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明  王军 《河南地质》2012,(6):42-43
2012年3月,正值《土地复垦条例》颁布一年之际,如何推进土地复垦快速有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损毁土地约1.35亿亩,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我国的土地复垦率仅为25%,与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80%的复垦率相比,差距较大,具有很大的复垦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矿山土地复垦方法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强  薛东 《西北地质》2003,36(C00):247-252
对土地复垦现存的技术方法进行类型划分,把其划分为工程复垦、生物复垦和生态复垦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复垦四大类,并对各个复垦方法进行了特征分析。指出生态复垦是以后土地复垦的发展方向。土地复垦是各门学科的综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土地复垦的技术方法也将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地下煤矿开采量也随之增大,而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土地复垦技术具有复垦率低、复垦周期长等缺点。已有的“边开采边复垦”技术及理念是基于已建成的地下采矿计划,导致土地复垦比较被动。通过介绍土地复垦技术的历史发展、地下煤矿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影响因素和土地复垦的关键技术等,将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技术综合规划,进一步优化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的布局、时间和参数,让边开采边复垦技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地下煤矿开采和土地复垦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现代的国民经济由几个部分组成,其中采矿工业占有主要地位。采矿部分从事原料的开采,即开采使用前须反复加工的原料。农业和采矿业为加工工业提供原料。现今采矿业为工业提供的原料按比重约占50%。今后随着原子能和平利用和生产合成物质的化学工业广泛的发展,采矿业在供给国民经济原料方面其比重将有更大的增长。为了顺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会刊》代表着美国地理学的最高水平,其载文及其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其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考察美国地理学的总体地位和不同领域相对地位的变化,梳理美国地理学百年发展脉络,得出以下结论:20世纪以来美国地理学经历了战前初步发展、战后快速发展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持续发展三大阶段,美国地理学的第二个春天正在到来;逐步形成了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模式和地理信息科学,自然与社会,人口、地方、区域,综合地理五大领域框架;长期关注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人文地理学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非常注重实践,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研究领域相对稳定,但不同方向的相对地位却此消彼长。依据载文数量的相对比例,可以概括出美国地理学发展脉络:自然(1911—1915)→经济(1916—1920)→自然(1921—1925)→地图学(1926—1930)→地方(1931—1935)→自然(1936—1940)→地理教育(1941—1945)→生态环境(1946—1950)→地方(1951—1955)→经济(1956—1975)→自然(1977—1990)→经济(1990—2005)。上述研究领域、方向及其变化,也基本上代表了世界地理学的整体发展规律。   相似文献   

6.
随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各项改革制度的深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单一部门行业管理行为越来越难适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概念的界定,分析了单一部门行业管理形成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各种弊端,并根据未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行业发展的趋势,论证了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过程中将单一的部门行业管理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山西硫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某些问题宋毅,李意(山西省化学矿产公司)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硫铁矿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山西硫铁矿采矿业,尤其是乡镇、集体、个体采矿业发展很快,从业人员逐年增加,截至1993年底,山西共发放硫铁矿开采许...  相似文献   

8.
一、矿山开采疏干对地下小资源破坏的一个实例 采矿疏干地下水,是破坏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因素;采矿业的发展,对地下水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世界范围内都在不断地发展采矿事业。从采矿业的发展速度来看,目前世界上采矿业平均每年增加8%。每十五年矿床开采量大约增加一倍。采矿业的发展将会引起采矿地区天然水文地质条件的重大变化。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变化特别是当采矿深度达到数百米,而排水量达每秒数百升以上时,对地下水天然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煤矸石复垦地土壤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煤矸石复垦地复垦效果,选取16个参数作为复垦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因子,建立考虑微量元素的肥力质量评价体系,应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土壤肥力因子的权重大小,并结合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土壤肥力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值,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复垦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垦地与正常农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复垦土壤的质量在3年内得到了逐步的提高,耕作制度、施肥对表层土壤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复垦区土壤肥力略低于正常农田,复垦3年时,各层次复垦土壤肥力由上到下分别为正常农田对应层次的91.9%、89.6%、84.6%,表明复垦土壤质量已达到正常农田的90%左右,复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铁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齐大山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的趋势,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未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除As外)均高于辽宁省背景值,随复垦年限的增加,矿山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多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评价标准,Ni处于警戒级;Cd在未复垦地区处于警戒级,复垦后处于安全级;其他元素皆处于安全级。以辽宁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为Hg和Cd;Zn、Cu、Ni、Pb、Cr和As属轻微危害水平;复垦后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中等变为轻微。  相似文献   

11.
极限条件法是目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文章应用极限条件法,对广安桂兴石灰岩矿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中采用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周围土地利用现状、排水条件、地表浅层物质组成和生产管理便利性等6个主要因子进行判定,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等因素,最终确定拟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6.982 8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市是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人地矛盾很突出,而采煤区的塌陷加剧了这种矛盾.对于塌陷区复垦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由于复垦的比例是有限的,随着塌陷的持续发展,这种人地矛盾还是会逐渐加深.因此对于采矿塌陷区一方面要积极复垦,并不断提高复垦的比例,本文结合淮北市的实际情况对几种复垦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复垦比例和效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并指出对塌陷地的预测和提前复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对于采矿塌陷区进行综合开发,把复垦工作与农民的安置和发展结合起来,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失地农民有稳定的生活,社会安定,又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使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几种综合开发的方法,可供政府规划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极限条件法是目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文章应用极限条件法,对广安桂兴石灰岩矿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中采用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周围土地利用现状、排水条件、地表浅层物质组成和生产管理便利性等6个主要因子进行判定,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等因素,最终确定拟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6.982 8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极限条件法是目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文章应用极限条件法,对广安桂兴石灰岩矿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中采用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周围土地利用现状、排水条件、地表浅层物质组成和生产管理便利性等6个主要因子进行判定,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等因素,最终确定拟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6.982 8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有林地的面积为39.371 2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34.747 1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适宜自然留置、自然积水形成坑塘水面的面积为2.864 5hm2。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用土需求越来越大,如何规范取土市场成为燃眉之急。文登市国土资源局结合先进地区经验出台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完善的取土机制。一是所有取土单位取土前必须与国土资源局签订取土复垦协议。二是基本农田内坚决不能取土;耕地取土后必须照原样复垦;其他地类须优先复垦为耕地,实在不行的按原地类复垦。三是取土单位取土前须缴纳复垦保证金每亩1万元,复垦后退还。  相似文献   

16.
刘燕 《山西地质》2014,(5):75-7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日益退化,现行的矿业用地不能实现有效再利用的问题,暴露得也越来越充分。在《土地复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相继出台的背景下,完善矿业用地复垦机制,是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很少有从美学角度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暂未提出,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还未成熟。为深入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内涵,讨论土地复垦美学表现形式,本文参考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经验,采用文献归纳法和移植研究法,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依托,构建了由要素评价和系统评价组成的嵌套式评价体系。通过解构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visual management system,VMS)评价、美国土地管理局视觉资源管理系统(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VRM)、联邦公路局视觉影响评估系统(visual impact assessment,VIA)、复田景观评价、园林景观美学评价等成熟的视觉评价体系,结合矿区生态系统修复“五元共轭”理论,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黄土高原矿区的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所有指标共计21项,即地貌重塑与土壤重构相关指标8项、植被重建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7项、景观重现相关指标6项。各项指标完成了定性、半定量化释义,修正了“岩貌、地形地貌、湖泊、毗邻景观”4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土地复垦美学评价不可忽略主观因素影响,应注重景观美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使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表现得更具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徐杨  孟志军 《浙江地质》2008,(11):36-38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从探索起步到全面推进,已在补充耕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用地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惠民利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与效应显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在实践中也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我们认为必须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中来,以便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9.
当今采矿业仍然使用全陷法开采,致使矿区环境遭到十分强烈的破坏。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德国等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利用废物进行地下充填的新的采矿法,使矿区环境得到保护以及采矿业达到可持续发展。文中以德国鲁尔矿区为例,充分论述了矿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填埋场或地下充填场选址的约束,以及如何对矿床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优选出安全可靠的固体废物的地下填埋场或地下充填场地,使采矿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之间达到最优化的联合。重点介绍了德国地下填埋场的充填技术,适合于地下充填废物的筛选;对地下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约束,主要通过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分析和水文地质条件约束来确定,最后优选出最安全的地下填埋场。  相似文献   

20.
采矿塌陷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采矿业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矿业开发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成为矿业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采矿业的不断发展,采矿塌陷灾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阻碍了矿产资源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作生活秩序,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危害。本文在叙述我国采矿塌陷分布发育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采矿塌陷灾害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各类采矿塌陷提出了防治策略与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