状况.…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态功能建设规划的原理与模拟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剖析区域演化历程中的生态功能变迁与导引的生态环境滞胀及危害基础上,着重利用系统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区域生态功能建设规划的目标、原理和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过程;提出了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调整为核心,制定区域生态功能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创造性地将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吸纳、人口容载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及城镇发展等模型融于一体,构建了案例区十堰市的生态环境功能综合调控模型,并借助DYNAMO语言,模拟得到了十堰市未来生态功能建设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成长是产业结构研究的主体内容,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其所构成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发生新的变化和组合;而各个空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差别、位置差别和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因而,产业结构的成长在不同的区域将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这是区域经济具有不同发展性质与方式的根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经济的区域格局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区,研究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机理,对制定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经济发展历史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及资金要素有限供给的约束,区域经济必须经历非均衡发展过程才能达到相对均衡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提出的非均衡——均衡发展战略,即在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把稀缺的资金集中投入在某些经济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发展潜力大的区位上,通过重点培育这些区域增长极点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增长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被认为是不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合理和理想的模式。本文着力讨论它在当前中国不发达省区中应用所面临的几个特殊性问题,以及如何使之与这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成长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区域经济成长在其空间结构演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效应:即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极化效应使区域经济从孤立、分散的均质无序状态,走向局部聚集不平衡发展的低级有序状态。扩散效应则使聚集逐步向全区域推进,终而走向区域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的高级有序状态。极化与扩散效应的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动因,其作用的结果,使区域经济空间不断扩大,非经济空间逐渐变小,生产部门、生产要素、生产环节的空间组合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区域经济成长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重心,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以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对发展率判断各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并运用锡尔系数研究各城市群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以全面把握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和鄱阳湖城市群单核特征明显,皖江城市带和长株潭城市群呈现双核和多核特征;武汉城市圈和皖江城市带中各城市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鄱阳湖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区域经济差异相对较小。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起步阶段,伴随着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的成长,区域经济差异的拉大是必要的,而长期低水平的均衡并不利于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增长阶段全球牲、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增长已引起广泛研究。罗斯托提出了广泛用于描述从初始阶段向高级阶段经济过渡的模型。他认为,国民经济增长可分为下述5个阶段:(a)以农业为支柱的传统初级社会阶段。(b)起飞前阶段,此时贸易扩大,高级技术得以引进。(c)起飞阶段,表现为传统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现代方法所取代,投资迅速增加,经济增长趋于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4.
夏添  夏迎  刘晓宇  孙久文 《地理学报》2023,(8):1904-1919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虽已初步实现发展目标,但仍深受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影响。回顾历史,中国区域经济从近代萌芽和起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形成发展模式,区域发展由自发转向使动阶段。对比3次区域经济实践后,本文发现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阶段相对应,并依次形成沿海与内陆、三大地带、四大板块的发展格局。本文进一步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事实,确定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划分标准、划分方案,总结出区域发展中的3条主线和3对矛盾,即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经济地带分化中的沿海与内陆关系和城镇化历程中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因而将中国区域发展的时空过程构建成三维模型,并基于经济体系现代化视角提出新的区域经济历史阶段:工业经济、特区经济、地区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网络经济。最后,以城镇化为视角,本文提出不同城镇化水平与阶段下区域政策依次应该为产业政策、要素政策和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5.
欧盟在经历了9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短暂较快增长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受到了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以欧盟28个成员国为例,运用泰尔指数分解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讨差异演变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1995年~2015年间,欧盟经济发展的泰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扩大。区域差异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1999年的低差异缓慢缩小阶段;2000年~2008年的高差异缓慢缩小阶段;2009年~2015年的均衡发展阶段;(2)欧盟经济发展的组间泰尔指数总体呈平稳波动小幅下降趋势,不同时期变化的幅度与趋势不同。组间差异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2000年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阶段,2000年~2009年的区域间差异缩小阶段,2009年~2015年的区域间差异扩大阶段。北欧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稳定的均衡状态,南欧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步缓慢缩小。中欧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在逐步缓慢缩小。东欧地区的组内经济差异可以分为"扩大—平稳—缩小—平稳"四个阶段。西欧地区的组内经济差异可以划分为"缓慢缩小—均衡发展"两个阶段;(3)欧盟区域差异格局由极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向均衡的空间格局转变,格局转变不显著,总体呈现以西欧国家为第一圈层、北欧和南欧为第二圈层、东欧和中欧为第三圈层的圈层式递减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是指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成长的几个沿海省份,是相对于京津沪辽沿海老工业基地和海南、广西等沿海后发展区域及内地而言的,它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5省。改革开放后,这5省经济飞速发展,超过了先后创造过经济奇迹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和扩张时期的发展速度,也高于后期的经济明星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是近年来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创造了新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7.
受经济发展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进行调整与转换。基于"技术—组织—区域"三位一体理论,分析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作用和机制,并运用Malmquist指数,研究科技创新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依赖于技术、组织、区域的共同演化。(2)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具有积极作用,表现为推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经济结构转型两方面,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总体上向创新驱动型转变。(3)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地方的环境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新策略与转型路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其科技创新重点也不同。中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依靠技术引进、加强创新合作等外生力量是其最优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应重视知识创新与积累,寻求原创性技术创新,增强内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模型与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国阶  王青 《地理学报》2004,59(2):303-310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同时亦受到区域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制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有着明显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驱动力。在探讨区域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时空等价概念模型预测中国山区经济发展趋势与人均GDP变化特征。以模型定量研究为基础,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山区未来5年、10年、20年不同时段的经济增长状况:在2005~2006年中国山区人均GDP达到8000元左右,在2010~2011年达到12000元左右;最后,通过对中国山区发展阶段定位,确定山区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时机,并对转换的条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规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厘清资源规制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LR检验和Hausman检验方法来选择模型估计的形式。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均比OLS混合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更有效。运用该模型构建了资源规制与区域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检验资源规制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1)资源规制对于调控区域经济发展是有效的;(2)资源规制对区域经济规模起抑制作用,资源规制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将减少246亿元;(3)资源规制对于区域发展质量起促进作用,资源规制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将提高0.022个单位。研究结果支持用资源规制来调控区域经济规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验证了资源规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区域发展历程表明,城市群逐渐成长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但经济不整合制约了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群发展视角,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分工与合作、城市群内部的产业集聚与扩散、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扩张和网络化组织的促进作用等方面阐述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必要性。从城市群经济系统整合、城市群经济支撑系统整合和城市群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论述城市群经济整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