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福州地震台电磁辐射1999年以来观测资料,研究福建省内4级以上地震,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电磁辐射接收的异常信息,找出震前有震异常次数及有震无异常次数,从而得出福州电磁辐射观测资料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2.
电磁辐射异常信息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丰市地震台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1993-11 ̄1195-10的观测记录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出现的异常信息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认识,对从事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阳地区地震电磁波前兆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了地震电磁波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与排除,并从资料的分析处理入手,探讨了电磁辐射前兆与地震预报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利用地震电磁辐射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电磁辐射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地震台电磁辐射数字化观测资料,分析ML3.5以上地震前电磁辐射的变化,结果表明,3.5≤ML≤4.9、ML≥5.0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信息量、异常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与震中距、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5.
地震与电磁辐射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关华平  陈智勇 《地震》1996,16(2):168-176
利用河北省地震电磁辐射台网连续12a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地震强度与台站接收的电磁辐射的能量、周期、幅度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5-6级中强地震和4.5-4.9级中等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以来我国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地震前电磁辐射现象越来越受到地震学家们的关注,监测并分析低频电磁信号异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近年来,我国从现场观测、震例研究、模拟实验及理论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对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相关观测与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研究表明:电磁波辐射现象与地震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电磁波观测资料是一种捕捉临震信号较有效的手段,有希望成为很有前途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Ms6.1地震电磁辐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德齐  王盛飞 《地震学刊》1997,(2):23-26,34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淋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有为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低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同-阳高地震及强余震电磁辐射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河北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台网的分布、仪器系统的主要性能和观测资料概况及其分析使用方法,研究了大同-阳高1989年10月18日6.1级的中强震群和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前后台网电磁辐射记录资料的变化情况。统计、计算了异常参数和数量;得出了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具弱-强-弱-地震,临近地震频率升高,异常变化越强烈、异常时间越长、异常量越大,地震也越强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具有相同属性的自然现象,观测表明,在大地震及火山喷发之前的几天或几小时,均呈现有非常宽频谱的电磁辐射和电离层异常现象。本文重点描述了地震前后存在从零开始相当宽频谱的地震电磁辐射以及电离层异常等现象,并提出可利用电离层异常的观测和采用不同频段上地震电磁辐射的立体监测网,作为地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手段是现实、可行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我国地震电磁辐射观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同—阳高地震及强余震电磁辐射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河北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台网的分布、仪器系统的主要性能和观测资料既况及其分析使用方法,研究了大同-阳高1989年10月18日6.1级的中强震群和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前后台网电磁辐射记录资料的变化情况,统计、计算了异常参数和数量;得出了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具弱-强-弱-地震、临近地震频率升高,异常变化越强烈,异常时间越长,异常量越大,地震也越强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与孕震震级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垂直电偶极子激发源模型,首先研究了远场地震电磁场辐射场及其分布特征,其次分析了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与孕震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电偶极子激发源可以解释孕震区激发电磁辐射现象,是激发地震电磁辐射最有可能的激发源之一;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的对数与地震震级呈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与孕震区裂隙特性分布及其电磁特性有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地震电磁辐射现象和拓宽地震监测预报思路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研制的KBD5矿用本安型电磁辐射监测仪测试了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煤岩体的电磁辐射,分析了电磁信号与采掘工艺及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等的关系。研究表明,煤矿采掘过程伴随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到采动影响后应力重新分布或变形破裂趋向新平衡的结果;有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危险时,有明显的电磁异常前兆;采取防治措施后,电磁辐射显著下降。电磁辐射技术在煤矿可以用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太空碎片的天基探测方法一般是激光雷达法.由于激光雷达的辐射频率一般为可见光或红外波段,在分辨厘米量级的太空碎片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激光雷达在探测时也面临一些客观问题:即(1)难以捕捉快速移动的太空碎片;(2)对目标体穿透能力低;(3)外层空间的强干扰环境对激光雷达的不良影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激光雷达在太空碎片探测方面的应用.本文针对太空碎片体积小、预警距离远和强干扰环境等特点,提出使用高性能瞬变电磁辐射源对远距离、小尺度的太空碎片进行探测.通过三维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利用高性能瞬变电磁辐射源的优点,对比不同瞬变电磁辐射源的幅频特性,从发射机理上证明高性能瞬变电磁辐射源在辐射能力与频率带宽方面都优于传统瞬变电磁辐射源.并通过调整脉冲宽度,得到最适合探测本文太空碎片模型的辐射脉冲.最后通过电场分布图和多测道图对太空碎片的明显电场分异结果,证实了高性能瞬变电磁辐射源在探测远距离、小尺度太空碎片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汶川8.0级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0级地震前,距离震中只有35km的金河电磁波台记录到了宝贵的电磁扰动信息。本文分析了汶川5.12大地震前后该台的电磁波异常变化特征,表明:①强震前确实有电磁辐射异常存在,震前存在丰富的电磁扰动信息;②电磁扰动前兆异常在时间进程上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可能是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局部地区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磁辐射污染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危害,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我们对北京市局部地区进行电磁辐射监测,通过手持式GPS定位选点,使用国产H-2A型非选频式全向智能场强仪测量4个地区的电磁辐射水平.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城市不同地区的电磁辐射水平与人类的活动、区域内的人文环境关系密切.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城市交通道路、输变电系统和人类的活动对区域的电磁辐射污染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磁辐射与孕震过程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1994年青海共和的几次强余震和1999年河南县Ms5.1,玛沁Ms5.0,以及2000年甘肃景泰Ms5.9,兴海Ms6.6级地震前后平安电磁波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电磁辐射在进入短临阶段后的一些特征,得出了在孕震过程中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地震电磁辐射源的形成与影响电磁辐射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地震电磁辐射与地震预报的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参加了30多年的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实践和震例研究,总结了中国地震电磁辐射信号在频率域、时间域和空间分布的特性。为了探索地震电磁辐射的物理机制,作者做了一系列的岩石破裂实验研究(室内和野外实验)。企图模拟在观测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岩石破裂不同阶段产生电磁辐射信号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TheinfluencingfactorsandmechanismsoftheelectromagneticradiationduringrockfractureYU-ZHONLIU1)(刘煜洲)YINLIU1)(刘因)YIN-SHENGWANG2...  相似文献   

19.
地震电磁辐射特征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用地下传感器和空间辐射接收器采集地震前兆电磁辐射信息进行对比观测的方法,指出用数字和图象同步记录电磁辐射信息,能提取出特征曲线,得出这些特征曲线可用于地震短临预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对共和地震短临预报的映震效果,及时、空、强的判据,认为利用地震电磁辐射现象进行地震短临预报是一项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