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40a的四川地面台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从计算分析可利用降水系数入手,分析了四川地区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给出了一些定量评估的结果。研究表明,四川地区的水资源季节变化明显,降水量和蒸发量高度集中在夏季,冬季最少。年可利用降水系数为0.45,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季节差异一样,冬季可利用降水系数最小,夏季最大,秋季大于春季。可利用降水系数一年之内,17月逐渐增大,87月逐渐增大,812月逐渐减少。总体来说,四川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其中四川盆地的可利用降水系数低于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  相似文献   

2.
江苏里下河地区降水与水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余根  周国华  张长湘 《气象》1999,25(8):31-33
洪涝是里下河地区汛期的主要灾害,也是当地各级政府防范的重点。洪涝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前的水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根据里下河地区的特殊水系和地形,研究确定出降水量与水位的定量关系。根据降水的预报,得出雨后的最高水位预报值,防汛部门可根据预报结果,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溪53 a降水特征与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吉奇  吴英杰  孟庆祥 《气象科学》2009,29(3):390-393
利用本溪1953--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发经验公式,计算出陆面蒸发、蒸发系数和可利用降水系数,得出本溪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特征基本相似。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蒸发损失量大,是易出现干旱的季节;提出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缺乏的建议,人工影响天气增加降水量、开源节流节约用水、水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控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江年最高水位及流域气象测站的气温、降雨量资料,运用阶段性分析、M-K检测和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西江年最高水位与流域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江年最高水位、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夏季降水量各序列都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三个序列在1950年之前和1993年之后分别都是显著正距平,而1950—1965年及1980—1991年分别为显著负距平。流域年平均气温序列发生了显著增暖的突变,但西江年最高水位和夏季降水量突变不明显。年最高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在20~40年、5.0~5.7年和2.4~2.5年周期上,与夏季降水量在10~40年、4.4~5.7年、2.9~3.6年和2.1~2.2年周期上都呈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45a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展开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1960—2004年78站夏季(6—8月)降水场,并将降水场分为5个主要区域,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长江中下游5个区域夏季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5个区域夏季降水序列的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各区代表站中只有衢州和南通发生了突变,且突变时间不同;5个区域夏季降水长期变化呈现增加趋势,Ⅰ区和Ⅴ区表现出较强的增加趋势,Ⅲ区次之,Ⅱ区和Ⅳ区较弱;5个区域夏季降水的周期振荡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间均匀网格对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区域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王晓春  吴国雄 《气象学报》1996,54(3):324-332
用方差极大正交转动EOF(Varimax EOF)及点相关图法分析了夏季总降水(6、7、8月降水之和)及逐月降水的区域特性。使用的资料为全国范围47个5°×5°经纬度网格上的降水资料,分析时段为1959—1994年。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空间均匀的格同资料,本分析除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异常的区域特性外,也揭示了西部地区降水异常的区域特性及沿长江流域东西方向上降水异常的相互关系。夏季总降水异常最显著的区域特性是江淮流域与河套及华南反相关。另外沿长江流域,四川盆地的降水异常与青藏高原东部及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也存在着反相关联系。西部地区的区域特性为青藏高原中东部南北两侧为负相关,并且青藏高原中东部南侧的降水异常与华北东部及东北南部为正相关。上述的空间模都有准2—3a及10a左右的周期。逐月降水的分析表明,6月份,江淮流域、华北东部及东北大部分地区为正相关。7月,河套地区与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呈现一定的负相关联系,8月份降水异常的区域特性与夏季总降水异常的区域特性极其一致。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重庆地区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基础上计算了可利用降水资源,采用EOF方法分析了主要分布型,并讨论了其变化规律,最后利用MGF-BP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模型对重庆地区未来10 a(2006—2015年)可利用降水资源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大体分为4种分布类型,即全区域分布型、东西分布型、南北分布型和中部型,其中全区域型是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最主要的分布型,各分布型具有较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当年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少,而当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多;初步预测表明,2006—2011年,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总体偏少,而2012—2015年则可能偏多。  相似文献   

8.
根据拉萨站近40 a(1969—2008年)探空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拉萨近40 a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降水的演变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该站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存在相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具有准3 a年际振荡和准11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近40 a来两者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降水的增加趋势明显,其增幅大于可降水量的增幅.进一步通过对拉萨夏季降水转化率分析得知,拉萨夏季平均降水转化率约为26.06%,但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夏季降水转化率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3倍;夏季降水转化率正(负)异常年,拉萨地区低层的辐合和高层的辐散均明显增强(减弱),拉萨地区垂直速度将增加(减弱),从而有(不)利于降水形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贵定县1969—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县40 a来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中,贵定5、6月可利用的降水资源是最多的,而12月的可利用降水则为最小。贵定降水和可利用的降水资源主要集中于夏季,各自分别占全年比例的46%和52%。可利用降水系数全年平均为0.4,其中春季最大,为0.46,冬季最小,为0.12。40 a来,贵定平均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趋势以0.5mm/a的线性倾向减少,这与40 a来贵定降水量总体趋势以0.5mm/a线性倾向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太平洋海温场与我国大陆降水场作相关分析,主要基于探讨海气相互作用对我国大陆降水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分析发现:太平洋海温不仅与我国东部降水相关,而且与西部高原降水也相关,降水场存在5个高相关区域,海温场存在4个高敏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与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呈负相关,与黑潮海温存正相关;不同时期海温与降水相关的敏感区是不同的。这些对我国气候预测分析特别是旱涝趋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全国降水和气温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13,他引:26  
利用1951-1998年中国160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异常的基本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它与全国其他地区降水和气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降水异常有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6-7月降水异常程度大,频数多,以7月为最;在近48年中,该地区的降水异常表现为3个明显不同的气候时段,可选出10个涝年和8个旱年。  相似文献   

12.
定西地区人工增雨云水资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西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夏秋雨水集中,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利人工增雨的云水资源相对不够丰富。但在某些特定环流条件下,定西地区具有形成自然降水的水汽,且降水云系的过冷水区相对较好,存在播云增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环太湖地区汛期降水量与太湖水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环太湖地区站点的月降水资料,用曲面拟合方法作客观分 析,与太湖水位进行相关性研究。用环太湖地区的当月降水量建立下个月太湖水位 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4.
南京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与人工增雨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本文利用1998~2002年南京713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对南京周边地区(距南京150km范围内)7、8、9三个月所有有高显的对流云降水回波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回波在平显上以带状为主,所占比例超过为58.2%,其次是孤立的对流云降水回波,所占比例达到22.6%。在高显上,回波顶高在0℃层以下的降水回波较少,不到10%,回波顶高在0℃~-10℃之间的占11.7%,在-10℃~-20℃之间的占15.3%,-20℃以上的达到63%以上,说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中暖云的降水几率很小,大部分为发展旺盛、负温区比较深厚的对流云,这种云是人工增雨作业最理想的云。本文的研究为正确把握作业的时机、催化的部位及用弹量,以便有效地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美国NCAR—NCEP再分析的逐日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特征及大气准45d低频振荡(LFO)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6月19日左右青藏高原雨季开始,青藏高原是水汽输送的汇区,青藏高原影响了我国东部的降水天气过程,使长江流域降水不均匀;青藏高原的大气低频振荡对东部地区低频降水也产生了影响,使低频降水带在青藏高原的东坡出现不连续现象。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25.8mm/10a、69.4mm/10a、31.0mm/10a,信度水平在95%以上;岷江流域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0.7mm/10a,信度水平在99%以上;岷江流域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80年代降水最多,而其它区域在1990年代降水最多。夏季降水量江汉-洞庭湖平原在1985年、鄱阳湖平原在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而岷江流域则在1963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各个区域都存在明显的年际或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7.
吴震 《气象科学》2000,20(1):106-110
长江流域环境的变化和防汛能力的增强,都是以一个比较长的时段来衡量的十年滑动平均可稳定而连续地反映了年最高水位变化的趋势,1988年起稳定上升的曲线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用当前的滑动均值、标准差和未来汛期降水的预测状况,预测下关年最高水位,可作为水位预测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气候变化及其异常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的80个气象台站近34a来年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气候趋势线性趋势分析以及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三个主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44.9%,地形特别是高原主体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对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影响显著;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在缓慢减少的过程中于1982年和1995年发生了2次突变,并经历了减少、增多和再次减少的3个变化阶段;青藏高原年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类型均可分为高原中东区、高原南部区、高原北部区、高原腹地区和西藏西南区共5个区,其分区主要受地形和低涡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文中使用 1 96 2~ 2 0 0 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考察了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和异常变化。分析表明 ,该地区春季降水时段集中、变率较大 ,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水汽主要来源于南部季风区 ,输送路径集中于青藏高原和偏南方向 ,偏东方向输送相对较弱 ,而且西太平洋副高和高原对输送路径具有显著影响 ;多雨年的异常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偏东方向海洋上的异常向西输送和前期由菲律宾及其北部海区的向北输送 ;对异常水汽通量进行分解后发现 :由环流异常引起的平均水汽输送在多数年份的降水正异常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平均环流对异常水汽的前期输送对于局地降水异常也有一定贡献 ;多雨年的环流异常集中表现为高度场上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正异常中心 ,这有利于偏东、偏南的异常水汽输送到西北东部。结果初步认为西北东部地区的空中水汽资源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和利用潜力 ,该地区是维系西北内陆地区空中水资源乃至水分循环过程的水汽输送关键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